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二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少年天子锐意进取的决断,让年近七旬的老将军江万载犹豫不定,可四十二岁的文天祥和四十五岁的陆秀夫却都明确表达了赞同之意。 实际掌控大宋朝堂的四人中有三人同意出兵,那么朝廷最终的选择就不言而喻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文天祥既然主动提出这个建议,那么在上奏之前,自然早就已经做出了一个大致的出兵方案。 在取得天子和丞相陆秀夫的支持认可之后,当天晚上整军备战的军令就送到了仍在琼州待命的神武军、奉日军指挥使巩信和萧敬夫手上。 自四月十六日清晨起,丞相陆秀夫也接连对朝廷兵部、户部和工部发出了数十道钧旨。 兵部迅速开始动员组织各县地方厢兵云集琼山,并迅速将第一批五万厢兵运送到湛江城外,准备接替石义坚的御林卫入驻太平岭军寨。 户部尚书邹洬亲自坐镇指挥对诸军粮草辎重的补给,户部左侍郎江涛则将户部市舶司所有的万石海船五十二艘,全部调至文昌港待命。万石海船若是不装货物的话,每艘即可载两千人以上,只是这五十多艘大型海船就可以轻松将神武奉日两军六万将士,一次性全部运送到指定的地点。 朝廷如此大张旗鼓的动作当然瞒不住人,琼州百万百姓,在得知朝廷大军马上就要挥师北上收复广南时,整个琼州都开始沸腾起来。 四月十八日清晨辰时初,做好了出兵准备的神武、奉日两军排着整齐的队列在文昌港等候登船。朝廷诸部官员只要能来的几乎一个不拉的出现在了文昌港的码头上,在丞相陆秀夫和大将军江万载的带领下为出征将士送行。在码头两侧的原野和小丘上,闻讯前来为王师壮行的琼州百姓更是多达十数万之众。 威武雄壮的破阵鼓响彻天际,肃穆的大军开始鱼贯登船,十数万百姓兴奋的朝着大宋王师的将士们用力挥舞着自己的手臂,那些从广南随朝廷一道南下琼州的百姓们,想到马上就有机会重返故土,更是激动的热泪盈眶,不断用哽咽的嘶喊发泄着自己内心的期待。 在琼州百姓的激励下,神武、奉日两军的军卒们也都越发显得战意高昂、士气如虹。 六万大军登船已毕,在水师玄武军一百多艘大小战船的护卫下,几乎铺满了文昌港水面的无数战船和遮天蔽日的船帆开始慢慢驶离文日港,朝着广南东路香山县进发。 抵达香山县登陆之后,神武、奉日两军将会立刻从香山出击,直接攻击佛山和番禺城。 湛江方向,五万厢兵进驻太平岭军寨之后,除了在湛江城内留下五千步卒守城之外,龙骧左卫、龙骧右卫、御林卫、虎贲卫尽起兵马,分两路齐头并进,在四月十八日清晨就开始向茂名府进军。 自福州南下,在琼州休养生息了一年时间之后,大宋第一次向蒙古人发起了大规模的反攻,十八万大军兵分两路,杀进了广南东路。 天子六军开始在广南攻城掠地,飞鲨、腾蛟、玄武三支水师也没有闲着,广南东路长达千里的海岸线上,北起茂名、同江,南到汕口、潮州,水师战船时刻不停的沿海巡航,随时准备接应甚至是登陆支援攻入广南的诸军。 从香山县登陆之后,神武、奉日两军兵不血刃的迅速占领香山县城。借着军将们在香山城休整用饭的时间,亲自坐镇神武、奉日两军此战的文天祥,在大军已经攻入广南东路的时候,脸上虽是一幅威严肃穆的表情,可心里却无时无刻都在承受着极为沉重的压力。 以举国之力反攻广南,一旦兵败会对朝廷造成什么样的打击和影响,若是侥幸攻成又该如何应对蒙古人的反扑,坐在临时设在香山城外的中军大帐里,文天祥连饭都无心去吃,在心底不断的暗自反复思量、权衡着此战的利弊和可能会出现的疏漏。 借岭南梅雨季节来临前这半个月时间全力出击,不论成败,只要雨季来临,蒙古骑兵的战马就会因为遍地泥泞而无法行动自如,此为天时;广南原就是大宋国土,熟知广南地形的大宋军队也不会因地利而吃亏;蒙元朝廷的广南平章察不忽木身死,其麾下兵将必然会军心动荡,伯颜又不曾调江南大军前来,而朝廷大军心怀恢复壮志,兵力也比广南元军多出一倍有余,这就又占了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尽在手中,至少已经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吧,想到这里,文天祥这才感觉到了一点腹中饥饿,随手拿起放在面前书案上的一颗大米团子,三两口吞下肚,正准备唤帐外的亲兵给自己弄些水来润润嗓子,却听到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很快巩信和萧敬夫就出现在了文天祥面前。两位统军大将同时这么急促的到来,那就肯定是出了什么大事。文天祥担心之下不等两人身子站定,就开口催问道:“你们两人这么着急的起来,可是出了什么大事?前面发现元军兵马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