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末疯狂在线阅读 - 第八百九十章京城中的杂音

第八百九十章京城中的杂音

    见到了气势上已经占到了上风,吴世恭立刻放缓了语气,苦口婆心地规劝道:“余督师!杨先生!左先生!三位都是饱学之士,本应该在朝廷上指点江山,没曾想在今日cao起了兵戈。而在这饿殍遍野的乱世中,三位能心系百姓,cao持起如此局面,像什么人品高洁、卓拔群等恭维话,我也不多说了。可三位真的想把一身所学浪费在同胞相残之中吗?”

    “难道你们不想海晏河清?难道你们不想普济万民?难道你们不想开疆拓土?难道你们不想名垂青史?只要我们携手,文治你们来,武功我来做。还一个清平世界,还一个强汉盛唐。”

    “莫说我要夺你们兵权,咱们换个位置想一下,如果你是我,你们能安心让黑云军待在身边吗?你们又会怎么做呢?也就是以前多少有些交情,我才把话坦白了说。虽说这话听起来不怎么动听,可都是我的肺腑之言。三位先生!你们为天下苍生就交出兵权吧!”

    听完了吴世恭一番长篇大论,余子琏他们都是沉默不语。虽然这番话很动人,也很有道理,但这三位也都是成熟的政治人了,不会随意地被他人的话语给打动。所以过了好一会儿,余子琏才开口说道:“长敬!此事甚大,让我们回去商议一下吧!”

    吴世恭点点头,站起身,做出一个恭送的手势,接着他说道:“那就给三位三日。京城贼虏横行,不能在此地多留。望三位海涵!不过说句丑话:如三日后无音,你们既不回豫,又无消息,我汝宁军将立刻向你等开战,非我心狠手辣。只是无奈之举。抱歉!抱歉!”

    一听这话,余子琏他们停了一下脚步,接着都拱手向吴世恭行了一礼。吴世恭也同样的拱手还礼。在做出如此重大的决定之前,双方最后还是以礼相待。

    当吴世恭相邀余子琏,并向他传达了最后通牒以后,两军之间的气氛是骤然紧张,都是厉兵秣马,防备对方的突袭。而两军的使者却是穿梭不止,吴世恭和余子琏之间的谈判,进入到了艰苦的拉锯战。双方都是寸土必争,要为自己获得一个较好的条件。

    其实对于吴世恭来说,只要余子琏他们肯谈就好。这起码证明了,余子琏没有愚忠已灭亡的大明朝,也不会不顾一切地率领黑云军与汝宁军生大战。

    而现在如果两军交战。对汝宁军北上京城就相当不利。毕竟李自成的大顺军和清军还在一旁虎视眈眈呢。就算是汝宁军能迅地歼灭了黑云军,也将人困马乏。在以后的作战中也将处于一个不利的局面。所以说。就算是谈判破裂,汝宁军离开此地南渡黄河,也会比现在就爆两军大战好上许多。

    更别说现在的谈判虽然很艰苦,但起码还在讨价还价。只要吴世恭做出足够的让步,也是有着让余子琏归顺的希望。

    不过有一点条件,吴世恭是绝对不会让步的。那就是一定要余子琏放弃兵权,全军都接受汝宁军的指挥和改编。从汝宁军成军伊始,就一直掌握了一个原则,那就是所有的部队只能由吴世恭一人来掌控。

    所以现在的吴世恭。他绝对不会同意余子琏名义上的归顺,使得余子琏还是能独立指挥着黑云军,以至于形成军中之军这样的情况的。再说,如果以后余子琏即有文官的权利,又在军中有着一定的势力,那对汝宁军的将来必定会带来极大的伤害,所以现在的吴世恭情愿放弃一些眼前利益,也要未雨绸缪,把将来可能生的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可是谈判的焦点也正是僵持在这一条件。余子琏他们提出:暂时保留黑云军,要等到到达京城后再交出军权和接受改编。其实这也就是余子琏他们对没有了兵权以后,对自己的安危不放心的缘故。很显然,吴世恭也绝对不可能答应他们这一点的。

    而这场艰苦的谈判,一直进行到了第三天深夜。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吴世恭已经下令让全军准备明天的战斗,要在天亮之后驱逐黑云军。

    可是在使者的一番努力之下,双方在最后时刻也都做出了重大的让步,最终终于是达成了一致——黑云军将全军编入汝宁军,而余子琏他们也将放弃兵权。

    吴世恭最终同意:黑云军的改编将分为两步走。余子琏可以从军中挑选精锐五千,护卫着他们共同进京。因为这五千人也搅不起什么风浪,而有了这些人,也可以让余子琏他们安心一点了。

    而汝宁军也将在原地留下薛勇的蛟击镇,改编遗留下的六万多黑云军。这样即能够保障汝宁军的后路和粮道,也能够在万一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增援上来。

    此外,吴世恭还私底下答应:在未来新朝的朝廷中,余子琏将会在内阁中占有一个相位,杨廷麟也将有个实职尚书的官职,而左吟则有个实职侍郎的位置。其他黑云军的幕僚,也将会有高低不等的官职。

    还有,吴世恭还将让黑云军全部兵丁享受汝宁军兵丁的待遇,所有的军官和一万名额的士兵,更是将享受汝宁军军官和士官的待遇。为此,吴世恭甚至交付给余子琏一百三十万两银子,作为黑云军归顺的“安家费”。

    当然,这笔安家费不是真正的银子,而是吴世恭所写的欠条。如果吴世恭真的能成功,那这笔银子当然会兑现;可是万一失败,那欠条也就毫无作用了。所以这欠条也是对双方的一种约束。

    在八月七日,两军正式履行了协议以后,汝宁军全军二十六万人再次踏上了北上的征途。不过在这时候,汝宁军行军的度就慢了下来。吴世恭准备要打听清楚大顺军和关宁铁骑的战果以后,再决定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八月十二日,京城外城内。

    这些天,因为大顺军的溃逃,外城内的禁街令也松懈了许多。许多人纷纷上街采购一些必需品,而一些人也往往会聚在一起,打听着城外传来的消息。

    “王兄!不是说闯逆跑了,辽东吴将军已经大获全胜,快要到京城来奉太子登基了吗?怎么外城还是四门紧闭,这会不会是谣传啊?”有一人问道。

    “肯定不是谣传。今天清晨,我去打水的时候,见到永定门打开了一会儿,有一些大人出城去迎接吴将军了。”另外一人有些神秘地说道。

    “那为什么还不开城门?”又有人问道。

    “那你就不懂了吧!我听说,守城的杨将军怕闯逆的溃兵进城侵扰,所以暂时还封闭全城。要等到吴将军的兵马来了以后再开城门呢。”

    “杨将军也太小心了点吧!”

    “呵呵!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是百姓,杨将军是将军的原因。这用兵当然要谨慎了,杨将军不行,哪会挡住闯逆的攻城呢?所以他必有自己的计较,你们这些人也不用为他费心了。”

    “说的也是!不过真是让人心惊rou跳,这些日子,我吓得连一个囫囵觉都没睡着过啊!”

    “哈哈哈——!”

    ……

    同时,一群亲明朝的官员聚集在一间府邸中,他们也在忙碌地商议着。

    “听说吴宁远已至京郊,他是奉太子而来。可现在四门紧闭,内外不通,又怎能把太子送出城?”一名官员说道。

    “等兵临城下,我等不惜其身,拥着太子出城相迎。难道杨小儿敢阻拦?反正这里是外城,紫禁城是在内城中,到时候登了基,再颁下圣旨,谁又敢违抗皇命?”另一位脾气比较暴躁的官员说道。

    “休得莽撞!”另一位比较老成的官员说道,“万一兵戎加身,我等倒没什么,可惊了圣驾该怎么办?如杨将军一警惕,让吴宁远把大军留在城外,相邀他入城,困之杀之,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这你放心,出城相迎之人,有岳御史会与吴宁远说个明白。不过小弟认为:一了百了之事,就该抓住阳武侯世子,抵为质,让外城中兵马投鼠忌器。”

    “说的轻巧。现在城中兵卒都听杨小儿一人,又有谁人去抓呢?”

    “不是有勇士营任游击在吗?他出身天子御林军,总该是心向大明吧!”

    “那谁去说?就怕一言不合惹来杀身之祸。”

    “杀身之祸倒也罢了,更怕打草惊蛇。”

    “诸位!诸位!至今为止,无论是汝宁吴将军,还是城中杨将军,都未曾露出反意,你等之语就有些莫名。万一他们还是忠于大明的呢?没必要想那狠辣手段吧!”

    “就这样,还叫未露反意?吴宁远将至,可城门依然未开,这杨小儿是在防备谁呢?”

    “莫急!莫急!吴汝宁是武夫,那吴宁远也是武夫,都是跋扈之人。咱们现只能怀柔!怀柔!等太子登基后皇位安稳,再想那狠辣手段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