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回到清朝做丫鬟在线阅读 - 第六十二回 丽贵妃的阴谋(上)

第六十二回 丽贵妃的阴谋(上)

    眼见着春节就要来临,小彦愈加的忧郁。

    在这个时空里,她孤零零的一人,而在遥远的二十一世纪,她还有母亲。在那个世界里,她究竟是死了,还是活着?还是,那个叫蓉儿的女子钻进她的身体里

    儿时,母亲温暖的手和阳光晒过的被子发出的太阳的味道。久久的回荡在小彦的心里。

    想到母亲,小彦只感到一阵又一阵的心酸。

    过年以前,东贞正式被册封为答应。年例为:银三十两,云缎一匹,衣素缎一疋,彭缎一疋,宫袖一疋,潞袖一疋,纱一疋,绫一疋,纺丝一疋,木棉三斤。

    按照清宫规矩,皇太后为十二名宫女,皇后十名,皇贵妃八名,贵妃八名,妃六名,嫔六名,贵人四名,常在三名,答应只有二名宫女。

    虽身份卑微,但毕竟也成了主子。东贞家中早已无人,现如今,也算是飞上子枝头变了凤凰。

    “真让我想不到,她一个宫女,竟然有今天的地位。”杏贞喃喃的说道。

    小彦将手炉递给了她,又将棉质的斗篷拿了起来。

    “小主何必为焦虑这些,她只是一个小小的答应。我打听过了,答应若想爬上来,只怕,并不太容易。”小彦说道。

    杏贞笑了笑,露出了洁白的牙齿。只听她轻声说道:“咱们还要在努力一些才是,现如今,嫔的这个位置还有空余,我如果不爬上去,一辈子,都得寄人篱下!”

    小彦笑了笑,不好说什么

    清宫规矩,皇后一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贵人无数、常在、答应无数。

    若想往上爬,就要看自己如何努力。

    小彦一肚子的心事,她没空去理会东贞是如何爬上来的。她那小小的脑袋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无助。她想要离开,离开这里回到自己原本的家中。哪怕,是有N年的房贷,或者整日黑着脸的老板。

    可是,为什么回去要这么困难?她不过是想家而已,为何要这样苦苦的折磨她?小彦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东西,送到了?”丽贵妃冷笑着问道。

    “回娘娘,东贞已经收下了。”春苓回答。

    丽贵妃冷冷的笑着,说道:“她还真不知死活!”

    春苓像个钉子一样的站着,丽贵妃来来回回的踱着步子。现如今,没了后宫的琐事,她到也清闲自在。每日除了写字、读书,便是在房间里来来回回的走一走。这大概也算的上是一种运动。

    “对了,东贞封的叫什么常在?”丽贵妃一脸轻蔑的说道。

    春苓向前走了几步,回答到:“回娘娘,不是常在是答应。听说,封的叫鑫答应。因为贞字犯了皇后娘娘。”

    “哼。”丽贵妃轻蔑的挤出一个字。

    “本宫到看看,一个小小的答应怎么一步一步爬上来。她以为,出卖了本宫又得到皇上的宠幸就能完事大吉?别做梦了。本宫到看看她,还有什么本事。一个小小的答应,本宫到要看看,她还能扑腾几日!”丽贵妃一脸傲气的说道。

    春苓向前走了两步,说道:“回娘娘,东贞现在借局在云嫔的永寿宫。奴婢送赏赐时,看她那屋子简直没办法住。”

    丽贵妃冷冷的扬了扬嘴角,说道:“早晚有一天,本宫让她在这宫里一日也呆不下去!到时候,本宫一定逼得她自杀!让大家看看,这就是背叛本宫的下场!”

    “娘娘,东贞不会还搞什么鬼吧?”春苓问道。

    丽贵妃转过头看着春苓,说道:“搞鬼?她到是想。本宫这次,一下子压死她!让她也尝尝被冷落的滋味。”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宫中的女子,答应、常在、贵人无数。能走到嫔以上的地位,已是非常难得。一个偌大的宫中,有多少人红着眼直勾勾的瞪着那些地位?

    真的到了老皇上死了,新皇上登基的那一天。所有的权利无非都是过眼的烟云。清代皇宫中,从答应、常在升到嫔妃的人少之又少。

    据清乾隆五十四年正月总管内务府的一份奏折称:“康熙四十六年乾清宫主位十六位,大答应十人。景阳宫大答应四十七人,小答应二十八人。毓庆宫主位三位,大答应七人,小答应二十二人。所内答应四十一人。学生三十八人。一年宫分分例等项,约计共需银三万七百九十八两一钱五分八厘。”

    从这份奏折看,康熙后宫仅乾清宫、景阳宫、毓庆宫就有大小答应二百多人。可见后宫答应、常在人数众多,要想在其中脱颖而出,简直,就是难上加难。

    东贞为了自己的后半生,宁可选择了留在宫中。

    或许,她的抉择是对的。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出了宫要如何生活?留在宫里,好歹有一个地方可以保证她能够活下去。

    只是,后宫之中花销甚大。平日里虽有月例(月钱),但总是需要打点奴才。所以,后宫之中,总少不了常在、答应做些女红偷偷的派小太监拿出去卖,以换得一些银两缓解经济方面的压力。

    眼见着,就要过春节了。宫里上上下下几乎都忙忙碌碌。贴红纸的贴红纸,张罗的张罗。一到过年,在郁闷的人的脸上也会挂着一丝丝甜蜜的微笑。

    或许,这就是中国人将过年赋予了太多的情感。

    小彦第一次在清朝过年,这感觉格外的特殊。在二十一世纪,过年,对人们来说只是一种形式。过年的那天,商场照样开着,很多人还在加班。过年,几乎只是年夜饭时的那顿饺子。

    而清代不同,清代的皇宫中到处洋溢着欢愉的气氛。从皇后到宫女,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从心底发散的喜滋滋的表情。

    也就是快要过年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又冲进了大家的眼球。

    那天,是小年儿,宫里人人都笑呵呵,主子们赐了灶糖。那东西虽然黏黏的,却是最让人高兴的。吃了灶糖,距离过年,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