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雅山与风河
车臣汗从马背上倒栽下去的时候,跟在他身边的人,都是惊呆了,但谁也没有动弹。 过了好久,他左侧的一名骑兵,从马背上跳下去,伏在车臣汗的身边,见车臣汗已经神志不清,他突然拔出腰间的弯刀,用力一划,将车臣汗的首级割下。 他一手揪住头发,翻身上马,直奔明军而去。 护在朱由检身边的侍卫亲兵们,立即上前,拦住他的去路。 “放他过来!”朱由检看明白了,他止住身边的侍卫亲兵们。 来人在朱由检面前,翻身落马,单腿下跪,双手捧起车臣汗的首级,举过头:“叩见明皇陛下,车臣汗不识时务,已经被人杀了。” “杀了?”朱由检心想,杀了好,将来这笔账,怎么也算不到大明的头上,“你叫什么名字?现居何职?” “回陛下,人叫乌蒙夫,现在是千夫长。”没有朱由检的首肯,乌蒙夫继续跪在朱由检的马前。 “起来回话吧!”朱由检心道,车臣汗帐下的骑兵并不多,千夫长的地位已经不低了,既然他肯投降大明,留着应该有用,“其他的人呢?他们愿意投靠大明吗?” “陛下,人询问过,愿意报效大明的,不在少数。” “如果你现在回去,能服他们,全部投靠大明吗?你不用担心,如果有人不肯归顺,大明也不会吝啬一颗子弹。” “陛下,人如果回去一,大多人都会归顺大明,只要陛下能留住他们的性命。” “这个你放心,既然归顺了大明,就是大明的子民,朕怎么会无辜杀害自己的子民?”朱由检暗笑,布木布泰得不错,在死亡面前,蒙古人已经没有成吉思汗时代的勇士了。 “陛下,如此,人回去一趟,他们定会归顺大明。” “去吧!”朱由检挥挥手,“乌蒙夫,如果你能动所有的牧民归顺大明,朕自会为你记功。” “多谢陛下!”乌蒙夫俯下身子,给朱由检叩了±±±±,三个响头。 “快去快回,朕在这里等着你。” 乌蒙夫跨上马,扬蹄返回车臣汗的大帐。 大约半个时辰后,乌蒙夫回来了,他的身后,还跟着十多个骑兵。 “陛下,他们都同意归顺大明。”乌蒙夫带头,身后的人都跪拜在朱由检的面前。 “你办得不错,朕会给你记功!”朱由检大喜,他指着乌蒙夫身后的骑兵:“他们是什么人?” “陛下,他们是千夫长和百夫长,都是来拜见陛下的。” “你们先起来吧!”朱由检看看这群车臣汗属下的军官,又抚了下手中的马鞭,“你们现在还有多少牧民?” “回陛下,本来大帐附近有一万八千牧民,现在……现在只有一万五千人了。” “一万五千?那也不少了,你们今后,都是大明的子民了,大明会保证你们衣食充足,”朱由检看着远处的牧民,对这些牧民,他实在不放心:“大明都是真心归顺大明吗?” “是的,陛下,无论陛下让他们做什么,他们都不会反对。” 朱由检苦笑着,草原上就是这样,弱的部落,总会依附强大的部落,弱的部落一旦强大了,他们就会脱离管辖,甚至对原来的主人发动战争,弱rou强食、战争频发、承诺如同放屁,就是草原上的特色。 “朕可是在前头,如果你们是真心归顺大明,就得接受大明的安排,大明自会保障你们过上丰足的日子,”朱由检的脸上,比克鲁伦河的水还冷,“如果你们不是真心归顺,到时候别怪朕翻脸无情,大金国对大明不敬,已经被大明灭国灭族。” “陛下,”乌蒙夫几人腿一软,差又跪拜了,“陛下,我们是真心归顺,如果有个三心二意,任凭陛下处罚。” “那就好,乌蒙夫,朕先给你赐个汉名吧!”朱由检想了想,“就姓李吧,李是大唐的国姓,你是在克鲁伦河畔认识朕的,就叫李伦。” “多谢陛下赐名。”李伦再次下跪,拜倒在朱由检的面前。 “以后好好学习汉话,大明自会重用你的,”朱由检跃下马,亲手将李伦扶起来,“现在车臣汗已死,你就暂时替朕约束这些牧民吧!” “是,陛下!” “你让所有的牧民,带着他们的牛马羊,跟朕走吧!”朱由检拍拍李伦的肩膀,“这是朕交给你的第一个任务,千万不要让朕失望。” “陛下,我们要去哪?”李伦茫然的看着朱由检。 “去北边,一个水草丰富的地方,以后,你们就定居在那儿,再也不用忙着到处迁移了。” “再也不用迁移?”李伦瞪大了眼睛,蒙古人一直是追逐水草而居的,他们只有移动的蒙古包,而没有固定的房子,“陛下,真有这样的地方?” “当然,你们既然已经归顺大明,大明就会让你们过上衣食不愁的日子,那里,不仅可以放牧,还可以种上汉人的农作物,到收获季节,你们不仅比其他的蒙古人富足,就是汉人,也有许多人比不上你们。” 得布木布泰都是一脸的羡慕,她偷偷用汉话问朱由检:“陛下,真有这样的地方吗?” 朱由检楞了一下,“当然有,你以为朕会糊弄他们?” “是,陛下。”李伦学着汉人的样子,拱手相朱由检行礼:“陛下,人这就回去安排。” “去吧,尽量利索,朕在这里等着你们。” 李伦上马,带着身后的千夫长和百夫长们,回到牧民当中。 蒙古人搬家,真是利索,不到一个时辰,他们就收拾完毕,所有的家当和孩子,全部放到马背上,女人基本上也有马骑,只有一些壮丁,徒步跟随在马匹的后面。 大军带着牧民,一路向正北而去。 路上遇到一些零星的牧民,朱由检先用大军围住,再让李伦游,牧民人数逐渐达到一万八千。 朱由检嫌牧民走得太慢,耽误大军的行程,他留下王慕九和皇家第一军,一路伴随着这些牧民,自己则带着满贵与洪承畴,先行向北而去。 四万大军,轻装而行,三天后,他们遇上一条河流,横在面前,挡住大军的道路。 朱由检看着宽阔的河面,“这是什么河?怎么如此宽阔?” 问遍士兵,却是无人能识,最后还是布木布泰站出来:“陛下,这是斡难河,乃是成吉思汗当年兴起的地方。” “斡难河?”朱由检想到的,却是当年成祖北伐的时候,曾经到过这儿,因此,这里也是奴儿干都司的西源,“派两名士兵,下去试探河水的深浅。” 两名骑兵纵马入河,在河中奔了一会。 朱由检见河水不深,河心的地方还没淹到马背,“大军渡河!” 士兵们开始渡河的时候,朱由检唤过两名传令兵,“回去告诉慕九,过了斡难河,留下一千户牧民,让他们沿河定居,暂时留下一个师的兵力,在看守牧民的同时,选择合适的位置,筑城、建房,为冬季做准备。” 渡过斡难河,大军继续北上,朱由检也不知道,最后的目标到底在哪里,但是他感觉到,最后的目标就要到了。 又行了两天,左翼骑兵回报朱由检,他们发现了一座不知名的大山,大山呈东北——西南走向。 “大山?”朱由检估量着距离,现在应该进入中西伯利亚了,现在的大山,俄国人肯定命名了,可惜他不知道,就是知道也没什么用,这里将是大明的土地,大山肯定得有一个汉化的名字,“你们继续沿山而行,看看我们能在什么地方汇合。” 半天之后,朱由检与左翼的骑兵汇合了,他们汇合的地方,恰好是一个山口,还有一条河流,从山口的南面经过,河水蜿蜒着向东流去。 “这儿真是个好地方,依山傍水,高山能阻挡来自北方的寒流,有了山口,交通也不会太闭塞,还有河流从山前流过,有水的地方,就会有生气。” 朱由检估量位置,从克鲁伦河向北,行程没有一千里,也有**百里,应该接近捕鱼儿海了,但是,从俘获的牧民口中得知,捕鱼儿海还在正西方七八百里的地方。 听捕鱼儿海就在正西,朱由检特别兴奋,这座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就在自己的脚印旁,只要自己愿意,他马上就会成为大明的属地。 但是,它还在七八百里之外,朱由检暂时没时间去湖边看看,天气早就开始降温,冬天很快就会来临,他必须在冬季来临之前,动身返回京师。 朱由检掏出行军地图,标出现在的位置,这座不知名的大山,朱由检既然遇上了,就准备给它取个汉化的名字。 他准备从找一个文雅的名字,却满脑子都是大雅和雅的字样,于是,对身边的亲兵:“这座大山,就叫雅山吧!” 至于流过山前的这条河流,问过牧民,他们却是不知道,还是布木布泰满足了朱由检的好奇心,是叫音果达河。 “音果达河?”朱由检轻声念叨着,感觉不像是汉化的名字,也不像哈日珠拉、海拉尔这样朗朗上口,他又准备改名字了。 刚才用到中的“雅”,现在相对应的,他立马就想到了“国风”字,“对,就叫风河,绝对没有重名的。” https:///book_23259/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