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宋之风流才子在线阅读 - 千古牛人陈庆之,以及本卷中一些答读者疑问

千古牛人陈庆之,以及本卷中一些答读者疑问

    首先感谢这一月来对我关心的读者,以及提出了许多的宝贵建议,让我参考。下面先让大家看一下这个人的故事。

    一提到铁骑这个名词,似乎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的名字立刻便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的确,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的游牧民族总是利用他们的进犯内地,窥视着中原王朝手中的花花江山。其实在汉族将领中也有一些杰出的的骑兵将领,例如先秦时代的赵国李牧,秦国白起,汉武帝时代的卫青,霍去病以及三国时代的公孙瓒都是精通骑兵战术的名家。不过纵观中国古代历史,运用骑兵最成功甚至可以说是最神奇的却是陈庆之。

    曾写过《银河英雄传》等作品的日本作家田中芳树,曾在他的小说《奔流》中描写了南北朝时期南梁大将陈庆之的传奇事迹:陈庆之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指挥能力第一的军事家,他率领不善骑术的南方骑兵渡江北伐,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组成的北魏王朝完成了北伐的大业。《梁书·列传第二十六·陈庆之·兰钦》中记载着:“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人也。少为高祖随从。。。。。。其人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深得众心。”陈庆之少年时充当雍州刺使萧衍的侍从,萧衍嗜好下围棋,经常下棋到深夜。每当这时,众侍从大多睡着,只有陈庆之能随叫随到前来伺候,于是陈庆之深得萧衍喜爱,但萧衍提兵进入建康,成为梁武帝之后,他也被提拔担任主书,奉朝请等官职。梁大通元年,陈庆之与寻阳太守韦放合攻北魏的涡阳(今安徽蒙城),北魏遣征南将军元昭率15万援军来救,陈庆之趁北魏远来疲惫,仅率200骑击破其前锋。本来攻城未克,又遇援军,应该退兵,但陈庆之反常的与诸将连营而进,背涡阳城与魏军相持。魏军铸就13座坚垒防御梁军,他领兵夜出连破4垒,吓的涡阳城守将王纬立即投降。梁军乘胜强攻俘斩甚多北魏其余9垒皆溃全军覆没。

    如果说涡阳之战表现了陈庆之异于常人的勇敢与坚毅,那么数年之后陈庆之的壮举便只能解释为中国古代军事的奇迹了——纵观中国古代史,以少胜多的最光辉的战例其实既不是赤壁,也不是淝水,而是陈庆之的壮烈北伐:当时正值北魏内乱,陈庆之受命摔三千骑兵护送南投北海王颢北还。从至县出发到达洛阳,14个月攻陷32做城池,大小四十七战,奇迹般全部获得胜利,并且在3日内陷落要塞虎牢关,进入洛阳。《梁史》中的记载是“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这四十七战中最精彩的是他在荥阳城下率领白马白袍的三千铁骑背城迎战30万魏军(其中15万是精锐的少数民族骑兵)。《梁书》记载:“时荥阳未拔,士众皆恐,庆之乃解鞍秣马,宣喻众曰:“吾自此以来屠城略地,实为不少,君等杀人父兄,略人子女,有为无算。我等才有七千,虏众三十余万,今日之事,义不图存。”梁朝骑兵们听完陈庆之的话后个个抱了必死的决心冲山前线,是役陈庆之大破敌军,有四万敌军就地投降,剩下的全部溃散被消灭殆尽!于是,洛阳便有童谣说:“名师大将莫自牢,千万兵马避白袍。”*在批阅二十四史时,看到这一段便写下了这么一段字:“读来领人神往!”可惜后来梁朝援兵不来,而北海王颢又实在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他不让陈庆之继续进攻北魏残余力量,也不让他征集当地民众扩充军队。最后陈庆之在卷土重来的北魏军队巨大压力下被迫南撤,即使是在败归江南时陈庆之的三千骑兵依然没有崩溃:他十战十捷杀得追兵魂飞破散,可惜最后在渡河时“值蒿高山水洪溢,军人死散。”不败的三千铁骑被洪水吞没,陈庆之被迫化装成和尚逃回江南。其后梁朝再未北伐,而陈庆之也忙碌在消灭梁朝内部叛乱的征途中担任了一连串的职务,最后积劳成疾,于56岁是在任上去世。

    陈庆之决不是勇冠三军的猛将,史书上说他是“射不穿札,马非所便。”也就是说他没有臂力,箭术糟糕,还几乎不会骑马。尽管史书上评价他是“战胜攻取,盖颇,牧,卫,霍之亚欤。”即也是能和廉颇,李牧等相提并论的名将,但他无疑是为文弱书生型的统帅。在陈庆之北伐之前,他精心训练了自己的白马队,使之做到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指挥部队不振,防御,进攻就如同使用自己的手臂一样自如。而此时北方人心动荡,正个了他冲锋发挥军事天才的机会,在荥阳城下他进攻时,北魏军中被强征来的汉族步兵首先倒戈,接着少数民族起兵中的非鲜卑部队也随之喧扰纷乱自乱阵脚,这就让陈庆之的起兵能够一举冲乱敌军主帅的指挥,然后将这股失去指挥瘫痪掉的庞大军队一举消灭。陈庆之的事迹充分说明了古代战争中精神力量与质量战胜数量的实质。

    很难将陈庆之与三国的英雄们相比,实际上他的成就远超过了《三国志》里的那些武将们。从逐个亮的北伐中原屡战屡败就可以看出陈庆之北伐的不易,况且他手下只有区区三千骑兵!陈庆之是一位纯粹的军队统帅,名副其实的中国古代第一大将。

    ——摘自桃谷六仙吧网友易寒1986的贴子。

    不过易老大一点也没有夸张,陈庆之的事迹在《梁书》《魏书》《资治通鉴》中都有大量的记载。

    所以有人认为我写的夸张,但和陈庆之以七千人俘三十万敌人相比,小石带着一万人,最后还要靠逃跑来离开西夏,况且他手上还有着新式的武器。论对手,陈庆之的对手,并不比元昊差。所以他不算牛。

    其次为什么不分兵突围,毕竟有山的掩护。但一出兵,元昊不可能不知道,那么他进行大量抓捕,这几千宋兵就会有许多人被抓或击毙。

    还有对三次放跑元昊,呵呵,后面还有一台戏要上演,一下子抓住了,爽是爽,可后面没法子写了。

    也许我写得过于儿戏,可我还是认真地在脑海里摸似过的。许多地名以及路程比较真实。最后提醒一点,大家也许有人在翻地图,但路程在地图上的不是很标准,在考虑其中的山地与弯路。

    因此相比陈庆之的士兵,宋兵不会差到哪里。况且石坚带的可是精锐部队。但为什么宋朝一次次失败,败到连我们自己人也喊宋猪。这是一个体制问题,最重要就是文臣带兵,没有好的将领。一旦出现了武将,也不让他们重用。例如种世衡等人,唯独一个狄青还遭到排挤。没有了好的指挥官,这个仗怎么打得好?韩信与刘邦带兵会是一样吗?韩信百战百胜,刘邦是百败百战。

    再来说士兵,实际上宋朝的士兵待遇还行,只是地位太差。在普遍的重文轻武的风气下,让人看不起。所以有人说做人不当兵,人,做铁不当钉。但是无论与辽国,还是与西夏,宋朝士兵还是很勇敢的,有的时候往往全军覆没,也没有人肯投降。因此骂宋朝的书友也要三思。

    再说明朝,也是与宋朝一样。重文轻武。但比宋朝还要坏。至少宋朝还出现了许多皇帝关心民政的。但明朝出现几个明君?只是宋朝最倒霉的是那时候游牧民族处于正上升的时候(有一个书友也说过,我也赞同)。不但是宋朝,连欧洲人也遭到了他们的破坏。

    这种制度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老百姓生活很富裕。也就是宋朝出现了外患,可没有大的内忧的原因。象汉朝的外戚专政,宦官把朝,唐朝的朋党与藩镇割据,宋朝几乎没有。

    只是这种制度矫枉过正,让一个最繁华的王朝,最后沦落到任人欺凌的地步,可惜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