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晚清之大国崛起在线阅读 - 第0058章 御门听政

第0058章 御门听政

      清代没有专门的早朝,清代前期的“御门听政"有些早朝的意思。

      顺治皇帝亲政之前,国事都由多尔衮代为处理,当时紫禁城前朝三大殿都被烧毁,办公一般在武英殿。多尔衮于顺治七年死后,顺治亲政,修复三大殿,就住在乾清宫,国事多在那里处理,清朝没有一早就聚集官员站班议事的制度,而是由内阁向皇帝汇报政务,当时未成年的顺治、康熙早起还要上学,因而召见或觐见都安排在皇帝放学之后,午饭之前,如有重大政务则随时召见,地点并不固定,一般选择就近召见。

      康熙成年后,沿袭明制进行“御门听政",冬春季早上6点,夏秋季早上5点,在乾清门后来改在太和门听取官员汇报,这有点像早朝。像康熙年间著名的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平三番等重大决策都是由御门听政决策的。

      康熙、乾隆之后的帝王逐渐疏懒惫惰,到咸丰年间“御门听政"废止。

      雍正年间设置军机处,每日早起由军机大臣向皇帝奏事,根据需要或一人独自奏对,或多人奏对。地点在养心殿西暖阁,就是三希堂外间,有秘道与军机处相通。

      如果有重大事项要扩大范围商讨,则多传旨在养心殿进行朝会议事。再有清朝皇帝多喜爱园居生活,大多数时间都在三山五园渡过,听政地点为康熙在畅春园清溪书屋,雍正在圆明园万方安和,乾隆在圆明园含经堂、嘉庆、道光在圆明园勤政亲贤、咸丰在圆明园北远山村,同治帝时圆明园被焚,颐和园尚未重修,而且是垂帘听政,所以就在故宫养心殿听政,光绪年间在颐和园仁寿殿。

      但是,现在已经重开御门听政,在紫禁城的太和殿里,群臣山呼万岁,叩见皇帝。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是“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

      太和殿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时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该殿是明清两代北京城内最高的建筑,开间最多、进深最大、屋顶最高,堪称中华第一殿,由于古时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皇帝生辰、冬至等重大仪式都在此进行,因此也是皇权的象征。

      现在很多人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为御门听政)、乾清宫(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所在地)、还有养心殿(清朝后期垂帘听政)的,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关于皇帝上朝的地点,其实不在太和殿,纵观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门、乾清门上朝,称御门听政,而当有比较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则在乾清宫召见大臣,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上朝的地点也因此变为养心殿。

      此时,坐在宝座上的光绪接到消息,顿时坐不住了,晴天霹雳,张之洞一枪未放就归附大汉军的消息传来,对于清廷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

      张之洞的所作所为,是带起了一个坏头,一员封疆大吏,原本是剿抚大臣的张之洞竟然临阵倒戈,率着所部上万人马投降了短毛?光绪当时懵了,自强军自从进入广西境内就没擦枪走火过,就没见到一个短毛的踪影,听到湘军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第一时间不是去支援,不是回师湖北坚守要地,而是投降!

      “王八蛋!张南皮(张之洞,古人以地名称其人并不罕见,张之洞生于贵州,并在贵州度过了他的童年,但按清代户籍管理制度,其籍贯是直隶南皮(今属河北),因而被世人称为张南皮;张之洞的出生地,至今仍有兴义和贵阳两说,按道光《贵阳府志》,应以兴义说为是.)这个王八蛋!”载湉龙颜大怒,在朝堂之上就形象全无地咆哮起来,道,“朕与太后信赖他,册封他为剿抚大臣,总督湖广四省军务,让他去剿灭两广地区的短毛之乱,恩宠有加,他就是这么报答朕报答朝廷的吗?一万多的军队,竟然一枪未放就归附了短毛,这是叛逆,这是要诛九族的!”

      “张之洞可有亲戚在京城?”光绪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冲着陛阶之下瑟瑟发抖的群臣问道。看样子,是要株连一些无辜的人了。

      翁同龢无奈,出列跪道:“皇上,张贼(张之洞)做过几任封疆大吏,朝廷信赖有加,其亲眷都在湖北,京城中并无其亲眷。”

      “在湖北?好,朕马上下一道圣旨,命武昌的官员立即诛杀张之洞全家,一个也不放过!”载湉吼道。

      “皇上万万不可。”翁同龢俯首道,“张之洞在士林间声望极高,门生故吏遍天下,尤其是在做封疆大吏的十数年间,提拔了不少的官吏,现在武昌城里打算跟着张之洞附逆的不知有多少。”

      “你的意思是,朕的圣旨现在在湖北官场已经不管用了?”光绪睁着眼睛道。

      “是的。”

      “那张之洞在南皮老家可有族人?”光绪是铁了心地要兴师问罪,株连张之洞的九族了。

      原本一直沉默的李鸿章出列道:“皇上,张之洞是有不少族人在南皮县,可是多年未亲近了,这些族人大多是张氏的旁系,虽说跟张之洞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十多年没联系过,有感情也淡薄了。何况皇上想过没有,株连了张之洞的族人,张之洞就能回心转意带着自己的自强军去打短毛了吗?不,张之洞只能是更一心一意地效忠叶重,给短毛那边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