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尾声:走上抗日战场
一九三七年二月初,何振亚带领陕南抗日联军南路第一军,翻过秦岭,到达长安县子午镇。先期到西安向西北特支汇报工作的杜瑜华、沈敏来到子午镇前来迎接,向部队传达上级的指示:“西安事变”已于一月前和平解决,中央决定何振亚率领的陕南抗日联军南路第一军划归红十五军团领导。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主力北上时,非常仓促,有100多名伤病员留在陕南,几支小游击队未及收拢,北上途中又有许多战士掉队。军长何振亚、参谋长沈启贤便令沈继刚反回陕南,收集余部,沿用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番号。后来,抗日第一军余部在沈继林、汤能金两支游击队的基础上,相继联合了安康北山胡志玉游击队、紫阳卢楚恒抗日义勇队、旬阳段启政抗日武装、镇安县申福堂游击队等地方武装,队伍曾发展到2000余人,组成“抗日后援军”。是年夏,“抗日后援军”大部开赴渭南孝义镇,被国民党陕西当局收编。由沈继刚、徐海山领导的抗日第一军余部仍在原根据地坚持斗争。由于国民党反动当局的不断“清剿”,主要领导人相继被敌杀害。到1938年7月,抗日第一军余部的活动遂告终结。解放后,人民政府将沈继刚、徐海山、汤能金等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何振亚部被划归红十五军团后,当即率部从子午镇出发,经蓝田、咸阳,于一九三七年二月九日到达礼泉县叱干镇,终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合,受到军团首长徐海东、程子华、王首道等同志的热情欢迎。 一九三七年三月,红十五军团开拔到甘肃庆阳驿马关,何振亚率领的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警卫团,何振亚任团长,李雪三任政委,沈启贤任参谋长。任弼时同志率中共中央代表团前来看望慰问。 一九三七年八月,红十五军团警卫团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警卫营,何振亚任营长,不久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战。 一九三七年冬,警卫营编为三四四旅六八七团二营,作为主力开至正太路以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自此,由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改编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二营,投入到抗日战场,先后参加了粉碎日军“九路围攻”战役、长子县张店、町店等战斗。其中,町店伏击日军一〇八师团主力的战斗最为惨烈,歼敌五百余,击毁敌汽车三十余辆。一九四〇年二月,三四四旅扩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六月,黄克诚率两个旅南下豫皖苏边区与新四军六支队会合,两支部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 八月,八路军第四纵队在皖东北整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九月进入淮南地区,从此在苏北坚持抗战。 皖南事变后,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这期间,由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为主组建的二营番号屡经变化,但部队愈战愈勇,逐步壮大,抗战胜利前夕发展为新四军第三师独立旅第一团。抗日战争中,原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有200余战士为国捐躯。 解放战争中,原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改编的新四军第三师独立旅第一团扩编为第四野战军39军117师,后来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集团军前身之一部。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是在阶级矛盾异常激烈中酝酿、在民族存亡危机关头诞生的一支人民军队,她是安康人民奉献于中国革命的唯一一支成建制队伍。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坚持在秦巴山区的斗争,对于牵制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苏区的围攻,对于配合红七十四师的对敌作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土地革命时期和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这支队伍中的数百陕南儿女,为中国革命和民族生存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至今,他们的事迹在秦巴汉水间广为流传,他们的斗争精神和光辉业绩永远给安康人民以深刻影响和巨大鼓舞。 特作泌园春一首以记之: 波诡云谲,遍地烽烟,四野魅魃。 看城头风起,土匪恶霸。 王旗频换,官吏军阀。 杂税苛捐,筋抽油榨,良田盛开罂粟花。 声声叹,见饿瓢盈野,何处有家? 地火汹涌喷发,听龙泉呜咽剑出闸。 幸儿女英雄,红旗高擎。 前赴后继,血染黄沙。 抗日一军,奋勇冲杀,纵横驰骋驱战马。 天地变,看砺兵汉浒,风啸秦巴。 故事中主要人物归宿: 何振亚:陕南人民抗日第1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15军团警卫团后,何振亚任团长。1937年经李雪山、王敬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警卫团后缩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警卫营,何任营长,旋任团参谋长,不久,开赴山西抗日前线。部队改编后,何振亚先后担任延安抗大队长、留守兵团管理处长、晋南游击支队司令员、豫中军分区参谋长、旅大市公安局长、东北军区第3纵队参谋长、第12兵团军参谋长等职,先后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战、百团大战和辽沈、平津战役。解放以后,任湖北省军区副参谋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谋长。回国以后,历任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军委空军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等职。1955年11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抗日战争二级独立自由勋章、解放战争一级勋章。1978年10月24日,病逝于北京逝世,终年65岁。 沈启贤: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改编为红15军团警卫团后,沈启贤任团参谋长。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去延安抗大学习。1937年8月,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教导营营长。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团教导营营长,新四军四师十旅参谋长、新编第四旅参谋长,新四军第三师十旅二十九团团长,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第一支队支队长,新四军第三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吉江军区参谋长,北满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独立第五师师长,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二纵队三十六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四十九军一四七师师长,一四五师师长。解放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参谋长、志愿军空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空军系副主任、主任、空军学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抗日战争二级独立自由勋章、解放战争一级勋章。2010年1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杜瑜华:陕南人民抗日第1军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15军团警卫团后,调红十五军团政治部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大队长、副团长、支队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旅参谋长、副旅长、师长等职,参加了晋北、正太、保北、石家庄、太原、兰州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军参谋长、副军长、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军政干部学校校长,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等职,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被授予大校、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4年11月病逝于北京,享年91岁。 康西山:参加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后改名康萍,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部队改编为红15军团警卫团后,先后担任副连长、区队长、团参谋长、军区独立团长等职。先后参加过平型关、河北风子店、晋东南地区张店、晋东丁店、河南保安山、安徽灵壁等多次战斗。全国解放后,历任苏北军区盐城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浙江宁波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1月13日病故,享年74岁。 苟树林:后改名敬树林,陕南人民抗日第1军改编为红15军团警卫团后,任五连连长、教导队班长,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曾任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张孝德:陕南人民抗日第1军改编为红15军团警卫团后,调赴延安,任陕甘宁边区师范党校教育主任,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干事,边区保卫团供给处长、团总支书记,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任关中分区保安处副处长、渭北纵队副政委、一支队政委,警一旅政治部副主任、西安市军管会军事处副处长、天水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建国后曾任西北军区志愿军补训师师长,西北空军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九兵团政治部保卫部部长等职。1959年3月任中共安康地委第二书记、安康专员公署专员。1964年病故。 沈玺亭:1936年受杨虎城指派,率部参加“西安事变”。事变次日,私将蒋介石的嫡系师长公秉藩放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他率部脱离17路军。先后任独立第十九旅少将旅长、南京军政部少将部副等职。1945年参加“将校级军官总队”受训,1947年结业后退役返回安康定居。1951年3月,被捕关押,经政法部门查实认定,他在1929年以前虽有恶迹,但在“西安事变”时,忠实执行杨虎城命令,有一定贡献,遂于次年2月16日释放。1981年当选为汉阴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5年2月病故,终年82岁。 张鸿远:“西安事变”时,受杨虎城指令,参与抓捕蒋介石随员。事变后,曾活动部下,阴谋从杨虎城、张学良手中抢走蒋介石,投奔南京报功未果。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老家旬阳。1941年10月递补为陕西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1944年10月,任旬阳县土地复查协进委员会主任委员,1947年1月在西安病逝。 鲁秦侠:“七七”事变后,赴晋南组织“抗日游击队”,参加中条山战役,脚负伤回乡治疗留家。1946年任安康保安副司令、安康自卫副总队长和自卫团长。1949年9月,就任安康县长。11月27日,率领自卫团宣布起义,所属官兵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五十五师一六五团,被任命为安康市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1950年加入*同盟,担任省政协委员。1979年病逝。 刘进先,汉阴县涧池镇人,绰号“五阎王”,国民党员。1926年后,历任涧池铺团总、乡长、联保主任、常备团队长、东区保甲督导员、镇长等职。他任职20多年间,凭借职权,残害百姓,恶贯满盈,先后逮捕、杀害陕南人民抗日第1军和爱国进步人士16人,残害无辜百姓2人,逼迫致死人命7人。1951年4月15日司法机关在涧池镇召开公审大会,将其依法枪决。 欲与作者探讨本小说,请加扣扣:27244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