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五、禁足
宫里一下搬走了好几位太妃,萱娘的子是越来越清静越来舒心了。\|\|||c|c|我们不写小说,我们只是网络文字搬运工。 至于那位辽国来的公主,李锦把她许配给了贤妃的儿子李钊,李钊成亲后封了一个亲王,李锦赐了他一座亲王府,贤妃自然也跟着她的儿子出宫去了。 李锦此举令辽国皇帝十分不满,原本说好的求和又化为了泡影,秋收的时候,辽国的军队又越过边境线,到夏国的土地上洗劫了一番。 消息传来,朝堂内外一片埋怨声,毕竟,这一次人家可是把求和的机会放到了李锦面前,是李锦没有要。 不过就是一个女人,人家辽国也没有说非要李锦废后立他们的公主为后,随便给她一个什么妃子的份不就能搞定吗? 可李锦偏偏把事搞成了这样。 不要说辽国皇帝不谅解,就连本国的这些文武百官也不谅解。 当然了,最不谅解的便是太后。 这不,太后一得知消息,便怒气冲冲地赶到了坤宁,见到凌萱第一句话便是:“跪下。” 凌萱自然猜到太后是为何而来,只是对方在盛怒之下,她也不好为自己辩解,只得老老实实地跪了下去。 “凌萱,你知罪吗?” 这是萱娘成亲后太后第一次直呼萱娘的名字,可见是气得非比寻常了。 “回母后,萱娘不知。” “大胆,你是不是以为有皇帝护着你,哀家就动不了你?”太后也是女人,生起气来也是胡搅蛮缠的。 “臣妾从没敢这么想过。”凌萱直视着太后。 太后一看萱娘这不服气的仗势,只觉心口的那串小火苗都钻出嗓子眼了,开口训道:“大胆凌萱,你还不知罪?你独占皇帝,致使六宫虚设,哀家看在你先前还算是对皇帝有功的份上,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可哀家没有想到,你竟然如此不识大体,明明知道辽国的公主是送来跟皇帝和亲的,可你不但不劝谏皇帝留下她,还鼓动皇帝把她许配给安王,这下好了,辽国如果跟夏国开战,你就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母后这话臣妾不敢苟同,母后说过,这些朝堂大事,本不是臣妾一个深闺女子可以干涉的,皇上要如何安置辽国的公主,臣妾如何劝阻?” “放肆,巧言令色,你是不是吃定哀家不会罚你?来人,传哀家的懿旨,皇后忤逆犯上,不顺弱母,实为大不孝,此其一;无子,此其二;妒,致使后宫虚设,皇上无子,此其三。七出犯了三出,念皇后年幼,曾多次有功于朝廷,暂不废后,足一年,以思己过,再观后效。” “慢,母后,儿臣不同意。”听到消息的李锦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难道皇帝也要忤逆犯上吗?”一顶大帽子压了过来。 李锦只得也跪了下来。 “你明知道先帝最大的心愿是夏辽停战,你居然枉顾先帝的遗愿,你对得住扶持你坐上这个位置的先帝吗?” “你竟然为了一个女人,放弃了大好的和好时机,置夏国的百姓于不顾,你对得起你这个皇帝的份吗?” 。。。 太后噼里啪啦地训了足足有半个时辰,把平里对李锦和萱娘的不满都借机吐了出来。 李锦和萱娘一动不动地跪在太后面前,一直没有分辨。 直到太后闭嘴了,萱娘才开口道:“臣妾谨遵太后懿旨,还请太后不要气坏了子。” 足就足吧,反正这坤宁也不小,足够自己活动了。 “不行,母后,皇后乃六宫之主,足了传出去对皇家的颜面也有损,母后,这事是儿臣的责任,跟皇后没有关系。” “六宫之主?你这有六宫吗?哀家明就发懿旨,宫里也该添几个新人了。” “母后,这事万万不可,儿臣说过了,儿臣除了皇后,别人一概不要。母后就是把人送来了,儿臣也不会动心的。” 李锦说完,扶起了凌萱,冷冷地说:“儿臣就依母后的,皇后足坤宁一年,别的,儿臣不会答应。” 李锦也想好了,如果一点不听太后的话,这太后真要跟萱娘作对起来,萱娘的子也不好过,毕竟太后的份在这摆着。 可让他为了一个孝字委屈萱娘,他也做不到。 太后倒也知道见好就收,真僵下去,她跟李锦撕破脸了,她的子也不会多好过。 于是,两人心照不宣地妥协了。 只是,李锦在萱娘足的第二天,便把御书房的工作挪到了坤宁,太后只是了萱娘的足,并没有李锦的足,所以,李锦只好来就和萱娘。 这一个冬天,李锦的心实在是郁闷,其实他心里比别人更着急,更希望夏国强大起来,要依他的意思,是想好好跟辽国打一仗,哪怕输了,也强过这样时不时地受一场气。 凌萱没法,只得把自己知道的那点历史知识倒腾给李锦了,据凌萱分析,她现在所处的朝代跟历史上的宋朝十分相似,只是经济远远没有宋朝的发达,所以,李锦要做的是加紧发展经济,修建长城,抵御外侮。 当然,萱娘不是没有考虑过劝李锦统一天下,可目前的夏国根本没有这个实力,李锦也没有这个野心,萱娘也没有这个能力,她能做的,便是给他一些不算太离谱的建议,尽量延长这个朝代的寿命。 毕竟,将来要执掌江山的是萱娘的儿子,至于他有没有这个能力去改写历史,那就看他的造化了。 说到儿子,长宁大公主一岁的时候,传来了萱娘再次怀孕的好消息,总算让李锦的脸上有了点笑模样。 年底封印的时候,李锦抱回来一堆奏折,笑道:“这下朕哪里也不去了,天天跟你腻在一起。” “锦郎,这一年运河修到哪里了?”萱娘忽然想起了这件大事。 “还不错,比我想的要快一些,已经进了京西路的冀州,年底的漕运就是走的水路,从冀州再换的骡车走旱路,省时不说还省了银钱。”说到这个,李锦的心好多了。 “冀州?明年总算可以通航了。” 萱娘默算了一下,李锦修这个运河,前前后后花了将近五年的时间,至于花的银钱,她就没有问了,想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她关心的是修完了运河便可以修建长城了,那个更是一项艰巨的工程。 “是快了,说到这个,这些年为了这个运河,花了这么多的人力和财力,抽出了多少壮劳力?我夏国本就因为连年的战乱,死伤了这么多的壮劳力,可现在的人口不但不升还往下降,难,太难了,将来怎么才能抽出人口来修建长城?” 李锦跟萱娘想到一块去了。 “咦,我还是头一次听说人口在降,家家人口都不少,怎么会降呢?”萱娘还真是没弄明白这一点。 “穷人不敢生,交不起人头税,也养不起孩子,富人家毕竟是有数的,大多数还是穷人。” “什么,你们是按人头征税?”萱娘以前不太这些,还真是有些惊讶。 “你,你别激动。”李锦放下了手里的奏折,抱住了萱娘。 “锦郎,明年开,你颁布一道旨意取消人头税吧,这对穷人太不公平。” “我不是没有考虑过取消人头税,可是,如今正是国库紧缺的时候,取消人头税,这税怎么收?” “按田地收,摊丁入亩,穷人田地少的,便少交一些,那些地主富人田地多的,便多交一些,这样一来,穷人的负担轻了,他们也愿意生养孩子,而富人们本来的子就好过,他们也不缺这点钱,至于这个比例是多少,你问问户部的官员,他们心里应该有数。还有一点,对那些商人和手工作坊,要采取阶梯式收费。” 李锦一听这些都是新词,便扶着萱娘上了炕,他主要是担心萱娘会再犯头疼病。 萱娘靠在他上,给他详细讲解了什么是阶梯式税收,当然,萱娘不是学财务的,她也不是很懂这些,但是她每月的工资要扣税,这个扣税是有基准点的,超过了基准点的比例都是不一样的,这些她大致还是了解一些。 见李锦还是似懂非懂地看着自己,萱娘想了想,换了一种语气接着说:“比如说一间家庭式小作坊,它一个月挣十贯,刨去各种买米买菜买衣服和支付工人的工资等各项基本生活费,还能剩五贯,那么你就可着这剩余的五贯抽取二成,可如果他一个月能挣一百贯,那么你可以用前五十贯减去那五贯,也抽取二成,剩余的五十贯,你可以抽取四成。” 萱娘一边说,一边用笔在纸上给他演算,这么一来,李锦也就明白了,至于具体该怎么做,则还需要细细琢磨。 第二天,李锦又单找了户部的人专门研究探讨这个摊丁入亩和阶梯式收税。 阶梯式收税户部尚书自然是愿意,本来,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地位就不高,这些人手里聚集的财富早就惹得这些官员们心痒痒想收拾他们了。 可是那个摊丁入亩要推广起来就有些难度了,因为这些世家大族里谁不是靠田地过子?以前的税收大部分是按人头,土地税对他们是减免的,可一旦开始摊丁入亩,他们一年的租金至少是要损失一成的。 李锦也不得不掂量这些世家的分量。 这一个大年,李锦也没有好生过,不是跟户部的人探讨这个税收,就是找殷之毓和殷之緐以及殷老爷子探讨这个阶梯式税收的可行。 因为殷家的人做了几代的商户,他们的想法代表着绝大多数商户们的普遍想法。 年后开印的第一件事,李锦便是取消人头税,推出了摊丁入亩,为了照顾这些世家和官员的利益,他按爵位和品级定了每家减免的田地亩数,这样一来,安抚了这些世家和官员,朝堂上基本也就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了,至于民间那些大地主的怨声载道,李锦只能是忽略不计了。 紧接着,李锦又趁打铁,推出了新的工商业税赋政策,消息一经公布,也是举国哗然,遭到了那些大富商们的一致反对。 不管怎么说,李锦的这两个政策推出来,还是照顾了绝大多数穷人的利益,得到了穷人的一致拥护,至少,这江山还是稳固的,单靠那些富人和大地主是闹不起多大的事。 当萱娘开始阵痛的时候,正好是京杭大运河通航的时候,李锦并没有在宫里,而是去了长安城外的通州码头,亲自看着第一艘漕运的船进京。 待李锦兴高采烈地回到宫里时,萱娘总算是如愿生出了一个儿子,李锦大笔一挥,这个儿子叫李杭了。r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