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工科生的华娱在线阅读 - 第三十二章:关于项目的谈话

第三十二章:关于项目的谈话

    水木大学,主楼,东翼楼,王旭实验室。

    王旭的实验室一共也就四间房间,其中两间大的是实验室,小一点的那间就是王旭的独立办公室,王旭常年不在这里,所以平时都由他的助理打理。

    而姜主任和洛从文教授则使用另一间办公室办公,还有几个博士的办公位置,显得稍微有些拥挤。

    今天尤其是,因为闫教授也跑来了,他是来拿资料的,虽然这个事情随便找个博士也就干了,但谁让他还想和姜主任了解一下王旭的近况呢。

    王旭这小子最近在忙什么?都是教授了怎么还是见不到人,到底哪个项目算是他的立项啊,这么一大堆的东西。闫教授看着眼前一堆堆的文档,知道王旭那小子又在搞事情了。

    他啊,现在应该忙着拍电影呢,热情特别高,感觉比他搞科研还上心。

    目前已经有些成果了,我去过他的影视基地,不仔细瞧还真看不出是布景,叹为观止。姜主任和闫教授坐在沙发上抽烟,有沙发,有茶几,还能喝茶,在现在的水木办公室里已经是顶级待遇了。

    他就是喜欢那些文艺的东西,不过他的艺术造诣不比他的科学水平低,也是世界顶级的。

    我不是很了解艺术,但没少听各方面的专业人士评价,包括音乐学院的金教授,那可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音乐方面的专家了。

    无论音乐还是绘画,人家的评价都是如此,而且我听着那些歌也很棒,他老婆的歌几乎都是他写的,说起来,我也算是他们小两口的歌迷了。

    这次他既然敢搞电影,那就说明他的水平差不了。闫教授对王旭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他根本都不用去考察,就能猜到王旭不是有把握根本不会启动电影项目。

    我也这么感觉的,这小子别看天马行空的,但你要说他不靠谱,那还真就没有靠谱的人了。

    姜主任其实对王旭比闫教授可能了解得更多,虽然没有王旭和闫教授私下接触的多,但他可是能看到保密材料的,里面关于王旭的各种评价怎么会少。

    你电话里说他又整出新项目了,都是些什么?闫教授把话题拉回正题,关于王旭经常一聊就没个完,这几乎都已经是常态了,任谁聊起他都能说半天。

    这一堆都是他前阵子整理出来的,我和玉卓大致浏览了一下,其中有不少挺适合你们的,让伱们先挑挑,毕竟你们这里是娘家,但也量力而为,上面对水木垄断王旭的创意已经有些微词了。

    所以,你们先挑几个好的,其他的,也帮忙看看弄个什么章程。

    尽可能地分下去,这一年专利分过来的钱不少,可以好好规划一下了,现在各个高校的日子都不是很好过,虽然人才断层严重,但也有不少青年学者还是很有追求的。

    姜主任说着,就把一大堆材料推到闫教授跟前,当然,还有一摞三寸的软盘,这是电子档的。

    王旭利用开源项目搞了他自己都数不清的产品,这些产品自然就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电子文档。

    为了统一这些文档的格式,让他们可以互相浏览甚至互相引用,王旭设计了不少中间的开放接口,让人们可以方便地把信息格式统一化。

    九十年代是各种文档类型最复杂的时代,这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那么普及,大量的文档传输还是依靠的软盘,各大软件公司也还没划分好地盘,更没完成收购整合的cao作。

    所以各种各样的文档格式简直可以说是满天飞,王旭自然也很头疼这样的情况,所以他借鉴后世的xl,直接整出了基于xl的标签化文档嵌入规则体系,让所有的文档可以基于同一个标准体系进行互通。

    你可以对你的文档格式保密,但必须提供能够对接的接口和应用程序。

    更是针对常用的矢量格式,标量格式,图像格式,视频格式,图像压缩格式,视频压缩格式,打印格式,之类的都定义了新的标准二进制格式,反正把他能想到的都囊括了进去。

    以现在开源产品的流传度来看,至少不至于弄得像后世那样,因为一个文档格式被各种卡得死死的。

    他甚至还根据微机械和薄膜加工技术,设计了一些全新的打印机体系,嗯,大概的原理是,虽然现在还做不到直接印出芯片,但印点固定颜色的文字图像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毕竟,你想啊,即便是3000dpi分辨率的高清图像,那也就是1/100毫米量级,也就是丝米,这可和微米纳米之类的集成电路单位差着量级呢。

    王旭就提供了一个具体的设计思路,基础就是生长法制作的微机械结构,再加上王旭在化学系那里搞出来的颜色体系,弄出四色的六色的喷墨打印机,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你别看这些东西不起眼,市场可是非常大的,无论是普通家庭和办公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爱普生佳能和惠普都靠着这东西赚得盆满钵满。

    王旭搞的这一套和他们的技术路线并不完全一致,专利权可以控制在自己手里,国外不知道,至少国内就能卖不少。

    而大幅面的,以至于巨幅面的各种打印机那也是养活了好几家大型电子企业的。特别是大幅面的宽幅打印机,更是工业数字化的第一步。

    同时也是各种平面大型广告大行其道的基础,这东西可比用照片不知道强了多少。

    这东西,王旭早就扔给玉卓师兄了,现在在他的眼中,这种级别的发明,简直都不能算是个应该放在心上的东西了,据说精仪系很感兴趣,正在攻关,也就是半年的事儿。

    各种标准化的建立,其实也为王旭的各种saocao作提供了很多的便利,至少现在根本不担心拿出个文档人家不知道怎么打开的问题,王旭也无需再背着厚重的打印稿件到处跑了。

    水木这边,已经在快速的全员换装同方工作站,这上面可以运行的办公和科学工具可比那些盗版好用多了。

    不是pc上没有,而是这会儿光盘还没有大规模兴起,所以盗版也还停留在软盘互相拷贝的阶段。

    即便是大学里,想要找些软件也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

    丑国的软件公司,重心都在丑国,华夏这边甚至不知道都有什么新软件诞生。

    所以,王旭折腾出的各式各样的软件虽然bug多多,用起来也没那么好使,但真就解决了很多人的有无问题,而且还真就没太多抱怨。

    毕竟大部分都是学生写的,要说人性化,使用流畅度可没法和真正的商业软件相比,而使用者也都是业内的人士,大不了自己折腾折腾。

    不过哪怕是在不远的未来,这都不会再是问题。

    就王旭所知,已经有各个高校和研究所成立了几十家上百家各种各样的软件公司,专注于细节化这些软件产品,利用开源的核心推出自己的封装产品。

    甚至已经有独立的办公软件,财务软件,数据库软件,cad软件之类的上市销售了,据说卖得还不错,至少在国内还行。

    前几年,那个老人说了一句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让全国上下对计算机的学习使用热情空前高涨,要不是计算机价格太高,估计早就形成浪潮了。

    但即便如此也不差,各种进口的和国产的兼容机也大规模地出现在全国各地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之中。

    而s因为良好的华夏文字适配性和方便的图形化界面,让国家对这一cao作系统颇有兴趣,但现在这个cao作系统对纯粹的pc机支持的并不是很好。

    图形化方面用到了太多的浮点运算,需要独立的协处理卡才能运行得非常流畅。

    其实git也有专门的项目在做纯pc机的适配工作,但进度并不是很快,主要靠着志愿者的贡献在完善。

    这东西在丑国要是进入pc市场,就会面临dos dows的竞争,要是真搞成了,恐怕会断了tel的小算盘。

    所以哪怕是刚出来,就没少受到制约,关于scao作系统的各种负面新闻一直就没停过。

    其实,这也是王旭根本没投入精力造成的,他自己是不会去经营这种企业的,他没那个功夫。

    现在的微软其实已经非常强大了,在pc领域几乎可以说是一统江湖,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而华夏,那几乎就是盗版的dos dows的组合的天下。

    如果按照装机量来说,s的市场份额可能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不过,同方工作站的架构是公开的,第一代用的又是tel的处理器,王旭也没拦着其他的丑国的企业去按照那个标准制造兼容机型。

    只不过现在这个市场真的很小,只有几家致力于服务器制造的新兴企业使用了这一架构,并使用scao作系统,谁让这上面网络应用丰富呢,几乎是一站式解决方案。

    这一切都得等超算二期的真正完成,各种芯片完成自主设计制造,哪怕制成差一些,但是通过堆叠芯片的方式形成的工作站模式,一样可以成为主力的办公和工作机。

    最多就是价格贵一点,但架不住性能好啊。所以,国家也就没有着急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但各大学,各高校的推广还是很给力的,同方方正和浪潮都没少赚钱。

    两人就这么说着说着就跑一跑题,然后又拉回来继续聊,但围绕着王旭可真的就有几乎聊不尽的话题。

    王旭可是真能折腾啊,他怎么就有这么多的奇思妙想。

    你说那边生长法一期都还有项目没收尾呢,二期就已经跟上了。

    超算二期那边这次更是连中央处理器和图像处理器已经都立项了。

    据说是他整出了一个全新的risc1架构,但是他自己没有领衔搞的意思,架构本身是开源的,谁都可以用,王旭已经扔到git上了。

    我看了看,说实话,我没看懂。闫教授有些感慨王旭的折腾,他已经是对王旭的能力了解的最多的人物了,但依旧看不到这个人的底。

    总有人看得懂就行,具体型号的研发的方案可以交给上面统筹规划。

    这东西水木参与一下就好,还是公司化运作比较好,估计上面也会这么考虑,那些我已经提交了,估计很快就会有结果。

    上面的意思是说,现在想要破冰,最好别太招摇,丑国那边对咱们盯的有点紧,咱们整体还太弱,韬光养晦的战略还需要继续下去,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宗旨也不能变。

    所以,咱们这边适度地要放开项目的范围,和更广泛的高校进行合作。

    水木已经占了两年的先机,是时候放开到更多的学校了,项目进度慢一点都是可以的,咱们爆发的有点太过了,容易引人红眼。姜主任赶紧提醒了一下闫教授,别太贪多了。

    确实有这种顾虑,我们这边无所谓,学校答应了?闫教授现在早就是正教授了,还是副系主任,位置稳得很,等两年,进一步上系主任估计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两年自动化系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而所有的变化都是源自于他最初的慧眼,别的不说,就凭这个功绩,水木和自动化系就不可能亏待了他。

    不过他现在有点无欲无求的劲头,他知道自己也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大拿,如果不是沾了他老爹的光,加上自己出过国,有些国际视野,他以前连副系主任的位置都是不可能的。

    但他的学术成就也就这样了,再想上院士估计就有点悬了,毕竟现在自动化系能称得上国际知名的学者都有好几个,他挂名的几个项目都是实用性高,科研性一般的那种。

    也就蓝光项目比较突出,但也就仅限于此了,这个项目,王旭分析过,往大了说,给个诺贝尔都不过分,但往小了说,也就是个工业化产品。

    这得看国际上对华夏的态度,而不是真地看科研的水平。

    王旭的石墨烯项目是足够诺奖级的,能不能拿到同样看国际环境。

    但现在的情况也足够送他自己一路顺风的到科学院院士,现在也就是他年纪太小,现在都才将将20岁。

    而且王旭掺和的事情也太多了,现在都还没摘干净,提升太快,就成了众矢之的,谁都会注意到他了。

    上面给的建议是稳一稳再说,不然水木都打算今年就直接给教授,然后明年就申报院士了。

    而段教授熬一熬估计也能上,毕竟他在石墨烯的继续研究上那可是国际知名的大家了,又守着扫描电镜,两年不到已经独立出了好几篇一区。

    这么一个项目出两个院士,不算过分。

    而蓝光项目不同,虽然项目是电子材料和自动化系三个教授一起研究并且最终实验成功的。

    但《自然》那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和一作都是王旭,三个系的教授都只是二作。

    算起来,王旭这里已经不占指标了,也就是说,运气好的话三个人能上一个工程院院士。

    但三人论起贡献来,闫教授并不占优,倒是电子系的那个教授更占优一些,他已经持续在蓝光的基础上又连续发了好几篇高质量论文了,连蓝色半导体激光都是他搞定的。

    这种级别的成就,不给个院士真的有些说不过去。

    电子系那边,拿着生长法出品的各种新型材料,那论文是呼呼地往外冒,真的比谁都爽,嗯,从论文数量来看,也就化学系有一拼。

    生长法肯定也能出一个院士,虽然对外保密,论文也只发了理论,但内部大家是知道这个方法的重要性的。

    但那位置大家都知道是老边的,于情于理都该是他,毕竟他投入的精力是最大的。

    而老顾则有点可惜,虽然他挂着生长法的项目总负责人,但明眼人都知道他主要是项目行政管理方面的,不过他教授级别提一下还是没啥问题的,但上院士就不太可能了。

    就这么一算,未来几年内,水木这边就要多出至少四个院士出来,超算那边肯定也会有一个,这家伙,别的院校更得急眼了。

    另外,现在国防那边经费紧张得厉害,好多项目都砍了,我和王旭谈过一次,他说可以拉那些数字研究所一起来搞一些东西,很多玩意本来就是军民两用的。

    现在没钱,未来不见得一直没钱,一方面锻炼队伍,另一方面也减少国家负担。

    他也同意了,还专门弄了几个特殊项目出来,也提了不少的建议,我都给报上去了。

    但在外面,还是原来那样,就当他不知道,你也不知道,他们大概率会改个名字,套个科研所的皮来承接项目。姜主任继续介绍着情况,特别向闫教授介绍了一些例外的情况。

    嗯,明白了,应有之义,需要我们特别照顾一下吗?闫教授立刻闻弦歌而知雅意。

    那倒不用,他们其实人才断层也挺厉害的,91年那场仗又把他们打得有点蒙,这会儿也都很心急。

    估计会和水木这边合作搞一些特殊定向委培之类的各级班,反正cao作方法多的是,同等条件下,尽量倾斜一下吧。

    他们的日子比高校还不好过。姜主任难得叹了口气,可不是吗,你看后世将军能在电视节目上痛哭,就知道这会儿他们过的啥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