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武帝寄奴在线阅读 - 第十五章 哗变之危 (1)

第十五章 哗变之危 (1)

    小溪,每夜的sao扰依旧进行着,每日的攻守依旧进行着。

    贼兵粮草供应的恢复也带来了攻城节奏的恢复。但是像那一日那样的“蚁附”式攻城再也没有发动过,原因只是因为我军对寨墙加装了尖桩。

    贼兵的军势在增强,我军的军势也在增强。但贼军兵力的增多是以千计,我军兵力的增多却是以十计。

    “依旧”的日子里却传来了“不依旧“的消息——孙恩把句章城完全毁掉了。

    当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之后,小溪军民沉浸在了一片悲愤之中。震惊,是因为孙恩的行径匪夷所思;悲愤,既是因为孙恩的残暴,也是因为我弃守句章的举动。

    县府的大堂上,几位乡绅坐在那里号啕大哭。何无忌与虞丘进在旁忙着宽慰。

    “刘将军,这孙恩也未免太过残暴。”一个年近七十的乡绅噙着泪,用颤抖的手拉着我说,“想这句章城乃是当年越王勾践所建,至今有千年之久。却不料而今毁于一旦。”

    另几个乡绅闻听此言,哭得更厉害了。

    原来,这句章城虽毫不起眼,竟然是越王勾践亲自下令建造的。

    当年勾践卧薪尝胆,击败了称霸中原的吴王夫差之后,当了霸主。当勾践东巡时,发现靠近海边的地带地广人稀,于是决定在此兴建一座城池。为了彰显自己的丰功伟德,所以在为新城命名时,就从“彰德”及自己的名字“勾践”中各取了一个字,于是将这座新城称作“勾彰”。因“勾”与“句”通假、“彰”又与“章”通假,所以这座城到了现在就被称为“句章”。

    想不到,这座小城竟然见证着如此历史;也想不到,多少坚城在历史的长河中被磨掉,而这座小城却屹立不倒。

    然而,这座千年古城却在此时被彻底毁掉了。

    “刘将军”那老乡绅拉着我哭完,抬起头对我说,“也许,当初就不应该离开句章城。那可是先人为后辈留下来的城池。我知道,城外有成千上万的敌人,而守军只有二百多人,确实没法守。但是完全可以只把守兵撤掉,而把百姓都留下来。”

    “老先生,这话从何说起?”眼见何无忌露出不快的神情。

    “是生是死,那都是故土。您贵为参军,也不过是一个后生,哪里知晓我们这些行将入土的人之心情。我到了这样的岁数,还怕孙恩那伙贼人么?尽管将我留在城里,兴许还能舍身一劝。如今可好,悔之晚矣啊。”

    老乡绅说完又哭起来。

    何无忌正要说话,我用眼色制止了他。此时不是理论谁是谁非的时候。

    陆陆续续赶来议事的军官见大堂上挤满哭哭涕涕的乡绅,他们也不想进来凑这个热闹,索性就在院里蹲着。

    我只好让那些军官先回去,和何无忌、虞丘进、刘钟不住地安慰那些乡绅。好容易把他们一个个劝走了才消停了些。这一天,简直比打仗、守城要累得多。打仗、守城只是身体累,而现在却是心累。

    那几天我一直处于自责与愧疚之中。尽管我军不敌贼军是事实,尽管毁掉句章城的并不是我本人,但终归是因为我军的战略部署而牺牲掉了句章。

    不久,刘牢之给我寄了封信。信里除了通常的寒暄及战事分析外,还夹了一张纸,这张纸是从建康来的公文里誊写下来的。

    弃守句章之后,朝廷对刘牢之、对我都有些不利的言论。而这次句章城被毁的事情传到建康后,首都一片哗然。质疑刘牢之、质疑句章守将刘裕的声音不断。还有大臣上表皇帝要求撤换会稽主将、问罪句章守将。

    何无忌看过公文之后,把文案一拍,大声道:“这帮闲人,每日只知纵酒高歌,哪知前线艰辛?前线要兵,没有;要饷,也没有;要人,更是没有。如此一来,这个仗怎样打法?”

    蒯恩正好在坐,他虽然看不懂公文写的什么,但是有虞丘进给他解释,他也是义愤填膺。跳起来道:“你祖宗!又是那个桓不才。这小儿,打仗如脓包一般,挑拨离间倒是一把好手。”

    我冲蒯恩摆摆手道:“桓将军说的也是实情。句章的确是因为我等弃守而被毁的。”

    蒯恩没有理会我,又说:“不弃守又能如何?全军覆没倒是容易得很。桓不才不是十分精通全军覆没么?要不让他来守句章,当个与城共存亡的大大功臣。”

    本来这些天心情不佳,收到公文之后气氛也十分压抑,猛地听了蒯恩的高论,在场的所有人都笑了。

    何无忌拿手指着蒯恩道:“道恩平时不言不语,今天说的这些倒是十分耐人寻味。嗯,‘精通全军覆没’。哈哈。”

    众人哈哈大笑,倒把蒯恩弄得黑脸变成了红脸。蒯恩随着众人一同傻笑了几声后,突然收敛笑容,向众人一抱拳说:“谢谢各位看官捧场。”

    众人又一次笑倒。

    我指着何无忌,笑着喘不过气来。这定然是因为何无忌协助蒯恩一同守句章时,常常给士兵们讲故事,蒯恩从他那里学来的口气。

    在郁郁的心情之中,我不由得想起了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吴起。

    提及军事思想,世人皆是孙吴并称。较之一世英名的孙武,吴起则是个毁誉参半之人;较之淡泊明志的孙武,吴起则是一个功欲极强之人。

    春秋的礼法制度虽然在战国时期遭到严重破坏,然而不论士族还是布衣仍遵从着世俗的常理。吴起却毅然将这些常理全然摈弃。吴起的所为,挑战了中国人奉为圭臬的道德底线。

    吴起求学于曾参时,曾发誓完不成学业绝不回家。甚至连母亲去世了,吴起也恪守誓言而不回家奔丧。曾参不耻于吴起的行为,断绝了与他的师徒之情。试想“吾日三省乎己”的曾子对吴起的为人都有所诟病,可见此人品性如何?

    另一件事则更为恶劣。吴起到鲁国应征为将。因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侯对于在与齐国交恶的情况下重用吴起心存疑虑。吴起便杀掉自己的妻子以明志,最终成为鲁国的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