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起浪
第一百二十四章起浪 大兴六年的招贤令,如一粒石子落入潭湖般,在荥阳还是激起了一阵水花。【】 没过两日,阮尚和郭大便来了趟郑家。 郑经在外书房见了他们俩。 三位郎君,相坐一室,一样的身姿如松,一样的容颜皎然,使得一室平添几分华彩。 “……这么说来,你们俩打算什么时候起程去平城?” 郑经话音一落,只听坐在对面的郭大说道:“过十日便走,我祖父给选的吉日。” “既是这样,不如一起走,我让三郎这次跟你们一起过去,郑氏族中大约还有两个人。”郑经说完,又道:“我大约要明年年底才过去,到时候也不定会在平城。” 阮崇听了,脸上带着几分戏谑,“我们虽去了,也不一定就能留下来,应了招贤令去平城后,听说还有一场有关经史子集的考试,考试通不过,指不定我们那时就回来了。” 郑经笑着摇头,“又不是考校骑射,要是考经史,你通不过,阮世父肯定都不让进家门。”这次应招贤令去平城,唯有冯世父的四个儿子,没有一个去平城,至于郭家阮家还有他们郑家,都有子弟过去。 自汉魏以来,博学与仕途,便结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纽扣。 因家学渊源,他们自小便熟读经史。 然而,像阿耶他们四人那样,熟读五经之义,却不以功名前程为追求,寥寥无几。 郑经犹记得年少时,阮崇要学阮世父那样放诞,却遭到阮世父的大力斥责:我已入此道,实不愿,阿元步入后尘。 阿元,是阮崇的小名。 中州四士,以才学扬名,又以放诞不羁著称,而且四人一生皆未出仕。 郭家和阮家,族中都有人在平城朝堂中任职,此去平城,哪怕考试通不过,只要有心想在仕途上一搏,短期内都不可能回来。 至于冯家没有子弟过去,郑经想了想,唯有归究于因冯家暂时无人在平城出仕,想到这,郑经想着,或许这两天,他去找一找冯五郎,因父辈的关系,他与郭大阮崇冯五郎三人,自小便关系密切,对于冯五郎的志趣,他自是也知晓一二。 不同于这一室的轻松愉快,三人怀着一颗怦然跳动的热心,全是对未来充满着憧憬与期盼。 另一边厢,阁楼里显得有几分寂静。 两人跪坐在相邻的榻席上,面前有一方案几,案几上有笔墨纸砚,还有几叠高耸堆放的书籍。 其实,安静,原本是这阁楼里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郑十八郎收集编撰前朝书志,一向喜静,每次哪怕是郑纬过来,也是这么一幅场景。 两人唯有偶尔会讨论交流一二,多数时候是书卷翻动的声音。 只是今日,郑十八郎君发觉,郑纬自从上午来阁楼后,案几上的书卷,许久都不曾翻动过了,不由皱了皱眉头,连唤了两声阿奴,都不曾郑纬反应。 郑十八郎君正想起身去推一下,不料郑纬却突然之间晃过神来,侧头望向一旁的郑十八郎君,“从叔,是您刚才唤我?” 俊美无俦的脸上,扬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郑十八郎君初时微微一怔,尔后,却是摇头,“阿奴,你今儿是怎么了?既然心里想着别的事,就先回去休息。” 郑纬听了,却是忙回道:“从叔,我没事。” 只是郑十八郎君不信,而且对于郑纬的失神,他自己心里约莫猜到一二,心中叹了口气,“阿奴,从兄既已答应你,允你去南地,你就别惦记着平城的招贤令了。”郑十八郎思忖着,这些天,唯一能令郑纬受影响的,莫过于平城的召贤令。 郑十八郎君口中的从兄是郑渊,他和郑渊是从兄弟,郑渊是大房长子,他是五房三子,只是他比郑渊少了二十多岁,如今他才三十出头,长得白面美髯,挺拔修长,
“我没有。”郑纬苦笑,但又不好和十八从叔解释。 对于平城朝廷发布的招贤令,他是真没多大在意,纵使他能去平城,他的出仕,自有外祖父和舅父安排,这纸招贤令,对他无影响,更何况,如今他不能去平城,就更无影响了,他只是一直在想着,昨夜在守静园时,阿耶和他说的那番话。 男儿志在四方,他要去南地,阿耶不会阻拦他,但却不能让熙熙跟着他一块儿,颠簸漂泊,还希望他能劝住熙熙。 他自小和熙熙一起长大到如今,未曾想过,有朝一日这样分开。 他之前想去南地,也是想着带熙熙一起去,没想过把熙熙留在荥阳。 然而,依照阿耶的心思,是绝不会让熙熙跟着他一起过去。 “行了,你不愿说,我也不强求,今儿先回去,别在这儿影响我。”郑十八郎君瞧着郑纬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只这会子功夫,又陷入沉思。 郑纬缓过神来,忙喊了声,“阿叔。”话到嘴边,只觉得心中纠结难定,又觉得这事还是不适合和从叔说,遂起了身,“也好,今儿我先回去,明儿早些过来,给从叔帮忙。” 行了礼,便先告了退。 守在阁楼外面的僮仆两京和三都,一见到郑纬这个时候下来,都诧异不已,忙地跟上。 “小郎,今儿怎么这么早就完成了?”三都可记得,上午过来时,他给五郎捧过来的书籍,足有十来本,说是要找个什么典故,况且,往常若来十八郎君的这座阁楼,不到午饭时间,是不会下来。 昨日只歇了半宿,郑纬这会子出来,疲倦之色满面扑来,“先回园子。”说着,便往外走,这处阁楼,是在族学的西面,离沁河很近。 然而,到底没有回明华园,经过门口时,停顿了一下,转身往望正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