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点歪你的科技树在线阅读 - 第二十四章 散尽余财

第二十四章 散尽余财

    李渊一家子的扩张计划是疯狂的,以现在的唐朝国力,不论是从经济上、军事上、技术上还是民心上,甚至从最基本的人口数量上,都撑不起这种堪称疯狂的扩张法。

    经济上看,刚刚经历战乱,国家统一没几天的大唐,经济民生都处在恢复阶段,没有余财支持无底洞般的扩张投入;就算是人口数量,目前也还没恢复到战前水平。狐死首丘故土难离,民心思安之下,这般动荡恐怕也得不到民众支持。

    技术上说,无论是造船技术、航海技术还是医疗条件,做为内陆国家的大唐还在蒙着眼睛摸索的阶段,沿着海岸跑跑南洋估计还行,但要远征北美洲大陆,而且还是拖家带口的大股远征,可行性并不高。

    军事上讲,唐军虽然很强,但敌人也不弱,目前唐朝整体国防政策都是以守为主,就是防守有余,进攻不足。大唐四面有三面强敌环伺,土蕃、突厥、高句丽,哪个都不是善碴。唐帝国无论向哪面拓张,国家的重心都将偏向扩张面,国内虽然说不上空虚,但实力肯定会有所损失,遇到边患很容易就没有然后了。

    可是尽管有种种不利,唐皇依旧不加思索的决定扩张。

    不难理解,李渊已经六十了,再不疯狂一把,时间来不及了。没有哪个皇帝对扩张是不感兴趣的,就算是文治牛B武功一塌糊涂的北宋,皇帝对扩土也是念念不忘,就算打不下来,用钱买也要把燕云买回来。更不用说刚占得天下,正踌躇满志的李渊一家子了。面对叶神人天下舆图的诱惑,哪里还能忍得住。时不我待,千古一帝的念想,促使李渊不惜国力的支持着。疯狂劲连隋炀帝都要害怕。

    李渊已经六十了,他真心不想看到神人说的那样,天策府和太子冲突,导致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唯有在自己还在位的时候,将其中一个或者几个送走;让他们一辈子都挨不着。

    扩张计划虽然是疯狂的,但李渊一家子也不是傻子,准备一步步的循序渐进,至于大唐会不会失败,无休止的扩张会不会把大唐变成另一个大隋,李渊没想过。

    或许在唐朝皇帝的潜意识里,地图是神人带来的,那么扩张也是神人指使他们去做的,这途中出现任何意料之外的事自然有神人去背书。

    且不说唐皇一家子的打算。

    在看到马老板带着书和画欢天喜地的离开了复印店后,叶谨瑜掂了掂手中的一万五千块也是一阵小激动。

    虽然知道那些书画被自己卖便宜了,不过手中有钱的感觉还真是不错。想想自己长到这么大,除了当初拿下这家店面时从父母手中拿到那么几万块钱的转让费外,这还是自己第一次摸到这么多钱呢。

    或许从唐朝带这种新的书籍过来也是个不错的来钱门路,以马老板给的价格,差不多有三百块钱一本;比自己搞复印划得来多了,虽然不知道唐朝那边一本书的成本是多少;不过可以肯定,如果以自己这边的商品做为等价物的话,价值不会太高。

    就像欧洲人开启大航海时,常用的以玻璃珠子换黄金的桥段;自己也用玻璃珠去换书,那书本的成本能高到哪里去?

    而且也不用担心唐朝的书籍被自己给换没了,大不了自己将从唐朝换来的书用复印机翻印了,再把复印件拿去给他们用嘛。这样的话,或许自己连玻璃珠都不用提供,以一本原件换两本或者更多本复印件的代价却换取,相信很多人都愿意交换的。

    自己印一本书多少钱?一张纸,两面印,对外价格是一毛五分钱,一本唐书不会超过一百页;就按一百页计算,也才十五块钱,加上五块钱的胶装费用。撑死了也就是二十块钱,并且这二十块本身已经是包含利润了的。

    以两本换一本,就相当于是四十块投入,三百块产出;自己获得七倍的利润,利润率相当可观了!而唐朝那边也不亏,通过这种交换获得了翻倍甚至更多的书籍;完全是双赢的局面。

    再不行的话,大不了自己去唐朝开办一个印刷厂,天天以唐朝生产方法为自己造书。用一个时空的工匠来给自己产假书,还怕唐书数量会少?

    唯一可虑的就是马老板那边的收购能力,大批的唐书投下来,市场供过于求,只怕唐书的价格会暴跌。

    也不晓得马老板如果知道自己能大批大批的弄出他视若珍宝的唐书来,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想到能让马老板吃瘪,叶谨瑜忍不住笑出了声。

    不过说到跟大唐换书一事,叶谨瑜突然想起自己带到唐朝准备当礼物送给李渊的那十本三字经复印件,好像自己讲解地图的时候,那些复印件都不见了。也不知是李渊给藏起来了,还是没注意丢掉了。

    算了,三字经和唐书不是现在要思考的事,暂时放到一边。

    再次掂了掂那一叠半钞票,心中想手上虽然有点钱了,但要做的事也不少。

    答应了李渊的三种粮食作物红薯,土豆,还有玉米,得找卖良种的地方去买种。西安是个大城市,似乎看不到农田,但做为省会,种子公司农资公司这类的应该不会省。也不知道西安哪里有卖这种东西的地方,得找人问问清楚。

    粮食产量关系到唐朝的人口增长速度,也是李渊重点注意的对象。不过不知道空间门会不会犯抽,阻止粮食作物的进入。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被时空门阻止了,那唐朝土著们就只能不远万里去南美洲取了。但以大唐的航海技术来看,这是个悬到玄幻的事。

    说到航海,就要讲那六分仪,大唐可是没有北斗导航也没有无线电罗盘的年代;定位基本靠夜观天象,但夜观天象这东西很讲天赋,一般人学不会;而且也不是每天都能看到星星;指南针唐朝应该是有的,但指南针更多的指示方向,最终定位,还是得靠夜观天象这项高级技能,可高级技能太高了,学不会怎么办?还是得六分仪出马;六分仪这种航海利器是探索海洋的重要工具,唐人要想走出大陆走向海洋,这个东西必不可少。

    不过六分仪是测量纬度用的,定位的时候还需要经度;现代的经度好解决,带个机械表能知道准确的时间就行了。但是大唐就麻烦多了,叶谨瑜想了下,历史书上说过古代测量时间是用一种叫漏壶的东西,也许跟沙漏类似吧;另外就是日晷,他记得好像是一个圆盘上插了个棍子,具体cao作方法就不得而知了;叶谨瑜知道的就是这两种。反正看着就知道使用起来条件很多,而且测量精度都不算太精确就是了。

    看样子还得带些能精确测量时间的钟表到唐朝才行,这钟表一类的东西都还好买,知道准确的时间是每个现代人的刚需,虽然现在人人都有手机可以看时间,但不论是戴着装B的手表,还是装修时用的钟表,各大网站均有销售。自己完全可以准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