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红楼探秘在线阅读 - 第五章、胤祯在民间的身份之谜(5)

第五章、胤祯在民间的身份之谜(5)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是诗人对自己作品《红楼梦》的暗示的话,那么“续书才浅愧班娘”这句话指的就是:《红楼梦》的初衷是续写历史,续写清史,而且是正史,不是野史。但“愧”字又说明,这个目的并没有达到,因为无人识其庐山真面目,其“史”的性质得不到昭示,得不到认可。“织锦意深聛苏女”说的是:文章采用的是“回文”结构,无论是正看还是反看,无论是横看还是竖看,里面都有深意,都有内涵。“聛”字则说明,作者在“藏史”方面的技巧远远高于“苏女”,完全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目的。

    这一“愧”一“聛”恰恰说明,这本书“隐藏”的目的实现了,但“昭示”的目的尚未达到。“藏”只是手段,“揭”才是目的,所以就有了最后的“谁识戏语终成谶,窀穸何处葬刘郎”的伤感之句。“刘伶”指芹溪,也指《红楼梦》。《晋书刘伶传》说,刘伶纵酒,随时都有可能因酒而亡,所以他乘着鹿车,带着酒,叫人背着铁锹跟着他,并吩咐随从说:“如果我醉死了,便把我埋掉好了!”。敦诚在《挽曹雪芹》的诗中也有“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的诗句。表明上看,曹雪芹是因酒而亡,但这个酒可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酒,它是“九”的意思,与“九五之尊”关系密切。这句话说的是:不料戏语变成了现实,让“刘郎”死无葬身之地。

    所谓“戏语”指的是“愧班娘”和“聛苏女”,也就是“续史”的目的未达到,“隐藏”的效果却很明显。这个“戏语”与黛玉《葬花吟》中的“谶语”有着必然的联系,或者说意思相同。这个谶语就是:“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弄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几句话被看作是黛玉自己给自己下的谶语,预示了其半途而废的命运。黛玉葬花体现的是作者的使命,反映的是此书的目的。所谓“葬花”,就是让“花袭人”,让曾经的皇嗣,让这段辛酸的历史又一个好的归宿,又一个好的结局。当这个使命完成之后,谁又来埋葬“葬花”的人呢?只有读者,只有后人,如果读者不解“其中味”,不解作者的一片苦心,那么这个目的就很难达到,身为“花袭人”的作者也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谁识戏语终成谶,窀穸何处葬刘郎”的悲叹,说明作者的担忧成为现实,《红楼梦》问世之后,便出现了“花落人亡两不知”的结果,让“愧班娘”和“聛苏女”的戏语成了谶语,结果“刘郎”的归宿无处可寻,因为这部作品就是他的葬身之地,就是他自己为自己修建的一个坟墓。如今坟墓不存,何处葬身?这成了一个大问题,诗人的悲叹所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

    但不管怎么说,“班娘”点出了藏书具有“史”的性质,“苏女”点出了这个“史”具有表里不一的特点,并且还透露了全书以“回文”的形式谋篇布局的创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