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大唐将帅16】
天可汗视华夷为一体,四海之内一片升平景象。¤頂點小說,x. 贞观二十一年,李道宗以疾病请居闲职,后来转为太常卿。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病逝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皇太子李治即位于柩前,是为唐高宗。 新皇帝册封吐蕃赞普为驸马都尉和西海郡王,吐蕃赞普向新皇帝殷勤致意,“天子初即位,臣下有不忠者,当勒兵赴国讨除之”。 唐高宗永徽元年,李道宗加授特进,增实封并前六百户,这一年,吐蕃赞普去世了,唐高宗派人前往隆重吊祭,此时唐蕃之间的关系维持在良好的状态下。荣华富贵短暂,黎民百姓长久,唐高宗永徽四年,一场弥天大祸不期而至,降临在李道宗的身上。 房遗**、高阳谋反一案牵连了众多的皇亲国戚,其中包括长孙无忌一向忌惮的吴王李恪,还有与长孙无忌、褚遂良有宿怨的江夏郡王李道宗。在这场血淋淋的权利斗争中,驸马都尉房遗**、薛万彻、柴令武被斩首示众,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 巴陵公主、高阳公主都被赐死,李道宗持身再正,也逃不出报复式的清洗,他被流放象州今广西柳州东南,在路上就病逝了,享年五十四岁。 权利斗争周而复始,武则天得势,长孙无忌、褚遂良重蹈李道宗的命运,李道宗又被追复爵邑。李道宗的儿子李景恒降封卢国公,官至相州刺史。 李道宗还有一个弟弟李道兴,武德初年。被册封为广宁郡王,后来降为县公。贞观九年,被任命为交州都督。“以南方瘴厉”,独自在蛮荒之地郁郁寡欢,死于任上,朝廷追赠文州都督。 李道宗晚年颇为好学,敬慕贤士,从不以势凌人,在唐初宗室之中,只有他和河间郡王李孝恭最受时人的称赞。 有一件事情足以证明他的心胸,贞观六年的某一天。李世民大摆酒宴,尉迟敬德也在邀请之列。尉迟敬德发现有人的席位排在自己之上,大为不悦。 任城王李道宗出面劝解,尉迟敬德一拳打在他的脸上,差点把李道宗的一只眼睛打瞎,但是李道宗并未与尉迟敬德计较。李世民非常生气 ,事后严厉警告尉迟敬德,“我以前一直认为刘邦对功臣做得太绝,自己当上皇帝后。希望君臣能够和睦相处。但是看到你如此无法无天, 才知道当年刘邦杀韩信,实在是迫不得已。这次我可以原谅你,你以后一定要自我约束。不要日后追悔不及”。 李道宗作为大唐的皇亲国戚,犹如汉朝的卫青和霍去病,征战四方。功勋显赫,深受敬仰。但在戏曲中却成了一位机关算尽的大坏蛋,处处陷害名将薛仁贵。最后自食其果。 酸腐儒们肆意歪曲唐朝的历史,唯一没有歪曲的是,唐太宗确实非常**护李道宗, 两人维持了一生的友谊和亲情。唐初的辉煌战果,与军中存在一个关陇贵族集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这一坚强核心的表率作用, 将唐军变成了威服四海的常胜军队,关陇贵族集团的自信,五胡乱华后汉族民众的勇悍, 铸成了大唐帝国的钢铁长城,无坚不摧,无往不利,李道宗作为关陇贵族集团的一员,冲锋在前,奋不顾身,他无愧于贵族的荣誉,无愧于铁笔下的青史。 西魏八大柱国 北魏末年,高欢当政,首都在洛阳,后来北魏孝武帝元修不堪忍受,跑到关中投奔高欢的反对派,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这帮人在与高欢的对抗中逐渐形成了以宇文泰辽西鲜卑宇文部之后, 宇文部后来被鲜卑慕容部所灭为核心的领导集团,除宇文泰外,还另有元欣,李虎,李弼,于谨,赵贵,独孤信,侯莫陈崇等七人,号称八柱国。 古代中国的魏晋时期有过许多政治贵族,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政治权力,到了南北朝时期,曾经风光无限的东晋门阀世族们,随着东晋的灭亡,刘宋的兴起而逐渐衰败, 王谢庾桓这些响当当的贵姓也已经不复当年,眼看中国贵族的黄金时代就要结束,这时,一个新兴的贵族集团横空出世,一飞冲天,延续了中国贵族时代的寿命, 并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这就是纵横中国近二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他起源于代北武川,初建于关中,共创造出四个王朝, 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唐,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并将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其发端便是盛极一时的西魏八大柱国。 八柱国,分别为:宇文泰李世民外曾祖父, 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他们创造了西魏,北周,隋, 唐四个朝代辉煌的历史。唐朝史书曰:“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 其中,宇文泰首创府兵制,虽说是柱国之首,但地位早已超然。元氏则是因地位尊崇而挂名,实际上是为六柱国,正合周礼治六军之意。六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所以有十二大将军了。 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24军,这就是府兵的系统了。注:隋文帝杨坚就是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忠的儿子 府兵制由宇文泰首创,初唐时完善,高宗武后时衰落,玄宗时被彻底破坏。而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北朝隋唐曾盛极一时,皇室与其将相大臣几全出于同一之系统及阶级。而太宗时期,权力渐衰, 与新兴的山东豪杰颇有争斗。而长孙无忌出任顾命大臣。是关陇集团最后的闪光,武后欲消灭唐室之势力。遂开始施行破坏此传统集团之工作, 如崇尚进士文辞之科破格用人及渐毁府兵之制等皆是。至玄宗尤称李唐盛世。然其祖母开始破坏关陇集团之工事竟其身而告完成。 根据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此集团有两大特征: 1.“融治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 2.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故此,研究初唐史,有必要对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发端——西魏八柱国家有所了解。 柱国,原意是北魏的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始封于尔朱荣,尔朱荣败亡后被废置。到宇文泰再兴西魏时又重新设立。 在西魏大统十六年以前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共封给八个人,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当时号称“八柱国家”, 其中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为府兵中的“十二大将军”。 在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产生了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直至唐初的新一代门阀贵族,而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 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而这些家族后来的盛况,都源于在南北朝最后的乱世中这些名将的丰功伟绩。 裴行俭 元代戏曲作家白朴写有一出《裴少俊墙头马上》。讲得就是大唐名将裴行俭家里的事儿,可惜白朴脱不了酸文人的俗套。 裴行俭又被塑造成一个趋炎附势的反面角色,以封建礼教为由逼迫儿子裴少俊休妻。其实,历史上真实的裴行俭自己就是胡汉联姻, 他的继室库狄氏并非汉族女子,根据出土的唐代墓志和史料,有史家猜测此女曾嫁给裴行俭元配之子裴贞隐,与裴行俭原为翁媳,后来裴贞隐早逝, 库狄氏改嫁给裴行俭,并生下四个儿子,其中的裴光庭后来成为大唐一代名相。有唐一代,观念胡化,风气开放,不仅异族联姻比比皆是, 在李唐皇族之中,父夺子妻、兄占弟媳、子承父妾之事也屡见不鲜, 就是一向自视甚高的士族,也免不了胡风的影响。当然,士族是大唐帝国的坚强柱石, 其主流恪守的是儒家道德,论到冠盖之盛、名流之多、贡献之大,当首推闻喜裴氏,也就是裴行俭所在的家族。
闻喜裴氏出自赢姓,与秦国同祖,因为跟随周王伐纣立下战功,被分封在裴柏村,“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先后出现过宰相59人, 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与皇族联姻更是家常便饭,裴家驸马先后有21人, 皇后3人,太子妃4人。裴行俭的曾祖父裴伯凤,北周时期曾任骠骑大将军、汾州刺史、琅邪郡公,祖父裴定高,曾任冯翊郡守,袭封琅邪公。 父亲裴仁基,曾任隋朝左光禄大夫,后来想要归附大唐,事泄被王世充所害。史书上记载裴仁基被王世充“夷三族”, 死于唐高祖武德二年,而裴行俭就是在这一年出生的,他很可能是位遗腹子,他的母亲是如何逃脱灭门之祸的,至今是历史上的一个疑团,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日后的功业大大超过了他父亲的期望,成为有唐一代不出世的名将。 裴行俭幼年时期以门萌补弘文生,但他没了亲生父亲,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裴行俭没有灰心和沮丧,人性的高贵和坚持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贞观年间,他通过了明经考试, 成为左屯卫仓曹参军,成为苏定方的部下,千里马遇上了伯乐,苏定方将兵书战策倾囊相授,“我用兵,没有几个人学得会,唯独你除外”。 名师用心指点,学生努力学习,裴行俭的军事造诣与当初不可同日而语, 为以后的建功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裴行俭升为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令。当时,唐高宗李治准备废掉出身太原王氏的王皇后, 立武昭仪为皇后,遭到朝廷上下的强烈反对,裴行俭认为此举是国家祸患的开始,与太尉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褚遂良私下议论此事,大理袁公瑜向武昭仪的母亲杨氏告密,武昭仪怀恨在心,向皇帝诬陷裴行俭, 得罪了皇帝的枕边红人,裴行俭自然没有什么好果子吃,被迫离开京城,成为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都督府长史。天高皇帝远, 裴行俭在任上努力经营,成绩斐然,麟德二年公元665年,他升任安西大都护,“西域诸国多慕义归降”,裴行俭拜为司文少卿。 总章二年公元669年,他回到京城,后迁任吏部侍郎,与李敬玄一起典选官员, 他们进行了人事制度的巨大变革,很大程度上剔除了官员选拔的随意性,世人称为“裴李”。此时的大唐承平日久,参加铨选的人越来越多, 而唐朝的科举制度与后世不同,通过科举考试的人只不过获得了做官的资格,要想真正步入仕途,还要通过吏部的选拔,裴行俭制定的选拔制度就成为当时比较完善的铨选制度,以后固定下来, 成为有唐一代的用人标准。“总章选制”兼顾了士族和庶族的利益,对于当时来说是相当先进的举措,这使裴行俭得以名重一时。 裴行俭书法极佳,尤善草隶,曾用百卷素绢书写《昭明文选》,唐高宗看后赞不绝口,赐帛五百段。 裴行俭也颇为自豪,曾对别人夸耀,“褚遂良如果没有精笔佳墨,就不会动笔,不择笔墨就写字的人,只有我和虞世南两位”。上元三年,吐蕃寇边, 裴行俭被任命为洮州道左二军总管,不久又被任命为泰州镇抚右军总管,听从周王李显的调度, 李显未能成行,而裴行俭也未能随军出征,但是,以此为契机,裴行俭开始了纵横天下的征战传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