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上帝指使自传在线阅读 - 三千一百四十八章 岳 小云放粮

三千一百四十八章 岳 小云放粮

    朝霞映着他那幸福的笑脸,如同向日葵一样鲜艳,朝着太阳,向日葵尽情地舒展着他的腰,笑意盈盈地看着太阳,拼命地展现自己刚带上的金黄色衣裳。微微翘起的嘴角挂着满心的喜悦。笑就像清泉的波纹,从他嘴角的小旋涡里溢了出来,漾及满脸。

    佃户们一听,听说是管事的来了,大家早就等得不耐烦了,见是一个大胖子,难怪来得这么晚了。百姓连忙闪开一条道路让他们进去,到了里边一看,佃户头儿吴宇和冯家外院管事关明正在那儿维持着秩序,一见岳小云来了连忙向他打声招呼。

    “劳烦二位了,两位管事辛苦。”岳小云笑着还礼,他始终是一个新来的,知道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些人在冯府很久了。岳小云心想就算是大家做不成朋友,他也不会想要跟他们做敌人的,他对他们很客气,一直很客气,何持着一种“君子之交淡淡如水”的客气。

    “冯管事这话咋说的,咱们都是为东家办事嘛,理应相互提携扶助。呵呵,队都排得这么长了,冯管事你看,咱们是不是现在就开仓放种啊。”

    “成,二位管事稍候,我大略清点一下,咱们就开仓放种。”

    “好好好,应该的,冯管事请。”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的生产及储存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原始农业启蒙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发展于新时期时代。我们知道古代科技技术并不发达,但是作为农业大国,古人们如何储粮呢?粮食的储藏是农业栽培的继续,储藏技术是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进入新时期时代以后,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粮食出现了剩余,才逐渐由粮食加工发展到储藏。

    冯家的地下粮仓是从地下窑发展起来的,从汉代在北方地区开始采用,到唐时期有了很大发展,地下仓的形状主要有方仓和圆仓两种。而洛阳的地下方仓及地下圆仓,冯家的粮仓规模挺大的,这显示了冯府的实力。当然与官府的的粮仓是没法比的,据说规模最大的含嘉仓,仓区东西长612米,南北宽750米,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共有地下圆仓259个,仓型是口大底小,大的口径达18米,小者口径为8米,仓深最大为10米,最浅为6米。

    仓身的结构非常讲究,土坑挖好后,先用柴火将四壁烧烤,以干燥土壁,然后再铺上草束、木板、苇席、谷糠等多种隔热防潮材料,以确保储粮安全;仓群规模宏大,仓体结构完善,大唐的建仓技术已相当高,各大家族的建粮仓,是得到官府的审批的,大唐是一个很开往的社会。在以前私人是不可以建粮仓的,不仅只是怕有人打劫粮他,出现乱子;也怕私人屯集粮食,给百姓造成负担。

    在古代粮食是官家的生意,想要经营粮食的粮食,不是谁都可以的,非得是皇亲贵族。不断地生产与种植食粮,积累了丰富的建仓经验,同时也有许多沉痛的教训。粮仓建设应将充分保障粮食储藏安全放在首位,从粮食自身的物理性质、生理特性、生态特点等方面考虑满足储粮安全的需要。仓型的选择是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区气候条件、地质结构、粮种特点、粮库性质与功能而确定适宜的仓型,全国不能搞“一刀切”。

    走进仓库,只见一口口麻袋都摞在那儿,不禁眉头一皱:“这里,一共是多少袋种子?有多少斤呐?”

    旁边账房先生急急翻出账簿看了看,对他报了袋数和斤数,冯云贴着他的耳朵小声提醒道:“岳爷,咱们出来时大娘可嘱咐过,每年放粮时管事、帐房、力工,都会层层克扣粮种,留作自家之用,却说是分发时的损耗。今年粮种短缺的厉害,如果‘损耗’的狠了,恐怕要有佃户闹事,叫你小心着点,你可不要忘了。”

    岳小云笑笑,大声问道:“这么多种子,这么多佃户,得放到什么时辰去啊?咱们安排了几杆大秤放种?”

    那个账房回道:“岳管事,一共安排了十八台大秤放粮。”

    “嗯……这样的话,还差不多。”岳小云淡淡地说了一声,绕着粮垛转悠了几圈,对冯云小声道:“听清了么?一共十八杆大秤同时放种,就算咱们两个三头六臂,也看不过来呀。这些人可都是吴宇、关明的亲信,要是他们成心做手脚的话,你防得了?”

    岳小云讷讷道:“那咋整?依你这意思,咱不管了?要是他们连偷带藏,真要是分不着粮种的佃户闹起事儿来,这黑锅可是你背啊。人家偷驴咱拔撅,那不是傻了么?怎么也得尽力看顾,能看多少是多少呗。”

    “呵呵……”岳小云在他肩头捶了一记,笑道:“就这笨法儿?看是要看的,不过不用咱们俩跟大眼灯似的在那儿瞅着,我有个主意,保证出不了岔子。不就是分东西嘛,嘿嘿,这活儿我熟,保证人人服口服,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岳小云说完霍地转身,大步向仓库外走去,臊猪儿诧然道:“你熟?你啥时候儿管过分东西来着?”

    岳小云出了仓库,眼巴巴的佃户们立时一阵sao动,岳小云四下一扫,相准了一个小半人高的大树桩子,便走过去,站到树桩子上面,拢起嘴巴高声喊道:“各位乡亲,这次发放粮种,我是管事。大家都知道,去年冬上,冯家遭了一场大劫,储藏的粮种也损毁了许多,今年发放的粮种,势必不能做到家家户户全发到了。今儿是先到先得,按照各家承租的地亩数来计算,想多领那是不成的,不过要是发到谁那里种子要是发光了,你也别怨天尤人。”

    佃户们静了一下,然后哄地一下便开始议论纷纷,有些原来并不知道粮种不足的人尤其显得激动,排在前边的人欣喜若狂,来得晚的人提心吊胆,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队伍里的sao动持续了很久,岳小云负手站在树桩上始终一言不发,下面的议论终于渐渐平息下来,一个老农提高嗓门喊道:“岳管事,做什么事都得有个先来后到,要是粮种发到我这儿就没了,我没话说。可是,粮种已经不足了,你们可不能昧着良心再克扣咱们啊,咱们这些靠天吃饭、靠地活命的庄稼汉不容易啊。”

    岳小云等的就是这句话,他微笑起来,提高嗓门喊道:“这位老伯放心,今日发放粮种,我岳小云尽管不能让所有的父老都满意而归,但是今儿我就立下一个发放粮种的章程,保证让所有的乡亲,不管分没分到,人人心服口服!”

    岳小云说完回头大喝一声:“来人啊,把所有的粮种全都搬出来。”

    吴宇看着他,困惑地眨眨眼睛:“冯管事,你这是何意,咱们发粮种,都是发完一袋再取一袋,现在都搬出来堆在那儿,一会过秤、开包,不是又要费一回事。”

    “岳管事,我这么做自有我的道理,一会儿,我会说给大家听的。”岳小云笑嘻嘻地说完,向那些家丁执役们冷喝一声道:“我的话没听到么,还不往外搬!”

    那些人互相看看,终于鱼贯而入,一袋袋的往外扛粮种袋子。

    岳小云向排队的佃户们抱拳说道:“大家听好了,粮种全部在这里,一共有多少,盘库的时候岳老爷是亲自看过的,帐上有总数儿。一会儿,我就逐袋过秤,粮种总数对上了,就开始发放。各位有信不过的,可以进屋去看看,瞧瞧还有没有一粒种子没搬出来。

    发放种子的时候,岳某会在那边,看到没有,就是那棵大槐树下面,立一杆公平秤。啥叫公平秤?就是在那儿设一杆秤,各位领了粮种,自己去那儿复秤一遍,如果连秤也不会用的,可以找你信得过的人帮着你称量,重量对不上的话,你立马来找我,岳某给你撑腰。”

    这法儿新鲜,大家伙儿还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公平秤,底下的乡民议论纷纷,都觉得这法儿公道,不禁喜形于色。

    岳小云又道:“你们领的粮食和账簿上你们签字画押的数对上了,那我这粮种总数也就会一两不差了。这叫公平、公正、公开!大家同意吗?”

    长长的队伍沸腾起来,渐渐汇聚成一阵欢呼:“同意!同意!岳管事做事公正,我们服!”

    岳家大院的膳房离这边比较近,潘华管事正在厨房料理一个羊头,听见外面呼喊的动静拎着把菜刀就颠儿颠儿地跑出来了。每年放粮种总有打架斗殴的,他还以为这刚开始发放粮种外面就打起了群架。等他出来逛了一圈儿,只见秩序井然,人人心平气和,不禁啧啧称奇。待听明白了岳小云的法子,潘管事不禁大为叹服,回去便跟自己浑家讲:“俊妮儿,你说人家那心眼是咋整的呢?原来蠢笨的一个人,现在就愣成了人精,估摸着,真是狐仙帮他通了心窍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