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清穿物语在线阅读 - 152 中元节会

152 中元节会

    要做生意,一开始总要有些阻力的.

    就象他们卖砂糖,想来应该是很好卖的,因为江南人嗜甜,连烧菜都要放很多糖,那糖的用量肯定大.

    可是,开始他们找不到买家.江南砂糖生意有自己固定的圈子,外面人进来是要受到抵制的.

    尽管他们的糖质量好,价钱便宜.在苏州本地居然销不动.

    后来,他们到各商会发了广告,特别是山西那些会馆.才有人过来问及.

    还是要提到晋商,他们最善于抓住商机.苏州的山西商人不少.在商言商,晋商的确比其他地方的商人强.他们不像有些苏州商人有一种天生的地域优越感.他们在外很团结,拿买砂糖一事来讲,他们就几个人集资,购买量大了,而达到优惠待遇.买下砂糖,他们又齐心协力的运去北方.华记的几千斤砂糖就被他们买去了,等其他商人们醒悟过来,华记的两船糖早已运到北方去了.

    华记第一单砂糖生意做成了,他们立刻买了大量的丝绸运到泉州,在那里以三倍的价钱卖给了欧洲商人.

    然后又从南方把糖运到苏州.这样几次一来,做活了生意,也发展了生意圈子.

    因为,是和晋商做糖的生意,华记就和他们商量到天津去提货.这样一来,大家都省很多事.华记海运只要直接把船驶到天津就行,不用象现在这样,从上海转到苏州,再从苏州转到北方.这个建议,晋商当然愿意接受.接下来的事情是,华记和晋商合资在天津建立一个码头.

    这些事是梅兰妮出计划,于立清出面和他们商量.梅兰妮的计划并不是她个人的,而是整个华家的.

    开展北方市场也是他们的计划之一,船厂的造船用剩下的木头,秦炼拿来做各种不同类型的车.小木材做小推车,如华记仓库里用的.大点的木头做大车.他们用钢铁做车轴车轮,南方的橡胶,处理的方法粗糙了些,但也能算上是胶皮.这些胶皮大车他们要销到北方去,当然晋商们是首选推销对象.

    不要看华家银钱滚滚而来,但是花销也增大了,流动资金并没多少了.梅兰妮的压力一下子感到大了,她玩命的缂丝,这让席羽绢很不理解.

    华记开张以来,办公室的文字工作也多,传统的生意行就是有个记帐的账房先生,这人就是搞办公室文字工作的.但是把许多事和会计工作相混合,让人觉的很零乱.梅兰妮把那些个账本拿回家,分类写开,另做会计账,然后再给于立清看.于立清一看,果然清晰,只是这样的文职在苏州可不好找.梅兰妮向他推荐了席羽绢.

    女的啊,于立清很踌躇.

    "女的要什么紧,我们办公室后面有这么许多房间空着,给一间让她工作,而且她又不抛头露面,谁知道你聘了个女账房再说,她可以每天上下班的.不在你这里住."

    于立清听梅兰妮这样说,也就同意了.

    梅兰妮和席羽绢说起这事,席羽绢也很吃惊,她能成了华记的账房

    "为什么不能,难道你从你家出来了,真的就找一个地方坐吃等老既然出家了,就要干一翻事业出来,将来让你家的人都对你另眼相看.你要成为你家的骄傲."

    梅兰妮怎么一说,羽绢还真同意了.她每天不辞辛劳的乘家里小船上下班.于立清后来给了她一份丰厚的账房工资.这是她第一次靠自己的努力赚到的.她更加投入了.

    苏州人有一句话,"房顶上生草",来形容这家人的懒惰.

    可是,华家的房顶上不仅生草,还种草,这开始还真让人笑话了.

    到了六月,太阳如火球一样挂在天上,阊胥街上的房子原本就挤逼,这会更加闷热.可是华家的房子里温度要比其他地方低,好处一下子就显露出来.再也没有人笑话他们了.所以事情的好坏是要比较出来的.

    中元节在苏州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一般都要举行节会,所谓节会,就是三个县共同举办的一些项目,一般在清明,中元(七月十五)和下元(十月初一)这三县都要共同举办的节会,所以苏州人叫这三节会.

    长洲县的节会是在中元节举行.

    三个县的神仙都要请到虎丘山下集体被祭,土地神了,关公啦,药王神啦,各路神仙都来,一抬一抬的装饰的很奢华,前后还有人载歌载舞,象后世的游行,很好看.

    华家到了这里虽然听说过这个项目,但从未亲眼见过,因为到了那天,山塘河里的船接着船,山塘路上人拥着人,根本就插不进脚.

    今年,华家在自家的楼上就可以看,所以,三胞胎他们五个,邀了老师李果一起来看热闹.梅兰妮给了他们一人一个望远镜,这是从泉州过来的,华记泉州贸易公司从洋人手里买的.于立清拿着望远镜看了一会,又放下来,若有所思的看着那东西.

    这个活动,梅兰妮从没有见过,连她妈应该也没有见过,因为,四九年前,中国十几年的战乱,哪会搞这样的活动,四九年后,这种存属迷信的活动被取缔了.

    梅兰妮算开了眼了.拿着神仙在斗富,每个神仙的装饰都是他附近的居民家里借出来的,药王神最富了.浑身上下的珠宝.她听到有人说,"看,那药王神冠上的珠子有鸡卵大,恐怕皇宫里都不见的有呢."

    有人认得那物,道,"那是杨家之物,他家去倭国贩铜时得来的."

    又有人道,"周家那是别说了,他家的好东西只怕是连皇上也没见过呢."

    先头那人又说,"如今可不一样了,你们看那大成坊的土地,头上那十几颗猫眼,哪里去寻听说都是前朝宫里流出来的旧物."

    梅兰妮突然心虚起来,放下了望远镜不再看了.

    她拿了杯子倒了茶水,坐在风口喝.于立清见到了,过来陪同.

    于立清说,"苏州人爱奢华,我们从泉州多贩些望远镜,这类的东西过来,肯定好卖."

    梅兰妮立刻表示同意.心里对于立清欣赏起来,你看,这人看什么都能看出商机来.

    梅兰妮问起他的家庭来.

    他原来是徽州人歙县人,家里是做墨生意的.妻子和一女现在留在歙县.

    梅兰妮问,"你家没有分家吗"问完,梅兰妮有些后悔,哪里与这样问的.

    可是,于立清答道,"我是没与资格分家的."

    梅兰妮方知他原是庶子,庶子是没有资格分到任何家产的.一般家中嫡子多时,他们连读书都没人关心的.他是早就出来做生意了.

    梅兰妮说,"既然如此,那为何不把妻儿接出来"

    "难道,奶奶你不知道做大掌柜的不能带家眷."

    这是什么规矩这不是逼人往烟花巷里走吗

    梅兰妮说,"我们家没有这样的规矩.你只管带她们出来,那楼上足够你们住了.何必让她们在家乡受人白眼你也有家人在身边照应."

    于立清一时没有说话.但是,后来到了过年时节,他还是回乡去把妻女接到了苏州.

    梅兰妮又说,"中元节后,我要和这几个少爷往江宁去了,苏州这边的事情要你多照应了."

    古人对科举考试那是很重视的.华家有五个少爷要参加考试,那更是大事.

    所以,于立清说,"东家,你只管放心去,我会很好照应的."

    两人又商量了一些事情.

    这时神仙也过完了,于立清早在附近的饭店定了包房,一行人都到那近水台饭庄去了.这也是梅兰妮等人第一次到饭庄吃饭.这个时代很多事是要男人出面做的.

    这个饭庄临水而筑,叫做近水台,梅兰妮想起后世那著名的"得月楼"来了.便问他们,"有没有得月楼呢"

    李果掐着胡须,"对的果然工整,想来也是近赤近墨的缘故了."

    李芸说道,"哪里是他们的缘故,梅娘子才华好得很,她和羽绢还做了一部弹词呐."

    羽绢脸也红了,"那是玩笑的,哪里上的了台面.再说,也是多亏了你的润色."

    李果感兴趣了,"哦怎样的弹词,我倒要听听了."

    梅兰妮道,"就要长途跋涉了,在那伤怀日寂寞时,不妨让李芸唱与你听,她学会了全本的."

    李果要和学生们北上,费用自然都是华家出,但是李芸并不知道,华家也愿意出她的旅资.现在听了梅兰妮这样说,兴奋的脸都红了.

    对于梅兰妮来讲,她也要和孩子们一起去,如果李芸不去,她一个女的怎么都不方便.

    菜上来了,有太湖白虾,清蒸太湖白鱼,水晶淆rou,茭白蟮丝,松鼠鳜鱼,鲃肺汤等苏帮菜.很和时宜,时立秋已过,秋风初爽.这样清淡的菜肴很和胃口.在没有味精的时代,充分体现出食材本身的鲜味,这在梅兰妮他们的时代,大多数饭庄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