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年俗(3)
周元鹏笑着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发,道:“好了好了,你们这师徒两个,还真会闹腾。” 李芸馨松开环抱着周元鹏的双手,神情严肃地盯着他,仰起头问道:“周大哥,你刚刚摸过我的头,你不是‘祟’变的吧?” 跟着跑到唐韵儿身边,拉着唐韵儿的手,说:“韵儿jiejie,周大哥摸过我的头了。他要也是‘祟’变的,我就肯定要变成傻子了。” 唐韵儿趁她不注意,用另一只手摸了三下李芸馨的头,说:“哈哈,我才是‘祟’变的,我刚刚摸了你的头了。” 话音刚落,李芸馨“哎呀”一声,一头栽倒在唐韵儿怀里,眼睛一闭说道:“我死了。” 周元鹏笑道:“死了还说话?” 李芸馨一本正经的说:“我是死了,人是听不到我说话了。可你们现在都是‘祟’,你们是妖,我是鬼,鬼说话妖是听得见的。” 赵安又好笑又好气,骂道:“真是个疯丫头。明天就把你送回家去。” 一听到“送回家”三个字,李芸馨立即从唐韵儿的怀里坐起来,过了一会儿,幽幽的说:“师傅,我想家了,我想mama。” 只这一句,刚刚还笑成一片的大成殿,立即安静下来,谁都不再说话。只剩下门外或近或远处的鞭炮声,在此起彼伏。 四个人就这么听着鞭炮声,围坐在火堆旁边,静静的坐了一夜。没有人提起要睡,其实也没法睡。早先预备的棉被,都随马车送给了罗玉凤一家。到了这盱眙,他们根本就来不及准备,人家就关门不做生意了。 虽然周元鹏将包袱里厚棉衣,都拿出来披在唐韵儿和李芸馨身上,这二人还是受了风寒,从下半夜就开始打喷嚏。 李芸馨从小练武,还稍微好一些,唐韵儿就惨了,一直喷嚏不止。虽然赵安身上,准备了一些药品,可到天亮的时候,李芸馨的喷嚏止住了,唐韵儿不仅没有止住,还开始发烧。 这可把李芸馨吓坏了,天刚麻麻亮,她就抢着将唐韵儿身边的压岁钱,扔给了赵安,可是这根本不管用。 城里的医馆,没有一家肯开门诊治。按照赵安师徒的意思,就要用武力胁迫他们,可是周元鹏不肯,说这个年头,谁都不容易,要不是限于当地的风俗,就算有些人再不近人情,谁还会跟钱过不去呢? 好不容易枪炮声停了,他们能过一个祥和的年,自己哪能强人所难,因为这件事找他们晦气? 出门三屋里,风俗各不同,等到下一个镇子,再问就是了。 说完这些话,周元鹏不再做声,迅速脱下自己的外套,将唐韵儿紧紧包裹起来,抱到马背上,翻身上马,就朝下一个集镇飞奔。 赵安和李芸馨只得紧紧跟在他们身后。纵马飞奔了一个时辰,途径好几个小镇,都说大年初一不做生意。 李芸馨大声责骂,说这不叫生意,是治病救人,人命关天的大事,可人家根本不理睬她。 周元鹏倒是一句也不争,听到不营业就走。一个时辰后到了安徽天长,周元鹏敲开一家医馆大门,那医生就答应收治,说治病是第一等的大事。 那医生什么都没问,就让周元鹏将唐韵儿抱进医馆,将她安放在一张病床上。 医生立即替唐韵儿把脉,察看舌苔,说是风寒入体,没什么大碍,只是她身子比较虚弱,所以看起来比实际要严重一些。 医生征得周元鹏的同意,用西药,给唐韵儿打了一针,唐韵儿迷迷糊糊睡着了。 周元鹏吃惊的问,怎么会昏迷呢?医生说只是睡着了,估计是昨晚没睡好,睡醒了就该没事了。 唐韵儿这一睡,就睡到午时过后,醒来以后,那医生给她端来一碗小米粥,周元鹏喂她吃下去以后,她的精神,就好许多。 闲聊中,医生得知周元鹏一行,是要到南京下关,便说道:“这几日没有渡船,要过江的话,恐怕要到正月初六。要是有急事,只能雇民船。不过现在是枯水期,民船又都是打渔船,安全不成问题。只是渔船要小得多,只能渡人,渡马估计不行。” 周元鹏道:“能渡人就行,马就在当地卖了吧。” 那医生说:“今天是大年初一,马市还没有开,实在要卖,估计只能卖给马市的老板,最多只能卖平时一半价钱,可惜了。” 赵安道:“先生,要不我们就将这马,抵你的医药费,你看行吗?” 医生笑道:“医药费才几个钱?虽然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可是我们开门做生意的,总想图个吉利,不想大年初一头一天,就拿一大把钱出去,何况我也不懂马,不知道行情。” 周元鹏道:“先生不懂行情,那我就将这三匹马一起给你,算医药费应该够了吧?” 医生说:“公子说笑了,就一匹马也太多了,怎么敢要三匹马?” 周元鹏道:“这样吧,先生,麻烦你再帮我们找条船。” 医生说:“那也不行,绝对不行。一条船跑一趟下关,也费不了几个钱。” 周元鹏笑道:“先生误会了,船钱我们自己会付,你帮我们找来就行了。这三匹马你要是实在不要,就麻烦你帮我们养几日,等过了正月初六,你找个人,帮我送到下关,草料人工,我再算钱付给你也行。” 那医生想了想说:“那行吧。既然公子信得过,过了正月初六,我就帮你们送过去。公子住在下关什么地方?” 周元鹏哪里知道住在什么地方?只好支支吾吾,那医生见周元鹏好像是不方便说,就主动约在正月初七,下关码头碰面。 在这位热心热情的医生帮助下,大年初一下午,天快黑的时候,周元鹏一行,终于踏上了南京下关码头。 周元鹏心想,这颠沛流离的日子,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 住进李安买的那座宅院,比他们想象的要容易得多。 这是一座很大的宅子,就在幕府山西面的山脚下,独门独院,离得最近的邻居,都有半里远。也不知道原来的主人,为什么选了这么个地方造房子。 不过房子造的确实很精致,坐北朝南,门口两边各有一棵雪松,枝繁叶茂,主干比海碗还要粗。两棵雪松中间,是拱形的门洞,两扇对开的大铁门。 进门是一个面积,差不多有两亩的庭院,东西两边是耳房,居中偏右的位置,有一块硕大的太湖石,从大门沿着太湖石,左手边一直往北是一条青石板铺成的道路,大约六尺多宽,直通后面的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