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红楼探秘在线阅读 - 第三章、真事隐去之谜(3)

第三章、真事隐去之谜(3)

    可见,书中的隐语无处不在,如果不去“索”,不去“猜”,就会直接影响到对书的理解,影响到对作者意图的把握。正是“十里”引出的“势利”,让我们从中悟出了这样的道理:“真事”必须与“假话”为邻,“辛酸泪”必须与“荒唐言”为伍,完全是社会环境使然,是作者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在“势利”无孔不入的情况下,规避政治风险的唯一办法就是“以毒攻毒,以火攻火”。所谓“以毒攻毒,以火攻火”就是以假来对付假,以荒唐来对付荒唐,只有这样“真事”才能“遇难成祥,逢凶化吉”,确保一生平安。

    “真事隐去”的出处在凡例中,它的原文是这样的:

    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但书中所记何事,又因何而撰是书哉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如彼一干裙钗!实愧则有馀,悔则无益之大无可奈何之日也。……虽我之罪固不可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何不用假语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故曰“风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提纲正义。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知道了甄士隐即真事隐去,贾雨村即假语村言,而故事开篇即围绕这两个概念展开,所谓的“提纲正义”指的就是这个意思。为什么要隐去真事,为什么要用假雨村言敷衍出一段故事,作者不愿直说,而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加以表现,让读者在文字中去慢慢品味。事实上,把抽象概念人性化,把逻辑思维戏剧化,把政治议题世俗化,把历史题材无形化,是这部作品独一无二的创新。表面上看它和一般的文学作品没有两样,但实际上完全不同。一般文学作品演绎的是虚拟故事,而它演绎的却是真事;一般文学作品不敢触及最敏感政治话题,而它不但敢于触及,而且触及之深超出所有人想象;一般的文学作品一看就懂,而它没有经过一番修炼很难看得懂。可以说,这部作品不但有艺术的观赏性,更有历史的传奇性;不但有浓厚的文学色彩,更具有极强的政治内涵。这就对我们的解读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不但要会从正面看,还要会从反面看;不但要看得懂表面的故事,更要看得懂背后的真事;不但要知道“满纸荒唐言”的内容,更要知道“一把辛酸泪”的真相。总而言之,不但要知其一,更要知其二。

    所以说,索隐并不是我们主观上愿意与否的问题,而是客观上必须这样做的问题,否定了这个做法,就等于堵住了自己的去路,让自己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若要问书中确有“真事”的依据来自哪里,我的回答是:来自甄士隐和贾雨村大起大落的故事。下面就来看一看,全书的首场戏“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将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这场戏的主要人物有四个,他们是:甄士隐、贾雨村、甄英莲和娇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是:甄士隐是家底殷实的主人,贾雨村是寄居庙中的穷书生,甄英莲是甄士隐的女儿,娇杏则是他家的奴婢。除此之外,还有两个人物,他们是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有意思的是,这两个人物的上场,给前面四个主要人物的命运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每一个人都朝着自己相反的方向走去,结果甄士隐和贾雨村换了位置,甄英莲和娇杏换了位置,彻底颠覆了开场的格局。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这必须得从甄士隐和贾雨村非同寻常的关系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