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抗战尖兵在线阅读 - 第七十一章 北海北之二

第七十一章 北海北之二

      看着身着岩石灰制服,头戴钢盔的一队队西野官兵有序地在月台上下忙碌,郭汝桂作为原陆军大学教员的研究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西北野战军的步兵从步兵班武器构成到单兵装备装具的配置,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构思。郭汝桂发现他们的步兵班基本上由正副机枪手、步枪手、*手、枪*发射手构成。

      步兵班的轻机枪没有下车,但是正副轻机枪手是出现在队列里的,他们要去方便和补充饮水等,均都空手,最显眼的标志是腰带上面佩戴了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的单盘。虽然没有看到他们的轻机枪,但是郭汝桂知道西北野战军班用轻机枪采用了苏联捷格加廖夫(DPM)ДПМ7.62mm轻机枪,该枪是前苏联捷格加廖夫主持设计的,1926年设计定型,1928年装备苏军。

      二十年代轻机枪的出现对中国步兵战术上的影响是有革命意义的。刘越石早在黄埔军校时期就写过相关的论文,中央军意识到轻机枪的重要性并从而改革步兵战术,那是三十年代初期的事儿,然而西北边防军却早走了一步。西北野战军早在1927年便开始引进该枪,使用中发现,该枪连续射击后,枪管发热致使枪管下方的复进簧受热而改变性能,影响武器的正常工作。经过向苏联反映,由设计师将复进簧改放在枪尾内,于1931年重新定型,改名为ДПМ轻机枪,在酒泉生产的型号叫民19型轻机枪。除了政治原因,西北引进该枪作为制式武器主要理由是:一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结构简单,全枪只有65个零件,制造工艺要求不高,适合大量生产,而且枪的机构动作可靠。据酒泉兵工厂统计,民19轻机枪的生产工时仅仅是中央军引进的捷克式轻机枪的一半。因此西北野战军有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做到每班一挺轻机枪,而中央军举全国之力,连买带仿造苦干十几年,才在得到大量美援后,也就是抗战结束后,才实现了这个目标。

      二火力持续性好,中央军的捷克式采用弹匣供弹,每个弹匣20发子弹,而西野的民19型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用47发的弹盘供弹。在实战中,比日军故障百出的十一式歪把子强得多,即使后来日军有了山寨捷克式轻机枪的九九式轻机枪,那也是三十发的弹匣,火力持续能力被民十九转盘机枪甩一条街。

      三子弹与步枪弹通用,西野的步枪也是7.62X54R的子弹,班用轻机枪是步兵班火力支柱,如果机枪子弹打光了,那么步兵班的火力输出会减少一半,而民19轻机枪可以通用步枪的子弹,步兵班里的步枪手可以帮助机枪组携带一部分弹药,这是很实用的。日军的十一式轻机枪在设计时候就强调也要通用步枪子弹,由于它采用弹斗供弹,是用五发子*直接压进弹斗,于是日本陆军所有步枪子弹出厂就是装好在*上的。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十一式轻机枪在使用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最后不得不用了特殊*作机枪弹,堪称鸡飞蛋打。下面是民19轻机枪的参数:

      1.枪结构

      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闭锁机构为中间零件型闭锁卡铁撑开式(欲称鱼鳃撑板式)。闭锁时,靠枪机框复进将左右两块卡铁撑开,锁住枪机。采用弹盘供弹,弹盘由上下两盘合拢构成,上盘靠弹簧使其回转,不断将弹送至进弹口。该弹盘可容弹47发,平放在枪身的上方。发射机构只能进行连发射击,有经常性的手动保险。枪管与机匣采用固定式联接,不能随时更换。枪管外有护筒,下方有活塞筒,内装活塞和复进簧。枪身的前下方装有两脚架。

      2.瞄准装置

      该枪瞄准装置由柱形准星和带V形缺口照门的弧形表尺组成。准星上下左右均能调整,两侧有护翼。表尺也有护翼,该护翼兼作弹盘卡笋的拉手。

      3.弹药

      该枪发射前苏联1908年式7.62mm有底缘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7.62mm

      初速----840m/s

      最大射程----3000m

      表尺射程----1500m

      有效射程----800m

      枪口动能----3303J

      理论射速----600发/min

      战斗射速----80~90发/min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卡铁撑开式

      发射方式----连发

      供弹方式----弹盘

      容弹量----47发

      全枪长----1270mm

      枪管长----605mm

      膛线----4条,右旋

      火线高----276mm

      全枪质量(不含弹盘)----9.1kg

      枪架质量----700g

      供弹具质量

      47发实弹盘----2.8kg

      47发空弹盘----1.59kg

      瞄准装置

      准星----柱形

      照门----V形

      瞄准基线长----616mm

      配用弹种----1908年式7.62×54,mmR枪弹

      郭汝桂对西北野战军的班用轻机枪这么熟悉,是因为他在陆军大学时期经历的一段步兵战术革命。

      轻机枪引进中国很早很早,早到了大清宣统年间,广东兵工厂已经开始仿制麦迪森轻机枪了。后来1920至1923年间,就有中国不少派系军阀和国民革命军先后购买过捷克邵沙1919式轻机枪,这就是著名的ZB26的前身,1915式与1926式从外表看几乎没有区别,只有专家从结构上能讲出个ABC。1927年即ZB-26式刚出厂的第二年,中国军阀冯玉祥、陈济棠、阎锡山等曾专门派人去欧洲洽谈购买邵沙1915式机枪,结果到了捷克发现了经改进性能更好的1926式机枪,于是纷纷调整计划,抢先一步购买了第一批ZB-26式轻机枪,回国后几经大战洗礼受到交口称赞。一传十十传百,几乎所有军阀和国民革命军都将自动机枪采购确定在捷克26式上。据当时我驻德国公使馆资料,仅1927年到1930年四年间,中国就购买了至少4000挺ZB-26式轻机枪,其它渠道还有多少挺无法统计。1931年起,国民政府军政部统一了国内对外武器采购大权,禁止任何个人或团体私自进口武器,否则以走私论处,并指令我驻外使领馆必须听命于中央政府。至此结束了武器进口的混乱局面,正式成为国家行为。经过几年的使用,捷克式机枪得到军队普遍认可,政府武器采购清单中,捷克ZB-26式轻机枪占有较大比重,根据正式统计从1931年到1937年抗战开始,中国政府进口捷克ZB-26式机枪约24000挺,其中:1931年1000挺,1934年5000挺,1935年8000挺和1937年达到10000挺。根据捷克政府武器出口统计,捷克布尔诺兵工厂自1927年至1939年,共向中国销售了ZB-26式轻机枪30249挺。1931年军阀购买4000挺,1931-1937年中国政府购买24000挺,正式数据即为28000挺。还有2249挺的差额,可能是抗战爆发后民间或华侨的零星购买行为。

      对捷克ZB-26式机枪最早的仿制,可以追述到购买那一年。1927年军阀张传芳想少花钱多办事,把买来的捷克式机枪送到天津大沽造船厂,当年就仿制出第一批样枪。同年巩县兵工所也试制过,但质量都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