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重要人物资料汇集
(共113人) 蜀国: 刘备字玄德生卒:161-223(63岁)籍贯[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关羽字:云长生卒:164-219,籍贯[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 张飞字:翼德生卒:167-221籍贯[冀州]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赵云字:子龙生卒:168-229籍贯[冀州]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 马超字:孟起生卒:176-222(47岁)籍贯[司州]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 黄忠字:汉升148-220(73岁)籍贯[荆州]南阳[今河南南阳] 魏延字:文长生卒:-234籍贯[荆州]义阳郡[今河南信阳] 诸葛亮字:孔明生卒:181-234(54岁)籍贯[徐州]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南] 庞统字:士元生卒:179-214(36岁)籍贯[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 徐庶字:元直生卒:-籍贯[豫州]颍川郡[今河南许昌一带] 姜维字:伯约生卒:202-264(63岁)籍贯[凉州]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南] 严颜字希伯,(?—219)巴郡临江(重庆忠县)人 马岱字瑾之(183-235年后),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 周仓字?(?--219)关西人士 马谡字:幼常生卒:190-228(39岁)籍贯[荆州]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 马良字季常(187—222),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 费祎字文伟(-253)荆州江夏鄳县(今湖北省孝感市市孝昌县人) 蒋琬字公琰(-246),零陵湘乡人 关平关平(-220),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219) 李严后改名李平,字正方(-234)南阳人 法正字孝直(176-220)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人 刘封字?(-220)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 王平字子均(-248)【益州】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 吴懿字子远(-237)陈留(今河南开封)人 张嶷字伯岐(-254)巴郡南充国(今四川南充)人 张翼字伯恭(196-264)益州犍为武阳(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 廖化字元俭(-264)襄阳中卢人(今湖北襄樊) 诸葛瞻字思远(227-263)诸葛亮之子 陈寿字承祚(233-297),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魏国: 曹cao字:孟德生卒:155-220(66岁)籍贯[兖州]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曹丕(187-226)曹植(192-232) 夏侯敦字:元让生卒:157-220(64岁)籍贯[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夏侯渊字:妙才生卒:-219籍贯[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典韦字:仲磐生卒:-197籍贯[豫州]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 许褚字仲康?--232?[兖州]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曹仁字子孝(168-223)籍贯[兖州]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曹洪字子廉(-232)籍贯[兖州]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张辽字:文远生卒:169-222(54岁)籍贯[并州]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 徐晃字公明(-227)河东阳县人(今山西洪洞县) 张郃字:俊乂生卒:167-231(65岁)籍贯[冀州]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北] 庞德字:令明生卒:-219籍贯[雍州]南安狟道[今甘肃陇西东南] 曹彰字:子文生卒:-223籍贯[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李典字曼城,(174-209)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巨野)人 乐进字文谦生卒:?-218,阳平卫国人(今河南清丰) 于禁字文则,?-221,泰山锯平人(今山东泰安) 郭嘉字:奉孝生卒:170-207(38岁)籍贯[豫州]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州] 司马懿字:仲达生卒:179-251(73岁)籍贯[司州]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 贾诩字:文和生卒:147-223(77岁)籍贯[凉州]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 荀彧字:文若生卒:163-212(50岁)籍贯[豫州]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 荀攸字公达(157-214),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程昱字仲德,生卒141—220(80岁)籍贯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阳谷] 邓艾字:士载生卒:197-263(67岁)籍贯[荆州]义阳棘阳[今河南信阳] 钟会,字士季,225-264,颍川长社人(今河南长葛) 王双字子全(-228)籍贯雍州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 曹丕字子桓(187-226)公元220-226年在位籍贯[兖州]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人(今河南南阳) 文鸯本名文俶(238-291)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文钦之子。 华佗字元化,一名旉,(约145-208),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 曹植字子建,(192-232),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吴国: 孙坚字:文台生卒:154-191(38岁)籍贯[扬州]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孙策字伯符(175-200)籍贯[扬州]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孙权字:仲谋生卒:181-252(72岁)籍贯[扬州]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周瑜字:公瑾生卒:175-210(36岁)籍贯[扬州]庐江舒城[今安徽舒城] 鲁肃字:子敬生卒:172-217(46岁)籍贯[徐州]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 吕蒙字子明(178-219)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 陆逊字:伯言生卒:183-245(63岁)籍贯[扬州]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 太史慈字:子义生卒:166-206(41岁)籍贯[青州]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 甘宁字:兴霸生卒:163-籍贯[益州]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 程普字德谋,生卒不详,右北平土垠人(今河北丰润) 黄盖字公覆,生卒不详,零陵泉陵人(今湖南永州) 凌cao字?(-203)籍贯【扬州】吴郡余杭【今浙江余杭】 凌统字公绩(189-217)吴郡余杭人(今浙江余杭) 韩当字义公(-226),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 蒋钦字公奕,(-220),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 周泰字幼平,生卒不详,九江下蔡人(今安徽凤台) 潘璋字文珪,(-234),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人 徐盛字文向,(?-227)琅邪莒县(今山东莒县)人 丁奉字承渊(-271)庐江安丰人(今安徽霍邱) 张昭字:子布生卒:156-236(81岁)籍贯[徐州]彭城郡[今江苏徐州] 诸葛瑾字子瑜,(174—241),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顾雍字元叹(168-243)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大汉: 汉灵帝刘宏(156年—189年),168年—189年在位 汉献帝刘协字伯和,(181-234)190-220年在位。196年,被曹cao迎至许昌 董卓字:仲颖生卒:-192籍贯[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临洮] 吕布字:奉先生卒:151-198籍贯[并州]五原郡九原[今内蒙古包头] 华雄字:未知生卒:-190籍贯暂无相关记载 颜良字:未知生卒:-200籍贯暂无相关记载 文丑字:未知生卒:-200籍贯暂无相关记载 高顺字:未知(156-198)籍贯不详 李傕字稚然,(-198),凉州北地郡(治今陕西省富平县)人 徐荣字:未知(-192)辽东襄平人 张济字:未知(-196),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 樊稠字:未知(-195),凉州金城人 张任字?(—214),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人 卢植字子干,(139-192)(54岁)籍贯:司州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县) 皇甫嵩字义真,(—195年),安定朝那(今甘肃镇原东南)人 朱儁字公伟,(—195年),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 陶谦字恭祖,(132-194),丹杨(治今安徽当涂东北)人 刘表字景升,(142-208),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 刘璋字季玉,(—220),江夏竟陵(今湖北潜江)人 刘焉字君郎,(-194),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韩遂字文约,(-215),金城(治今甘肃永靖西北)人。 袁绍字本初(-202)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人. 马日磾字翁叔,(-194年),扶风茂陵人 公孙瓒字伯圭(-199)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 袁术字公路,(-199),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 陈宫字公台,(-198),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
何进字遂高,(-189),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 张角字:未知(-184),钜鹿(治今河北平乡)人。 张梁字:未知(-184),钜鹿(治今河北平乡)人 张宝字:未知(-184),钜鹿(治今河北平乡)人 丁原字建阳,(-189),益州广汉郪县[今四川三台郪江] 马腾字寿成,(-211)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 甘宁 甘宁“少有气力,好游侠”(《三国志·吴书·甘宁传》)。但他不务正业,他常聚合一伙轻薄少年,自任首领。他们成群结队,携弓带箭,头插鸟羽,身佩铃铛,四处游来荡去。当时,百姓一听铃响,便知是甘宁这帮人到了。时人以“锦帆贼”呼之.甘宁在郡中,轻侠杀人,藏舍亡命,大有名声。他一出一入,威风炫赫。步行则陈列车骑,水行则连接轻舟。侍从之人,披服锦绣,走到哪里,哪里光彩斐然。停留时,常用锦绣维系舟船,离开时,又要割断抛弃,以显示其富有奢侈。所在城邑的地方官员或那些跟他相与交往之人,如果隆重地接待,甘宁便倾心相交,可以为他赴汤蹈火;如果礼节不隆,甘宁便放纵手下抢掠对方资财,甚至贼害官长吏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后甘宁不再攻掠别人。他读了一些书,钻研诸子百家之说,想有所作为,便率领八百多人,去依附刘表,留驻南阳。刘表是东汉末年颇有名气的“八俊”之一,时为荆州刺史。但正如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分析刘表终不能守住荆州一样,甘宁也发现刘表不习军事,在当时天下不宁、群雄纷争的形势下,终将无成。这时,他听说孙权在江东“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便决定前去投效。大约建安八年(203年),甘宁路经夏口(今湖北武汉),被江夏太守黄祖挽留,一留就是三年。 群山环抱的青龙大瀑布左侧,有一块方圆数里的大坪坝。土地肥沃,住着上百户乡民在这里男耕女织,不愁吃穿,十分惹人眼红,不是常遭匪劫,就是财主欺压,官府暴征,使这里乡民难以生存下去。从前,这里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甘田,女的叫织娘,俩人勤勤俭俭,日子过得很甜蜜。不久,喜得一子,取名叫“甘宁”,十二、三岁时,就读完了四书五经,方圆四邻的乡亲们都夸他聪明。殊知,好景不长,甘田夫妇和乡亲们一样,一天晚上,匪盗潜入他家,甘田与其拚斗中终因寡不敌众被杀害,粮物抢劫一空,甘宁母子俩也被五花大绑着,多亏乡邻赶来解救,安葬了甘田。母子俩泪流满面地送走乡亲后,少年甘宁对妈说:“这个世道穷人难活命,我打算去寻师学武艺,为父老乡亲除掉害人精,为父亲报仇。”织娘听后说:“好是好,但你人还小,没有真功夫,硬拚是不行的!”。当晚,织娘剪下自己的一绺长发,掺着青麻打成一双草鞋,煮了十几个鸡蛋,给儿子包好,第二天一早,织娘把儿子送上路。甘宁身背祖传的弓箭,手牵猎狗,辞别织娘,直朝深山走去。他拐过一弯又一弯,翻过一山又一山,攀陡壁,越悬崖,一股劲来到云峰观前,只见满山云雾缭绕,无路可走了。甘宁正在发愁,迎面来了一个老婆婆,老婆婆问:“孩子,这么大的云雾,你往哪里去呀?”甘宁说:“婆婆,我上山去寻仙师学艺的。”老婆婆说:“仙师难找哟,我劝你还是早点回去吧!”甘宁坚决地说:“不管多难,多苦,我一定要求师学本领!”甘宁把家乡匪盗、财主、官府害人的经过详细说了一遍,老婆婆被感动了,就朝山颠一指道:“你去吧,前面不远有座小庙,庙中有一个老道,武艺高强,求他教你吧!”说完,老婆婆不见了。甘宁正疑惑着,顿时云开雾散,一座小庙出现在眼前,他加快步伐直奔小庙。 进了庙,只见一个老道和一个小徒儿正在红炉上锤打一把弓箭,刚打好的弓箭还是红红的,那小道便握在手中,张弓搭箭,对准三根大香,“嗖嗖嗖”连发三箭,不偏不倚,箭出香灭,甘宁看呆了,当即下跪在老道面前:“望师尊接受徒儿叩拜之礼!”老道忙上前扶起甘宁问道:“你是甘田的儿子吗?”“正是”。甘宁将来意向师父禀告后,老道点头称是,并说:“我已知道你要学艺为民除害”。说着,当即令小道收箭,进屋端出饭菜款待甘宁。从此,甘宁跟着师傅勤学苦练,在老道的精心传教下,通过九九八十一天苦练,进步很快,不仅学到了箭无虚发,而且还学会了三十六套拳法的过硬本领。老道十分满意地对甘宁说:“行了,去为乡亲们除害吧!”甘宁辞别师父,星夜兼程往回赶,这天到家时已是公鸡报晓时辰,织娘见儿身背箭囊,威武强悍地归来,非常高兴,赶快生火煮饭。甘宁把寻师学艺的经过向母亲回禀后,便找来同窗好友串连有志青壮年三四十人,集合cao练近两个月。一是抗击盗匪,取得旗开得胜的可喜战绩;二是打富济贫,将坝上欺压百姓的“地头蛇”杀掉,将恶霸的粮仓打开,分发给了乡民;三是多次击退官兵来犯,被万州官府称为“锦帆贼”,再也不敢暴征粮税了。使当地百姓过上了平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