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食王传在线阅读 - 第三八四章 东瀛捷报

第三八四章 东瀛捷报

    :

    第三八四章东瀛捷报

    那封信上,只有寥寥的四个字,但却是那样的触目惊心,虽然看到信的当日就被王况烧了,但时隔这么多年,王况依旧能记得信是什么纸写的,信封又是什么样的,字体是什么的等等,王况相信,只要再让他看到那个字体,他绝对能确认下来。

    但是,他也只在收到信后查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为何那信上的纸是出自河洛一带倒是能确认下来,但却是普通的很,随便哪家纸笔店都能买到,并不是那些个世家豪mén定制的纸张,信封也是如此,这个时代又没什么高科技手段可以从墨上查出来一点蛛丝马迹,即便有这样的手段,王况也是不会,侦探学,可是一mén非常高深的学问,也是属于禁忌的学问,不是那一行的,mo都别想mo一下。

    那四个字王况不会不记得,邢侯之姨,这句话出自于诗。卫风。硕人,在刑候之姨的前一句就是:东宫之妹。当初刚收到那封信的时候,王况的书桌上恰好摊了这本书,恰好就在这一篇上,或许就是天意,如果让王况只看那四个字,是绝对猜测不到的,当年那个喜欢文言文的老头,从来没有教过这一篇,就是教了,王况也记不住。而有了那一篇,王况就是再傻也知道其意所指了。会这么的巧合,王况都有点诧异,那书是王冼读的,王况翻都没去翻过,他摆几册书,无非就是充充mén面罢了。

    而王冼之所以会去看那本书,正是柳老夫子jiāo代的,说是第二天要考较于他,不然的话,王况怎么会在后来对柳老夫子那么的提携,在王况看来,柳老夫子是无意中帮自己一个大忙,也算是一员福将了,而且后来的许多事情也证明了,柳老夫子真的是员福将,有他出马,一个顶俩,当然顶的是普通人的俩,和黄大比,还是没得比的。

    这些年,王况并没有刻意的去寻找写信之人,此人既然要如此的神秘,不外就两种情况,一种是因当时情况不乐观,他不想暴lu了自己,想等到事情解决了之后再出面;另一种就是他是个真正的不图报答的,不想王况因为这个而对自己感恩戴德。15

    如果是前者,那么等到太子被贬,自然就会自己找上mén来,或者说放出风声来;而如果是后者,既然如此的做,王况就是要找,也是非常的艰难。因此上,当王况想通了这一层后,就不在费神了,他要考虑的事情多着呢,再加一样,还不得累死人生在世,还是享受为先要紧。

    虽然说那长安王县令在这事情上其实没起到多大的真正作用,当李老2套出自己那句话之后,王况就知道太子没跑了,即便现在不惩戒,那么也已经开始在李老2的心中失去了作用,这比起真实的历史来说,起码提前了一两年,而王县令抓住张大不放,不过就是给揭盖子增加了一点点的力量而已,有他没他,太子的命运没什么差别。但好歹,要没有张大的事情做引子,李世民恐怕还下不了决心,长孙无忌可能还会帮着遮掩一二的。所以,王况让人给王县令送去了一块建林酒楼的铜牌,这让王县令大是欢喜,太原王家,还从来没人得到过铜牌的,只有那个并不是正房出生的王霖泊得了块可以打七折的铁牌。

    就那铁牌,就已经让王家上下眼红的要死,如果不是整个王家只有王霖泊一人懂得水军cào练的话,恐怕早就使了力气的把他给换了下来了,一个和建安县伯能够近距离接触的位置,以前他们是不怎么看在眼里,但随着王况的崛起,王冼在长安的声名大噪之后,再没一个王家人敢轻视了,甚至王家已经有声音说当下的族长应该让贤,让王霖泊的那一房上位才对,正是因为当年王家决策人的失误,使得王家错失了一个和建安县伯打好关系的良机。

    王家人看重的不是那铁牌可以打七折,钱财对于太原王家,尤其是嫡系子弟而言,都不是很看在眼里,有哪个嫡系子弟的月钱不是以百贯计的打七折能省得了哪里去他们看中的是这铁牌代表的含义,因为铁牌最低的折扣就是七折,这就是铁牌里面最重要的一块,据说富来客栈加上建林酒楼所有的分号加一块,七折铁牌才发出了十几块,更多的是八折和九折的,这铁牌,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持有人和建安王家的关系。

    王县令作为太原王家真正的嫡系子弟,如今能得了一块铜牌,那就重新的确立了嫡系子弟的地位是牢不可破的,太原王家没有变天也将不可能变天,自己这一支,至少在近年内,还是王氏一族的话语人呢,因此,他第一时间就将自己得了块建林酒楼铜牌的消息快马报送了回去。

    然而,就在朝野上下还没将太子被禁足的消息消化干净的时候,又一个惊天消息传到了长安,建州水军,只用了一艘小楼船,以羽林军史黄大为主将,四百余人,只出兵二百余便将东瀛近江氏打了下来,近江氏族长已经在押解到长安的途中,而且,不光是将这个族打下来了,还顺带着收伏了周围几个氏族,那些东瀛人,如今都听命于黄军史,正前往其他地方。据说,黄军史原本是想着捞满一楼船的白银就回来的,哪曾想,那近江氏虽是强悍,但却并不产银,整个族中的白银加一块,也不过万两左右。

    结果,黄军史打探明白了整个东瀛最大的银矿在近江氏的西北边,另一个强族出云氏的西边的时候,当下就直接带了二百多号强悍的兵士,并着在海上收降的海贼及那些归附的东瀛人,以东瀛人为头阵,杀向出云去了,因为怕建安县伯担心,所以先使人用小船将近江族长及族中主要人物给送到建安,没想才回到东治港,就听说朝廷的讨贼诏早就下来了,建安县伯也到了长安,于是么,干脆就直接的将俘虏押解到长安来了,听说是已经过了樊口,很快就到长安了。

    额滴个神咧只靠两百多号人,就已经可以横扫东瀛了大唐军队什么时候有这么强悍了要知道当初的东瀛人可是傲慢得很那,竟然敢用日出之国皇帝问候日落之国皇帝这样的口气。在几乎不会大吹大擂的大唐百姓及那些世家豪mén的心中,敢用这样口气的,虽然有夸大嫌疑,但至少,国力也应该差不到哪去的吧要知道,就连安息大食及北面的回鹘都不敢如此呢。

    若东瀛真的是如此不堪一击的话,那么之前朝廷说的只让建州水军出兵倒也是在情理之中,二百多号人就可以如此大捷,又何必要举了全国之力呢只是,这建州水军也太过那个了些

    没人去关注黄大带的水军,基本都是建州出身,个个都是野外生存能力强过其他大唐军士甚多的,尤其是王冼带过的童子军,一直保留着每年上山实行野外求生训练的传统,所以他们一上岸,那是个个活蹦luàn跳的,身上带的干粮也是只带了必须的琥珀糖之类的,更多的吃的还是就地取材为主,要不是打下近江后发现他们连个大米也没有,又让人回去取了大米,每人背了点在身上的话,这帮家伙的行军速度就会更加惊人。

    按照塘报上所说的估计,现在黄大应该是已经将出云氏给打了下来了,对于黄大的安危,王况并不担心,别人不知道东瀛人的实际情况,王况可是一清二楚,两百多武装到了牙齿的建州兵,对上只有十几把钢刀的原始人,如果还能败,那黄大也就不配是黄大了。王况好奇的是,那个曾经号称世界三大银矿之一的矿,究竟能有多少的银子产出那个银矿,可是足足开采了一千多年还没采完的。

    当然前期因为开采技术的落后,产量不高,但是倭人在最后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可是号称世界强国,其技术和实力那是一日千里的跳跃前进,就那样,一百多年还没开采完,足见这个矿有多大了。王况不知道黄大自作主张的跑去打近江了,不然的话,他一定会让黄大多带几艘空船去,至于说银矿所处的位置,王况只知道那地方后世叫石见,但不知道具体位置,也不知道这时候的近江氏在什么位置,自然也无法告诉黄大。

    不过王况心中还是有个疑问的,他曾经在网上听说过倭国是金多银少的言论,也搜索过相关资料,但没见到有哪个大型金矿的报道,难道说,东瀛的金矿都是砂金但这个猜测的证实,只能靠以后了,等到按王况的设想,将整个东瀛全部囊括到大唐的版图之下并且安定下来后,才有可能huā费人力物力去寻砂金,在近期还是不大可能的,要是在东瀛发现金矿,恐怕那些个东瀛人就不会那么老实了。

    想要让东瀛彻底的变成大唐的疆域,有两种办法,一是将东瀛人全杀个干干净净,一个不留,如果在王况刚穿过来的时候,他骨子里存留的对倭人刻骨的仇恨会让他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个办法,但经历了这么些年,王况骨子里的杀心也淡了不少,本来他就不是个狂人,同样的,一个种族再坏,也不是所有人都坏,所以现在的王况不会采用这个办法,而且,如今朝廷已经正式的参与进来了,王况就是想杀也不杀不成。

    因此,现在只剩了一种办法,那就是把所有的倭人都移居他处,而且不能让他们有聚居的机会,而是要将他们打散了开来,这样一来,经过几代十几代,倭人就将从此在地球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