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新一战风云在线阅读 - 第二十二章 崩盘背后的36小时(上)

第二十二章 崩盘背后的36小时(上)

    回到波恩,席克勒尔本来安排到当地最好的饭店开怀畅饮好好放松一下。但威廉一夜未归的消息早已传到了柏林,王子突然失踪,这么大的动静,连皇帝都惊动了,负责威廉人身安全的几个皇家侍卫更是被训斥得不轻。这种情况下哪里还顾得上吃饭庆祝。

    “殿下,从昨天晚上到今天下午,太子和太子妃殿下发来了9封电报,您知道他们多着急吗。从今以后我再也不会相信您的花言巧语了。”

    事到如今威廉的态度就是要打要罚悉听尊便,方正最重要的事情已经完成了,而且还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芬克上尉,我向您保证,从今以后我绝不再擅自行事让你们为难。”说着,威廉打出一个漂亮的军礼。这下反倒把芬克和他的几个手下逗乐了。

    “说吧,您到底去了哪儿,我也好详细地给领导汇报一下。此外,您最好亲自写一封信向皇太子殿下解释一些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好为我们开脱开脱责任。”

    “法兰克福,我和席克勒尔一起去法兰克福游玩,结果一不小心迷了路,所以昨天没能及时赶回来。”

    “在哪儿迷的路,最后是怎么找到路的?”

    ……威廉当场晕倒:“你们这是审问犯人啊!”

    “殿下,您怎么说,我就怎么记录,只要我们的顶头上司不再追查,这事就算通过了。”关键时刻芬克也不想为难威廉。

    也的确,两个大小伙子因为在法兰克福迷路一夜未归说到哪儿都算得上一条新闻了。

    事后,芬克他们又对席克勒尔进行了一番隔离审查,好在席克勒尔的嘴够硬,按照提前准备好的说辞应付了一通。因为此事不再涉及第三个人,所以调查也只能到此为止。

    不过威廉在波恩大学还有三年的时光,在皇家侍卫的严密保护之下,可想而知以后的日子会是多么的不自在了。

    皇太子和维多利亚公主那边知道儿子已经平安归来,在电报中训斥了几句也就不再追究。

    所有的麻烦都解决掉之后,就该好好享受一下这缤纷六月的胜利果实了。

    诚如那位法兰克福的电工师傅所说,“奇迹”确实是从德意志银行引发的。但奇迹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却是威廉、席克勒尔根本不知道也是压根就想不到的。

    德意志银行虽然是战后新设的一家股份制银行,但该行组织严密,背景强大,并且担负着一定的官方任务。说起她的创建和俾斯麦还有莫大的关系。

    普法战争之后,俾斯麦敏锐的意识到,德国已经从地区性大国变成了欧洲大国,下一步就无可避免的要向海外扩张商业和其他利益。

    而要想发展海外贸易如果没有一家实力强大、信用良好、分支机构广泛的银行作为支撑是难以想象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俾斯麦牵头,普鲁士上议院的两位议员出面从容克贵族中募集了4500万马克成立了德意志银行。

    4500万马克的资本金在当时的德国银行业虽谈不上一枝独秀力压群雄,但论起规模实力在股份制银行中也仅次于贴现公司而位居第二。

    由于德意志银行是容克贵族的金融大本营,因此成立之初就与犹太私人银行处于天然的敌体地位。罗斯柴尔德集团在德国股市呼风唤雨唯一有所忌惮的也就是这家银行而已,因为其他银行的情报他们都能搞到。

    股市短期内的疯狂飙升引起了德意志银行投资部门的高度关注,不过他们的判断是德国经济发展良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可以支撑股市进一步走强。

    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判断的指引下,德意志银行的客户们才一直耐心锁仓,让时间继续给他们创造利润。不过在那个“疯狂星期六”的上午,还是有一位客户由于亟需钱用而卖出了100万马克股票。

    谁也不会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无心的一次卖出竟引发了市场的连锁反应。

    怎么个连锁反应还得从头说起。

    就在上周四,罗斯柴尔德集团通过贴现公司的内线获得了阿道夫保证金不足的情报。关键时刻埃蒙德和布莱希罗德决定铤而走险,把阿道夫的施普利特伯格和道姆银行彻底搞破产。如果计划成功,则阿道夫的损失将全部会转化成他们的利润。

    于是埃蒙德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在市场上高举高打迫使阿道夫不得不连续追加保证金;另一路开始策划对阿道夫的银行进行挤兑,从而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星期四下午,席克勒尔离开柏林乘坐火车前往波恩与威廉汇合。他前脚离开,后脚阿道夫就收到了客户预约提款的消息。

    周五一早,老远就望见黑压压的一群人聚集在施普利特伯格和道姆银行门口等待取款,柏林金融市场最惊心动魄的36小时暗战由此拉开序幕。

    阿道夫虽然不是什么聪明人,但脑子总归够数。银行最怕的是什么?当然是挤兑,再有实力的银行都经不起大规模的挤兑,何况阿道夫大量从银行抽调流动资金,即便没人挤兑都快撑不住了。

    见此情形,阿道夫立时明白这一定是对手耍的阴招,可明知道人家在阴你,又有什么办法呢?阿道夫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席克勒尔已经出发,只要再挨过两天一切就都会好起来。

    于是他从几个亲戚那里搞到一些救急的钱,另外还要拜施普利特伯格和道姆银行将近一个世纪的良好信用,以及德国人普遍冷静不盲目跟风的性格,阿道夫总算挨过了星期五。

    一夜未眠的阿道夫在看到柏林日出的时候,万万没想到接下来才是真正令人崩溃的时刻

    周六一早,施普利特伯格和道姆银行门前排起了比昨天长几倍的长龙,足足延续了半条街。银行职员各个惊诧不已,目瞪口呆,因为这些排队的人中有不少都是附近的邻居,和席克勒尔家族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心情无比糟糕的阿道夫来到办公室拿起当天的报纸一看顿时明白了怎么一回事。原来《北德新闻》报在第二版用一个整版的版面播发了施普利特伯格和道姆银行资金崩溃的消息。《北德新闻》那可是柏林发行量第二大的日报呀!

    为了搞清究竟是怎么回事,阿道夫仔细地读下去。

    消息的引题是:百年银行或遭破产;主标题是:施普利特伯格和道姆银行投机不成反陷困境;主图照片显示的是老妇人牵着孩子等待的情形;配图说明是:银行门前等待提现的人们;署名是本刊新闻主笔:海斯·仁布常鸣(调侃一下)。

    “我说怎么昨天闹得雷声大雨点小,原来是为了拍摄这张照片用来配合这条假新闻啊!”阿道夫的心中说不出的愤怒。

    再往下看,更是让阿道夫气得七窍生烟。消息详尽分析了阿道夫在贴现银行的资产质量,以及现有的资产规模,指出该行的破产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即便上帝来了都救不了。文中更是援引了贴现公司的一位无良经理的话出来作证:在市场持续向好的情况下,任何做空者都将面临保证金的极大压力。

    这还不算完,相关链接部分详细追忆了施普利特伯格和道姆银行和商号的前世今生,描述了老席克勒尔和普鲁士王室之间的传奇故事。又是追今抚昔,又是肯定功绩,整整一版的内容,怎么看都像是《北德新闻》报在对阿道夫银行进行最后的“遗体”告别仪式。

    阿道夫已经出离愤怒了。可是他又能怎样呢?现在就算找到《北德新闻》,最多对方来个书面道歉,可这种事情只会越抹越黑。打官司?有这功夫,阿道夫估计都露宿街头了。

    这次碰到了有文化的流氓,阿道夫只能自认倒霉。不过,该想折还是要想折的,咱也不能坐着等死啊!

    可但是,但可是,之前能想的折都想了,能借的钱都借了,更何况要化解眼下的挤兑风波没有100万马克显然是无济于事的。万般无奈之下,阿道夫把他最信任也是银行最能干的年轻经理赫森找来,希望能发生点“奇迹”。

    说起赫森年龄不过30多岁,但却做到了施普利特伯格和道姆银行信贷部经理的位置。在一家普通商业银行里,信贷部算得上最重要的一个部门,其部门经理的权力相当之大。

    能做到这个位置自然是和赫森的精明能干以及个人努力分不开的,而他努力工作的的背后却是为了回报阿道夫的不弃之恩。

    话说赫森进入施普利特伯格和道姆银行工作的第三年,由他经手了一件用假信用证骗贷的事件,结果使银行当场损失25万马克,虽然责任不能全在他,但这么大的损失总是要有个说法。阿道夫在了解这件事情后,知道赫森被骗实属无奈,所以就没有追究任何人的责任。

    从此之后,赫森便铁了心在施普利特伯格和道姆银行干下去,一晃5年过去了,依靠骄人的业绩,赫森坐上了信贷部经理的位子。

    “先生,您找我有事情?”

    “今天的《北德新闻》你看了吧。”

    “是的,看过了。”

    “现在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我们已经陷入竞争对手的阴谋,银行的大部分流动资金都被抵押在贴现银行做保证金,一时抽不回来。所以我希望你能帮我想想办法,拆借一些头寸也好度过难关。”

    “先生,我只想问您一句话,我们会不会破产。”赫森显然是看过了《北德新闻》的报道。

    “破产?”阿道夫朗声笑了笑,这笑声中多少有一丝凄凉:“破不破产就在一线之间,如果我们能挺过今天就一定不会破产。如果挺不过去,那就难说了。现在金库一共还有30多万现金,估计最多能撑两个小时。如果我们能再筹集到100万马克,那么就能挺过今天的挤兑,到了下周,情况一定会好转。”最后一句话,阿道夫说得坚决而有力。

    “先生这么说我就放心了。办法的话我倒还真有一个,您还记得三年前我们曾经放贷给一个俄国人吗?那人现在发达了,经营的加利西亚石油公司垄断了波兰、匈牙利北部还有乌克兰地区的煤油市场。几天前还和我见过一面,说他正准备把销售市场扩大到东普鲁士地区,还约我有时间去他在柏林的新公司看看。他人很热心也很豪爽,我觉得不如去找找他,也许念在我们帮过他的份上,多少能借些钱出来。”赫森说道。

    “俄国人?三年前?你说的是那个叫阿历克谢莫扎诺夫的人吗?”

    “是的,就是他。”

    “没想到几年的时间他的事业竟然做的这么大。当时如果不是你坚持己见,我们肯定是不会贷款给那个俄国乡巴佬的。这个世界真是变化太快了!”阿道夫边感概,边收拾东西准备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