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天意不绝炎汉在线阅读 - 第三十九章 孙坚背盟

第三十九章 孙坚背盟

    刘辨来到主帐,李肃早已等候多时。

    双方也不客套,李肃直接说明来意,言明董卓恐刘辨失约,欲以满宠为质,并索要传国玉玺。

    刘辨未直接表态,而是吩咐从人招待李肃,便引曹cao、荀彧等心腹升帐商议。

    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璧,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大地凡二千余年。

    古人迷信,便如曹cao、荀彧等智谋之士也不能免俗。只听曹cao愤然道:“董贼乃无信之人,扣住伯宁不说,竟还索要传国玉玺!”

    荀彧亦道:“玉玺乃帝位正朔之象征,若教董贼得之,不就如同承认皇子协才是正统吗?陛下万万不可答应!”

    刘辨叹道:“若朕不交出玉玺,只恐董贼会加害伯宁。”

    曹cao道:“只恐将玉玺交与董贼,其也未必会让出洛阳。”

    刘辨闻言一笑,反问众人道:“卿等以为,玉玺当真那么重要吗?”

    众人不答,刘辨又道:“玉玺的确重要,因为它是历代先帝的遗物。但,它也不过是一个死物,莫非手持玉玺者便能登九五之位而拥有天下乎?昔子婴、王莽皆曾手执玉玺,可他们的结果如何?

    故而,朕以为,真正欲平定天下,靠的还是绝对的实力,说得简单些,就是要掌握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取的精兵,而绝不是这么一个死物。

    玉玺没了可以再行镌刻,但人没了岂能复活。

    在朕心中,伯宁以及卿等,人人皆比玉玺重要!”

    众人皆为刘辨之言所感动,纷纷跪下,表示叹服。

    刘辨见众人已然明白,又道:“朕这里有志才的一封文书,尔等且看看。”言罢,从怀中取出一张绢书,递与曹cao等人。

    曹cao、荀彧看罢绢书,曹cao赞叹道:“妙!戏军师之计着实妙哉!”

    荀彧也点头同意,道:“此计若成,董贼可除!”

    刘辨道:“只是此计的实施还需一段时日的准备,故而朕才想到要以吕布交换洛阳,以迷惑董贼。”

    曹cao道:“董卓此番令李肃前来,只是故作强硬姿态,其实早已破胆,陛下此举,其实是想表明陛下还很忌惮他那数十万西凉精锐。”

    刘辨道:“正是,这样董卓就不会急于从虎牢撤走。”

    荀彧叹道:“若众诸侯能齐心协力,又何必废这许多周折。”

    刘辨又道:“其实朕真正担心的是董卓会焚烧洛阳,只留下一片废墟与朕,故而才要拖延时间。即便志才之谋不能奏效,起码能阻止董贼的疯狂之举。”

    众人闻言,联想到董卓的一贯作风,亦觉得刘辨的担忧非常有可能发生,便不再反对刘辨的决定。

    曹cao又道:“只是董贼之女婿李儒,一向诡计多端,不知其会不会识破此计?”

    荀彧亦表现出担忧。

    刘辨道:“李儒应该不会看破此计,不过董卓军中倒真有一人定能识破此计,所幸的是,此人一向低调,未得董贼重用。”

    众人才收起忐忑。

    于是刘辨又召来李肃,答应交出传国玉玺,又约定日期于阵前交换吕布与满宠,李肃方告辞而去。

    不说李肃回去向董卓复命,且说孙坚营中也开始了一番密议。

    却说那日孙坚主臣为刘辨责罚,深感屈辱,每日消极避战,其实早有撤盟之意。

    这日忽闻兵士报曰:“关上有一将,乘马来寨中,要见将军。”

    孙坚大奇,唤来一见,正是董卓爱将李傕。

    孙坚问道:“汝来何为?”

    李傕不直接回答,而是拉起寒暄:“自西凉一别,已有数载,文台雄风犹在!”

    孙坚心情欠佳,不想与李傕客套,怒道:“无须拐弯抹角,董贼教汝前来,究竟所为何事?”

    李傕见孙坚面有怒色,不敢再迟疑,遂直入正题:“丞相所敬者,惟将军耳。今特使傕来结亲。丞相有一女,欲配与将军之子。”

    孙坚闻言大怒,叱曰:“董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吾不斩汝,汝当速去,早早献关,饶你性命!倘若迟误,粉骨碎身!”

    李傕惶恐,正欲返身离去,程普却道:“且慢。”

    程普示意孙坚入内帐商议,行至内帐,孙坚问程普道:“董贼欺天罔上,我不斩其来使便已仁至义尽,德谋莫非真要我与他结亲乎?”

    程普道:“主公以为,若刘辨击败董卓平定天下,这四海之大,还有主公容身之地乎?”

    孙坚闻言一惊,问道:“德谋此言何意?”

    程普道:“刘辨不同桓、灵二帝,此人极有野心,绝不能容忍地方诸侯拥兵自重。我闻主公斩杀荆州刺史王睿时,刘辨已有惩治主公之意,前番我等兵败华雄,其便借机欲将我等除掉,足见其对我等极为忌惮。”

    孙坚闻言,双拳紧攥,咬牙切齿。

    程普又问道:“不知主公可曾忘却志向?”

    孙坚闻言,气势外放,铿锵有力的说道:“汉室无道,百姓早已离心,此正是英雄举事之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唯有德者居之!”

    程普道:“主公既不忘鸿鹄之志,何不与董卓联手?”

    孙坚道:“董贼闹得天怒人怨,我若与其联手,只恐为天下人所不齿。”

    程普道:“主公不必忧虑,天下暴乱已久,加之董卓此次霍乱帝都,春秋群雄纷争之局已成。这联军中的各路诸侯,也并非真心效忠汉室,实欲借机取利而已。除却他们外,其余如益州刘焉、幽州刘虞、淮南袁术、荆州刘表、并州郭太等,也都早就不将天子放在眼中,他们可曾惧怕那许多骂名,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孙坚闻言已然心动。

    程普又道:“若主公爱惜名声,可拒绝董卓婚约,只阴与之结盟,再向董贼索取征南大将军一职,主公再以南方为根基,窥视中原,若如此,大业可成!”

    孙坚闻言大喜,紧握程普双手道:“日后大业一成,德谋便是我之丞相。”

    二人计议定,不再迟疑,又出来召见李傕。

    孙坚道:“你且回禀董相国,婚约之事不必再提。只要其于陛下处为某求得征南大将军一职,本将保证不再与之为难,必定克日回返长沙。”

    李傕见孙坚狮子大开口,本来有些怨愤,不过毕竟结盟之事也算完成,遂道:“文台放心,某这便回复董丞相。往后两家还需多多亲近。”

    李傕言罢离去,孙坚等开始收拾行装。

    李傕早已令人将此次行程故意透露给联军,联军中多有刘辨密探,遂急报道刘辨大营而来。

    刘辨闻之大怒,想借机除掉孙坚。荀彧等苦劝,刘辨仍决定来汜水关问罪。

    刘辨等带上荀攸及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四将兵马,到达汜水关,又汇合皇甫嵩、卢植、袁绍、董重四路兵马,围住孙坚营寨。

    孙坚兵马在大败于华雄时早已死伤过半,此番猝然被围,哪有半分战心,又见对方人多势众,且领兵者乃是天子刘辨,于是纷纷器械投降。

    刘辨等进入孙坚营帐,哪里还有孙坚及程普、黄盖、韩当等的身影。

    原来李傕离去后,程普就建议孙坚道:“士兵太多,若一并带走,难免不引起刘辨怀疑,莫如留下兵士,我等四人轻装简行,急速南下。”

    于是孙坚只带程普等三将偷偷出营,直奔宛城而去。

    “匹夫敢耳!”刘辨大怒,急令夏侯惇、夏侯渊领兵追赶。

    二人追寻数十里,一无所获,只得回返。

    刘辨怒极,教人传下诏书,令各州郡太守捕拿孙坚及三将。

    虎牢关上董卓闻得李肃竟真的带回传国玉玺,欣喜不已,将玉玺置于手中不住把玩,又听闻孙坚背盟而去,欢喜更胜,竟将忧愁抛著脑后。

    李儒见刘辨轻易的同意将传国玉玺交出,隐隐觉得有些不对,但又想不出是哪里出了纰漏。毕竟刘辨不急于攻打虎牢关,正好遂了他的心意,所以也就未及多想。

    晚间,李儒越想越觉得事有蹊跷,难以入眠,想起一位老友极有谋略,遂赶紧穿戴整齐,连夜赶往张济在关内的住处。

    叩开张济大门,李儒寻到张济,张济早已安睡,李儒赶紧喊醒,急问道:“贾先生现在何处?”

    张济朦胧着双眼说道:“文和果然料事如神,今夜你比来寻他,他已于后院等你多时。”

    李儒闻言并不吃惊,赶紧奔至后院,只见一人盖着薄毯,半卧于石几之上,正以蒲扇拍打飞虫。

    那人背对着院门,闻得脚步声急促,并不回头,说道:“时已入秋,不想还有这许多蚊虫,可怜我的鲜血啊,被我喂饱者已不知凡几。文优何来迟耶?”

    李儒上前施礼,问道:“文和竟又猜到我会前来?”

    原来那人正是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谋士,一言可兴邦、一言可祸国,人称“毒士”的贾诩贾文和!

    不知贾诩能否识破戏志才之谋,且看下章分解。

    (第三十九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