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霸图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二十五章 清君侧

第二百二十五章 清君侧

    寒风凛冽的十一月初,安禄山正式提出清君侧的口号,他召集范阳、平卢的胡汉马步兵,共十五万,打出了奉密旨讨jian相杨国忠的旗帜。

    他挺着肥胖的身躯,对众将士说道:“今陛下有旨,令我安禄山统兵入朝,讨伐杨国忠,诸君应该立即从军。”

    众将士听到这样的说法,如同晴天霹雳,愕然相顾,但因不知真情,只得信以为真,默然听命。

    看到众将士已经被慑服,安禄山以高尚、严庄为谋士,以孙孝哲、高邈、何千年为骨干,组成了伪政权的核心班子。

    继政治安排之后,他又作了军事布置,委任范阳节度副使贾循守范阳,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守平卢,别将高松岩守大同,其余将领追随他率主力南下。

    部队顶着月光出发,夜行昼宿,日程六十里。

    行至蓟城南,举行了全军的誓师大会。

    安禄山亲自训话说:“今日我奉圣命,讨jian相杨国忠,若有人持异议,或动摇军心者,当株连九族!”

    誓师后,开始了大行军。

    安禄山乘坐铁舆,挥兵南征,一路浩浩荡荡,金鼓震地,烟尘弥空。

    天下承平日久,沿途士庶已多年不闻战事,猝然间见范阳兵来了,完全陷入了惊慌失措的状态,乱作一团。

    范阳兵所过州县,守军几乎没有任何抵抗能力,无不望风披靡,有开门投降者,有弃城逃跑者,有被杀戮纳首者,河北一境很快就被攻下。

    何千年、高邈率领奚骑兵二十多人,直往太原,说是来献神射手,太原副留守不知是计,开门相迎,当即被劫走。

    太原官府十万火急,向朝廷报警。

    接着,东受降城送来了同样的消息。

    面临震惊全国的动乱,李隆基依然不肯相信,认为受他厚恩的安禄山,绝不会恩将仇报,刀戈相见。一切的消息,只是安禄山的政敌在危言耸听。

    无动于衷,李隆基对此置之不理。

    势如破竹,范阳军在朝廷毫无对策与准备的形势下,迅猛突进,向河南逼来。

    当地的警报如同雪片似得飞入中枢,李隆基才刚刚醒悟,安禄山与他已非当日的君臣关系了。

    宰辅们被召入皇宫商量对策。

    杨国忠因为预言实现,洋洋得意,信口开河地说:“今天谋反者,唯独安禄山一人,众将士都不愿追随,不出几天,安禄山之首级必被传入京师。”

    李隆基完全没了当年庆幸的政治头脑,竟然表示了同意。

    群臣虽然觉得杨国忠的看法荒唐至极,但无一人敢于挺身而出,表示异议。

    面对安禄山的叛乱,李隆基不得不做了一些消极的准备。

    他一直以太平天子自居,长期以来对禁军的建设漠不关心,现在的禁军士兵多是市井之徒,毫无战斗能力与经验可谈,服役不过是解决生计问题。

    这样的军队,自然无法与范阳铁骑相抗衡,李隆基病急乱投医,命令财政部门开库取帛,招募军队应急。

    将进毕恩陈、金吾将军程千里,奉命cao办此事。二人分别到洛阳、河东招募数万人,只经过简单的组合,未加严格训练,即作为主力,去迎击范阳军。

    恰逢此时,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到长安述职办差,主动到华清宫入谒李隆基,常清夸夸其谈地说:“安禄山率领凶徒十余万,侵犯中原,因太平时久,人们已不知战,事情有逆顺之分,情势也有奇变可能,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库藏以募骁勇,然后渡黄河,指日可取安禄山之首献于阙下。”

    闻有破敌之策,李隆基也不辨是否符合实际,决定照办。

    翌日,封常清被任为范阳、平卢节度使,赴洛阳募兵。

    不出十天,招到了六万人,但尽是些不谙武事的市民,封常清拆除洛阳桥,以作为固守东京之计。

    李隆基终于在华清宫呆不住了,移驾返回长安。首先斩了太仆卿安庆宗,并且赐荣义郡主自裁。然后朔方节度使安思顺被调往户部尚书,以朔方右厢兵马使、九原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

    再令荣王李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招募市民十一万,组成天武军,进行东征。

    实际负责的高仙芝,他受命之后,集结飞骑、犷骑、以及朔方、河西、陇右的赴京军队,加上新募壮丁,合计五万人,先前往陕州驻屯。李隆基亲自送行,命令宦官监门将军边令诚为监军,随军而行。

    经过快速的布置,朝廷粗略地形成了防务。

    在高仙芝受命之前,安禄山已进达博陵以南,斩杨光宇祭旗,命令安忠志率领精兵守土门,以绝官兵援兵。布置完毕,发起了对博陵城的攻势。得手之后,让张守珪的儿子张献诚出任太守,当年张守珪对他有知遇之恩。

    随后,安禄山移军直指藁城,驻守藁城的常山太守是颜杲卿,思量寡不敌众,与太史袁履谦开城门,迎纳安禄山。安禄山为了奖励他们的主动归顺,让他们仍然领原职。

    安禄山命蒋擎率几千人,前去防范西来的官军。颜杲卿原本是迫不得已,做了佯降,为的是争取时间,争取底盘,在骗得安禄山信任后,开始于袁履谦密谋,准备起兵讨逆。

    离开藁城的安禄山,收常山,渡黄河,直下灵昌,兵围陈留。

    陈留解读是张介然,入陈留仅仅几天,尚且来不及布置防御,守兵见范阳军来势汹汹,已经先失去了斗志,陈留太瘦郭纳私开城门投降,张介然被擒获。

    恰逢安庆宗的死讯从长安传过来,安禄山仰天恸哭道:“我有何罪,而杀我子。”

    在愤恨之余,他将张介然等上万降卒一体处死,以泄其怒。血流成河,太平王朝瞬间化为地狱景象。

    十二月份,安禄山趁胜追击。形势已经对唐廷极其不利,李隆基为了挽回败局,不得已下诏,命令朔方、河西、剑南军队,除了留守城堡外,一律由节度使率领赴行营,约以二十日内完成集结。唯独没有提起陇右,既没有让李跃迅速从南诏战场撤回,也没有让他继续进攻,李隆基忌惮李跃的势力,他深深地担心李跃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安禄山,陇右十二万大军,除了驻守西藏与陇右境内,至少可以有五万精兵来救援,但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李隆基对边将已经极度不信任,没有诏令陇右,也正是他矛盾的心理的体现,万一尾大不掉,岂不是后患无穷。

    亲征,成为了李隆基号召全国军民讨逆的总动员令。

    天下动荡,人心动荡,百姓惶恐之余,不自觉的想到了陇右节度使,青龙少帅以及他的雄冠天下的精兵强将,为什么没有派来讨伐叛乱,慢慢的,陇右节度使李跃正在率领精锐征讨南诏的消息渐渐被动乱中的百姓知晓,但是,皇帝的总动员令却没有要求陇右军来救中原,这个悬念与疑问也慢慢弥漫开来。

    南诏王城,李跃与蒙阁逻凤淡然地坐在金碧辉煌的大殿内,李跃在上座。距离收到安禄山叛乱的消息已经整整一个月了,这一个月,蒙阁逻凤一直心存疑惑,直到现在,他猜到了一些,但是不敢确定,更不敢问李跃。

    李隆基的总动员令已经传开,不出所料,李隆基没有征调李跃救中原的水火之势。

    漠然地站起来。

    “我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