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崇祯:重征天下在线阅读 - 第七十四章 力不从心

第七十四章 力不从心

    热门推荐:

    第二天清晨,朱由检刚刚起床,身边伺候的太监即报,教授孙传庭求见.

    朱由检赶忙来到银安殿,见孙传庭两眼通红,遍布血丝,精神萎顿,吓了一跳道:"先生这是怎么了"

    孙传庭却淡淡一笑道:"不妨事,只是粥厂刚刚开设,杂事太多,昨夜没有时间休息."

    朱由检见孙传庭如此憔悴,心中暗自惭愧:自己回府呼呼大睡,人家却是通宵未眠!

    孙传庭接着道:"殿下,臣已将昨日的支出及施粥情况统计成册,请殿下过目."

    朱由检接过册子一看,见满册都是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前面几页,记的是支出情况,包括昨日买米,买干粮,雇伙计,雇车,买柴,买器械,无一遗漏.而每一项单价多少,数量多少,总金额多少,也都记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再后面几页,却是库存账,记载着昨日共买进多少薪米,又用去了多少.

    再往后看,则是一列列的人名,人名后面还做着一些标记.见朱由检不解其意,孙传庭解释道:"臣将饥民登记在册,一是想统计一下到底有多少人,二也是为了领粥时有个凭据.每人每天限领两次,领过的人,名字后面做个标记,再想多领就不给了.但是此举也有弊端,有的人为了多领粥,故意重复登记.因为饥民太多,也无法一一查清."

    朱由检想了想道:"这样行不行.每次施粥的时候,每人发一张小票,凭票领取.只要领过了粥,就将小票收回,这样就不能反复领了."

    孙传庭认真思索了片刻,喜道:"殿下这个法子却好!"但他马上又皱起眉头,"若有人重复领取小票,又当如何"

    "让领粥的人先排成队,依次发过去,不就行了凡是不好好排队,或者领了票以后又乱动串队的,一律不给发小票,饿他一顿."朱由检道,"这样来个一两次,饥民就有纪律观念了.

    孙传庭大喜道:"殿下真乃神人也!臣回去马上施行!"

    朱由检得意地嘿嘿直笑.其实这"凭票入场"在前世实在司空见惯,他只不过顺手拿来而已.

    "不过,饥民的人数太多,一千石米远远不够."孙传庭转而忧心忡忡地道,"昨日粥厂一开,城北的饥民都聚拢了过来.开始只有不到一千人,后来越聚越多,今晨竟已经有五千多人!如果按照每人每天半斤米的最低限度来算,五千人一天就要耗粮二十几石.臣料这些饥民,要等到明年春播之时才能逐渐散去,一千石可支撑不到那个时候啊!"

    "而且,饥民人数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孙传庭用暗哑的嗓音,焦急地接着道,"每人每天半斤粮,也仅能保命.那些老幼妇孺,以及体质较差的,恐怕时间久了也顶不住.现在也不光是粮食的问题,天气太冷,大部分饥民只能露宿,又没有足够御寒的衣物,昨夜冻死了十几个,大多是孩童."

    朱由检听说又死了人,心头直沉下去,不由得深责自己对饥民没有负责到底.联想到那地狱般悲惨的场景,他的嘴唇都哆嗦了起来,半晌才艰难地道:"不能让饥民再有冻死饿死的了!先生,还需要多少银子,尽管从这里支取!"

    孙传庭慨然道:"殿下爱民之心,天日可鉴.但只凭殿下一人之力,恐怕无济于事.如今被挡在京师之外的饥民有数万之众,也只有朝廷下旨,让顺天府开仓赈济,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殿下,您应该马上奏请圣上下旨!"

    朱由检苦笑了一下,天启是个什么德性,他又不是不知道.想那杨涟,跪在乾清门前背了好几天奏章,硬是连个照面都没让打.况且现在魏忠贤掌握批红大权,对不合意的奏本,基本上就是直接留中,天启就是想看也看不到.

    但是为了不打击孙传庭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朱由检还是让孙传庭代为起草了一份奏章,恳请朝廷下旨,一是放饥民进城御寒,二是让顺天府开仓赈济.在奏章的最后,朱由检歪歪扭扭地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在派太监往紫禁城中上奏章的同时,朱由检也告诉孙传庭:"即使朝廷能开仓放粮,恐怕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这几日还要先生辛苦先生,继续照应好粥厂之外,也要多采购些棉衣棉被,发到灾民手中."

    至于御寒之所,朱由检也无能为力了,毕竟房子可不是用纸糊的,说有马上就能有.就算他肯出钱,这冰天雪地之下,也无法施工盖房.

    朱由检不由得想起,要是前世哪里闹了灾,大批的军用帐篷马上就能通过各种运输方式运过去,足可遮风挡雨,暂避严寒.之后,还能搭建活动板房,防风效果更佳.可眼下这个时代,这两种救灾利器是不可能有的,也只好徒叹奈何.

    孙传庭走后,朱由检与蕊儿商量了一下,马上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让林佑坤押运着王府中所有的黄金和白银,全部送到李自诚开设的银号.李自诚虽然不在京师,银号掌柜却与林佑坤打过交道,之前又得了李自诚的吩咐,对林佑坤要办的事自是百依百顺.

    林佑坤将朱由检的原话转告给银.[,!]号掌柜:"这批黄金和白银,暂时寄存在银号之中,不收取利息,但银号必须保证随时可取."

    朱由检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觉得银子放在银号,比在王府中更安全,用起来也更方便.别的不说,那几个仓大使,库大使,谁知道他们是不是魏忠贤指派的.即便不是,也难保没有监守自盗的事情出现.倒是银号,因为完全是商业化运作,自然也不会产生这样的弊端.

    第二件事,朱由检将王九龄等人召到银安殿,假装愁眉苦脸地道:"各位大人,昨日你们说的重修王府等事,本王也觉得十分必要.无奈今天一盘账,王府竟然没有多少银子,连维持日常的开销都很困难."

    王九龄难以置信地问道:"殿下,不可能吧库大使昨天还跟臣说过,库内有白银六万余两,黄金一万两…"

    朱由检心中大骂:你们这些王八犊子,盯哥的钱盯得还真叫一个紧.表面上却是哭丧着脸道:"王大人有所不知,本王奉了万岁的密谕,要紧急采购些紫檀木,黄花梨木,送进宫去.但是万岁只让本王采购,却并未拨付银两,本王也只好先行垫付.这不么,刚刚我已经让林副指挥使将库房搬空了.既然重修王府也如此紧迫,各位大人能否也帮本王一个忙,先行垫付些工费"

    王九龄等人目瞪口呆,也不知道朱由检说的是真是假.但要让他们从腰包里往外掏钱,那是万万不能的.于是有的说"天寒地冻,暂时无法施工",也有的说"重修事关重大,需先行确定图纸",还有的说"应先上报朝廷,批准后再商讨具体事宜不迟"…总之,本来昨天还在他们口中势在必行的工程,今天却无论如何也进行不下去了.

    朱由检哑然失笑,心说你们这可真叫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在返回后宅的路上,朱由检和管宁走了个脸对脸,也只得停下来和他打声招呼.

    管宁这两天真是忙得四脚朝天.他身为信王府的总管太监,大事小情都要经手,尤其是住房的分配,更是让他大伤脑筋.

    原来这信王府以正中的池塘为界,大体上可分为前院和后院.前院除了银安殿,还有东西两个跨院.后院除了朱由检居住的红萼楼,也有东西两个跨院.每个跨院中,各有房子十几间,可以供人居住.

    本来这王府是从**星府改建而成,**星府上虽也有几十口人,但房间仍是绰绰有余.可改成信王府以后,太监,宫女,侍卫,家丁全部加起来,足有将近二百人,房子一下就不够住了.

    这一天多的时间,管宁把精力全都用在协调住房上了.林佑坤的腾骧右卫他惹不起,单独划了一个跨院.而其他的太监宫女,有的仗着自己资格老,和管宁关系铁,想要单间;有的结为对食,要求"夫妻"分在一起;有的更变态,非要挑些年幼的太监或宫女,自己来当"干爹"或者是"干jiejie".

    如此一来,几乎人人都想挑房,谁都觉得自己有资格挑房,但是僧多粥少,又不可能都能得到满足.最后都吵到管宁哪里,闹了个不可开交.

    最后管宁只能摆出总管太监的派头,强行按照自己的想法一一分配.结果除了几个关系和他特别好的太监宫女,如愿以偿地分到了单间之外,剩下的都不得不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挤一个房间.绝大部分人都对管宁的分配方法大为不满,却又敢怒不敢言.

    此时见到朱由检,管宁这才懊悔自己只顾忙这些细务,竟将这个最重要的目标给忽略了.

    他忙迎上前去媚笑道:"王爷,今日逍遥伯府送来了请帖,请您腊月二十八日去赴晚宴.请王爷示下,具体事宜该如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