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 所争之事
李流自己也不知道这是倒了什么霉,这么个堂堂王家四姐竟然要让自己负责这么重要的事情,这件事情而且不能动用巡城卫的人,着实让李流头疼。但是李流相信自己的判断,凭对方的几封信能感觉对方不是什么大人物,肯定是几个小毛贼,但是越是这种名不见传的小毛贼才让人头疼,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这乱拳打的王家的四姐都毫无办法了。 这边李流头疼的很,而遥远的齐国帝都缁城却也有一帮更加头疼的人。齐王田宥炎有些疲倦侧坐在了议政阁的大金龙椅上,身体有些微微倾斜,显得很是疲倦。座下两侧各坐三人,俱是正襟危坐,却是神情各异, 议政阁不是随意哪位官员都可进来议事的,而是须由齐王任命的国辅大臣方可有资格到这里议事。各国之间这百年来几乎都在搞不同改革来使自己变的强大,几乎都是从文武两分开始,将文官和武将的职能明确划分,文不掌兵,武无封地,也就是文官是不能直接掌握军队的,武将是没有封地的。这些政策目的就是加强君王的权利。 不管是在赵,韩,魏,还是楚,燕这些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措施,成功加强了君权。但是唯独齐国在改革过程中,崛起了四大家族,以至于掌权齐国百年,几乎架空了王权。齐国的整个运转和大部分财力,物力,人力,以及官位都由四大世家共同分配,制衡。 议政阁的气氛很是沉闷,平时在朝堂之上这些各大家族的族长,长老之类的核心人物也俱只是立于朝堂,下面那些家族的成员和各家门生,客卿则会互相攻击,最大限度的争取自己家族的利益。所以齐国的朝堂和其他国家不一样,一开朝便是各家弹劾,争辩,永远都是火热朝天的气氛。每每到了激烈的地步,甚至有破口骂粗的,犹如市井一般,毫无朝堂庄严之相。 齐国采用一阁制,便是议政阁,六部与各大营直接受命与议政阁。国家各种大事都要通过议政阁决策,齐王只需加盖玺印而已。 “诸位对于楚燕两国增兵之事有何决策。”田宥炎淡淡的甩出了话以后,便又靠在了龙椅背上。 “君上,臣以为我大齐雄狮于缗塞一带布防增军,燕国必定不敢来犯,当务之急便是应当出使使者前往楚国和谈,楚国若是退去,燕国想必不足为虑。”说话的是齐国辅国公阮闰丰,昌西阮氏的执掌着,阮氏家族世踞昌西郡,经营昌西两百余载。 昌西郡和楚国接壤最多,而且楚国若是攻打齐国,只能率先攻打齐国南面的门户祁油,祁油便是昌西治下的重县。若是齐楚开战,损失最严重的便肯定是与之接壤的昌西郡。所以阮闰年自然是最急的一个,急于想和楚国和谈。自然第一个阐述己见 “臣也以为当务之急便是与楚国和谈解决此事,避免兵戎之争。”阮闰年说完,坐于其下的平山公余治修也立即表示赞同。四大世家早在百余年前便已存在,当时田氏篡姜,代姜自立,便是联络这些世家,自此也埋下祸根。 当年齐国朝堂之上世家门阀多达数十家,而后通过联姻,结盟等等各种手段,有些没落,有些辉煌一时,有些则完全被灭族。直到秦武王开始意图统一天下,东出幽谷关,破韩功赵,却被姜庆刺杀,秦武王被刺以后,秦国内乱,六国联手将秦军铁骑赶进幽谷关内, 齐国也随着列国一样进行大变法,大规模的改革以后,慢慢稳固和血洗下来的四大世家站稳了阵脚,直至延续至今,但是四大世家的实力也是在百年之间有所微妙的上下浮动。陈家至始至终都是稳站第一,而如今拥有最强大的水师李家,从最末慢慢变到了第二的位置,开始衰落的余氏则和阮氏在近些年婚盟密切,始终共同进退,来制衡另外两家。当然四大世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姻手段,包括和王族之间也是有着各种联姻。 齐王虽然发布着各种诏令,但是他的权力实在有限,他所颁布和发诏的很多东西都只是四大世家权衡利弊之后的东西。他仅仅能做的便只有制衡来维持王室的继续存在。 阮闰年和余修治两人代表了立场以后,便又是一片寂静,大齐国自从开阁治国以来,四大世家未免内部争端导致齐国灭亡,所采取的其实是一种投票制度的方式,阁内六大国辅大臣加上齐王,共同来决定国家大事,但是王族肯定是被牢牢控制住的,在四大世家的打压下根本不会有利于任何王族的政策颁布。 王族的表态并不重要,关键便是另外两大家族的态度,几人的目光都有些微微倾向齐王右首下座的陈族族长陈伯言的身上,陈伯炎是个眉须全白的老者,似乎苍老的身材都有些干瘪,满脸的褶皱。这几年陈伯言的身体似乎出了大状况,早无当年老当益壮之样。 但他仍是当朝的诚南公陈伯言,也是文官之首,议政阁首辅。平阳陈氏的族长。陈家乃是四大世家中实力最强也是资格最老的家族。陈伯言虽然一言不发,但是大家仍然想都想知道这只老狐狸的立场,如今余,阮两族联手想要将日益强大的李氏打压下去,陈氏自然也不希望李氏过于膨胀,所以如今朝堂之上,余,阮两族疯狂的打压李氏,每日都有李氏的官员被弹劾落马,陈氏有时候加入弹劾的行列,有时候便坐山观虎斗。 “咳,咳,咳.......咳,咳,咳.......。”陈伯言不停的咳嗽着,似乎要将肺都咳出来一般,脸上的松弛的老皮随着咳嗽一颤一颤的。 “诚南公为了国事日夜cao劳,应当好好休息,多注重修养才是啊。”齐王田宥炎关切道。其实田宥炎心中最恨的便是陈家当今的执掌者陈伯言,当年逼死他最心爱的皇后,还逼他亲手将最疼爱的嫡长子,太子殿下囚于羽禁宫内的罪魁祸首便是此人了。 “老臣多谢君上关心,咳,咳......"陈伯言话没说到一半,便又开始咳嗽起来。 众人遂将目光便又移到到了李氏族长,武威公李煌明身上,楚国若是陆战自然是要率先攻打祁油,但是若是水师要进攻,自然便是要功打齐国的清宁郡,那是李氏的地盘,觅向,吉庆等等几个齐国大港口与码头大部分都在齐国的清宁郡,所以齐国的水师精锐也尽在李家。 直到陈伯言咳嗽渐止,李煌明才道“臣也不赞同刀兵相见,况且我大齐若是两面受敌,恐怕损耗巨大,臣也以为应当出使使者前往楚国和谈。” 此时,李家自然也不希望和楚国交战,因为楚国的水师也相当强大,两军交战,战火必会波及到清宁郡,届时商贸运输受损,对李家水师也会损耗十分严重。 三家表明了立场,最后便只有陈氏和王族,陈氏在阁中占有两席之地,所以陈氏的每次立场态度都比其他三家要重的多,况且陈氏在齐国的实力确实也强于其他三族。另外一位国辅大臣也是陈家直系子弟,是上一代陈家族长的第三子,陈伯琳。比起老态龙钟的陈伯言,陈伯琳则显得年轻鲜活许多,双眼深邃有力,透着一股睿智。四十余岁的年纪已是而立之年,自然而然的给人成熟稳重之感。 “不知各位可知此次楚燕目的何在。”四大世家自然提前便知燕楚两国增兵的事情,早在军报抵达朝堂之前。陈伯琳想必私下早已与陈伯言商议过,知道怎样为自家争取利益,自己家族应该站在什么立场上。四大世家自然心知肚明,楚国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齐国铁,铜两矿的禁令。 七国之间便很想齐国四大世家一样,权衡利弊之下相互制衡。东方六国对于军事强大的西秦的制衡,赵韩魏三国之间又是长期的同盟,三国俱地处中原肥沃之地,相互接壤,被秦,齐,楚三大强国所围,所以也只得相互联合来抗衡秦,齐,楚三大强国的压力。 齐楚在制衡秦国的情况下,又要相互提防,以免又出现另一个大秦一般的军事强国。燕国虽然处在极北之地,但是却也能制衡齐国的发展。况且两国乃是世敌,但是燕国也不能让楚国过于强大,因为有朝一日若是楚能灭齐,那燕国离灭亡之日也不远矣。 所以各国之间交错复杂,齐国自然不能看着楚国日益壮大,所以便断了铁,铜的互通。齐国的铁,铜资源是七国之中最为丰富的,长用来和燕国置换马匹以及楚国的盐巴。 楚国近些年来后党和宗亲王族之争尤为激烈,所以两方自然急需扩充各自的军方力量,除了征兵屯粮以外,便是武器装备的配置。齐国突然断了铁,铜的互通。楚国两派自然默契的站在了一个立场上,便是要齐国解除禁令。燕国与楚国的婚盟,加上增军,也不过是需要一些齐国资源筹码上的交换。齐楚一战是必然的,只是不是现在,必然是灭了秦国或者将秦国打的没有能力东出,才可放手一搏。 而齐国铁,铝两矿资源最丰富的便是在余氏的富丽郡。余氏其实更加希望齐国能够维持禁令,这样能够给自己家族带来更加大的利益。但是阮氏则更加希望能够解除禁令,避免与楚国的正面冲突,出于现在的形式,余氏的日渐衰落,只能站在阮氏的立场上。 而李家也不希望与楚国开战。陈伯琳抛出这个问题自然是希望瓦解阮氏和余氏在这件事情上的联合,从而让他们产生间隙,如果他们三方能够斗起来,这自然是陈氏希望看到的事情。 陈氏其实更加希望齐国能够继续维持禁令,从而让楚国和阮,李两家之间开战,来消耗阮,李两家盘踞地方上的势力。到最后再开放解禁之令也不迟。陈氏也知道解禁之令看样子是非开不可了,只是在时间上的问题,怎样能为自己家族争取到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