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晚清之大国崛起在线阅读 - 第0044章 湘军

第0044章 湘军

      1890年11月15日,即清光绪十六年(庚寅),天气有点阴沉,阴云密布,这天的气氛让人感到莫名的窒息和紧张。

      在大帅府里坐卧不安的叶重,忍不住又站起来踱步,不时地搔了搔头发,距离钦县广场誓师已经过去了三天,大汉军的在桂南一线的部署已经完毕,但是大汉军的主力却始终没有消息传来。按照叶重给刘黑七(大汉军高级将领)的嘱咐,是要他每隔两天都发一次战报回来,这都三四天了,按理说这战报应该到了,可是刘黑七的战报却迟迟未到。

      叶重焦灼了,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刘黑七部搞不好已经暴露了,或者是跟清军发生了遭遇战,战报一时之间传不出来。对于这种情况,叶重是有些保留的,以刘黑七统率的各部,整整两万八千的人马,都装备了精良的枪械,也算训练有素,就算遭遇了湖南的新军及其绿营,是可以全身而退的。

      此次前来征剿大汉军的湘军不到两万,训练有素的新军六七千,战斗力很强但是装备简陋的绿营兵也有上万,但是综合力量对比,大汉军是占了上风的。

      叶重不怕刘黑七不能全身而退,怕的是湘军死缠烂打,怕的是刘黑七自命不凡地要歼灭这些湘军,给了远在桂东一带活动的自强军可乘之机。以张之洞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这么好的战机,瞬息万变,而且叶重可是听说湘军里面悍将不少,这次带兵的清军将领,正是三十年前打败过太平军的刘坤一。

      刘坤一的出仕过程和当时很多其他汉族督抚曾国藩、李鸿章等类似,都是身作儒生不满太平天国之乱而参与地方乡勇,进而因战功而被擢升为地方大员的典型例子。

      在1855年,刘坤一在太平天国动乱期间参加乡勇团练,加入江忠源系湘军征讨太平军,其后因带领湘军立下战功,而由廪生逐级升为教谕、知县、知州、知府、广东按察使及广西布政使,并于1865年起晋升为江西巡抚。

      任内作风保守,认为社会之富强源于典章制度的优良,抄袭西方技术不如“自力更生”,对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理念不予认同,这种思想可反映在他的讲话之中:“为政之道,要在正本清源。欲挽末流,徒废心力。国朝良法美意,均有成规,因其旧而新之,循其名而实之,正不必求之高远,侈言更张。大乱既平,人心将静,有志上理者,其在斯时乎!”

      刘坤一从1855年从军到1865年任江西巡抚这十年,刘坤一主要涉足军旅,一则因忙于攻城守地,一则因地位低微,其思想特征尚未完全显露出来。

      及至1865年出任江西巡抚,且一任九年。赣抚时期,是刘坤一政治事业的初创时期,也是他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由于客观上僻居内地,且忙于军务,地方兴利除弊成为头等政治目标,故他无暇接触新思想、新事物。

      主观上,由于他成长于闭塞而又民风强悍的湘西邵阳,不怕死、不畏难、不服输的“宝古佬”气概染之全身;加之饱读儒家经典,具有十分强烈的民族气节;更由于他是通过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而从异途进身为封疆大吏的,较之他人对清廷更多了一份忠诚。基于这样一种文化精神底蕴,“忠君”、“安民”成为他一切政治活动的中心和出发点。

      早年他从镇压农民起义的亲身感受中,认识到只要弘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就能完成政治任务。

      故而,他对洋务派提出的“洋为中用”、“师夷之技”等思想和做法是不相信的,对洋务派确立的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和推行以模仿西方为主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表现得不热心,明确反对兴修铁路、架设电线和采用西法采矿。

      在他看来:“富强之道,茫如捕风击影”,“造炮、制船亦都隔膜之事”,“造炮,我尚得用;制船将与洋人争锋海上,以我所短,敌彼所长,学孺子之射以射孺子,恐终为所毙”,因而“何必多糜金铖,徒为洋人所笑”

      总体说来,赣抚时期的刘坤一与其它封建保守官员没有什么区别,一方面励精图治,拼死镇压各地农民起义,以此报效朝廷;另一方面固守传统,对外来文明和西方技术有一种天生的恐惧。

      在叶重心绪不宁的时候,钦县城外,一匹快马撒开了蹄子,飞驰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

      “战报!战报!紧急战报!”马上的骑士大喝不迭,手中的鞭子抽打马的屁股,促使他长驱直入,从城门口一路驰骋,路过人潮拥挤的闹市的时候他也没有减速或者停下来的意思。

      而大街上的行人知道这是紧急的军情从前线传来,不敢阻拦,赶紧地闪到一边去。按照常识,阻拦传递军情的骑卒,挨一鞭子是轻的,被押进牢里就惨了。

      不一会,战马就径直入了大帅府。

      “大帅,紧急战报。”这个骑士跪在叶重眼前,低眉顺眼地把战报呈上去,气喘吁吁的样子任谁都知道他现在很疲惫。

      “你先下去吧。”叶重挥了挥手。

      “是。”

      叶重焦急地打开战报看了看,果不其然……

      旁边的胡晃也凑上来,问道:“刘黑七他们可是跟清军发生了遭遇战?”

      叹了口气,叶重把战报递给胡晃道:“不错。战报上说,11月13日傍晚,在摩天岭附近敌我双方发生了遭遇战,对面,正是刘坤一的湘军。而刘黑七也不出所料地需要歼灭这股湘军……这个刘黑七真是糊涂,湘军是那么好打的吗?战报上说,现在各个部队已经打散了,各自为战,对于战场上的形势他们根本不怎么清楚。已经过去两天了,张之洞应该已经闻讯了,就是不知道清廷的其余两路大军现在到哪儿了。”

      胡晃道:“大帅不必担心。如此形势虽然出人意料,但是也并不是不利于我,相反,这还是我们可以迅速击败清军的一个契机!”

      “这话怎么说?”叶重好奇地道。

      “大帅,你可知道刘黑七为什么抓着湘军打?若非发生了遭遇战,敌情不明,但是以我对刘师长的了解,他不是那一种一根筋的猛将,而是粗中有细的上将,可以掌握战场形势的那一种。”胡晃笑道,“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加上我大汉军又大多是应征不久的士卒,训练有余,但是实战经验不足,许多战士还是第一次上战场,大帅你想想看,若是第一次上战场的士兵,刚刚跟清军发生了遭遇战,来不及反应但还不至于崩溃!

      刘黑七就是清楚了这一点,自己的大汉军多是没见过血的新兵蛋子,对面的清军又何尝不是?而且我军又占了人多的优势,刚刚誓师,正是士气高昂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让他们撤退被清军咬上来就是崩溃,兵败如山倒了,但是你下令打,狠狠地打,这种士气就能用到最大限度……”

      “可是,万一刘坤一挡住了大汉军的进攻,等到张之洞的自强军赶到,岂不是被包了饺子?”叶重凝重地道。

      “大帅应该相信刘师长。”胡晃颔首道,“现在原定的战略已经被打乱了,大帅,桂南一线的大汉军不能闲着了,你要马上下令,让他们即刻向着摩天岭的方向开拔,同时下一道命令给刘黑七,要他务必赶在自强军到来之前歼灭湘军,如果不行就立刻退出战场!和赶来支援的大汉军合兵一处。”

      “好。”叶重顿时茅塞顿开,拟一份文牍去了。

      与此同时,在摩天岭的一处高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