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丝路龙船在线阅读 - 第三章 是走是留?

第三章 是走是留?

    肃穆的大殿内特制的醒神香在雕金镂兽的香薰炉内青烟袅袅,镇殿金吾盔甲闪亮,执事太监悄无声息却又麻利的将有本上奏的大臣奏章逐一的奉上金案,哪怕这些奏章中绝大多数都是空言妄想。

    因为担心如今主弱臣疑民心不稳,虽是国事糜烂之际,百官之首的左相陈宜中却不顾太傅和陆枢密使的反对,一力坚持要耗费大量财物来维持朝廷的各项礼制。这也让每次的朝会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了这些无谓的礼仪中。

    等到朝会散去已是一个半时辰后了,百官退朝散去,而三位辅政大臣和殿前禁军都指挥使江万载以及殿前奉日军都指挥使石义坚,这五位真正决定如今朝廷军政大事的文武首脑才在杨太后和年幼的皇帝座前,开始真正的商议起朝廷当务之急。

    “元贼的江东宣慰使李恒在攻破汀州后如今驻兵温州,据军情司打探回报,其部约有二万精兵随时都有可能南下福建。如今福州以北仅有宁德城内驻有朝廷军马一万,由福建安抚使刘建民大人率领驻防,为我福州城北面最后一道防线。”

    神情冷肃的江万载语气阴沉的先行汇报了如今福州北方的形势,不等座上的杨太后和皇帝开口发问,江万载又将南面的坏消息说了出来:“福州南面,右相文大人近日飞骑急报,元贼江南西路宣慰使张弘范如今已屯兵赣州,兵逼福建,看来是想攻入漳州切断朝廷与广南东路(今广东)的联系,并与李恒南北夹攻福州。如今文大人已率大军暂退漳州休整。”

    听完了殿前禁军指挥使江万载述说的形势,早就提前知道消息的几位大臣们都是面无表情,可是高居龙椅上的杨太后却是大惊失色。

    原本只是一位姿容秀丽可惑君王,品行贤淑德率天下的后宫妃子,纵然能在危难之际毅然不惧艰险携子奔逃,可是长于深宫的妇人对于朝廷军政大事又能有什么真正的主意呢?

    虽然明知道皇帝年幼,太后又不可能对如今的形势有什么有用的见解,可是令出于上,如今皇帝年幼在礼制上太后监国。所有军国重事都要有太后懿旨方可执行,是以几位大臣虽早有腹案,而且明知太后难有良策,却必须要当面请示太后。不想却是吓着了年轻的太后,引得太后惊慌失色。无柰之下也只好先抛开国事,纷纷开口劝慰太后安心。

    听着几位重臣干巴巴的安慰之言,得知形势如此危急的杨太后还是忍不住在御座之上掩面低泣了起来。面对太后失态,主忧臣辱之下,左相陈宜中率先跪伏于前,引得其余诸臣也只得随之跪伏请罪。

    眼看得这次议事就要在这样的荒唐之中结束,一个稚嫩的童音清脆的响起:“母后匆忧,有太傅、左相和陆枢密三位大人筹谋,江、石二位殿前都指挥使统率大军,我大宋一定能渡过眼前的难关的。”十岁的孩子,开口却是一派沉稳,更难得的是还知道借着安慰母亲之机安抚拉拢重臣,话说的条理分明。

    随着太后敛容端坐,几位辅政大臣们在起身开始认真的商议大事之余,都不自禁的悄悄将眼神投向了高居龙椅上皇帝那年幼稚嫩的脸庞上。

    华丽尊贵的龙袍虽然掩盖不了皇帝稚嫩的年纪,可是让诸位大臣备感欣慰的是,皇帝虽然年幼,可确实有太祖遗风。不仅性情沉稳遇事不慌,而且少年早慧论事论政皆甚有条理,更难得的是小小年纪孝心可嘉,常常反过来安慰太后。

    看着十岁的皇帝,几位辅政大臣都不约而同的在心中生出遗憾的感慨:皇上有明君之风啊,若是早生十几年,必定会是一位能让大宋兴盛繁荣的中兴之主啊。

    而百官之首,左相陈宜中此时的心情最为复杂。若是当初自己在度宗皇帝大行之后,拥立的是如今这位度宗皇帝庶长子,而不是全太后所出的嫡子德佑皇帝(宋恭宗),那么朝廷会在杨太后和如今这位景炎皇帝的治下保住临安吗?

    思绪一起,本就性子优柔寡断的陈宜中竟是一时想的愣了神,若不是陆秀夫轻推了一把,他连太傅张世杰的询问都没听到。

    “什么,太傅大人想放弃福州?若是真的从福州退走,太傅大人又准备将朝廷迁居何处?这数十万忠心追随朝廷的军民百姓又将如何安置?好不容易在福州安定数月,一旦迁居他处岂不是又要让太后与皇上再次颠沛流离一番?这岂是为臣之道啊。”

    听太傅张世杰明确建议要让朝廷再次迁居,左相陈宜中立马就开始反对。殿内的左相和太傅两人开始各持已见争论不休。而枢相陆秀夫是持中立意见两不相帮,眼看两人一时之间谁也说服不了谁,性子耿直暴烈的张世杰索性转头不再与陈宜中争论,干脆面朝龙椅躬身沉声奏请上谕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