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贞观极品公子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三章 天潢贵胄

第四十三章 天潢贵胄

    李承乾本就是个聪慧之人,薛琰所言,他虽觉得大胆,然仔细想想,却又不失道理,天下人皆言前隋炀帝的过失,却从未有人说起过他的功绩,听了薛琰的话,李承乾也不禁在思考,炀帝是否当真一】

    或许就像薛琰所说的那样,炀帝失败的地方就是役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

    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

    百姓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

    回到宫中,李承乾便迫不及待的将今日薛琰所言整理了出来,转天,太宗皇帝于两仪殿内,考校众皇子课业。

    说是众皇子,其实也不过就三人而已,分别是太子李承乾,蜀王李恪,越王李泰。

    三人虽是兄弟,然关系却并未如太宗皇帝所期望的那般亲厚,原因只有一个,大唐帝国的储君之位就那么一张,而这三个人,都有机会。

    李承乾是太宗皇帝的嫡长子,他的身份注定了他是最有机会,也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但是他的两个已然长大的弟弟显然并不这么想。

    谁让他们的老爹太宗皇帝就没有给他们做个好榜样,既然太宗皇帝都可以通过搞掉自己的亲兄弟,登上至高无上的皇位,为什么他们这些做儿子的不能有样学样呢?

    首先说说李恪,虽然他只是太宗皇帝的庶子,但论血统,身具两朝皇室血统的李恪,无疑要比身为嫡长子的李承乾更为尊贵,他的父亲是当今皇帝,外公是前隋炀帝,他的出身似乎是不同凡响的。

    即便不是嫡子,但如今朝中前隋遗臣颇多,自然少不了有人为他张目,太宗皇帝对他也颇为疼爱。

    太宗皇帝对李恪的特殊感情,缘于一种爱屋及乌,缘于对他母亲杨妃的难以抑制的怜爱和倾慕,那真是个水一样的女子,温柔,高贵,美丽,贤淑,如当今的皇后长孙氏一样,完美又理想。

    国破家亡的惨剧,使这美丽的女人伤心,憔悴,也使得太宗皇帝的怜香惜玉之情,越发得不可收拾,他珍惜这个女子,甚至发誓要给她大于她做大隋公主的幸福,还有他们的儿子,他想,既然他做了他的儿子,他就要让他拥有最大的幸福,让他绝不同于那些被杀戮的杨家子孙们。

    太宗皇帝非常喜欢李恪,如果说以前,他几乎偏心的另眼相看,是出于爱屋及乌的话,那么随着李恪一天天的长大,那种喜欢便逐渐缘于了李恪本身,而他的宠爱,也逐渐发自了内心深处。

    李恪文武兼备,可以说他的才能使太宗皇帝众多儿子当中最为

    (本章未完,请翻页)出色的,就连太宗皇帝本人也曾说过“恪,英果类己”这样的话。

    或许是因为自己高贵的血统,或许是因为太宗皇帝分外的偏爱,让李恪自小便自视甚高,对那位性格懦弱的太子大哥从未放在眼里,他坚信自己生下来就不是为了给别人做配角,他想要的是那至高无上的权利。

    同样对李承乾太子之位不服气的还有越王李泰,如果说李恪窥伺太子之位,起因是自己高贵的血统,那么李泰对太子之位产生想法,则是因为太宗皇帝过分的偏心了。

    史书上记载李泰“聪慧绝伦”,太宗皇帝“特所宠异”,他一出生的被自己的祖父唐高祖李渊册封为宜都王,次年,李泰进封卫王,又被授予上柱国。

    作为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的嫡次子,按理说李泰日后的爵位最高不过是从一品的郡王,当时作为秦王嫡长子的李承乾也不过才封了中山郡王,然而李渊却将李泰封为了正一品的卫王以继李元霸之后,这对李泰来说显然是莫大的恩宠。

    贞观二年,年仅九岁的李泰改封越王,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太宗皇帝偏爱,特许“不之官”。

    李泰本人擅文能武,加之胖圆憨厚深得太宗的宠爱,由于李泰宠禄过盛,屡次遭到众臣的进谏。

    也正式因为太宗皇帝的种种溺爱,因此也助长了李泰夺嫡的野心,他的内心世界丰富又细腻,美好又邪恶,既是可爱可喜之皇子,又是可恨可悲之兄弟。

    历史上,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谋反,李泰涉嫌谋嫡,太宗皇帝为了达到让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儿子共存,只好采取隔离政策,改封其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

    贞观二十一年进封濮王,高宗即位后,优惠有加,永徽三年死于郧乡,高宗追赠其为太尉、雍州牧,谥曰恭。

    纵观李泰的一生,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虽然地位略亚于哥哥李承乾,不过受到的宠溺,却是不输年幼的弟弟李治。

    更为重要的是,李泰本人堪称是才华横溢,史载其“聪敏绝伦”,因为他不仅对文学十分精通,所藏书籍甚至和皇室的藏书楼一样多,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对书画鉴赏也相当在行。

    太宗皇帝因此特许李泰在自己的王府里设立文学馆,可以自由的接引有学问的人,李泰于是听属吏的话,学习古代平原、孟尝君的方法,养了许多的文学之士以著书、立说。

    于是上书给太宗皇帝,经过允许,花费数年时间,编成五百五十篇的《括地志》一部,《括地志》著成,太宗皇帝观之大喜,令藏之于秘阁,赐李泰锦缎上万,又因李泰肥胖,于是允许他坐轿子上朝。

    但太宗皇帝这种过份宠爱李泰的行为也引起了大臣们的忧虑,纷纷上奏章,意思是皇帝对次子的待遇,超过了太子,容易引起外间猜测。而且过份宠爱某人,容易

    (本章未完,请翻页)骄纵他的行为,也会引起其它儿子的不满和引起妒忌。引古譬今,历史上皇帝过份娇宠儿孙都没有好的下场。这也引起了太宗皇帝的重视,于是稍稍有些控制,请注意,只是稍稍。

    后来,皇太子李承乾因为受伤,脚部落下残疾,李泰想取而代之,于是交结朝中群臣,依附为朋党。

    不久李承乾真的被废,一些人要拥立李泰为太子,太宗皇帝私下也想立李泰。而长孙无忌却一定要立晋王李治。

    这时太原出现了一块石头,上面刻有“治万吉”几个字,也就是“李治万岁吉祥”的意思,太宗皇帝又动了改立李治的念头。因为太原是李唐王朝起家的地方,古人多迷信孅纬,对莫名出现的天象、文字总有些敬畏的态度。

    李泰知道有这个动向,就找机会恐吓李治:“你和李元昌关系好,不会像他那样吗”

    李元昌是李承乾党羽,以谋反罪先被杀,李治于是整日一副郁闷的样子,太宗皇帝很奇怪,经询问李治说出缘由,心中更有了看法。

    之后又召李承乾责问他欲谋反的理由,李承乾道:“臣下贵为太子,还要求些什么呢只因李泰有企图,所以与一些朝廷大臣谋求自保罢了,因此有一些坏人趁机让臣下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如果李泰成为太子,正好让他的计谋得逞。”

    再加上,历史上李泰那句超级有名的“杀子传弟”,他的结局也就注定了。

    当然,这也都是后话,如今的李泰可谓志得意满,太宗皇帝对他种种逾越礼制的宠爱,让他的头脑当中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只要把亲哥哥李承乾拉下了马,自己就能登上储君之位了。

    都说天家无亲情,而太宗皇帝的确可以对别的皇子说一番“父子之情,岂不欲常相见耶但家国事殊,须出作藩屏”这样冠名堂皇的话,然后将这些皇子打发去封地以“绝觊觎之心”。却因私爱而将对太子之位最有威胁的李泰留在身边,不让其之藩。

    太宗皇帝也可以对别的皇子说“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以避免儿子变得骄奢为由,而不肯多给他们财物,却在赏赐李泰时不仅“赐泰物万段”,每个月给的东西,甚至比太子还要多。

    太宗皇帝同样可以在别的皇子谋反时,对他说出“往是吾子,今为国雠”这样大义凛然的话,然后毫不犹豫地将其赐死,却惟独在面对自己最心爱的李泰时会有种种不舍,在历史上为了保全他的性命而绞尽脑汁。

    太宗皇帝在历史上这些犹如世间任何一位寻常父亲疼爱儿子的举动,以至于时常招徕魏征、岑文本等人一篇接一篇的上疏,就连褚遂良最后也不得不感慨道:“今天之所以会有夺嫡的事情发生,正是陛下你没有节制的宠爱造成的!”

    而李泰也正是在这万千父爱中一时迷失了方向,最终选择踏上了一条不归路,这又如何不教人怅惘痛惜。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