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秦汉戮在线阅读 - 第一九四回:公孙弘布衣擢相位

第一九四回:公孙弘布衣擢相位

    公孙弘,淄川国薛县人,年轻时在薛县做过狱吏,因犯罪免官。公孙弘家徒四壁,为了维持生计,只能去海边放猪,公孙弘对后母十分孝顺,在当地传为美谈。到了四十岁,他开始学习春秋,研究儒学。

    建元元年,这一年刘彻即位,这也是无数读书人扬眉吐气的一年,刘彻向天下发布了征举贤良方正的诏令。

    公孙弘也成了征举大军中的一员,他以贤良被征召入京成为博士,而此时的公孙弘已步入花甲之年。

    命运似乎有意跟公孙弘开玩笑,他不久领到了一个极其凶险的差事,出使匈奴。公孙弘历经千辛万苦活着回来了,然而,也不知刘彻中了哪门子邪,公孙弘向刘彻汇报之后,刘彻竟然黑着脸,打骂公孙弘无能。活了一把年纪的公孙弘哪受得了这种羞辱,事后便称病归家,官职被免。

    元光五年,公孙弘七十岁了,刘彻再一次下旨征举贤良方正,而淄川国又推荐了公孙弘。

    这次公孙弘起初死活不愿意去,但是淄川国的官员们却不吃这一套,他们一根筋地认定了公孙弘就是朝廷要的贤良方正,也怪淄川国国小人少,人才更少,能出一个满腹经纶的老学者实在不容易,所以哪有不举荐之理?

    公孙弘无奈,只能不顾七十高龄再次来到长安,他自己估摸着自己年纪大了,不出意外,不久又能回薛县,这次就当公款旅游。

    公孙弘带着轻松的心情到太常那里报道,太常召集儒生写策论,公孙弘心态虽然很好,但还是被结果震惊了,一百多个儒生之中,他的策论乍看之下排了第一,让公孙弘伤心的是倒数第一。

    按说这么老了还被人作践,肯定要找个地缝钻进去,但公孙弘的坚强却非常人能比,经过上一次的失败,他早已把这些看得淡了,自己已是古稀之年,随时都有入土的可能,何必跟年轻人计较这些。

    正在公孙弘筹划着回家乡的时候,一个太常府小吏过来传话,“皇上看了所有的对策文章,把你的排在了第一,择日就要召见你!”

    公孙弘反倒懵了,这是哪门子事啊,他喃喃问道,“不是倒数第一吗?”

    小吏怕他年老,耳朵不好使,特意提高声音道,“皇上钦定你的策论为头名,您老还是整理装束随时等候召见吧!”

    望着小吏离去的背影,公孙弘不禁嘿嘿地笑出声来,心里不时慨叹称妙!

    刘彻不久召见了公孙弘,当公孙弘一出现在刘彻的面前,刘彻见老人仙风道骨,状貌奇伟,有名士之风,几句问答之下便再一次封公孙弘为博士。

    公孙弘在长安留了下来,起初并无事可做,也无言可谏,后来在司马相如提出开拓西南夷之时,他被派去西南视察,公孙弘视察回来,力谏不需耗费国力经营西南蛮荒之地,然而刘彻没有采纳。

    公孙弘屡谏不用,公孙弘干脆改变谏言风格,以后每次朝议都只提出观点,由刘彻定夺,即便不被采纳的谏言,他也不辩驳,更不会跟同僚在朝堂上争论。在刘彻看来,公孙弘是个忠厚之人。他的朝堂不能缺了汲黯这种直言不讳的臣子,也不能缺了公孙弘这样的忠厚人。

    公孙弘成了老滑头,在揣摩刘彻心思的过程中获得了刘彻的赏识,两年之内,他升为左内史,成为刘彻的近臣。

    公孙弘得到了好处,慢慢意会到做官的妙处,当刘彻的官对他来说很容易,只要把刘彻侍候高兴了,就能步步高升,平步青云。

    公孙弘成了老滑头,乃至于经常与同僚们私下里约好了共同奏议,但是一到刘彻跟前,却把与同僚们的约定抛至于脑后,只以刘彻的喜好为准。

    这让正直的大臣们十分恼火,汲黯就曾经就此事上奏刘彻,表示公孙弘为人欺诈,答应与我们共同提出建议,但经常一上朝堂就违背立场,不够忠诚。

    刘彻为此专门找到了公孙弘,公孙弘却淡然地说道,“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诚!”

    公孙弘的坦诚让刘彻对他很敬佩,这老头看起来对名利看得很淡,因此更加认定他是个忠厚之人。

    元朔三年,公孙弘升为御史大夫,恰在此时,卫青拿下了河套地区,而主父偃谏言设置朔方郡,便于管理,公孙弘反对,他不但反对设置朔方郡,更反对开拓西南。刘彻为了让这个老臣改变主意,特意让臣子将事情的有利面诘难公孙弘,公孙弘找不到理由,只能赶紧放弃原则,道歉了事。他心里清楚得很,再跟皇上执拗下去,恐怕就没有好果子吃了。

    不久之后,公孙弘的麻烦又来了,汲黯见不得公孙弘的矫情,又上奏批公孙弘贵为三公,俸禄不少,却盖布被,明显是个欺诈之人。刘彻只得又把公孙弘请了来,问这是怎么回事。

    公孙弘毕竟在官场混了好些年,知道这种事情有口难辩,还不如直夸汲黯的清廉,正直。

    此举果然有了奇效,刘彻认为公孙弘谦恭有礼,宽宏大量,因此越发敬重。

    元朔五年,公孙弘76岁,走到了人臣的顶点,他成了丞相,封平津侯。丞相封侯也是从他开始的。

    公孙弘以宽厚大量示人,他每餐简朴,俸禄都用于供养门客,博取好名声,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公孙弘在打击得罪过他的人时,他从来都不手软,有不少人倒在了他的打击报复下,这其中就包括儒学大师董仲舒,颇有计谋的主父偃。

    公孙弘一把年纪,混成了朝廷的一把手,可谁都知道刘彻的一把手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以前几任丞相的结局来看,这个位子绝对是烫屁股的,不是被人斗得一鼻子灰,就是莫名其妙被赶走了。

    公孙弘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既无显贵的出身,更没天大的功劳,仅凭皇上一时的喜好登上相位,也不是长久之计。

    因此,公孙弘始终坚持以上意为处事准则,在朝堂上,公孙弘甚少发言,避免与同僚们发生冲突,一旦涉及飞短流长的话题,则把它放在与刘彻单独会面的场合才开口。应该说,公孙弘摸透了刘彻的心理,如此一来,他在刘彻心中的形象便成了忠厚的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