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捷报频传
这太监的举动,自然引起了朱佑樘的驻意,朱佑樘看了这太监一眼,心知今个儿也商量不出什么来,于是只好作罢,对诸人道:此事事关重大,关乎社稷存亡,朕还要过问,诸卿务必集思广益,想出一个应对之法,此事就如此,今日就到这里吧。 散了朝之后,朱佑樘独独留在这朝殿,那太监会意,小心翼翼到了殿中,勉强挤出笑容,道:奴婢王安,见过陛下,吾皇万岁。 朱佑樘不耐烦的摇摇手,道:王安,你不是通政司那边的吗怎么,出了什么事,以至于朕的廷议你也要闯进来。 王安道:最新的急报,连内阁都没有递过去,奴婢看事儿不小,于是连忙给陛下送来了,奴婢犯了规矩,请陛下责罚。 他口里这么说,只怕心里头却是等着领赏了。 这个太监倒是有些意思,一面知道是犯了规矩,一面还要来,这让朱佑樘不禁精神一振,道:递上来先让朕看看再说吧。 这王安倒也不含糊,连忙小跑着上了丹犀,小心翼翼的拿出一份折子放到了御案上,他人倒是没有退开,只是笑嘻嘻的道:请陛下过目。 王安想必是通州人,说话时一口的通州口音,不过人却很是伶俐,说话也还算得体,朱佑樘只是对他点点头,随即注意力很快就转移到了奏书上头。 打开奏书,熟悉的字迹立即让朱佑樘不禁心中一暖,这行书规规矩矩之中又带着几分桀骜不驯,不是那柳乘风的亲笔行书又是谁的,原来柳乘风还活着,这让朱佑樘心里的不快冲淡了不少,对朱佑樘来说这确实是大喜的消息 自从柳乘风出了大漠之后,因为交通不便,与京师已经相去太远,因此已经和京师断了朕系,现在能看到柳乘风的手书,终于让朱佑樘放下了心。 臣望南而叩,念及陛下,甚为思念。 臣奉旨出塞会同瓦刺郡主李若凡至漠南,恰逢漠南诸部会盟 一行行字从朱佑樘的眼中掠过去,奏书里的大意倒是很明白,柳乘风杀死瓦刺汗庭雷枢密使,以及三千瓦刺帐前卫,又协助李若凡,在漠南站稳脚跟,与此同时瓦刺汗庭已经扬言报复,召集军马,做好了与漠南诸部决战的准备,大战迫在眉睫而柳乘风在这个时机,决心返回关内回到京师,他认为瓦刺内部攻伐,他根本不必插手,这是瓦刺内部的事,现在他已经算是功德圆满,择日就会回京。 朱佑樘看过之后,顿时大喜,连连抚案叫好,原本这瓦刺之事本就是他的一桩心病现在终于解除,自是痛快不已。 王安正是知道这份奏书对朱佑樘的重要,因此才大着胆子坏了规矩直接将这奏书送来,此时见龙颜大悦,连忙趁机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廉国公不辱使命 朱佑樘这才注意到了这个身边的太监,这个太监不过三旬的样子,肤色白哲口里像是抹了蜜儿一样,若是换了从前,朱佑樘在这里看奏书,一个太监在边上插话,只怕早就把这太监贬到神宫监里去了不过今日他是真正的喜出望外,居然兴致极好打量他一眼之后,道:确实是好消息,朕就知道,柳乘风必不会负朕 他说到一半,随即又落回这奏书上,不禁道: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奏书里也有许多不实之处,做不得真,什么歼三千瓦刺帐前卫,这牛皮未必吹嘘的太大了一些,他带去的新军不过千人,若是斩帐前卫五百,朕尚且能信,三千之数,多半是夸夸其谈。 随即,朱佑樘的眉头皱起来,显然是一雷很痛心的样子,似乎是在说,连柳乘风这个家伙也学坏了,居然也学会冒功了。 不过想必不辱使命这事儿是真的,柳乘风自己说已经准备返程,至少说明朝廷的这一次使命他还是勉强完成,这对大明来说,有着极大的好处,至少在未来许多年之内,大明不惧北方的边患了。 朱佑樘欢欣之余,沉默良久,道:此事明日发出去,朕还要再看看,明日的时候,让内阁传旨意,昭告天下,走了,还要重赏,此次出关的众人俱都是九死一生,朝廷赏罚分明,岂可不赏 听到朱佑樘说明日再把消息递出去,这叫王安的太监眉梢儿微微露出了喜色,可是这表情也只是在他的脸上悄无声息的掠过,他嘻嘻笑道:陛下圣明。 朱佑樘心情大好,不过也不愿和这太监多说什么,毕竟他是一国之君,还有许多沉积的奏书等着他去处置,他沉默了片刻,道:你下去吧,往后若再有这样的奏书,照旧直陈上来。 朱佑樘对这王安并没有给予什么赏赐,不过王安居然一点儿也没有灰心丧气,反而喜笑颜开的应了一声,乖乖去了。 等这王安一走,朱佑樘顿时又打起精神,发了一会儿呆,口里不禁喃喃念道:总算是活着回来,好,这样就够了。 王安出了殿,刚刚拐过了一个月洞,却是被人叫住,叫他的是萧敬,萧敬也是往这儿路过,见到通政司的太监在这里,心里觉得奇怪,自然叫住他,这王安连忙小跑着去给这位萧祖宗行礼,萧敬脸色凝重,冷冷的道:这个时候,通政司也传递奏书吗 王安连忙道:萧祖宗,奴婢奴婢 萧敬道:好好的回话,不要言辞闪烁,是不是有什么紧要的奏书要递上去 王安只得深吸一口气,却是摇头道:不是,是陛下想问问内阁那边河南赈灾的章程出来了没有,奴婢在内阁那边取了去递送到了君前。 萧敬才恍然大悟,不再理会这王安,摆摆手:不要四处游荡,好好办差去吧。 王安才如蒙大赦的走了,他的脚步飞快,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方才他蒙骗萧敬,一旦被萧敬知晓这可是要命的事儿,只要萧敬捏捏手指头,他这辈子就算完了。不过王安却仍旧冒着这么大的风险糊弄了这位宫里的祖宗,他是通州人,偶尔也会出宫去和一些同乡打交道,他自然清楚通州的变化,也知道外朝的情况。 他在通政司看到了那份奏书,立即就冒出了一个念头,一个极为大胆的想法,这个想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若是有大商贾事先知道柳金事不但没死,还择日就会回京的消息会如何
王安很快意识到,他发大财的时候到了,这个消息,至少价值数十上百万两银子,只要有人事先得到消息,随即大肆的收购那些价格跌落到了谷底的货物,等到消息公布出去,那么货物的价格必定上扬,用最低的价格收购,再用最高的价格甩卖,这不是发大财是什么因此他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并不将这奏书送去内阁,因为他清楚,一旦送去了内阁,这消息就等于是公布天下了,于是他打起胆子,直接陈到朱佑樘这边来,皇上看了这奏书,大喜之下,肯定也不急于立即公布,而且在奏书里,还有一些浮夸之词皇上还没拿准,怎么可能就这样昭告天下。 他要争取的就是这个时间,他心里清楚,这个消息若是卖出去,至少也能卖出几万两银子,几万两,那可是他一辈子想都不敢想的财富,冒着这杀头的危险倒也值了。 导日,王安便寻了个机会出宫,寻了几个同乡,好不容易朕络了一个大商贾。 而紧接着,聚宝楼里出现了一个极为难得的状况,开始有人大肆的收购丝绸瓷器以及大量的茶叶了,这三样货物,是跳水最为严重的货物,毕竟这都是奢侈品,而且容易储存,因此囤货的商贾较多,一旦遇到了市场动荡,价格就会暴跌,尤其是丝绸,从一开始每匹三两三钱银子,直接拦腰斩掉了近一半,现在的价格只有两两三千,一见有人收购,那些手里囤着货的商贾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发了疯似得开始兜售。 到了傍晚,刘吉的府邸里,今个儿刘吉下了值,直接就进了书房,大家都知道刘吉的脾气,一旦心里有事儿的时候,便会在书房里闲坐,因此谁也不敢去打扰。 而随后,府里的主事也跟进了书房里去,亲自给刘吉奉上了茶,低声向刘吉汇报几句。 刘吉的脸上,露出了几分遗憾之色,淡淡的道:这么说来,这柳乘风倒是命大,竟是当真没死。不过也罢了,他既没死,倒也为老夫挣了不少银子,下头的恒源商行,已经收购多少货物了。 回老爷的话,今日商行四处拆借,再加上本金,已经花销去了纹银三百余万两。 三百多万两银子确实是骇人听闻的大数目,不过对恒源这种京师里数一数二的商行来说,倒不是完全筹措不出,至少以他们的各种不动产和信用,单从聚宝钱庄就可以拆借上百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