第六十四章 逆鳞
王雨霏一筹莫展地跪坐在洁白的蒲簟上面,她身穿月白色的曲裾,神态还是那么的优雅,可是随侍在一旁茗儿,还是从她紧缩的眉头上,看出了她的紧张与担忧。 这时一身碧绿纱裙的霁儿从外面走了进来,茗儿正要去迎接她,王雨霏已经先一步站了起来,着急地问道:“怎么样了?” 虽然不忍心让小娘子担心,但霁儿还是满脸无奈地摇了摇头,道:“回禀小娘子,自从回到东京以后,刘官人就被软禁在了驿馆里面,我们的人试着和菁儿取得联系,可是刘官人住的地方有重兵把守,根本没办法靠近。” 王雨霏“哦”了一声,虽然心中着急,也知道下面的人已经尽了力,叹了口气,又问刚刚进来的莳儿道:“宫中那边有消息了吗?他到底犯了什么事,要这么着急地召他入京?” 莳儿也摇了摇头,道:“宫中那边也没有消息,现在除了几个太皇太后信得过的老臣,只怕没人知道刘官人到底犯了什么事,惹得太皇太后雷霆大怒。” 若是知道刘过所犯何事,王雨霏还不用这么着急,无非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可是如今刘过被缉拿进京,却连他犯的是什么事都不知道,由不得让一向智计百出的王小娘子也一筹莫展,只有干着急的份儿。 既然没办法联系上刘过,宫中那边也没有消息,王雨霏只能猜测刘过到底是干了什么事惹得太皇太后发这么大的火,怎奈关心则乱,事关自己的情郎,王雨霏脑子也没平时那么好使了。 “太皇太后发火,是不是因为那事被她知道了?”就在王小娘子满脑子都是刘过被杀头、被流放的凄惨景象的时候,忽然有个怯生生的声音说,却是一旁的茗儿忍不住插了一句嘴。 王雨霏脑中轰的一响,豁然开朗,除非是那事,不然就算刘过犯下滔天罪行,也不可能惹得宫中那老太太发这么大的火,只有那事,因为触了老太太的逆鳞,这才让她不惜搞得满朝猜忌、天下侧目,也要将刘过立刻捉拿归案! 原本王雨霏心中还存着一丝侥幸,可是想清楚了这点,顿时如坠冰窖,怔了半晌,才落下两行清泪,幽幽地道:“都是我害了他。” 连王雨霏自己都没注意到,这时候她首先想到的是刘过的安危,而不是其它。 ※※※※※ 翌日清晨,刘过一身绯红官袍,头戴五品官帽,在一队衣甲鲜明的大内侍卫的押送下出现在大内,时值早朝时间,大臣都在文德殿开会,并没有看到什么重臣,沿途见到的都是还没资格上朝议事的普通官员,内侍,大内侍卫,即便是这些人,刘过的出现,也足够让他们侧目了。 到目前为止,除了少数太皇太后信任的重臣,还没有人知道刘过所犯何事,大家只知道,六天前太皇太后忽然大发雷霆,立刻派了自己最信任的大太监梁惟简带着宫中禁军将刘过召回东京,不得有误。这种待遇自从高后秉政以来还从未发生过,所以一时间群臣震惊,朝野侧目,老百姓议论纷纷,要说这几天大宋谁最火,每天都上头版头条,无疑是要数刘过了。现在他本人出现在了大内,也就预示着,这个震惊朝野的疑案,终于要揭开谜底了,又怎能不让人对刘过不多看一眼呢? 在别人异样的目光中,刘过来到了垂拱殿,太皇太后还在上早朝,大殿中自然没有人,刘过也不可能比主人还先进屋,只好在殿外等候,好在太皇太后没有说他犯了什么罪,所以还不算罪犯,没有人要求他罚跪,刘过也乐的站着。 太阳越升越高,此时正是夏日,太阳最毒的时候,刘过身上穿着笨重的朝服,太阳一晒,热得难受,可是没有人请他去喝口水,他也只能干等着。 巳时,早朝终于结束,刘过看到一顶明黄色的小轿子晃悠悠地出现在垂拱殿前面,众人纷纷对轿子行礼,刘过也不例外。他知道轿子里面就是太皇太后高氏,宋朝皇室崇尚节俭,除了出席大朝会那样的重要场合,皇帝上朝一般都是步行的,太皇太后也不例外,她现在要坐轿子,只能说明一件事:她身体不行了。 因为有布幔拦着,刘过没有看到里面的太皇太后,至于轿子里的太皇太后有没有看到他,刘过就不得而知了,总之轿子没有在他面前停留,就径直走过了,然后进了大殿,没过多久,刘过又看到几位老态龙钟的重臣出现,这些人看着刘过的目光都有些怪异,不过也都没有和他说话,就直接走进去了,这个时候刘过自然也不会主动去和他们说话。 刘过又在外面等了半个时辰,他知道有可能要身陷囫囵,所以早饭吃的特别饱,这时候还不饿,只是大太阳底下晒了小半天,又是夏天,早就已经汗流浃背,就在他觉得快要中暑的时候,终于传来梁惟简那尖细苍老的声音:“宣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都河使者刘过觐见。” “臣刘过晋见。”刘过几乎是下意识地回答,跟着老太监向大殿内部走去。虽然心中不免惴惴,可是先躲过这该死的太阳再说,就算接下来要杀要剐,也悉听尊便了。 进入大殿,刘过明显感觉到气氛有些压抑,他更加大气都不敢出,迈着小碎步走到红地毯的尽头,跪下磕头道:“臣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都河使者刘过,叩见太皇太后!”按礼说,他不需要行这么大的礼,可是谁让现在是特殊时期呢,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刘过只要委屈一下自己的双膝,给对方下个跪磕个头,希望能让对方心中的火气减轻几分。 若是在往常,太皇太后这个时候就该说“刘卿平身”了,但是今天情况特殊,特殊在向来慈悲为怀、乐善好施的太皇太后竟然没让刘过起来,就让他那样直端端地跪着,屁股撅的老高。 刘过跪的双腿都麻木了,心中想着对方是不是想把自己就这样跪死,头上才传来太皇太后冰冷的声音:“刘过,抬起头来。” 刘过依言直起身子,腰好酸啊。他抬头望去,只见大殿上面的太皇太后明显又苍老憔悴了几分,那皱纹纵横的脸上还有几丝死气,让刘过再一次确定她真的时日无多了。 刘过在太皇太后脸上并没有看到多少怒气,相反,他看到了太皇太后脸上满是痛惜的表情,不错,就是痛惜,那表情就像原本是一件自己十分中意的宝贝,突然被人打碎了一样。
因为不知道到底自己犯了什么事惹得老太太不快,对方不说话,刘过也就不说话,静静地看着对方,一时间,大殿中落针可闻,安静的连旁边的一帮老臣都感到不安起来。 “刘过,我问你,‘诗词书法只是小道,小子略有心得,算不得什么。至于经术虽然也下了番功夫,只是不得门径’,这句话是不是你说的?”太皇太后忽然问道。 刘过脑中轰的一响,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里面炸开,心中有个声音说:“完了完了,她怎么连这事都知道?” 刘过张口结舌,半晌没说出话来。 但太皇太后并没有就此打住,在她面前的书案上放着厚厚一叠资料,即便是距离这么远,刘过也能看到那叠资料四角凌乱,可见这些日子她也不知道翻弄了多少次了。太皇太后瞄了资料一眼,朗声道:“为民立君,所以养之也。养民之道,在爱其力。民力足则生养遂,生养遂则教化行而风俗美,故为政以民力为重也。” “该如何治道?你的答案是:‘治道亦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若从事而言,不救则已,若须救之,必须变,大变则大益,小变则小益。’” “当今朝廷体制法度,当以变好,还是不变的好?你的答案是:‘天下之理,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太皇太后学着刘过的语气问:“你们说,这‘恒’指的是一成不变吗?” 她看了刘过一眼,道:“这‘恒’不是僵化不变,而是变化,如果是僵化不变,也就不能恒久了,惟随时变易,乃常道也。所以这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刘过惊讶的无以复加,这番话是当初他在江宁时去王家,第一次见到王雨霏时所说的,当时在场的除了他和王雨霏外,就只有王棣,以及新党的几名要员,太皇太后远在东京,又怎会知道,而且还能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 刘过听说过明代特务机构的可怕,宋朝虽然也有类似的机构,可是远远没有明朝的东厂、锦衣卫那样的规模,也没有那样让人谈虎色变,当时自己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士子,在场的也没有大人物,而且远在江宁,不可能有皇城司的人专门盯梢,唯一的可能就是……当天在场的人中出现了叛徒。 想到这个可能,刘过顿时汗流浃背,难怪太皇太后要那么匆忙地召自己入京了,因为自己触了她的逆鳞——和新党勾结在一起! 果然,太皇太后厉声问道:“说,你是不是新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