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贞观极品公子在线阅读 - 第五十六章 兰亭序

第五十六章 兰亭序

    李承乾见薛琰突然就摆出一副带头大哥的模样,看样子真恨不得能动拳头揍他,吓得连连后退,想要摆太子的架子,可是记起方才可是他主动提出在宫外,两人兄弟相称的。【】

    真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子玉兄!那件事确实是小弟的不是,小弟在这里赔罪了,可是那活字印刷实乃利国利民之物,子玉兄为了自家私利便敝帚自珍,实在是~~~~~~~”

    自私那两个字,李承乾实在是不好意思说出口,说到底,活字印刷之术都是薛琰发明的,人家愿意怎么处理,那是自己的事情,他越俎代庖,将活字印刷之术献给了朝廷,怎么说,都是他不占理。

    薛琰看着李承乾一副赔笑讨好的模样,便是有气也发不出来了,人家好歹是当朝太子,一国的储君,那个这么陪着小心,他要是还抓住不放的话,实在是有些不知好歹了。

    “算了!算了!算我倒霉,交友不慎!”

    薛琰自己说着宽心话,可是一想到那活字印刷有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他的心都在流血,不客气的说,如果活字印刷这项发明创造要是薛琰自己经营的话,带来的利益绝对不是太宗皇帝赏赐的那白两黄金可以比拟的。

    至于尚承奉御那个芝麻绿豆大小的官职,薛琰从来都没放在心上。

    可是不自己给自己宽心,还能怎么样,东西都归了人家,而且以李家父子那无耻的作风,只怕到时候,薛琰连名都求不到。

    万恶的封建社会,连个专利法都没有,实在是太黑暗了。

    薛琰在心里疯狂的吐槽,绕到书案后面坐下,吐出了一口郁气,道:“今日怎地有闲暇,来我府上,该不会是又看中了我府上的什么物事吧?”

    薛琰讥讽的言语,李承乾完全当成了耳旁风,正待回话,突然看到书房墙上挂着的一副字,登时就楞住了,指着那副字,目瞪口呆了半晌,才道:“子玉兄!你~~~~~~~你怎地将我父皇最爱的《兰亭序》都盗出来了,虽说那活字印刷之术,是你的心血,可是你也不该做出这等大逆之事啊!快!快摘下来,我偷偷带回去,趁着我父皇还没发现,否则的话,一旦被我父皇查出这幅字在你的府上,子玉兄!只怕你阖府上下都要大祸临头!”

    李承乾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通,说的薛琰是满头雾水,顺着李承乾手指的方向看去,薛琰这才明白,登时气道:“说的什么浑话,我要是有哪本事去皇宫盗宝,还能在这里和你废话,你说的那副字,是我临的!”

    原来李承乾看到了薛琰书房墙上挂着的《兰亭序》临本,错将这西贝货当成了王羲之的手迹。

    李承乾闻言却根本不信,道:“不可能,这《兰亭序》一直都在两仪殿内,子玉兄,你岂能看得到!”

    薛琰一愣,还真没想到这一节,赶紧组织大脑细胞一起活动圆谎,道:“王羲之的珍本我可不是在当今圣上那里看到的,而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在一个叫辩才的和尚手中见过!”

    这下轮到李承乾楞住了,仔细看他的面色,居然还有点儿脸红了。

    薛琰见了,心中暗笑不已,他当然不可能认识辩才和尚,《兰亭序》的珍本更是不可能见到,因为在后世,书法界的极品瑰宝早已经失去了踪影,长期以来,学界盛行的说法是:《兰亭序》被对之爱不释手的太宗皇帝死后带进了棺材,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原来文韬武略的太宗皇帝对书法情有独钟,尤其喜爱“书圣”王羲之的墨宝,他利用帝王之便,在天下广为搜罗王羲之作品。

    每每得一真迹,便视若珍宝,馀兴来时摹揣度之,体会其笔法兴意,领略其天然韵味之后,便珍藏身旁,唯恐失却。

    不仅如此,太宗皇帝还倡导王羲之的书风,使得学王之风在贞观年间大为盛行,据史书载太宗皇帝曾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喜好王羲之书法的程度,可见一斑。

    虽然所藏墨宝甚丰,但始终没有找到王羲之的《兰亭序》真本,一国君主,却不能得到前朝稀世之珍品,太宗皇帝每一念此,便闷闷不乐。

    原来,王羲之自己也十分珍惜“神助”之作《兰亭序》,把它视为传家之宝,一路传下,至第七代孙智永。

    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对祖上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极为钦佩,决心将祖传书法再现风华。

    智永练习书法极为刻苦,在永欣寺时,就曾盖一座小楼专做练字,誓言“书不成,不下此楼”。

    就在这座冷冷清清的小楼里,智永如痴如醉地运笔挥毫,经三十年之功,智永的书法名气也越来越大,华夏书法界的另一大名品《真书千字文》,就是智永的代表书作,历代评价颇高。

    智永年百乃终,逝前他将《兰亭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也对书法很有研究,他知道《兰亭序》的价值,遂将它珍藏在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

    当太宗皇帝闻言《兰亭序》在辨才和尚处,兴奋不已,多次遣人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

    太宗皇帝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兰亭序》。

    萧翼对书法也颇有研究,与辨才和尚相谈甚欢,待两人关系密切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

    辨才看后,不以为然道:“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那才是王羲之真正的传世之宝。”

    萧翼不动声色的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犹豫再三,才神秘地告诉他是《兰亭序》真迹。

    萧翼故言不信,说此帖早已轶失,怎么可能在你这里呢。

    辨才见其甚疑,一时起兴,就从屋梁洞内取出兰亭真迹予萧翼赏鉴。

    萧翼仔细察看了一番,果为真迹,只见他脸色一变,迅即将其纳入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

    (本章未完,请翻页)太宗“诏书”。

    辨才此时方知上当,但悔之已迟。

    梦寐以求的东西终于到手了,太宗皇帝高兴得不得了,而辨才因受此事的刺激积忧成疾,一年后便撒手人寰了。

    可见,李家父子巧取豪夺是有先例的!

    太宗皇帝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奉宫内的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真等四人,各拓数本,赏赐给太子李承乾及诸位王子和近臣。

    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临本传世。

    薛琰在后世欣赏过得就是虞世南的临本,在所有的临本当中,也只有虞世南得王羲之书法的精髓。

    薛琰前世也是爱好书法之人,对华夏历代书法名家的笔体都多有研究,王羲之作为“书圣”,自然也是薛琰研究的对象。

    薛琰结合了历朝历代诸多书法名家《兰亭序》的临本,以及王羲之传世不多的真迹,多加研究,他所临的《兰亭序》论笔体,论笔风,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书房中挂着的,是薛琰重生之后,闲来无事临的,又故意做了旧,难怪李承乾会以为这是王羲之的珍品。

    不过对这份临本,薛琰却并不满意,和前世相比,火候上差了不少,关键是他现在的年纪小,腕力不足。

    李承乾如此吃惊,显然也是见过《兰亭序》珍品的,至于薛琰提到“辩才”时,面红耳赤,估计是因为,他对自家老爹那巧取豪夺的前科也感觉很是不好意思。

    “子玉兄!此言当真?”

    薛琰见李承乾不信,也不言语,当即取来一卷纸,铺在书案上,取了一只狼毫,蘸饱了墨,略加思索,便在白纸上挥洒起来。

    薛琰一动笔,李承乾就楞住了,太宗皇帝喜好王羲之的书房,作为太子,当然上行下效,李承乾本人在书法上的造诣也相当不俗,他一眼就能看出,薛琰在书法上的功力,显然不是他能够相比的。

    李承乾原以为自己的书法就算还没到登堂入室的地步,可至少也算得上不俗了,可是和薛琰这么一比,他写的字也就讲究能看而已。

    薛琰在前世将这《兰亭序》不知道临摹了多少遍,只片刻的功夫,整篇《兰亭序》的324字便跃然纸上。

    事实就摆在眼前,李承乾也不得不信了,再看看薛琰,他这个当朝皇太子,居然没来由的一阵自卑,因为和薛琰相比,他处处都没有拿得出手的地方。

    再去看墙上挂着的那一幅字,李承乾才看出,这一幅的确是赝品,《兰亭序》的珍品自从到了太宗皇帝的手中,便加盖了太宗皇帝的私人印章,这上面虽然也有不少前人的印章,做的极像,唯独少了太宗皇帝的那一枚。

    “子玉兄!墙上挂着的那一副,不知能不能送给小弟!?”犹豫了半晌,李承乾终究还是忍不住提出了请求。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