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海上长城在线阅读 - 461 换旗

461 换旗

    十月底。

    李广在海参崴港口迎接了回本土述职的陆军第三纵队司令苏青,以及新近正式加入海抗军的徐战。

    李广和徐战自从三七年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中间虽然有不断的人员和资金往来,但是当徐战站在他的眼前,仍然有些不敢相信。

    六年不见,徐战从一个年轻朝气的热血青年,变成了一个胡子拉碴,身体干瘦的中年军人。李广记得,徐战和自己算是同龄,只有三十二岁。但是眼前的徐战,说是有四十岁也没有问题。

    徐战的妻子面容娇俏,但是却断了一条手臂,这条手臂是在和鬼子的战斗中受了并不算重的伤,后来却不得不截肢。这个坚强的女人,只用一条胳膊抱着一岁多的女儿,旁边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扯着她的衣角。

    两个小孩,大的和苏青的几个孩子差不多,小的和李广的一双儿女近似,小脸上一双大眼,都明显的营养不良。

    这就是李广见到的徐战一家四口,在战火中熬炼数年的中国-军民,这是支撑中华的脊梁。

    面对这样的铁骨军人,李广以及岸上的官兵庄重的行了个军礼。

    接风晚宴上,徐战谈起国内作战的情形,嚎啕大哭。有时,一场战斗下来,阵亡将士和鬼子数量差不多。但是几倍于阵亡数量的伤员们却在几个月时间里因为缺医少药,陆续死亡。

    “救不得啊。救不得。。我无能。”壮士有泪不轻弹。徐战的嚎啕声,撕心裂肺。这岂是军人的无能,而是国家有病。

    徐战这样的杂牌部队,有海抗军的不断资助,情况就已经如此恶劣。其他杂牌部队的境况可想而知。据徐战讲,他接触过工农党的组织,某次会面,对方的高官竟然是躺着和徐战进行会谈的。不是不尊重。而是饿的浑身无力。

    工农党能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坚持,已经是殊为不易,至于期盼他们能发动几次规模战役,纯粹是愤青思维。李广对于这样一支极有前途的武装,充满敬意。虽然他早已决定不参与。

    徐战的部队一直被视为海抗军的编外力量,此次正式加入。李广授予其海抗军第二支队支队(旅级)司令的职务,军衔上校。他的部队在缅甸已经做了整合,一万六千兵力被去芜存菁,缩编为两个山地步兵团。其余人员全部运到大唐岛安置。自此海抗军(要改名唐军了)陆军正规部队正式扩充为二十二个团。

    这样一来。海唐陆军就拥有了三个纵队(师级)。第一纵队司令鲍刚。第二纵队司令杨威武。第三纵队司令苏青。纵队司令部为团级编制。

    两个支队(旅级)。第一支队司令佘劲松,第二支队司令徐战。支队司令部为营级编制。

    这就是后世闻名的唐军著名的陆军五虎将。

    苏青和徐战并没有在大唐岛过多的停留,他们两人还要迅速赶回战火连天的缅甸密支那。

    海抗军在缅甸北部的兵力仅仅有一个纵队司令部。一个支队司令部。两个山地团。总共不过一万三千兵力,用得着放上一个纵队司令一个支队司令吗?

    用的着,事关唐军的下一步战略,这样的安排几乎是最合理的部署。

    -------

    苏青和徐战返回战场之前,参加了一场改旗换装典礼。

    海唐国已经得到中美英苏的承认,自此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本来这时候。办一场开国典礼,已经算条件成熟了。但是无论是不是爱面子,像这种事关国民荣耀,事关国家凝聚力的典礼,必须有相当的声势。形势和内容都很重要。既然形势和内容都重要。那么开支肯定是少不了的。

    李广和袁总理取得了共识,都认为条件不成熟。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这场仪式上不合适。把这场仪式推迟到日本投降之后,才更能凸显海唐国的武功。

    但是,军队已经不适合再使用海外抗日军的名号了。尤其是海抗军使用的军旗仍然是华军的旗帜。这一点就更加不合适了,不仅海唐国没有了这个资格,华军方面如果提出抗议,也不为美。

    事实上,蒋委员长可是真的委婉表示了某种想法。因为,海抗军一直不换旗,就说明海抗军有染指中国内地,争霸天下的意图。这东西,很招蒋委员长的忌讳的。海唐国在得到英美承认之后,蒋委员长立刻通电祝贺,足以说明他的心思。法理上,海抗军现在如无中国政府的许可邀请,已经不能再踏上中国的土地。

    徐战的部队能轻易的被海抗军正式接纳,其实也是蒋委员长在背后推动。他是真的不希望有一支海唐国资助的军队在内陆的,更不支持海唐国在国内占据一块地盘。

    削除蒋委员长的顾虑很重要,海唐国还指望国-民-政-府帮忙移民的,不能搞坏了关系。不仅如此,在抗日大义面前,还要携手合作,其实是海唐国给予委员长以帮助。

    在为海抗军取名时,有过不少争论,诸如革命军,国防军不一而足。争辩到最后,历史教授古之兑老先生道:“按照唐时的军制,军名的前缀都是区域性或者功能性标示,但是总称只有“唐”。而现代军队的前缀则是标示了军队的政治性质或者任务。我海唐国,应该复古,以“海唐”为军号。”

    李广想来,好像是不标注政治性质,更符合他的心意(至于为什么,大家猜。),于是海抗军正式更名为海唐军,简称唐军。

    军装,李广可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后世那支解放军,从建立到二十一世纪换装多次。虽然是经济条件限制,但是换装太频繁,实在算不得什么好事。

    不过换到最后,那套07式军装,李广觉得还是感情最深,于是几乎是毫不犹豫盗版。只是军帽的帽徽是一个唐字徽章,采用了蓝底黄字的椭圆形样式。对于这样的盗版,李广只有说声抱歉。现在人才缺乏,兼顾实用加美观,又符合国人体型这样高要求的服装设计师太难找。

    威武的军装,对于海唐军将士,是一种由外到内的提升,霎时间,全军面貌为之一变。

    海唐军军旗,李广干脆省事,最主要的是他不希望出现海陆空三军之间有什么小集体观念。搞得和德军,日军,美军那样陆军海军不和。于是海陆空三军如一。以海蓝为底。中间一个金黄的正楷“唐”字。

    国旗,则是盗版二十一世纪欧盟的旗帜。海蓝为底,中间一圈金色五角星,不同的是在正中间仍然是一个金黄色的正楷“唐”字。其中金色五角星的数量,则是根据海唐国所辖的大行政区或者联邦国数量而定,现在暂定五颗。

    以字为国旗的图腾。在世界上虽不是独创,但是也极为少见的。多年以后,要论汉字在世界上识别率最高的字,就是唐字了。

    一个“唐”字,尽显风流。这是属于海唐国人的自豪。

    十一月一日。

    当唐字军旗迎风飘扬,李广心中尚有矛盾。没有办法不矛盾。虽然他一直兴致冲冲,野心勃勃,一直以为中华拓展生存空间为理想。但是在真正的扬起国旗,扬起军旗时,内心中的纠结却是难以排解。

    这是标志着和母国分开,还是一个国家的新生?要分开多久?是守望相助还是形同路人?

    永远血脉相连,这里也是中华。

    郁郁中,李广心底中爆出一声大吼“海唐威武。”

    这是幼儿离开母亲怀抱,蹒跚迈出第一步的宣言。

    李广连喊数十声,三军将士狂吼数十遍,如惊涛滚雷,传遍世界。

    ----------

    海唐军,不过大家都喜欢其简称唐军。李广对唐军的现状是相当满意的。

    海唐国的军队建设在四三年发生了一些变化,陆军主力部队的兵力并无多少变化。但是经过长期的训练,战斗力和四二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在四二年,唐军虽说也是达到了二十个团的编制,但是能拉出去打硬仗的不过十个团左右。但是在四三年年底,二十二个团的陆军编制,全部能承担高强度作战任务。

    而最大的变化却是海唐国的预备役制度。

    海唐国搞生产的人力缺乏,加之开支也不宽裕,唐军在四三年并没有征调更多的新兵参加训练,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名曰府兵制。

    但是实际上海唐国的府兵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古代的府兵制,而是一种民兵预备役制度。

    唐朝的府兵制,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

    而海唐国由于情况特殊,李广目光远大,或者说不自信,担心未来大唐岛周边的科摩罗,马约特,毛里求斯,留尼汪,塞舌尔等地由于土著众多,在未来被某些势力鼓动搞独立。而一个正常的国家不可能常备太多的军队,再者了如果出现武力镇压,会给外部势力以口舌,李广虽然不惧,但是影响国家的形象也不好的。

    为了彻底消除这种隐患,海唐国干脆在这一年时间里把这些岛屿上的土著一个不留,全部迁移到了大唐岛上,反正海唐国现在严重缺乏劳动力。把这些人转移到大唐岛,李广根本不担心他们能泛起什么浪花。

    而这些岛屿上,土著被移走后留下的空白则是以海唐国移民中素质较好的青壮顶替。这些数量达到二十万的新移民们,务农或者捕鱼的同时,也展开军事训练,政府减免部分税收,自此成为海唐军的预备役。同时也是海唐国国防重要的补充力量。

    府兵战斗力当然不能和正规军相比,但如果没有这么多府兵,海唐军就那么二十二个团,仅仅控制本土,控制周边,就要占用大量的兵力,根本就分不出兵力作战。而这些府兵编制的预备役,由于数量庞大,中间也有不少非常适合参军的青壮,随时可以抽调人力补充主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