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抗战尖兵在线阅读 - 第九章八方风雨会雍州之四

第九章八方风雨会雍州之四

      下面是我这个时空1949年中央日报为西北石化成立20周年做的专文。

      一寸国土一滴血,百里油田百万军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国军民不仅缺乏武器弹药,甚至连擦枪油也供给不足,为了找到石油、开采石油、炼制石油、进口石油付出了血的代价。

      1929——产量为零

      1937年7月7日拂晓,宛平城前的卢沟桥头响起了激战的枪炮声,举国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悲壮由此拉开序幕。然而,抗战军民仅凭不怕流血牺牲的英勇顽强,赶不走穷凶极恶的鬼子兵,迫切需要多方面的物资保障。如果我们把抗战大军比作钢铁洪流的话,这洪流,就是由飞机大炮组成的,由热血和石油推动的。当时国力衰弱,可供军需的物资捉襟见肘,部分枪炮弹药尚可制少量造,最为稀缺的是石油。因为中国开发出油田,还是五六年内的事情,在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1930年的统计数据中天然石油产量为零,在西北石化公司成立并开发出玉门、延长油田以前,中国军民所需的燃料油、润滑油等石油产品完全依赖从国外进口。

      “七七”事变前,中国的有识之士,已经把救国图存的大业进行了规划,早在民国十七年,西北军政委员会邀请中国知识界精英组成了西北发展设计委员会,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组织国内外地质勘探人员,对西北的油田和矿产资源进行有重点的勘探。孙建初,字子乾(1897年生)河南濮阳县人,便是被委以重任的石油勘探队长。孙建初192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精研地质,学有独到。外国学者称孙建初为“中国石油之父”,中国人称他为“中国石油奠基人”。可是在民国十七年,他仅仅是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出乎他意料的是,他居然被西北军政委员会列入了邀请名单,参加了那次后来被历史学家称为“八方风雨会雍州”的西北发展设计筹备会。

      他激动地回忆说:“我们的食宿都被安排在当时长安最好的饭店。同开会的都是国内权威,不乏地质界的前辈达人,比如翁文灏先生,我却是个刚毕业没多久的学生。更令我吃惊的,是一日会后晚餐我居然被安排在了主桌,和西北军政委员会主任刘琨将军坐一桌。刘将军那天的祝酒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说,各位来这几天,我们招待不周,从咱们桌上的饭菜就可以看出来,只是四菜一汤,仅仅能饱腹而已。坦白地讲,这次会议的费用,是公家负责一部分,我刘某自掏腰包承担一部分,惭愧了。实在是西北连年干旱,西北军政各界均全力带领军民以工代赈,抗旱救灾,各位这次来也看到了,我们做到了路无饿殍。但是俗话说,救急不救穷,我们为政之人,仅仅能救西北的急。西北人民想要共同富裕起来,还要靠各位掌握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才是生产力,科学才能救西北的穷。

      后来,从西北实业委员那里我得知,我的邀请函,是刘将军亲自吩咐的,我到现在也很纳闷,刘将军是如何得知我这个无名小卒的。”

      会议一结束,孙建初就投身于新成立的西北石化公司的西北石油勘探大会战中去了。12月孙建初等前往勘察玉门油田的地质状况。他带领全体工作人员,仅用半年时间,便查明了老君庙、石油河、干油泉、石油沟、三獗湾、夹皮沟等地区的生油层、储油层和地质状况写了《甘肃玉门油田地质报告》,要求以老君庙为中心,立即施工钻探。建初亲自主持了玉门汹田第一口油井的钻探工作,钻探130米即见油,日产量达20桶,从此揭开了开发玉门油田的序幕。接着又向其他油区扩大钻探,结果井井见泊,充分证实了孙建初"玉门是一个具有工业价值的良好油田"的科学论断。不久,孙建初被任命为西北石化公司地质室主任,负责西北石油地质研究和玉门油田建设。先后写出《西北油田地质说略》、《发展中国油矿计划纲要》、《如何在钻井下研究石油地质》等石油地质论文。在《发展中国油矿计划纲要》一文中,他全面论述了国内石油资源状况,认为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川贵、陕甘盆地和蒙古高原是最有希望的汹区,山西盆地是颇有希望的油区,冀、鲁、豫平原是有希望的油区。为更好地阐明这一理论,他还绘制了一幅《中国石油理想分布图》。发现玉门油田的喜讯轰动了全国,西北开发总公司下属西北石化立即投入财力、物力、人力进行详探、开发和炼制燃料油的筹备。为尽快建成中国的第一个石油生产基地,西北决心采取酒泉模式,引进世界著名石油公司合作开发玉门油田。经过竞标,民国三十十九年底,选定了美孚石油公司作为主要合作开发伙伴。利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从世界四面八方聚集到玉门钻探开发石油的人们,迅速建成了60万多吨的原油生产能力和炼制加工能力。玉门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原油产地,而西北石化,并未停步于炼油,他们与世界最领先的石化公司合作,建设了全产业链的石化工厂。可以生产从塑料到合成橡胶的各种石化产品。在1937年,西北石化已经年产原油440万捅,汽柴油30万吨,包括合成橡胶在内的各种石化产品众多。成了西北开发总公司的黑色金矿。

      黄土高原上的陕西延长,很早就有发现油苗的记载,1904年清朝政府开始创办油矿,几起几落,发展十分缓慢。到了民国十六年刘琨国民革命军西北纵队接管的时候还有几口井能够出油,一年的产量不到百吨。西北军政委员会立即加强了对延长油矿的组织领导。引进苏联技术和设备1尽可能扩大生产,并设法炼制煤油、擦枪油和石蜡等产品,解决民众和部队的急需。在玉门油田与美国大规模公开联合开发的同时,延长油田也秘密地与苏联作了联合开发,西北还想方设法,以玉门油田石化设备的名义,为延长油田配备了石化设备。到民国十六七年年为止延长油矿的产品年产量,基本均用于对苏贸易,换取了大量西北军工和民用急需的物资和原材料、成套设备、技术、专家。但是延长油田的就是当时中国未沦陷区的全部石油产量,由于不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控制范围之内,因此没有纳入资源委员会的统计表。

      西北军政委员会组织的西北石油大开发被证明具备远见卓识。民国十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袭击,东北顷刻沦陷。

      七七事变后,中国独自抵抗日军的残酷进攻,坚持到第三年半壁江山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被迫迁都,继续指挥正面战场的国军防御作战,用时间换空间期待国际形势逆转。抗日战争进入到了最为艰难的相持阶段,国力的巨大损耗濒临崩溃的边缘,沿海的所有港口尽被日军封锁,只剩下陆上连接国外的两条通道补充军需物资。而这两条通道偏偏有很多运力依靠耗油的公路运输,一条是1938年动员20万民众用血rou之躯紧急开通的滇缅公路,另一条是接受苏联援助从乌鲁木齐到兰州的黄尘古道。数千公里的长途运输,不仅加剧了石油的消耗,而且还有随时被切断的危险。

      救亡图存的危机时刻,到哪里还能够找到石油?也成为成为中央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必须马上回答的紧迫问题。仅有的十几名地质学者立即组成调查组,分别奔赴新疆和西南,展开以寻找石油为主要目标的资源调查。尽管一些外国的地质学者认为“中国的内陆缺乏海相地层,找到石油的希望渺茫。”但是我国的地质学者并没有丧失信心,沦陷区之外的国土还相当辽阔,大范围陆相沉积的地层已经袒露出能够出产石油的微弱迹象。

      黄土高原上的陕西延长,很早就有发现油苗的记载,1904年清朝政府开始创办油矿,几起几落,发展十分缓慢。到了民国十六年刘琨国民革命军西北纵队接管的时候还有几口井能够出油,一年的产量不到百吨。西北军政委员会立即加强了对延长油矿的组织领导。1尽可能扩大生产,设法炼制煤油、擦枪油和石蜡等产品,解决民众和部队的急需。民国十七年延长油矿的年产量,就是当时中国未沦陷区的全部石油产量,由于不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控制范围之内,因此没有纳入资源委员会的统计表。

      千里戈壁阻隔的新疆还发现了一处蕴藏石油的地方,1909年清朝政府新疆当局筹集30万两白银,购买设备聘请俄国工匠在独山子进行钻探,发现了工业油流。两年后,由于爆发辛亥革命的冲击,钻探戛然而止。直到全国抗战爆发前的民国二十五年,新疆政府才与苏联合作恢复钻探,民国二十六年钻成了三口浅探井,均有石油渗出,但是没有获得可观的产量。

      民国二十六年年10月,国民政府成立了四川油矿勘探处,将4台旋转钻机部署在巴县石油沟、江油海棠铺、隆昌圣灯山和威远地区钻探。两年之后,仅有两口探井产出了天然气,却未见一滴石油。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西北石化的玉门油田和延长油田成了抗战钢铁洪流的唯一内生动力极大减缓了从国外进口油品的巨大压力。据史料记载:抗战八年中,西北石化公司排除万难,一直稳产于77440万桶原油/年。除了满足西北边区工业自用及西北野战集团军群军用之外,其余的大全部由国民政府军政部收购,运往全国各地的抗日战场。

      玉门油田犹如茫茫黑夜点燃的火把,让全国的民众看到了中国石油工业大有希望。1940年国民政府公布的全国天然石油总产量为67吨,这个数字虽然只占当时全国油品消耗最低量的一半不到,但却结束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基本无油可采的窘态。

      民国三十一年——输血救急

      民国三十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中、美、英三国组成反法西斯同盟向日本宣战。中国不在孤军抵抗日军的进攻,作为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地区的主战场,得到了同盟国提供的军事援助。

      但是好景不长,疯狂进攻的日军迅速击溃了英国和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防线,缅甸的仰光港陷落,导致没来得及运回国内的大量物资被日军缴获。其中包括国民政府从美国购入的10357件,重1479吨的石油钻采设备和2391件,重534吨的炼油装置。仅抢运出来350吨,其余的尽遭损失。如此沉重的打击还仅仅是灾难升级的开始,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遭遇失败退守到怒江东岸,至关重要的滇缅公路生命线被彻底切断,无法得到物资补充的中国抗战,面临绝境的凶险。

      岌岌可危的形势下,玉门油矿无疑成了唯一能够为抗战输血的急救中心。民国三十一年8月,国民政府最高长官常凯申乘坐的专机降落在嘉峪关机场,他在西北军政副长官邓宝珊陪同下亲自前往玉门油矿看看情况。视察后,常公甚为高兴,大加赞扬,亲笔为西北石化题词曰:一寸国土一滴血,百里油田百万军。在常公题词鼓舞下,为了让这些来之不易的油品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西北石化公司刻意把炼制出来的汽油染成了红色,一滴汽油象征一滴鲜血,日军欠下的血债一定要用血来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