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 采煤技术
采煤技术 煤矿主要是古代富含动植物有机体的沉积层,经历很长时间的高压脱水碳化形成的。因此,它有一个特征,就是大部分煤矿矿带,都是扁平,在地质剖面上带状分布。因此,挖煤不是笔直往下挖,而是沿着这个煤矿带子水平开挖的。 小店村打井时,是从上而下挖,因此他们往地下挖十米的时候,才挖到了煤,然后挖到十二米的时候,就没有煤了——也就是说,这个煤层的厚度大概是两米。太厚的煤层,没法一次开采,须得先采一部分,等到回填土将剩下的煤层压紧实了,再继续开采。 在煤层的工作面,中国古代常用的方法是掏槽法。就是先用鹤嘴锄在煤层下掏空,然后用锤子凿子在煤层上部敲凿,使它自然崩塌,然后用工具把这些煤炭通过竖井再运送上去。 白老头带李治来到了煤井处,这本是用作水井的一处地段,位于村中聚集处。自从开采了煤炭,就近两所房子便被当作煤炭售卖的公房,院子也用作储藏开采好的煤炭。煤井的井口已经被加宽,直径一丈多(3米),井口有两个大轱辘,井口堆着篾条框,牛皮囊,还有一个木风车接着几节大毛竹,往井下鼓风。井口只有三五人在鼓风,许久也没有煤炭通过轱辘提上来。 “大人,此时秋收刚过,许多村民农活还没有做完,因此人手不够。往日农闲时,井口少说也有十一二人,分别鼓风,提煤,提水。” 李治来到井口,探头往下看时,只觉得黑乎乎,不知道几许深。 白老头马上也解说道:“起初打井,打下五六丈也不见有水。到七八丈时,翻上来许多黑土。打井的鲁师傅便说,此口井是不成的了。不过看情形是个上好的碳脉。我等寻思便不再往下打,水井便寻别处,此处得来石炭,一年也能卖的几十贯钱。” “石炭和木炭价格几何?”李治问。 “太原城中,下等炭价一文一斤,而我等卖石炭,五文一斤,虽然难燃,易生碳毒,但可比下等木炭耐烧,穷苦百姓,多买石炭。” “那产炭本钱几何?” “炭井开工需要少则五人,多则七人,每天少不得二十文钱。除去饭食花销,每十斤石炭只要一文的本钱。”说道此处,老头稍有羞涩,“获利不算多少,但我村每年三斋两社,所花销也能补贴补贴。此井出炭三年,有十万斤石炭,所得十余贯,算不得大钱。” 又打听了小店村的一些情况,李治决定从这个煤矿开始,实施燃料改造计划。 “白老丈,我正有一个想法,便和你做一个生意,如何?” “大人请讲。”老头非常紧张,毕竟王家的人叫他来时,只说他是朝廷官身,却不知他是太子。难得太子不会鸟他家的小煤矿,你想想,唐朝贵族一顿饭就要十万钱,哪里会有心思管他家三年才能赚到一万钱的小煤矿呢! “小店村可都是良民?”李治首先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煤矿的所有权问题。 在唐朝,不是所有人都有身份的。比如一户人家,除了户主,长子是确定名字的以外,家中的妇女是没有名字的,不过好歹还能有个身份:良民。 这户人家里,还可能有:奴,婢,部曲和客女。 唐会要记载,奴婢和牛马牲畜一样,是户主的私有财产,是没有人生自由和拥有私有财产的权利的,可以买卖。而部曲和客女,则地位稍微高一点,不可以任意买卖,但可以转让,只是收取吃饭衣服的花费。唐律疏议提到:奴婢不可以娶良民。这就是他们人身权利的很清楚的体现。 这里说道买卖和转让的区别了,那就是买卖可以买到哪里买到哪里,买主把你用来干啥,你没有选择权。而转让呢,还是可以有点选择权的。事实上部曲和客女,有点像佃农的关系,他们没有户籍,没有独立性,必须依附户主,耕作户主的土地。但是他们也不用交租交税。很多就是通过奴婢放良而来。部曲的妻女,就称为客女。 并州并不是唐统一战争的重灾区,此地的封建大户的发展仍然是根深蒂固的。事实上,很多农民,都是依附地主大族而存在的部曲奴婢,他们耕种大地主家的私田封田,成为地主的私产。如果这些人不是自由人,而是当地豪族,比如王家的私产,那么李治找他们合作,那就是找错人了,应该找他们的主人。 所幸的是,白老头回答:“我们小店村的人,年轻时曾经跟随先皇四方征讨,返乡后因为军功,因此得了这一片土地,也都是良民之身。” “很好。那么我各人出资二十贯,你们小店村社出资煤矿土地和原有工具,我们双方成立一个商铺,专门经营挖煤以及销售事宜,你看如何?” 老头吓的一哆嗦:“大人,你看着不像是需要贪图我们这点小利的人……若只是合股,大人何须出资?若有了大人的名义,这笔生意倒是能好做许多,便不用出资了。” “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是除了现有的工具,我还有别的要求,因此出这二十贯,乃是另买商铺,购置工具,雇佣人头的费用。不知老丈手下可有会算术的人才?” 白老头很高兴:“多谢大人看得起我们小店村。我原来于军中,却也是个小头目,司粮草供给,算术自然是没有问题。村里众人,也各有所能。太原府内市场一间店铺倒是最贵,恐怕得要十贯,而盘下一个店铺只卖石炭,恐怕是有点亏啊!” 李治不熟悉市场,白老头可是门清,一番盘算下来,可真是让人头大。 白老头看见李治眉头紧锁的样子,又说道:“大人开商铺,只卖石炭吗?” “不是,我要还要卖专门烧石炭的炉子,这样也好用些。” “村里多用土灶,要炉子何用?”白老头着实不解。 李治想想,便耐心和他解释起来:“你看家中土灶,只有用时才生活吧。一日只得两次,得生火两次,而其余的时间是不是没有火?…… …… 第二天,白老头家中。 “大人!你这个炉子烧火真是方便多了!”白老头一家人都围着这个小巧的陶土路子,笑得合不拢嘴。 考虑到唐朝铁贵,煤球炉全部使用陶土和硬木制成,而且在上下都开有活门,方便不使用铁钳子添煤球或者取煤球,也不用在换煤球时把锅移开,只需要烧火棍拨进拨出就可以。煤球不是圆形,而是方形,这样上下层煤球的气孔就可以自动对准。炉子上下三层煤球,下层的风门比较大,而气孔的调节就稍微麻烦一点,但下层风门可以用烧火棍把烧完的煤球直接拨出, 煤球则是用粘土和煤炭混合而成,这样的煤球烧完,再也不会产生很多的煤灰了,即使煤球碎掉,这样的煤渣清扫起来,也干净了许多。总的说来,这样的煤球炉,制作简易,提高了燃料的效率,减少了使用的劳动。 “是吧,倘若更多人家里用上这样的炉子,我们的煤,可不就是好卖多了?”李治说道。 “大人,岂止是好卖多了。这连木炭炉都赶不上啊!” 烧过木炭的人都知道,炭烧完的白灰,容易随着热气飘起来,换炭的时候更是不堪,哪里比得上烧完粉尘极小的煤球。 “正是这样,今后但凡卖家上门买煤,我们就奉送炉子一个,制模一个。反正都是陶土硬木所做……” “大人,这个真的不用,卖家不是蠢人,只要现场看到,掏几百文买下来,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既然如此,那么这一块你就全权cao作了。我然后要说的,确实那采煤的技术。” 李治说着,带来了厚厚的一摞纸。 “我看你们只是简单沿着井底煤层挖掘,这一片近处的采空以后,须得开采更长更深的巷道,我画与你图纸,告诉你如何避免塌方,毒气和水害。碳脉比不得铁矿铜矿,地底情况确实复杂的多。” “大人你是如何得知的,莫不是令尊原是大匠?”白老头震惊之余,又对李治的出身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大匠?”李治在心里哈哈大笑,不知道李世民得知有人以为他是矿工头子是什么心情。 唐初矿井,想来还没有宋代发达,一来主要燃料仍然是木炭,黄土高坡上原本葱郁的植物,也就是唐代时被砍伐殆尽的,以至于宋代石炭开始取代木炭的地位。 二来,唐代煤炭的使用仅限于长安晋山两地,而这两个地方挖煤……还用不着那么复杂的技术。 换言之,要想提高煤炭产量,煤矿的采煤技术和设备,就必须狠狠的提高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