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末疯狂在线阅读 - 第七百八十三章给你选择

第七百八十三章给你选择

    见到了王主事还要争辩,秦公公在一旁连忙阻止道:“此事杂家和王主事已经不能做主,要让皇爷爷和大学士们定夺。所以杂家可以把长敬的话带到,不能在现在保证什么。”

    “理解!”吴世恭微笑地点了点头。

    秦公公可是知道崇祯皇帝现在的心态,已经有些病急乱投医了,连当年杨嗣昌等仨人接连夺情的事都可以做出。所以王主事从文官角度考虑,是绝对不允许吴世恭有这么大的权利的,而崇祯皇帝从皇帝的角度考虑,说不定会同意这种大大违背朝廷制度的任命,所以秦公公在这里也就不做恶人了,根本不反对,只是把话带到,就让有权利做决定的人去伤脑筋吧!

    跳过了这个难点,秦公公就开始询问技术问题了:“那长敬可否说说:假如,杂家说的是假如,假如朝廷就给长敬这样的权,你该如何平靖你所提的地方呢?”

    “其实很简单。按汝宁、归德故策行事耳。严格执行,这也是我以前向朝廷献过策的。秦兄弟!你也可以了解一下,这些年在汝宁、归德可有民乱?虽是天灾**,但我可以拍着良心说一句,这两府之中,只要勤劳肯干的,就没有饿死过一个人。而要平息民贼,也无非是剿灭其人力,不给其补充人力这两招而已。”

    “先说剿灭其人力。在崇祯初年,我出京到归德地方,恰遇几万民匪作乱,而我身边只有二百骑。当日,置死生于度外,率二百儿郎斩牟酋于几万乱匪营中。至今也已十数年。身经百战不敢说。但也打了大小几十仗,侥幸未尝一败。而归德,汝宁百姓也都安居乐业。为何如此?”

    “无他,无私心耳。我知道我在朝中名声很臭,又是为何?只是不肯同流合污,其他官员或为自己官位、或为自己财帛、或为自己亲朋故旧,就没一个为了朝廷安危。我只是用铁腕安定地方,就惹出刺杀、锁拿我之事,真是让人心寒。”

    “哎——!不扯了,就说平靖地方吧!如陕贼远遁。鞭长莫及可能奈何不了他们,可是只要他们敢靠近,我汝宁军占着天时地利人和,定可将其一鼓拿下。原先只是因为政出多门、胡乱指挥,造成陕贼屡屡逃脱。但只要事权统一在我手,我敢下军令状。三年内必把陕贼驱至豫、楚以西。”

    “之后。严厉执行,禁流民、禁抛荒、禁盗匪,只要铁腕下去,路间乡野就无流民,百姓也居有定所难以投匪。只用釜底抽薪之计,陕贼之兵源就将越来越少。”

    “效果真的如此好?”秦公公将信将疑地问道。

    “当然!我就在汝宁、归德实行。而连年大灾以后,这两府境外的流民、盗匪横行,只有这两府内平平安安。虽说不能称之为路不拾遗,但也能说民风淳朴了。”吴世恭答道。

    “可为何其他官府没有施行呢?”秦公公的疑惑就更深了。

    “一定要有强军压制地方。而且这强军还不能sao扰地方。对为将者品德甚严。要不然,不说那流民横行了,光说那些乡间劣豪阳奉阴违,就让此法令难以施行。”

    “哦!”秦公公和王主事立刻是恍然大悟。

    “那吴总兵,本官多问一句,如给你多拨粮饷,让你多募兵,是否可缩短平靖内地之时,而且能否彻底灭民贼,不让其再祸害陕西、四川呢?”王主事又问道。

    “难!”吴世恭对王主事摇摇头,“当日我曾给秦兄弟去信,说过平匪之事要守坚城、关隘,再成一围剿大军,日夜兼程不停追赶陕贼。不知秦兄弟还记否?”

    “确有此事!”秦公公点头道。

    “但今日不同往昔。”吴世恭接着解释道,“往日陕贼也就几万人,而现在陕贼动辄十几万、几十万,所以官军一定要重点防御。如像以前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话,只是迎来一次次的惨败,就如以往熊督师、杨阁老和丁督师一样。”

    “所以现在中原和川陕两处,朝廷只可选一。如我汝宁军挡住陕贼入中原之路,左将军移兵挡住陕贼南下,山西晋军和北直隶官军据黄河拦住陕贼北上,那朝廷就可用有限之官军困住陕贼。”

    “而陕、川两地,陕贼已祸害十几年,该裹挟的百姓都裹挟干净了,该抢的粮草也都抢干净了,而且天灾不断、兵祸连连,已经是赤地千里,陕贼难以生存。朝廷完全可把这两糜烂之省作为陕贼灭亡之地,让rou烂在锅里。至于在这两地内的三边官军和川军,如他们与陕贼消耗了兵力,那朝廷完全就是白赚的。”

    “只要这么一来,陕贼人员和粮草就补无可补,他们的兵力也将越来越少。再加上朝廷适当的招抚、分化,再在有利之机谨慎出击,用粮引诱等,这样的多种手段一使,最终陕贼就算是上天入地,也将会逃无可逃的。”

    “好!”秦公公和王主事异口同声地赞叹道。虽然在谈话中他们俩一直在自谦,但派来与吴世恭谈兵事的,他们俩怎么会不懂军事呢?三脚猫的功夫总是有一些的。

    而吴世恭是很清晰地描述了一番总战略,这让秦公公他们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所以说到这儿,秦公公他们就有些归心似箭了,不提那些只有崇祯皇帝和朝廷重臣才可决策的难点,光听这一番总战略,就让秦公公他们觉得没白跑了一趟。

    于是秦公公最后问道:“长敬!你还有何话要杂家传给皇爷爷的吗?”

    “也就这些了。”吴世恭答道,“那我就静候佳音了。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也最多等上三个月。如再石沉大海,我也就独自行动了。最多在辽东留一万兵,我将带着汝宁军主力返回河南。”

    “长敬又何必如此心急呢?”秦公公规劝道。

    “怎么不急?虽说名不正难以行事,但也就尽力而为,求个心安吧!秦兄弟,你是知我乃一贪享受之人,可前半生却戎马不停。真想不再劳心劳力,早日返回京城啊!”

    “哎——!”秦公公长叹道,“那杂家也就不多说了。”

    接着,秦公公回头望向了那锦衣卫千户和东厂百户:“前面所说的话你们可否记?”

    “都记下了。”那俩人连忙抱拳躬身。

    “那好!咱们连夜赶回。长敬!得罪得罪,军国大事要紧,杂家就先告辞了。”

    “无妨!今日招待不周,本官也就不给众位备礼了,免得嫌疑。待他日天下太平,本官再相请众位同饮庆功酒。”

    ……

    吴世恭终于与秦公公他们结束了这番长谈。在这番谈话中,吴世恭把自己的“精忠报国”与为大明朝“呕心沥血”的作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这是有些麻痹朝廷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吴世恭是想让大明朝向着好转的方向扭转过去的。

    因此,吴世恭所说的确实是金玉良言,而且这战略也是一个很正确的战略。他就是要给崇祯皇帝和朝廷最后一个机会,让他们有了一个让明朝延续下去的选择。

    但是,这个战略最关键的就是统帅的执行力。要有一名优秀的统帅指挥,还要有着一支劲旅。而吴世恭遍寻大明朝野,有着这样资格的人,却只有他本人一个。

    当然,吴世恭不会去幻想没有什么天纵之才出现,毕竟原先也曾经冒出过一个意外的余子琏。不过吴世恭也很有自信,无论是什么天纵之才,只要他敢冒出个萌芽,吴世恭一定会明枪暗箭地把他掐灭在萌芽状态的。

    所以现在摆在崇祯皇帝和朝廷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不采纳吴世恭的战略,那吴世恭可以心安理得地自由活动;另一个就是采纳了,那吴世恭就完全可以用朝廷的名义控制住豫、楚两地,成为真正的中原之主。

    至于平定天下以后,吴世恭所说的什么回京啦!享富贵啦!那些话完全就可以听过就算,当不了什么真。因此,无论崇祯皇帝和朝廷是什么选择,吴世恭将来的所作所为都可以有了说辞,起码掌握了大义、掌握的舆论。

    为此,吴世恭甚至不惜推迟返回汝宁,让汝宁的变故就这么冰冻下去。他只是向汝宁去信,让汝宁的一切返回原状,并没有治罪、惩罚任何人,也让留豫的汝宁军守在两府之内不得轻举妄动。

    而秦公公他们快马加鞭返回京城以后,吴世恭的这番话又引起了朝中激烈的争论。不要说文官们难以忍受吴世恭把手伸到文官固有的地盘中了,连崇祯皇帝都对给予吴世恭如此之大的权利也很不放心。

    不过为了稳住吴世恭,也为了利用他,在崇祯十四年十一月,朝廷终于给了吴世恭圣旨:让他主持救援在锦州和松山的被围明军。至于吴世恭索要的兵力,朝廷也没调拨京营的一兵一卒,就让其与蓟辽总督杨绳武、辽东巡抚叶廷桂、辽东监军高起潜和宁远总兵吴三桂等人商量解决。

    注意:不是命令,就是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