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抉择
春去秋来,两年时间转瞬即逝。 在岳问荆即将进入三年级时,温璃也结束了在大学的学习。因为学分提前修满,大学她仅读了三年,就提前宣布毕业了。 她的专业成绩相当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她已不算年轻,这一次学习的机会对她而言十分难得,她格外珍惜,因此本就比别人多了几分努力,又有专业的老师在一旁指导、督促。其他同学纷纷沉浸在大学完全不同于高中的高度神经紧绷的休闲生活中,课余时间几乎都是玩过去的,甚至连课都翘掉去出去娱乐,她则不放过任何一点可以提升自己的时间,就连假期也不懈怠。基础课程上她也没有放松,因此每一年都能拿到国家一等奖学金。 岳问荆无意间想起当年温璃军训期间曾同住一室的那位极品室友,于是顺带问了下她的近况。温璃其实也不甚了解,只知道她上课并不常去,去了也基本不听,经常借口去洗手间,实则是跑出去打电话。这也是班上另一位同学偶然间看到的,闲谈时曾对朋友说起过,结果不知怎的就弄得班上同学都知道了。后来连学校也不经常来了,据说是去做平面模特,再多的温璃也不清楚了。 岳问荆闻言,付之一笑。她不是什么刻薄的人,人家没有侵害到她什么,她也不至于见到人家落难就开心了,仅仅是有些好奇而已。 其实在第一年知道温璃拿到奖学金这一消息时,岳问荆是有些感慨的。当年她名声在外,总被夸耀成绩好,却似乎总是与奖学金无缘,当然,这也与她骨子里的懒散有关。如今,前世印象中那个总因为成绩和任性被父亲诟病的母亲,却在大学生涯中拿到了国家级的奖学金,她不得不感叹一句造物弄人。 岳问荆的衣橱中已多了将近十件温璃亲手设计的衣服,其中汉服居多,也有一些适合她这个年龄阶段的现代装。这些都是温璃大学期间的成果。从最初用色保守、设计中规中矩的生涩、无功无过,到后来的设计感十足,选用衣料适当,巧妙运用撞色,这些无一不能让人感受到她的努力与用心,进步太显著了啊! 她所设计的几件汉服,就连岳问荆这个从四岁不到就开始把汉服当家居服穿,又被岑奚养得在这方面品味无比挑剔的人,都感到有些惊艳。其中一件是唐风齐胸襦裙,缟色上襦,上缀胭脂色圆叶形花纹,下为水蓝与藕色间色条纹裙,束带为桃红至品红的渐变色,配有一朱红色披帛,颇有些佛教壁画的韵味。只可惜她年纪尚小,即使梳着高髻也不能将那种冷艳高贵的感觉穿出来。 另有一件水墨袄裙她也很喜欢。象牙白色的上袄,很罕见地为纱质,因质地较厚,显得并不那么飘逸得轻佻,却区别于寻常布料地显出一丝禅意。袄上是苍翠色的墨痕,似是用极粗的毛笔挥上去的,有些随性,有些狂放,偶点着的几处靛蓝更是出彩之处。墨痕的灵动与上袄的静致意外相谐,加深了那丝禅意。袄上的系带却是湖蓝色的,与束带颜色相近,整套袄裙就活泼起来了。下裙则是深青碧色,材质与上袄相同。看着倒是没什么出彩的,只是配色上与上袄协调,看着极美。这套衣裙让岳问荆本该是最活泼的年纪生生显出了几分静谧,也不显得突兀,即使是品味如岑奚,也无可挑剔。 提前修满学分其实也是方倚繁的意思。大学固然可以为温璃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但能学到的知识毕竟还是有限,大多的是相关专业的一些入门级别的知识,想要获得更多,只能下课与老师多交流。并且老师也不见得专精所教授的那一科,很多问题也还是得不到解答的。其实单是看着她的设计作品,将要毕业时,也不见得比专业的设计师差了。因此,对于温璃这样的程度,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多地与更高级别的设计大师们多请教、交流,汉服这一块,则需翻阅更多的典籍,或者是从壁画、绘画材料中获得知识,寻找灵感。这一些,都已不是在大学学习就能满足的了。 方倚繁在之后的路上或许能提供给温璃的指导也不多了,但她胜在闻道早于她,结识了许多在不同领域内有所建树的设计师们。温璃的成长是她一手造就,亲自参与的,她见着她在这一道路上从一名出生的婴孩,渐渐成长为一名小有所成的少年。她是她的引路人,而她在温璃心中的意义,只怕不会比岑奚之于岳问荆要弱多少。如今,少年需要四处游历,她自然会将自己手中最好的资源给她。 在她向温璃提出要带她去她从小长大的地方——C国继续进修时,温璃陷入了沉默。 她自然知道这样对她来说好处是极大的,可是,她毕竟已不是无忧无虑的少年时间了,她有自己的家庭,有深爱自己的丈夫,也有乖巧聪慧的女儿。去C国与在国内是全然不同的概念,来去哪里有那般轻松?如今岳问荆也开始上学了,国外的放假时间与国内又不相同,这便意味着她如果去了国外,回来之前几乎是难以见到自家女儿的。况且,自己与丈夫结婚不久,正是情浓之时,却聚少离多。距离或许可以产生美,但如她这般的,只怕是更遥远的距离吧?只是机会着实难得,若是要这样轻易放弃了,她自己也会觉得可惜。 考虑良久,她正要拒绝时,却听方倚繁说:“你不必急着答复我,先回潭州与家人商量下吧。近段时间我需要出国一趟,半月之内还回不来,你可以多考虑一段时间。”她于是先回了潭州。 岳问荆放假时间比温璃要晚一些,只因她毕业了,还需做一些额外的事情,又因为考虑出国的事情耽误了,所以她到潭州时,岳问荆已在家中等着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