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抗战尖兵在线阅读 - 第八章博福斯*炮

第八章博福斯*炮

      在1937年7月7日夜里,我办公室坐下喝酒的五位里面,没有周平。当时周平已经是正师长了,正在参加庐山军官训练团。所谓庐山“军官训练团”,是1933年7月~1937年8月常凯申在江西省庐山举办的训练中初级军事干部的组织。庐山军官训练团由是常凯申亲自领导,以陈城(后为王俊)为团长,罗卓英、刘绍先、柳善分任团副,羊杰任总教官,并聘请独意志国军官为教官和顾问。该团1933年7月18日正式开学,9月18日结束,先后举办三期,每期半个月左右,共轮训7600余人。以前的两期西北边防军都没有派人参加,这次是陈城打了招呼,说老头子(常凯申)问了,刘越石那边有那么多皇浦生,怎么一个也不来培训班受训?我多少得给点儿面子,就干脆把六个师长都派了去。

      不过就是周平在,这厮也不大喝的,他最多看着老许喝。那天我们坐好了开喝已经是十点多了,窗外憋了一天的雨终于落了下来,电闪雷鸣的,雨下得很急很大,雨点用力地砸在很快积水的路面上,砸出了一个又一个大水泡。室内这四位也连喝带聊,热火朝天。

      陈常捷最兴奋,这次他陪同徐次宸、俞大卫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代表团沿着玉童童线(从玉门关到童关的铁路,其中兰州到童关的部分其实是陇海铁路的西北部分,而兰州向西直到玉门关的那部分也被称为陇海铁路延长线。这是西北边防区人民引以为自豪的十大工程之一)参观了张掖炮兵学校、张掖航校、山丹军马场、酒泉兵工厂等西北边区的战备设施,获得了代表团的一路惊叹和称赞。

      徐次宸其人很值得介绍一下。在真实历史上,就是他代表诸夏国政府,在花旗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接受大日苯帝国向盟军投降,历史*地记录道: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八分,於东京湾上,为花旗合众国,诸夏民国,大英联合王国及红色露西亚联盟,暨与日苯处于交战状态之其他联合诸国利益,接受上项降书。

      联合国最高司令官

      麦克阿瑟

      花旗合众国代表尼米兹

      诸夏民国代表徐次宸

      大英联合王国代表符立则

      红色露西亚联盟代表狄弗扬科

      以下依次为澳,加、佛、荷、纽、各国代表签署。

      九月七日永昌向常凯申主席报告代表受降经过後的几天之内,常公曾两次与他谈到战犯问题。他建议除九一八、七七事变当时及屠杀无辜之首恶实不可恕者外,不必多所株连,深获常公嘉纳。

      盟国在东京湾签字之日苯降书,由华盛顿於十一月二十五日寄来,永昌收到後即送商震(军委会办公厅主任)转呈常公。并将其签字所用之钢笔,刻上“诸夏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二日在东京湾签字日苯降书之笔”,装入镌有“万邦咸宁”之盒内,於三十五年一月十六日献之国府,以结束他由战争到和平的使命。

      在我这个时空的1937年7月7日,徐次宸担任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的关键职务。所谓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是诸夏民国国民政府最高军事统御机关,大家老听到三四十年代电影里称呼常凯申为委员长,就是因为他是这个机构的委员长。

      和历史上一样,徐次宸是辞去了晋省省主席的职务后,投奔老常担任这个职务的。徐次宸生于1887年,比我大十岁,他是诸夏国陆军界一个传奇,他的故事非常励志。他是晋省人,幼年贫苦,他十四岁又遇到庚子拳乱,有老者可怜他,把他收入大清武卫左军做杂役。就是这么个苦人儿,居然在当杂役后十年内,发奋学习,民国五年从北洋政府的最高军事学府:中央陆军大学毕业。老徐和我是民国24年发生交集的,我当时带领皇浦军校工作队去北方国民二军准备建立西北革命军,而老徐当时是国民三军的台柱子,他们国民三军进军长安,我们曾经有过一番合作,为后来我统一西北作了很多准备工作。后来国民二军被镇嵩军在函谷关一带阻击,彻底溃散,当时我和邓宝珊等在五原建军,很多国民二军的官兵逃到了晋省,我们想把他们收拢到五原来,可是晋省是阎百川的地盘,老邓就是托老徐跟老阎求情,让我们派了办事组去晋省招揽队伍,这才把很多国民二军失散的官兵送到了五原。可以说,徐次宸对于国民革命军西北纵队的建立,是有功的。后来国民军南口大败,徐次宸自己也投了晋省,他为人宽厚,军事素养高,能文能武,阎百川从此倚为干城,他也确实给阎很大回报。中原大战后,阎百川被迫下野,徐次宸反而主政晋省,但是他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多方斡旋,总算说通了常凯申让阎百川回到晋省,老徐把晋省军政完璧归赵。

      正是由于老徐有这种优良品质,常凯申对他印象也很好,1936年底,老徐和老阎闹了些意见,就辞了晋省省主席的位子,去了石城,老常在37年初,请老徐接了病重的朱培徳的军事委员会办公厅长的职位,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但是老徐一向温和,与阎百川没有翻脸,而是成为了阎百川和常凯申的沟通渠道,常凯申也利用老徐与阎百川和我的多年关系,这次在对日战争迫在眉睫的时候,常凯申想整顿兵工,就派徐次宸带领兵工署的一帮子人先到太原,考察了太原兵工厂,然后再和太原兵工厂的人汇合,一起来西北考察酒泉兵工厂。

      与徐共同来访的是当时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俞大卫,他生于1897年,比陈寅恪小7岁,两人的关系非同寻常。他们是表兄弟,陈的母亲是俞的姑妈,唯一的嫡亲姑妈俞明诗,嫁给戊戌维新时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陈三立,有子衡恪、隆恪、寅恪、方恪。俞明颐之子俞大维,又娶了陈三立的女儿陈新午,俞大卫在国外很多年,先在花旗国哈佛大学,后来又在独意志国柏林大学,连续同学7年。这期间,年轻一些的俞大卫把持不住,抵挡不了西方的美*惑,与一位独意志国小姐相恋,珠胎暗结,弄得不堪收拾。最后是陈寅恪帮着出主意,将私生子交给自己meimei陈新午抚养。未婚的陈新午是俞大卫表姐,后来成了白头偕老的妻子。

      俞大卫算是我的校友。他的本行不是理科,是文科,这让我很意外。出国前,古文庭训家学,学过独意志文,学过英文,学过逻辑学。19岁考入交通大学,学了半年电机,因肺病休学,跟着表哥曾昭权学习微积分,这位表哥是花旗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学了不久,又考进春申市圣约翰大学,直升三年级,学习哲学,我当时也在圣约翰大学,只不过我和他不是同一个系的,当时没有太多交往。

      俞大卫的本行,竟是很深奥的哲学,那年头,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哲学为何物。

      俞大卫在哈佛攻读的还是哲学,他又一次表现出聪明人的特质,十二门功课全优,到哈佛两个月,已尽通数理逻辑学,吴宓眼里的“当时哲学最新颖而为时趋之部门”,在俞大卫手上完全小菜一碟。只花了三年时间,他便拿到了博士学位,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成就,当时哈佛的哲学处于黄金时期,学界的地位非常高。

      这以后因为成绩优秀,俞大卫拿到了哈佛的奖学金,又去柏林大学深造。他继续学习哲学,学习数学,学习梵文,学习物理,还旁听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罗家伦对他十分佩服,用“天才横溢,触手成春”来形容,意思是说,像俞大卫这么绝顶聪明的人,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

      俞大卫当年的志向是想当个通才,西方显然并不缺乏这样的大师,譬如达芬奇,譬如莱布尼茨,譬如罗素,既通文,又通理,哲学、历史、数学、物理,无所不能,没有一样不精。在独意志国期间,俞大卫还研究过音乐,学制乐谱,存心要让别人惊叹他的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