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红楼探秘在线阅读 - 第七章、《红楼梦》姓戏还是姓史之谜(7)

第七章、《红楼梦》姓戏还是姓史之谜(7)

    空空道人在访仙求道之前是两眼空空,见到《石头记》之后眼睛里就有了色,有了情,而这个色和情与贾瑞眼里的色和情并无两样。等到他顿悟之后,色和情又似有若无,全部归空,从而实现了从空到空的飞跃。这个飞跃让空空道人已经脱离了幻境,进入了涅槃境界,进入了自由自在的状态。确切的说,就是脱离了胡牵乱扯的野史,进入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也进入了与自己心灵契合的状态。所以,他干脆把《石头记》改为《情僧录》,以此表明他已修成正果,对石头之情了然在胸,达到了“访仙求道”的目的。

    这个书名把“情”和“僧”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使得宝玉的“情”有了“空”的味道,有了“佛”的属性,有了禅悟的境界。作者以此提醒我们,在色和空之间,你是见空还是见色,这完全取决于你的悟性,取决于你能否做到“自色悟空”的转变,取决于你是否能够抛开俗念,进入一个四大皆空的境界。如果做到了,那么你就已经踏入空门,对“色”的诱惑具有了先天免疫力。

    如果说贾瑞正照《风月baojian》是因色见色,那么空空道人阅《石头记》则是因空见色,自色悟空。这二人也算是求仁得仁,各得其所,但贾瑞的因色见色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空空道人的因空见色,自色悟空则是既知其一,又知其二。正因为如此,他们各自的结局完全不同:空空道人顿悟之后,进入空门,立地成佛,变成了情僧。贾瑞则痴迷不悟,紧抱“色”不放,结果自陷地府,做了孽鬼。这就是:“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所谓入“空门”,就是进入“智通寺”的门,这个“门”只向智者敞开,只向有识之士敞开,愚者,色者皆不能入。

    清王梦阮在《红楼梦索隐》一文中曾经说过:

    开卷第一回中,即明言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云云,可见铺叙之语无非假语,隐含之事自是真事。女儿风流,闺帷纤琐,大都皆假语之类;情节构造,人物升沈,大都皆其事之类。不求其翼,无以见是书包孕之大;不玩其假,无以见是书结构之精。

    这段文字点出了《红楼梦》真和假的关系是明和暗,里和表的关系。女儿闺帷非书之本意,人物升沉则确有其事,其“包孕之大”,其“结构之精”,不见其神,不见其妙,无以知之。这就是既知其一,又知其二的智者思考。

    如果我们想让自己变成一个智者,就要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问题,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多向思维来破解《红楼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通过现象看本质,进而洞悉“色相”背后的真相,达到“空”的境界。到那时,你看到的就不是一部才子佳人的故事,而是一部微言大义的醒世录。

    3、《风月baojian》:一面照彻古今的明镜

    既然《红楼梦》是一部以小说为载体的政治书籍,那么里面的真事肯定是一件非同寻常的大事,否则作者没有必要花如此大的精力去伪装它,去隐藏它。我们都知道,《红楼梦》诞生在乾隆时期,这个时期正是清朝文字狱盛行的时候,凡是“伤时骂世”的揭露文章,都有可能招来牢狱之灾,甚至于杀身之祸。《红楼梦》的作者“以文为戏”、“任意攥著”、“大肆妄诞”的艺术风格,应该说与这个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样的环境下,用“满纸荒唐言”来演绎一段真实历史,说出自己想说又不能直说的话,完成“以文载道”的心愿,当然不失为一个最稳妥,最切实可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