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定陵
一顿饱餐过后,众人仿佛又恢复了劲头,在前门附近转悠了将近两个小时才依依不舍的登上了车。 晚间住的地方距离尚远,明日还的去爬长城,尽管老妈她们还想再多逛会,却也只能颇为遗憾的再找机会了。 此时,已经是夜晚10点,天色早已完全黑了下来,然而北京城的夜纵然才是97年,依旧是将整个城市渲染的如同白昼一般,明亮的路灯照射在地面上,周围仍清晰可见。 唯独让人有些遗憾的,就是灯光太亮,天空那遥远的星就显得尤为暗淡,亮度稍微弱一些的,更是观察不到。 沿着道路一路向西,何新军也不知道现在开到哪里了,大约半个小时的车程,中巴停在了一处类似快捷酒店的旅馆门口,从正门上看,牌匾尚新。 陈伟从前排副驾驶上跳出,冲着车厢内笑着说道,“好了,到地方了,晚上咱们就住在这里,刚开了没多久,里面设施还行。” 众人嬉笑着和陈伟说了几句便拿着自己的行李鱼贯而出。旅游在外,主要是欣赏美景,了解历史,住的地方不是太差便可。 随着陈伟进入旅店,何新军的眼皮便开始打架,走路也打着摆儿,一天的游览,让这副小身躯有些吃不消。 现在的旅店不像后世,双人标间,大床房应有尽有。现在的旅游还是略微简陋的。 陈伟换了房卡,带着众人上了三楼,挨个推开屋子,将房卡交由老爹他们,随即指着道,“男同志们住左边,女同志住右边,4人一间,自由搭配就好了,不够4人的,房间不够直接找我就行。” 随即摸了摸何新军的脑袋,笑着对老妈等一众女性道,“孩子小的就随着父母吧,像这么大的能单独睡就单独睡一个床铺,都是掏了钱的,床位管够。” 何新军靠在老妈身前,微眯着眼,懒得再去管他到底安排在哪,大脑早已停机,只要躺下便能睡着。 最后,几个稍大点的孩子被单独安排出来,住在了何进财他们几个男性房间的中间,孩子们早就累了,早已没了白天的精神头,由各自老妈带着进去脱了衣服便都躺在了床上。 屋子里没有洗漱间,洗漱的话还的去楼层的最里面,孩子们滚在床上撒娇实在没精力起来,最后,老妈们终于放弃了,让最大的孩子将门从里面锁好,从外面推了推,确定没有问题才扭头各自回了各屋。 何新军躺在床上,拽起脚下的被子,很快进入了梦乡。 次日的行程是爬长城,下午前往定陵,也就是十三陵,时间比较紧,一大早天刚刚亮,外面便有人敲门,催促起床。 何新军揉着眼睛窝在床上,万分纠结。眼皮如同被千斤重石压着,抬不起头。身子赖在床上,不断扭动着,如同泥鳅一般。 最后,还是老爹心疼儿子,替何新军穿好衣服,又在脑袋上蒙了一件自己的外套,直接抱起下了楼,这样,何新军在车上就还能再多睡会。 今日众人去的,是八达岭长城。其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就是说的这里。 明长城的八达岭段也被称作“玉关天堑”,是明代居庸关八景之一。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和由亲笔题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而众人去的,仅仅是长城上的一部分,看看城墙烽火台,感受一下当年的历史风采,饭店和博物馆就不去了。 八达岭长城其关城为东窄西宽的梯形,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葺。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1582年。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前后共建墩台1316座。 其典型地表现了万里长城雄伟险峻的风貌。作为北京的屏障,这里山峦重叠,形势险要。气势极其磅礴的城墙南北盘旋延伸于群峦峻岭之中,视野所及,不见尽头。依山势向两侧展开的长城雄峙危崖,陡壁悬崖上古人所书的“天险“二字,确切的概括了八达岭位置的军事重要性。 在位于八达岭关城东门外,“居庸外镇”关门前大道南侧。有一块高1米、长15米的天然花岗石,上刻“望京石”三个字。东关门内侧,熊乐园右上方山崖上。在一块凿平的崖壁上,刻有“天险”二字,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延庆州知州童恩所题,保阳刘振宗镌刻。 众人从开放的入口进入,虽才早上不到6点,天还有些清冷,但长城上已经是人满为患,比肩继踵。 一波一波的游客不间断,口中方言各异,都来自祖国各地。 不到长城非好汉,何新军站在一处烽火台上眺望着远处的浓郁绿色,满满的骄傲、自豪。 它是古代人民智慧、勤劳的结晶,是留给后代最为珍贵的礼物。 八达岭长城全长12公里,分布着岔道城、古炮、关城、敌楼、墩台、城台,之间以城墙相连,绵延数十公里,是极为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 如此雄伟的建筑,众人只有4个小时的游览时间,以长城上难走的阶梯及人群的密集程度看,根本走不了多远,再加上中间很多已经损毁,能够让游客游览的,其实也只有一截罢了。 午时在回城吃了口饭,这一顿,就不如昨天晚上那么丰盛了,小饭馆凑合吃了点,便又驱车前往十三陵。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所以才被称作十三陵。 而明十三陵陵区占地面积达到了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依次建有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而十三陵中,唯一开放的,只有定陵,众人前去参观游览的,也就是定陵。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其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
定陵早在万历帝生前就开始营建,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开工,历时6年方完成,耗银八百万两。陵墓建成时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定陵成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它的地面建筑共占18万平方米,前有宽阔院落三进,后有高大宝城一座。陵正门前方是三卒汉白玉石桥。过了桥是高大的碑亭。亭周围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监等建筑物300多间。再往后就是陵园最外面的围墙-外罗城。 陵宫的总体布局亦呈前方后圆之形。其外围是一道将宝城、宝城前方院一包在内的“外罗城”。城内面积约18万平方米。清梁份帝陵图说对这道外城成做过这样的描述:“铺地墙基,其石皆文石,滑泽如新,微尘不能染。左右长垣琢为山水、花卉、龙凤、麒麟、海马、龟蛇之壮状,莫不宛然逼肖,真巧夺天工也。”又谓:“覆墙黄同瓦瓦,刻砖为斗拱,檐牙玲珑嵌空,光莹如玉石。甲申之变,寸寸毁之,而不能尽毁也。”外罗城仅前部正当中轴线位置设宫门一座,即陵寝第一道门。其制,黄瓦、朱扉、设券门三道。 外罗城内,偏后部位为宝城。宝城之前,在外罗城内设有三进方形的院落。 第一进院落,前设单檐歇山顶式陵门一座,制如外罗城门,为陵寝第二道门,又称重门。其左右各设有随墙式掖门一道。院落之内无建筑设施,院落之前外罗城之内左侧建有神厨三间,右侧建有神库三间。 第二进院落,前墙之间设祾恩门。其制面阔五间通阔26。47米,进深二间通深11。46米,下承一层须弥座式台基。台基之上龙凤望柱头式的石栏杆及大小螭首设置齐备。前后还各设有三出踏跺式台阶。 第三进院落,前墙间建有陵园最主要的殿宇祾恩殿。其形制为重檐顶,面阔七间通阔50。6米,进深五间通深28。1米,下承须弥座式台基一层,围栏雕饰同祾恩门。台基前部出有月台。月台前设三出踏跺式台阶,左右各设一出。殿有后门,故台基的后面亦设踏跺式台阶一出。其中,后面一出踏跺及月台前中间一出踏跺设有御路石雕。刻龙凤戏珠左升龙,右降凤及海水江牙图案。祾恩殿左右各设随墙式掖门一座。院内沿中轴线设有两柱牌楼门棂星门一座、石几筵一套。牌楼门的两柱作出头式,白石雕成、截面为方形,顶部雕坐龙,前后戗以石抱鼓。石几筵,由石供案和石供器组成。石供案作须弥座式,石供器由香炉一座、烛台二座、花瓶二座组成。形制如长、永等陵。 由于宝城的隧道门设于宝城墙的右前方,帝后棺椁在享殿祾恩殿内举行“安神礼”后,必须途经外罗城内能进入宝城的隧道门入葬玄宫,在第三进院落左右两墙又对称地设有随墙式掖门各一座。 此外,定陵外罗城之前,左侧还建有宰性亭、祠祭署,右侧建有神宫监、神马房等附属建筑。定陵卫的营房则建于昌平城内。其中,定陵祠祭署的建筑布局是,中为公座办公用的正厅,后为官舍,前为门。神宫监有重门厅室,房屋多至300余间,场面极为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