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光熹帝国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七章 光熹三年的招商引资大会

第四十七章 光熹三年的招商引资大会

    送走了曹cao,刘备也在几天后前往羌地赴任。有着这当世两大枭雄一东一西为朝廷坐镇,刘辩也开始把精力放在了长安地区的战后恢复上。

    由于刘辩对李傕郭汜之乱的处置迅速得当,长安及三辅地区并没有像原本历史上那样遭到巨大的破坏。

    不过兵危战凶之下,一定的损失还是有的,尤其是长安周围地区。(绝大部分都是钟繇自己破坏的)不过总体来讲还是损失比较小的,要恢复起来并不十分困难。

    只是刘辩所筹划的,并不仅仅是将长安城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而是要将长安打造成一座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国际性大都市。在刘辩的大计划里,这里将成为大汉走向世界的起始站。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至理名言两世为人的刘辩还是知道的。罗马之所以能成为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繁荣昌盛的大帝国,和他四通发达的公路网不无关系。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正是此意。所以要想建设大长安,刘辩首先开始的第一步就是修路。

    一条从洛阳到长安的大路由近三万被俘的西凉叛军紧张的建设当中。这是大汉帝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公路,刘辩向这些修路的战俘承诺,这条路建好了之后便恢复他们的自由身。只是想不到,这条路越修越长,越过了长安,越过了凉州,沿着丝绸之路一直向西,成为了大汉乃至世界最长的一条公路。一直到刘辩死也没有修完。

    不过刘辩还是比较信守承诺的,五年以后,这些战俘得到了自由,有些人复为良民,有些人加入了朝廷的军队,更多的人留了下来继续修路,成为了大汉帝国第一批的建路工人。

    修路的材料刘辩选择了极为现代的沥青混凝土,而不是这个时代修路常用的青石材料。

    用青石材料铺路工程缓慢,在开采、运输、建设及以后的维护中都有着诸多的困难,造价成本很高。而沥青混凝土则没有青石材料那么多的缺陷,后世的公路大都是沥青马路,刘辩作为一个穿越过来的现代人,一提到修路自然会对沥青马路情有独钟。

    一般沥青材料的生成主要是通过炼焦产生的副产品——煤焦沥青和石油蒸馏后所产生的残渣——石油沥青,还有就是存在自然界的天然沥青矿。

    前两者比较麻烦,剩下的开采沥青矿看上去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适合唯一的困难就是现在人们还没有认识到沥青这种工程材料的重要性,在开采上存在着巨大的困难。

    在哪里开采,如何开采,这种看似很难的问题在刘辩面前却是轻而易举的就可以解决。

    刘辩知道,在广汉郡的葭萌县附近存在着一个存储量达1000万吨的沥青矿。部分的沥青矿具有高软化点的特性,品质特别好。

    刘辩之所以知道并不是因为他那变态的记忆将全国所有的矿藏分布都记于脑中,而是葭萌县在刘辩的记忆里一直是极为有名的一个地方。

    蜀中第一雄关剑门关就与葭萌县比邻,《三国演义》中猛张飞挑灯夜战马超的地方正是葭萌关。而让刘辩记住这个地方的原因,是一千多年后葭萌县变成了广元市,这里盛产橘子。

    一场食品安全引发的问题,让爱吃橘子的刘辩记住了这个本来在前世名不经传的城市。关心的上网查了查这座城市的资料,自然就看到了这里拥有巨大沥青矿体和汉朝时期称为葭萌县的事情。

    早就有心修路的刘辩在西凉叛乱之前派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入益州葭萌县实地勘探沥青矿体。由于这个时代的人谁都没有见过沥青矿的样子,刘辩派出的统调社社员们采用了十分笨拙但有效的方法,把挖坑采到的所有符合刘辩描述的沥青矿的样子全都带回去给刘辩鉴别,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葭萌关附近发现了好几个沥青矿。

    接下来的事情好办了,统调社的人化妆成道人拿着正确的沥青矿样本找到矿藏附近的村民,以炼丹做掩饰大量低价收购沥青矿——不能用高价,否则太引人注意。利诱村民自己主动来开采沥青矿。

    采购回来的沥青矿提炼出沥青后混上碎石子,制成沥青混凝土铺建在路上,在由建路工人扬起木桩夯实。

    路修好了,商业自然发达起来。在修路的同时,为了战后恢复筹集资金,刘辩在长安举行了一场招商引资大会。

    在刘辩未来的大计划中,发展商业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东汉时期的商业活动较之西汉要繁荣很多,城市规模和数量的扩大,盐铁售卖的开发,商品种类的增多以及一定量的对外贸易,都使得东汉的商业有着一个长足的发展。

    然而东汉也依然承袭着西汉“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业在社会上仍被视为末业,商人的地位虽然比西汉时期有所提高——至少不像汉武帝那样杀商人跟杀猪一样。但是士农工商的阶层等级已渐分明,士大夫集团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其背后所代表的豪族大地主的庄园经济占据着大汉帝国的经济主体。

    东汉商业活动的资本绝大部分最终流向了土地,很多商人把经商后的盈利用来购买土地,而不是进行商业循环运作。这些商人并不是纯粹的商人,他们经商的目的只是累积资本的手段,最终还是想加入社会的主导阶层——士大夫集团。

    这种畸形的商业发展也成为了东汉时期严重的土地兼并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东汉末年,战乱频频,商业活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商贾们都把资本转移到了看的见、摸得着的经济实体——土地上面。这样更加剧到了土地兼并的持续恶化。

    在刘辩未来的改革中,要想解决大汉帝国的土地问题,就必须建立良好有序的商业活动,提高商人的地位。不过这必然会侵犯到士大夫集团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所以刘辩必须小心行事,这次的招商引资大会也是对未来改革的一次试水。

    光熹三年六月,刘辩下诏请天下闻名的一些大商贾来长安觐见,同时商讨刘辩新造出的瓷器的售卖事宜。

    瓷器在汉代出现并不新鲜,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了从陶器发展出来的做工粗糙、具有一定瓷器特征的“原始瓷”。及至东汉,瓷器的制作已逐步发展成熟。在扬州上虞县已经出现了大规模的瓷窑,多数是依坡而建的龙窑。此时的瓷器以青瓷为主,兼有一定量的黑瓷。青瓷的做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的玻璃瓷釉;黑瓷是在青瓷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瓷器种类,始创于东汉,表面施有黑色高温瓷釉。

    虽然青瓷与黑瓷在东汉存在普遍,但是其制作工艺却非常单一,并不像后世那样做工精美,受人追捧。其价值还不如刘辩未来准备量产的玻璃器皿。

    所以那些刘辩邀请的大商贾们一开始对以售卖瓷器为由头的招商引资大会并不觉得有何吸引力。让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当今天子竟然会邀请他们这些经营末业的商人议事,这让那些经常受士人鄙视的商人感到莫大的荣耀,能和皇帝扯上关系,对他们来讲这其中所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有些目光长远的商人甚至隐约感到了朝廷是在释放出某种信号。所以别说是售卖瓷器,哪怕是皇帝让他们来商量卖屎,他们也心甘情愿的前来长安。

    然而抱着这种想法的他们打开刘辩派出去的使者送上来的刘辩的礼物时,一个个却惊愕的张大了嘴巴。

    所有的人都一样,盒子里面装的是一套青瓷茶器。这套茶器色如青天,瓷面光洁映人,用手一弹,声脆醒人。这些大商贾们也算走南闯北,见识不凡,可是却从没哟见过这样幽兰隽永的瓷器。拿起茶壶一看,上面竟还写着刘辩的亲提的两句话: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

    实在是太贴切了,这晶莹剔透的青色茶器真如雨后的天空般令人耳目一新。如此罕见的瓷器可非普通的青瓷可比,更别提上面还有当今天子的亲笔题字,其价值千金难买!

    那些大商贾们的眼中立刻露出炙热的目光,那一刻瞬间把什么天子邀请的荣耀都忘在了脑后,眼中看到的是一片通往更大财富的金光大道。

    派来的使者趁此还向他们透露,天子在长安准备了不止瓷器这一种东西。总之多带钱,有好处!

    拿出钱答谢了使者,接着那些大商贾们备好了资金和马车兴冲冲的开始前往长安。有些胆子大,可资金却不够周转的商人已经开始考虑卖掉一些田地筹备资金。

    对于刘辩来说,这是一个利好的开始。

    除了这些商人阶层,刘辩也向一些世族大家发出了邀请,如冀州的甄氏、颍川的陈氏等大士族。毕竟这国家的政治、经济的主体还是士族阶层,刘辩未来的改革虽然与这些士族大家的利益相抵触,会引起他们的反对,可是若是刘辩以暴力的形式扫除这些士族大家,强行进行改革会引起巨大的混乱,到时别说改革的成功,国家恐怕都要陷入存亡之间。所以刘辩在改革之前对于士族大家还是准备拉拢、分化、改造的。

    这些士族大家对于刘辩的邀请却没有像商贾那么反应热烈,虽然这些士族都一向以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为信念,对于刘辩抛来的橄榄枝也是非常欢迎。只是他们或者因为根深蒂固的观念排斥经商,或者惧于当地的诸侯,不敢明着和朝廷扯上关系。总之大部份刘辩邀请的豪族都向他表示了婉拒。不过刘辩也不在意,这些人还是向朝廷透露出了好感,利用他们在地方的影响,也有利于朝廷今后的全国统一。

    刘辩在长安大张旗鼓的招商引资,也并不是没有引起朝廷士大夫集团的不满。尚书令士孙瑞便上表刘辩认为天子与商贾为伍是自降身份,有违正道。

    刘辩回复他道:“先皇尚在宫中设市,仿商贾买卖,朕只是追随先皇之事而已。”

    早年汉灵帝刘宏在宫廷中仿造街市,酒肆、摊贩,命宫女黄门假扮商贾买者,自己穿商贾服装游荡其中。这种轶事让刘辩拿出来当借口,说是自己召集商人只是向仿先帝,尽孝而已。

    士孙瑞少时便继承家业,博学多才,在朝中历任显位多年,宦海沉浮,不可能就被刘辩一两句话蒙住。再次上表道:“先帝宫中设市,是受阉宦蛊惑,施以荒唐之作为,陛下不可效仿。应以孝武帝为标榜,重农桑,轻货殖,才是固国之根本。”

    士孙瑞也真够猛地了,当着儿子的面骂老子。直接说灵帝的行为是乱政,让刘辩去学汉武帝如何治国。

    好在刘辩对汉灵帝也没有什么感情,况且士孙瑞说的也对,故而也没有生气,只是在他的奏章下面批示了一句话,又发还了他。

    “先祖光武善货殖,以此始创基业,续百年国祚,中兴大汉。如今天下乱起,犹如光武之世,当用非常手段,岂可效盛世孝武之行?施政者,当应因时制宜也。”

    刘辩直接告诉士孙瑞说汉武帝扯远了,我的正牌祖宗光武帝刘秀就是靠做买卖在乱世中起家的,如今天下大乱,我为什么不能效仿?

    士孙瑞无语了。虽然他是受了袁隗的指使来上表的,可他这个人并不是袁隗的铁杆党羽,只是同属士大夫集团。他的为人还算很正直的,至少是还要点脸面。一见说不过刘辩,便也偃旗息鼓。对于刘辩的某些看法,他还是比较同意的,尤其是那句施政者当应因时制宜,倒也说到他的心里去了。

    不过袁隗其他的党羽就没有士孙瑞这么要脸了,伍孚、郑公业等人纷纷上书刘辩,以各种理由制止刘辩招商引资的计划。有些甚至是无理取闹。

    刘辩对于这些奏章统统采取了无视,扔进了垃圾桶里。在长安召开招商引资大会就是有这点好处,离着朝廷那些士大夫们远远的,听不到他们反对的聒噪,他们又不可能擅离职守来到长安,只能通过上书来表达意见。刘辩的压力要小很多,只需准备大一点的垃圾桶而已。

    不理那些反对声音,光熹三年六月,长安城里商贾汇集,大汉帝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商业盛会开始了。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一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