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抗战尖兵在线阅读 - 第二十八章往日情怀

第二十八章往日情怀

      提到自己的家乡,徐次宸越说越起劲:“晋省在整个北方地区居枢纽性地位。晋省的这种地位得益于它在关中、河南与河北三者之间俯瞰三面的高峻地势。晋省外有太行山、吕梁山及王屋、析城、中条等山构成其外围屏障,西面还有黄河环绕;内有恒山、五台山、管涔山、系舟山、太岳山、云中山、霍山、稷王山等山交错分布,构成其内圈险要;汾河、漳河、滹沱河、桑干河等河流呈放射状流向不同的方向。河流在山地之间冲积,形成了一系列珠状盆地。

      在晋省的东、南面,太行山延绵千里。由于河流的穿切,形成了一些交通孔道,最重要的即历史上所称的太行八陉。太行八陉分别是:第一轵关陉(在今济源县西北)、第二太行陉(即天井关)、第三白陉(在今辉县西北)、第四滏陉(在今冀省武安县东南)、第五井陉、第六飞狐陉(在今冀省蔚县南)、第七蒲阴陉(即紫荆关,在冀省易县西北)、第八军都陉(即居庸关在今北京昌平西北)。太行八陉为晋省与冀省、豫省之间往来的重要通道。晋省的西部则有管涔山、吕梁山等层峦叠嶂,西南方有黄河渡口蒲津,是晋省与关中之间往来必经之路。

      晋省的山河形势使得晋省形成了一种极为有利的内线作战的地位。形势有利,可以三面出击,不利则可凭险而守。在晋省腹地,山河错综分布,形成了几个珠状盆地,构成了几个相对独立的小区域。每个小区域都有交通孔道通往外部,形成了一些军事重镇和重要关隘,面向不同的方向,从而使这些区域具有不同的战略意义。

      如果倭寇窃据察哈尔,那么南面就是晋省北部的大同盆地,该地位于管涔山、恒山与蒙古高原南侧之间。盆地北面山地低口为倭寇入侵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通道;桑干河源自管涔山,经大同盆地,流入冀省。这样,如果倭寇不拿下大同,西北边防军北上汇合晋绥军通过大同盆地,向北可以反攻察哈尔,便可沿桑干河河谷低地向东进入冀省,直叩居庸关前;还可由飞狐口逾太行山,迂回至幽、蓟的西南侧。历史上从大同取北平的战例太多了:蒙古攻金,先下其西京大同府,尽收山北诸州。是后,蒙古兵两度突破居庸关、紫荆关,大掠冀省,围攻金中都。金受蒙古侵逼,被迫南迁汴京。瓦刺、鞑靼入侵,大同是其进攻的主要方向之一。也先所率瓦剌军便是由大同盆地涌入,再沿桑干河谷东进,在土木堡击破明军主力,俘明英宗朱祁镇,然后挟明帝自紫荆关入,围攻北京。明末李自成进军北京,主力亦自大同东出,经宣府入居庸关而逼北京。倭寇参谋部熟读中国历史,这个大礼物不可能白送给我们,大同不拿下,平津倭寇朝不保夕,他们是睡不好觉的。”

      俞大卫听到这里,对老徐竖起了大拇指,论证太精彩了,不愧为真实历史上的抗战总参谋长。

      老徐面有得色:“大同向南就是忻州盆地,可谓对大同的一种补充。忻、代二州分峙盆地的南北部。忻州“翼蔽晋阳,控带云朔。”[注:《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晋省二]代州“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柢三关(雁门、宁武、偏头),咽喉全晋。”[注:《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晋省二]特别是代州,扼雁门关,阻勾注之险,地位尤其重要。古代大同盆地因其北部山地低口易被透入而经常被少数民族占领,此时,勾注山险要的屏障作用便显得很重要;少数民族若再透过勾注险要,便很容易深入中原文化区的腹地。五代石敬塘据太原叛后唐,引契丹兵入援,后唐发兵进剿,却未重视雁门险要,扼险阻截,契丹兵遂得长驱直入,击破后唐兵。是后,契丹主耶律德光对石敬塘说:“始吾自北来,谓唐必断雁门诸路,伏兵险要,则吾不可得进矣;使人觇视,皆无之,吾是以长驱深入,知大事必济也。”[注:《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后晋纪一]。倭寇既得大同,必然得陇望蜀,而且从朔州、大同方向攻击内长城的话,关口众多,可不仅仅是一个雁门关,防守方很难面面俱到,防御也没有纵深,一点突破则全线崩溃,倭寇很容易得手,深入忻州盆地,从代州南下太原的话,一马平川,只有在忻口可以用重兵布防阻挡一下敌人。而对于倭寇来说,晋阳又是一个他们必须拿下的地方。

      晋阳是晋阳盆地的重心,也是整个晋省的重心,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晋阳的西侧是吕梁山的层峦叠嶂,吕梁山外侧更有黄河环绕,外部势力从这个方向入侵的可能性不大;东面是太行山,有井陉关连通冀省中部,却极尽险峻,由冀省仰攻殊为不易。在晋阳的其它方向则有其它区域及其重镇作为屏蔽:北面是大同和忻、代,中隔雁门险要;西南是临汾(古平阳之地)和蒲州,外有龙门和蒲津险要;东南有上党,外有天井关和滏口等重要关隘。自晋阳藉井陉通道可出冀省中部,执冀省之中枢。井陉为太行八陉之一,《吕氏春秋》称“天下九塞,井陉其一”。控制井陉对于太行山形势至关重要。相比较而言,晋省地势高峻,冀省地处平原,自冀省逆井陉而仰攻晋省较难,而自晋省穿越井陉东下太行却较易。历史上,自晋省出井陉攻冀省的成功战例居多。秦攻赵都邯郸,王翦便率秦军由井陉东下。楚汉战争时,韩信入晋省后,灭魏、平代,然后由井陉东出,破赵、降燕,略定冀省。北魏拓跋珪伐后燕,以一军出居庸关以攻幽燕,自率主力由晋阳(晋阳)东出井陉,击降常山。“安史之乱”时,唐将郭子仪、李光弼多次向井陉东出,打击叛军后路。朱温与李克用相争,井陉是双方进出的一个重要通道。现代铁路的建设使得井陉更为重要。正太路与平汉路交汇于石家庄,我军如果控制晋阳,那么刘越石兄的西北边防军分分钟可以东出井陉,以正太路为补给线,直捣石家庄切断平汉路,如此倭寇安敢南下?太行山对于冀省的屏障意义可谓存亡攸关。以冀省地势之低,要仰争太行,殊为不易。因此,要保障太行屏障的稳固,必须保障对太行山特别是穿越太行山往来通道的控制;而要保障对太行山往来通道的控制,却又有赖于对太行山以西几处军事据点的控制,尤其是上党、晋阳;上党、晋阳地势较高,均居高临下,俯临冀省中、南部。它们若为冀省所守,可巩固太行屏障;反之,自此二地下临冀省,便成高屋建瓴之势。所以,对于冀省来说,若失去在晋省的军事据点,则太行山的形势便迅速转入西方:自上党东下滏口足以夺其门户,自晋阳东出井陉足以执其中枢,自大同出居庸、飞狐足以倾幽蓟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