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我们娜可爱的中学时代在线阅读 - 【创作体会】1

【创作体会】1

    1

    今早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说的是这段时间进行文字创作的心情体会,这条动态是这样写的:“翻看了一下我的原稿,加上序章已经写了九个章节,一共三万七千多个字,足足体验了一把,文字工作者的不容意。我说的是原创文字,而并非复制粘贴的文字。”,有位好友评论说:“让思想多飞一会”,我想这位好友,应该是在鼓励我继续创作下去,不要停下来。然而我看到评论后,第一反映就是想到了这句话:“飞得越高,摔得越惨”。于是也就用这句话回复了好友。顺带了两个哭笑的表情。

    我第一反映到这句话,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两天,不断有好友问我,你小说中的“娜”指的是谁,看你写这些章节,怪可惜的……是某某某吗?这就让我很困惑了。我只能解释说,娜只是我小说里的一个人物,请我的朋友同学们,不要去猜测“娜”是谁,虚构出来的而已,不要当真,当你们在读小说,有那种感觉就行。现实世界里,那里会有那么煽情呢……小说与现实不同,不要代入,不要当真……

    这只是我小说人物而已,是虚构出来的人物,起初我想写小说的时候,起的名字是《中学时代》,后来在序章里答复海哥问题时,最后一句话便是:“希望是能回忆起一些我们那可爱的中学时代”,答复海哥完以后,我就决定把这发表在朋友圈的这两篇随感作为我小说的序,然后改名字为《我们那可爱的中学时代》。然而第二天早上,整理完序准备发表的时候,我突然想到,“那”字谐音“娜”,不如把“那”字换成“娜”字,变成《我们“娜”可爱的中学时代》,这样标题一看起来就变活了,看到这样的题就会让人联想到,这部小说的大致内容了,大致看得出小说应该写的主人公的成长故事,并且还和女主“娜”有关,这样读者们就有兴趣读下去了,对于恋爱题材的小说、电影、电视、音乐为何常胜不衰,不外乎就是当读者、看电影的人、看电视的人、听音乐的人在接受这些作品时,总能勾起一些自己过往的爱情记忆,这样的记忆对谁来说都是难忘的,也很容易勾出来的。

    就因为这个原因,我也做了一回标题党,先用题目把读者吸引住,这两天不断有人问我,关于“娜”的事,或许这就是我这个标题起到的效果了吧。其实我的这部小说是部回忆反思小说,反思自己,反思身边的人和事。也有对爱情,恋爱,婚姻内容的反思(虽然我并未结婚),但这些只是一方面。内容很多,我自己都不懂有多少,我能写多少就写多少,能想到多少就写多少。所以致读者朋友们,特别是我身边的亲朋好友们,你们有什么疑问,我都可以进行解答,但是请不要去猜测小说里的人物是谁?这个又是谁?小说的人物都是虚构的,跟主题走的。

    回复好友的那句“飞得越高,摔得越惨”,也不是我信口胡说的,我是真很害怕,当我的小说越写越深入,涉及的人物越来越多,当我去写一些人性弱点方面的人物时,真怕一些身边的朋友,会带入到自己身上去,如果给身边朋友带来困扰,这于我又是很过意不去的。目前出现的人物都是积极向上,都是人性向阳面性的人物,但是社会上有何止只有这向阳面人呢,还有很多很多阴面的人。故所以我很害怕,也很后怕……

    正当我陷入沉思的时候,QQ里来了一条信息,是一位QQ网友发过来的。

    她问:“深秋,你最近在写小说啊?小说都写的是些什么?”

    我给她发了条信息过去:“写的是小说里的主人公“覃吴标”,他正在写一本关于我的小说。”

    她说:“如果你的小说有写到关于我的内容,希望你能把我的真实姓名隐去,用某个代名就行。”

    这个我想是不用担心的。我对她说:“我的小说里是不会出现真实生活里的人名的。毕竟是小说,小说的人物都是虚构的。”

    我接这说:“更何况,我写的是中学往事,你不是我中学同学,如果有写到你的话,我用你的网名吧,这样可以了吧?”

    她回了句:“嗯,用网名,可以的。希望你能坚持写完。加油!”

    我答复了谢谢之后,我们就没有继续往下聊了。百度百科对小说的解释是这样——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或许朋友是看到我小说里提到韦思琳老师的名字以及提问题的海哥。韦思琳老师的名字确确实实是存在真的名字。但我觉得影响不大,只是我觉得,所以也没有隐去她的姓名。因为思琳老师给我的影响是积极向上的,引领我走入这热爱读书的世界,对我也是特别照顾和关心,或许她并不知道,或许她只是觉得这是她教师的本职工作,日常工作而已。

    然而对于十二、十三岁的我,尚处于一个启蒙的年纪,一个好奇心强的年龄,影响是相当大的。如果有一天,在屏南街上,或者在宜州的某条道上,又或者我今年打算专门上门去拜访她,或许她已经认不出我来了,可能我也认不出她了。最后一次见面,应该是12年寒假回家过年的时候,那是97班的十年聚会。这个十年聚会的约定,也是思琳老师提出来的。这次聚会的人员并不是很整齐,十多个而已,但是思琳老师到场了。也留下了一些照片,但是我也只有一张集体合影,是后来在97班的QQ群里,大家发出来的之后我才得以保存的。

    12年的她,还是如02年一样的瘦小,一样的带着一副眼镜。聚会时,我和她并没有太多交流,一是那时对于她总是有一份愧疚,在初中、高中时给她写信谈心时,谈了很多自己关于未来的构想,未来的规划等等。然而高考过后,分数太低,并没有能够兑现在信里和她谈及的内容。实在觉得对不住她,或者说是无言以对曾经说过的那些话,后来也就慢慢和老师断了联系,但我从未忘记。到了12年将近年底,就来柳州了。

    在柳州的五年里,头两年是没有假期的,第三年才有,然而这休假的三年里,也没有专门去她家拜访过。在我的小说,序里也有提到过,12年到17年,是一个自我思想封闭的五年,不太敢去触及过去的事,特别是这些对我有深刻影响的人和事。休假时,接触最多的也就是,那些一起玩了十多年的初中同学,我屏南中学里结识的好兄弟们。谢谢他们这五年来对我的包容和理解,因为在和大家聚餐时,大家都发现曾经中学时代那么活跃爱说话的我,竟然已经变得沉默不语了,甚至是可以用麻木来形容。15年第一次和大家聚餐的时候,特别明显,后面几年休假和大家聚餐时,就明显的爱说话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