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危机与补偿
奥匈内部的政治动荡持续了一个月之久。期间,军队表现的十分平静。随着帝国银行(央行)和德意志银行的黄金储备源源不断运往维也纳,奥地利的纸币克朗终于稳定了下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得以恢复。匈牙利、克罗地亚和加利西亚等远离德国本土的地区均没有发生大的动荡,倒是更靠近柏林的奥地利和捷克境内的爆发了规模不小的反对合并的游行示威活动。反对者们涌上街头,声称坚决反对霍亨索伦家族对奥地利的统治。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作为帝国内原本并没有什么势力的克罗地亚蒙皇帝的恩赐而得到独立,加上斐迪南大公又是一位开明的自由派君主,因此克罗地亚贵族们高兴都来不及,哪里还会闹事。加利西亚的波兰贵族虽然心有不甘和不安,但在得到威廉不会把他们出卖给俄国人的保证后也都感到满足。 匈牙利贵族中虽然有不少哈布斯堡家族的死忠,但特蕾莎的马扎尔血统让他们半个“不”字都不敢说,否则人民群众手中砖头瓦块鸡蛋西红柿可不是好惹的。更何况按照新确立的王位继承法,“圣斯特凡王冠”未来依然会留在哈布斯堡家族,只不过从弗兰茨皇帝一支转到了卡尔大公一支而已。(约瑟夫皇帝的爷爷弗兰茨和卡尔大公是亲兄弟,两人都是特蕾莎女皇的嫡孙) 上、下奥地利等几个西部省份的反对者主要是德意志工业资本家利益集团。商人们是最现实的,奥匈解体就意味着德奥合并,如此以来,德国廉价的工业品将很快抢占原本属于他们的奥匈国内乃至东欧的市场。历史上哈布斯堡家族能得到奥地利境内德意志人的支持和这一因素有着莫大的关系,他们的眼里不是没有民族大义,但黄金比上帝更重要。 捷克境内的反对者势力比较强大,几乎所有的捷克贵族和平民都反对德国和奥地利的合并,因此在投票表决波西米亚是否加入德意志联邦时,全部捷克议员均以不到场进行无言的反抗——由于议会三分之二的席位控制在德意志人手中,斯拉夫人只能如此。同属捷克大区的摩拉维亚和奥属西里西亚也爆发了规模不小的反对者游行集会活动,不过反抗程度远不如波西米亚来得激烈。 波西米亚境内的捷克贵族和德意志贵族始终处在一种敌对状态。历史上他们和哈布斯堡家族的关系也最为密切。在历次对外战争中,捷克军团的表现都丝毫不弱于奥地利人和马扎尔人。更为重要的是,捷克人自400年前的“胡斯事件”以来就有着不灭的文化传承,这使得他们有着比克罗地亚等连自己文字都没弄明白的民族有着更为强烈的独立要求。——这也是双方贵族的矛盾不可调和的根本原因。 很快,不到半个月时间,除传统上德国农民占多数苏台德山区之外,整个波西米亚乡间的政治便瘫痪下来。政府所能控制的只剩下布拉格等几个大城市。 要说上下奥地利的那些资本家和新兴贵族们,威廉有大堆的办法对付他们,大不了给些税收补偿之类的实质性好处便能将他们瓦解。可是对于捷克人的“造反”,威廉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因为任何惠及捷克人的办法一定是伤害到波西米亚境内的德意志人的。而苏台德地区的农民和布拉格城里的贵族们始终是“大德意志”的铁杆支持者,捷克也是舍纳雷尔等德意志激进派别的大本营。 与奥匈内部较为平静的状况恰恰相反,约瑟夫皇帝的退位诏书一宣布,英国、法国和俄罗斯三国的驻柏林大使便一同向德国发出警告:任何妄图兼并奥地利的行动都将导致欧洲的全面战争。 三国的强烈反应早在威廉的意料之中,这只不过是欧洲惯用的外交讹诈手段而已。要说打仗、无论俄国还是法国都远不如德国准备的充分。因此,在俾斯麦的授意下,德国外交部随即针锋相对发表了态度强硬的声明:“德意志人的事情将由德意志人自己解决,任何妄图干涉德、奥合并的行动都将视为对德国人民的宣战。” 如今,威廉有九成的把握通过外交来完满地解决问题,可如果真的因此而爆发战争他也有信心获得最终的胜利。此时,德国陆军已经处于二级戒备状态,只要一个星期就能完成总动员。 总参谋部也早就针对可能的两线作战制订了详细的计划,那就是在西线采取守势,在东线对俄军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一般认为,这种保守的战略可以使德国获得不是决定性的,但却是有益的战略形势。(这句话即使放到历史上的1914年依然成立) 一百年前,弗里德里希大王曾经以普鲁士一隅之地抗争法、俄、奥三国七年之久,并最终获胜,这不仅是全体德意志人的民族自信心的来源,此刻更成为威廉胆量的来源。 外交态度要强硬,手段则要灵活。 在柏林皇宫,威廉在俾斯麦的陪同下亲自召见了俄国外长吉尔斯。通过此前的外交接触,威廉已经知道了俄国想要获得的补偿的大体限度:第一,获得加利西亚,和匈牙利以喀尔巴阡山为界;第二,获得在黑海沿岸国家以及塞尔维亚的驻军权和通行权。 对于沙皇想把黑海变为俄罗斯内湖的“大胆”想法,威廉没有任何异议,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当下德国为避免战争所做的必要让步,以非核心利益交换核心利益,这笔买卖十分划算。 威廉虽然已经答应波兰贵族,保证不将加利西亚交给俄国,但形势比人强,为了加利西亚的几个波兰贵族而和俄国开战就太不值得了。 英、法、俄三国在德、奥合并这件事上,看似步调一致,坚决反对德国,但到底是各有私心,而且彼此矛盾很深。在非洲,英法暗中较劲;在中亚,俄国人正力争压英国人一头。 会见中,威廉强调了俄普两国的传统友谊,并痛快地答应了俄国的条件,于是俄国人在获得满意的补偿后不在理睬英、法两国的怂恿和调拨。 英法两国见俄国满载而归,心中甚是着急。如果没有俄国的帮助,那么英法就再没有对德国进行外交讹诈的资本。 于是,法国人首先坚持不住了,他们放弃了早先提出的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主张,只是要求从德国在非洲的领地获得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