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宝贵中医文化一:针刺之术简介
书友们对书中的一些中医知识可能不太了解,现利用转贴介绍下我国宝贵的传统医术,在这个西医抗生素泛滥的年代里,真心希望中医能异军突起,弘扬我中华神医之道。 ※※※※※※※※※※ 针灸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xue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xue、刺法灸法及治疗。针灸疗法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以毫针刺法介绍针刺之术 1进针法 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cao作,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毛笔,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cao作;进针时,运指力于针尖,而使针刺入皮肤,行针时便于左右捻转,上下提插和弹震刮搓以及出针时的手法cao作等。押手的作用,主要是固定腧xue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使针身有所依附,保持针垂直,力达针尖,以利于进针,减少刺痛和协助调节、控制针感。具体的进针方法,临床常用有以下几种: ①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xue位置的旁边,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xue。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②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xue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xue。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临床上也有采用插刺进针的,即单用右手拇、食二指夹持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使针尖露出2~3分,对准腧xue位置,将针迅速刺入腧xue,然后将针捻转刺入一定深度,并根据需要选用适当押手配合行针。 ③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xue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xue。 ④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腧xue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rou浅薄部位的腧xue进针,如印堂xue等。以上各种进针方法在临床上应根据腧xue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针刺深浅和手法的要求灵活选用,以便于进针和减少病人的疼痛。此外,也有采用针管进针的,即备好玻璃或金属制成的针管,针管长度约比毫针短2~3分,以便露出针柄,针管的直径,以能顺利通过针尾为宜。进针时左手持针管,将针装入管内,针尖与针管下端平齐,置于应刺的腧xue上,针管上端露出针柄2~3分,用右手食指叩打针尾或用中指弹击针尾,即可使针刺入,然后退出针管,再运用行针手法。 2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①角度针刺的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它是根据腧xue所在位置和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结合而定。一般分下列三种角度: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左右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xue。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rou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xue。平刺: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rou少部位的腧xue,如头的腧xue等。 ②深度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度数,每个腧xue的针刺深度,在腧xue各论中已有详述,在此仅根据下列情况,作原则的介绍。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身强体肥者,宜深刺。年龄:年老体弱及小儿娇嫩之体,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rou少处的腧xue,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rou丰满处的腧xue,宜深刺。总的来说,针刺深度是以既有针感,同时又不伤及脏器归宜。针刺的角度深度关系极为密切,一般来讲,深刺多用直刺,浅刺多用斜刺或平刺。对天突、哑门、风府等xue以及眼区,胸背和重要脏器如心、肝、肺等部位的腧xue,尤其要注意掌握好针刺的角度和深度。至于不同季节,对针刺深浅也有影响,也应予以重视。 3得气 ‘得气‘是针刺治疗过程中的感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病人对进针后的针刺感觉,又称‘针感‘;施术者根据针感掌握刺激的手法cao作,以达到有效的刺激程度。二是施术者手指对针刺入皮肤以后的感觉,又称‘手感‘,施术者根据手感去寻找、调整针感,使针感达到治疗疾病所需要的程度。 ①针感针感是指从进针开始到出针为止的全过程中所发生的感觉。由于刺激部位与组织结构、个体感觉差异及对感觉的形容不同,可反映出各式各样的针感;这些针感不但产生于针刺的局部,还会向其他部位传导。并经过某些特殊的方法诱发,用压力可阻断。 ②手感手感是医生在刺针过程中,针尖经过和遇到的各种组织的感觉,从感觉中可以得知针尖刺到的是何种组织,并从中得出在进针过程中病人的针感,以及针感的性质和强度,并根据手感调整针感,使其达到治疗疾病的针感。总之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xue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者会感到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感觉;同时患者也会在针下出现相应的酸、麻、胀、重等甚或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扩散传导的感觉。若无经气感应而不得气时,医者则感到针下空虚无物,患者亦无酸、麻、胀、重等感觉。 4行针 行针亦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xue后,为了使之得气,调节针感以及进行补泻而实施的各种针刺手法。基本手法行针的基本手法,是针刺的基本动作,常用的有以下两种: ①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xue的一定深度后,使针在****进行上、下进退的cao作方法。使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由深层向上退到浅层为提。至于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有无,频率的快慢以及cao作时间的长短等,应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和腧xue的部位以及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而灵活掌握。 ②捻转法:是将针刺入腧xue的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指和中、食二指持住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cao作方法。至于捻转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cao作时间的长短等,应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和腧xue的特征以及医者所要达到的目的,灵活运用。以上两种基本手法,既可单独应用,也可相互配合运用,在临床上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辅助手法 是进行针刺时用以辅助行针的cao作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①循法:是以左手或右手于所刺腧xue的四周或沿经脉的循行部位,进行徐和的循按或循摄的方法。此法在未得气时用之可以通气活血,有行气、催气之功。若针下过于沉紧时,用之可宣散气血,使针下徐和。 ②刮柄法:亦名划柄法。是将针刺入腧xue一定深度后,使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爪甲,由下而上的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此法在下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促使得气。 ③弹柄法:是将针刺入腧xue的一定深度后,以手指轻轻叩弹针柄,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动,而使经气速行。 ④搓柄法:是将针刺入腧xue一定深度后,以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向单向捻转,如搓线状,每搓2~3周或3~5周,但搓时应与提插法同时配合应用,以免使肌rou纤维缠绕针身。此法有行气、催气和补虚泻实的作用。 ⑤摇柄法:是将针刺入腧xue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进行摇动,如摇橹或摇辘轳之状。此法若直立针身而摇,多自深而浅的随摇随提,用以出针泻邪。若卧针斜刺或平刺而摇,一左一右,不进不退,如青龙摆尾,可使针感单向传导。 ⑥震颤法:是将针刺入腧xue一定深度后,右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以促使得气或增强祛邪、扶正的作用。 5针刺补泻 针刺补泻是根据《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这一针灸治病的基本理论原则,而确立的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这是针刺治病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毫针刺法的核心内容。 补法:是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 泻法:是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针刺补泻就是通过针刺腧xue,采用适当的手法激发经气以补益正气,疏泄病邪而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功能,促使阴阳平衡而恢复健康。补泻效果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功能状态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人体功能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针刺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而有补和泻的不同效果。如机体处于虚惫状态而呈虚证时,针刺可以起到补虚的作用。若机体处于邪盛而呈现实热、闭证的实证情况下,针刺又可以泻邪,起清热、启动的泻实作用。如胃肠痉挛疼痛时,针刺可以止痉而使疼痛缓解。肠胃蠕动缓慢而呈弛缓时,针刺可以增强肠胃蠕动而使其功能恢复正常。这种针刺补虚泻实的调节作用,和机体的正气盛衰有密切关系。如机体的正气充盛,则经气易行。若机体的正气不足,则经气不易激发或数刺乃知。 腧xue特性腧xue的功能不仅具有它的普遍性,而且有些腧xue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有些腧xue适宜于补虚,而有些腧xue适宜于泻实。譬如足三里、关元等具有强壮作用,多用于补虚;而少商、十宣等,具有泻邪作用,多用于泻实。 针刺手法针刺手法是产生补泻作用、而促使机体内在因素转化的主要手段。在临床上为了使针刺产生补泻作用,古代针灸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创造和总结出了不少的针刺补泻手法。现将临床常用的几种主要针刺补泻手法,介绍如下: ①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cao作时间短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cao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②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cao作时间短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cao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③疾徐补泻: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④迎随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⑤呼吸补泻: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 ⑥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揉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而不立即揉按为泻法。 ⑦平补平泻:称为单式手法,进地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以上各种手法,临床上可以相互配合应用,此外并有如下的复式手法: 烧山火:将针刺入腧xue应深度的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将针刺入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将针刺入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即慢慢地将针提到上1/3,如此反复cao作3次,即将针紧按至地部留针。在cao作过程中,或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补法,即为烧山火法,多用于治疗冷痹顽麻,虚寒性疾病等。 透天凉:将针刺入腧xue应刺深度的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再将针紧提至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将针紧提至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将针缓慢地按至下1/3,如此反复cao作3次,将针紧提至上1/3即可留针。在cao作过程中,或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泻法,即为透天凉法,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热性疾病。 6留针 当毫针刺入腧xue,行针得气并施以或补或泻手法后,将针留置在****者称为留针。留针是毫针刺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针刺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通过留针,可以加强针刺感应和延长刺激作用,还可以起到候气与调气的目的。 针刺得气后留针与否以及留针时间久暂,应视患者体质、病情、腧xue位置等而定。如一般病症只要针下得气并施以适当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或留置10~20min。但对一些特殊病症,如慢性、顽固性、痉挛性疾病,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某些急腹症、破伤风角弓反张者,必要时可留针数小时。而对老人、小儿患者和昏厥、休克、虚脱患者,不宜久留针,以免贻误病情。留针方法主要有下列两种。 静留针法是针下气至后,让其自然地留置****,不再运针,到时出针。临床多用于对针感耐受性较差的慢性、虚弱性患者。 动留针法是针刺入腧xue先行针待气至后,留置一定时间,在留针时间反复运针,称为动留针法,亦称间歇行针法。本法的作用,在于增强针刺感应,达到补虚泻实的目的。此外,临床用于针后经气不至者,可边行针催气,边留针候气,直待气至。 医者对留针必须重视,首先要排除不适于留针的患者,如不能合作的儿童、惧针者、初诊者、体质过于虚弱者;其次要排除不宜留针的部位,如眼区、喉部、胸部等;再次要排除不适宜留针的病情,如尿频、尿急、咳喘、腹泻等类病症。对需要留针、可以留针者,在留针期间,应时刻注意患者的面色和表情,防止晕针等意外发生。 7出针 出针,又称起针、退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预定针刺目的和治疗要求后,即可出针。出针是整个毫针刺法过程中的最后一个cao作程序,预示针刺结束。出针的方法,一般是以左手拇食两指持消毒干棉球轻轻按压于针刺部位,右手持针作轻微的小幅度捻转,并随势将针缓缓提至皮下(不可单手猛拔),静留片刻,然后出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