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战将王玄策在线阅读 - 第五回:魏玄成巧言善辩 李世民悉心纳谏

第五回:魏玄成巧言善辩 李世民悉心纳谏

    这八年来,经过李世民君臣精心治理,天下纷争的局面也在几年前彻底结束,大唐帝国也终归四海升平。王玄策自辞别东野老人之后,一路向长安而来。只见沿路的风光,早已没有了昔日的荒芜与萧瑟,更多的则是阡陌之间辛苦劳作的百姓,与市井间安然有序的商贩。熙熙攘攘的人群,伴随着点点滴滴的笑容,点缀这整个华夏国土,也使大唐展现出一派政通人和,海晏河清之相!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话分两头,书说两回。随着时光的飞逝,李世民也在贞观三年末从曾经的东宫搬入今天的大兴宫中皇帝的居所太极宫。太上皇李渊则有太极宫移驾到弘义宫养老,后改弘义宫为大安宫,这就是后来的大明宫之前身。而这大兴宫之正殿则是太极殿,算下来,其已搬进来恰好五年。只见今日的太极殿,依旧巍峨雄壮,经过这几年的修缮,更具王者气派。在这气势磅礴的广场之上,仰望巍峨壮丽的太极殿,任何人都会为之耸然动容,心潮澎湃。随着这些年平定东突厥,安定西域列国,万邦来朝的景象也渐渐的有了雏形,真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只见这太极殿的一间偏殿内,李世民正在与魏征等几位臣工讨论这国家政务。此时的李世民,三十五六岁的年纪,正值春秋鼎盛年富力强。头戴黑色幞头,身穿明黄色的五抓龙袍,腰缠金镶玉带,外加一块吉祥如意的玉佩垂于腰间,端坐于黄花梨的镶金龙椅之上,显得更加神采奕奕,气度不凡!御案之上不少未批阅的奏疏有序的放着,几位臣工端坐红木镂空秀墩之上,时而提议,时而思索,只见其根据他们的建言,拿着狼毫朱笔,一番思索之后,也写下自己的批语!不一会就处理完了这些奏疏,颇显君臣齐心,合力治国!

    看着处理完的奏疏,众人也都稍稍松了一口气,只听户部尚书长孙无忌率先说到:启禀陛下,如今四海升平,百姓都忙于耕作,均田令也在有条不紊的执行,荒芜之土地已经按照陛下的旨意基本开垦完毕。再加上今年雨水丰沛,秋粮又一次获得了大丰收,今年的赋税足够支撑国库三年之用!

    李世民听到这样的话语,放下手中的狼毫朱笔,面带几分悦色的鼓励到:“好呀,朕的治国决策终于略显成效了,这都是众爱卿的功劳呀。”

    只见几位臣工,听此一语,赶忙拱手施礼答曰:“这都是陛下的功劳,臣等岂敢贪功”。

    仅仅两句对话,李世民满意,将功劳悉数归功于臣工的实干,简明扼要的夸奖到众位臣工工作做得好。列位臣工也满意,不仅明了到皇上认可此等政绩,更明了这样谦让的和谐对话,定会被史官写下君臣关系之君安、臣欣的溢美之词,得以青史留名!

    所以,这自古明君圣主,始终明了如何驾驭群臣,如何唯才是用;这一点是昏君庸君万万比不了的。这也就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道理!李世民仅仅这一句话,功劳都是你们的。将整个国家的兴盛转化成了文人的内心深处青史留名的痛点;他明白什么金银珠宝都是假象,文人要的就是皇帝的肯定,要的就是国家的认可。而臣工,也很满意现在的结果。李世民的直白,让他们明白辛苦付出没有白费,不仅取得了成效,更得到了陛下的认可;才智有所发挥,价值有所展现!故而,双方各取所需,均是皆大欢喜,一片祥和的氛围笼罩这朝堂内外。而这就是李世民最普通的驭人之术!

    “好了,众卿如若无事,暂且退下安歇,就留玄成在这里陪朕下盘棋”于是,列位臣工缓缓告退。紧接着,但见一小黄门抱出一副棋盘,放与软塌之上。

    “玄成,请吧。”李世民看着已经摆好的棋具,欣然的对魏征说到!

    这魏征看着李世民有如此雅兴,自然也是当仁不让,安坐于软塌之上,展现一番对弈的阵势。

    也就一盏茶的功夫,已见李世民皱着眉头看着这一盘似是死局又不像死局的棋局;面对自己暗藏无数的杀机,似乎都被魏征一一化解,瞬间就不知道如何落子,弄的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故而带着笑意的夸奖到:“我大唐第一棋手,果然名不虚传呀,这才这么大一回,朕竟然不知道如何落子了”。

    这魏征听李世民如此之夸奖,赶忙带着诚恳的语气缓缓答曰:“陛下胸怀天下,每日考量的都是军国大事,为这大唐江山指明方向;而微臣,每日想的就是如何下棋,如何混日子,自然不可比拟”

    听魏征这一通解释,李世民很是受用哈哈笑道:“这话还真不假,这些年朕时常考虑的还真是百姓富庶,安居乐业,四海升平,万邦来朝的事情!”紧接着,只见其放下手中的棋子,一本正经的问起:“对了玄成,既然说到帝王的思考方向,咱们就来聊聊这前朝之炀帝,据我所知其也是如此,可他为何会亡国呢?”

    这魏征些加思索之后,有条不紊的给其解释到:“这炀帝的确是一个颇有想法的帝王,其亡国,微臣以为在于他夜郎自大,自认为自己的聪明才智高于任何人,以至于拒谏杀谏;俗话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可惜的则是其丝毫听不进去,没有自我约束,更不想自我约束,以至于如此!换一个角度,不仅仅炀帝,自盘古开天辟地传至尧舜禹汤,各代帝王算下来亦有二百余位。纵观他们的聪明才智,应该是相差无几,可为什么到头来差别这么大呢?微臣以为最大的原因就是未曾斧正,未曾自我约束!

    “自我约束,这倒是个新鲜的词,具体说来听听”李世民耐心追问到。

    “臣听闻,老农时常说起,要让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必须用斧头时时修正旁枝末节,只有此才可以笔直参天,成为栋梁!其实每一个帝王,除了开国之君,自诞生之日起,基本就是锦衣玉食,不知百姓辛苦,更不知饥饿的滋味。虽有一颗让国家安定,百姓富庶的本心;但是因为不了解,故而对很多事物,不知珍惜肆意挥霍。当帝王如此的时候,必将上行下效;帝王奢侈一分,大臣就敢奢华一寸;如此一来,朝堂必将乌烟瘴气!更有甚者,有的大臣将帝王的衣食住行,兴趣爱好揣摩的头头是道,造成了安逸之假象!如若没有大臣的斧正与帝王的自我约束,骄奢yin逸安于享乐就此形成。再加上大臣之斧正风险甚高,遇到不纳谏,不愿谏的帝王,一不小心就掉了脑袋;故而也让不少大臣三缄其口,不愿陈述!到这个时候,小树自然也就长歪了,故而要想树木成才,国家安定,帝王只能够不忘本心,时时正衣冠,规言行,方可不走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