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食王传在线阅读 - 第一八一章 三十里亭(下)

第一八一章 三十里亭(下)

    第一八一章三十里亭

    没想到啊,自己这才前脚离开长安,他们就动作起来了。由此看来,林府外面铁定是有他们的人日夜盯着的,说不定,坊兵里面就有他们的人,王况心中一阵后怕,幸好当初阻止了程处默的安排,否则,真要被人发现了自己的布置。

    原来,王况今早才出城,中午时分,苗五就发现有个人拎了个食盒闪到了胖子所住的那院里,开始的时候,苗五并没注意,因为每天这时候都有酒楼的伙计给胖子送吃的。但是最后被苗五发现了不正常的地方,以往送饭的都是送到后不消一会就出来的,但今天竟然足足呆了半柱香的工夫才出来,而且进出的时候还要左顾右盼一番,好像生怕被人看到一样,这和以往的酒楼伙计大摇大摆的进出大不一样。

    因此,大惊之下,苗五让其他人盯着胖子的院子,自己跟上了那个伙计,确认了他身上没有带着小册子后,又看到那伙计进了酒楼才又折回来,换了人去盯着酒楼,自己亲自盯着胖子,他可是记得王况的交代让他盯着册子不放的。

    入夜时分,胖子出门了,苗五带个人跟了上去一闻,确认了册子就在胖子身上,就让跟着的人回去把所有人都叫了出来,远远的隔了百丈外按他留下的暗记也跟了上来。这次胖子没有七拐八拐的玩花样,而是径直的一直从长安西南角走到了西北角高品文官和皇子们所在的坊区中的休祥坊,要说苗五运气也是极好,正好守着休祥坊街口的一个坊兵竟然也是他的老部下,虽然按规矩苗五是不能进坊的,但那个老部下却是告诉了苗五,那胖子以前经常进出的一个府邸,当下把苗五吓出一身汗来,觉得事关重大,还是要赶快报给郎君知晓,因此就差了人策马连夜出城,赶了上来。自己则在那个坊街口的一家客栈住了下来继续盯着,也幸好王况有给苗五预支了钱,而且苗五他们跟着王况之后,王况都将他们的行头上上下下全换了一遍,都是用上好的料子做工考究的袍子,走在街上,不熟悉的人根本就会将苗五他们当做是某个小富贵人家的子弟。所以苗五也就很顺利的住进了这个专门为这附近坊区里的府中下人管家亲友来访时住而设的客栈里,没人有怀疑,住进去的时候,掌柜的还点头哈腰的问苗五是要寻访哪家的,也好帮帮忙。

    “这么说,是李胖子了?”王况听了来人的汇报,一手托着下颌,一边来回走动的自言自语。

    这个死胖子,哥又没招你惹你,不就是你几次来访哥不见么?犯得上盯着哥不放?王况有点恼火,自己千避万避,还是逃不脱被死胖子盯上的厄运。看来,之前死胖子几次来找,也并不全是冲着李业嗣而来,还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冲自己来的,再加上李业嗣又被派到建州,最近又有那么多勋贵想方设法的调去建安,自己已经从原来那个不怎么惹眼的小小宣德郎转变成了一块蛋糕了。

    只是这个李胖子可不好对付,从现在到李胖子谋反事败还有好些年,自己要怎么熬过这几年呢?

    从目前来看,李胖子还是担心自己知道他对自己上心的事,也就是说,李胖子到现在还没打算用打压排挤的手段,或者说有这个打算,但并没打算用上,现阶段,李胖子应该还是以拉拢为主,只要自己没有透露出靠向哪一边的意思,或者说,只要自己没有任何向太子李承乾示好的意思,李胖子就不会对自己下狠手。这个比较容易,本来么,早就知道太子的下场,谁会那么笨的贴了上去,找死么?

    但是,王况还是不得不防着点,所谓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万一李胖子心胸像太子那样的狭小的话,那可保不齐。如果说,以前没和林家结亲的话,只需要提醒提醒就好了,但现在,林家已经和自己牢牢的拴在了一起,那就不是提醒这么简单了。好在,事情也才刚刚发端,应该还至少有个一年两载的准备时间;也或许,李胖子现在才有那么一点点的想法,可能还是个雏形,而且李老二现在正壮年,李老二的威慑作用是不可小瞧的,若是这样,准备的时间就不止一年两年,而是会更宽裕。

    现在,王况要面临的最要紧事并不是怎么解决将来李胖子的麻烦,而是怎么样去培养壮大自己的队伍,而这同时,也是将来自己面对风暴时的基础和后盾。本来,还想说怎么去低调做事,怎么去闷声发大财,怎么去远离政治风暴中心,这也是他一直想着远离长安,躲到那个偏远的建安的主要原因之一。王况很讨厌政治,很讨厌政客们的一套又一套,甚至,他还天真的想过,要怎么样不去影响历史的轨迹,尽量保持住它的发展方向,唯有如此,哪天,真有机会穿回去,或者说,自己死后,真的又碰到了穿越机会,还有机会再回去,哪怕是万分之一、亿万分之一的机会,王况都不想放弃。现在看来,一切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罢了,既然已经来了,那就是已经参与到了这个历史中去,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在无时不刻的影响这个历史,影响这个世界,辣椒,友粉,番薯,水车,还有田黄,哪个不是影响历史的大事件?

    罢了,罢了,还顾忌什么呢?既然已经影响,既然已经制造了历史的暴风雨,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去他娘的外祖父悖论,去他娘的历史车轮,自己就另创一个王姓旁支又如何?能活这一世,好好的活一世,就够了。再说了,所谓的外祖父悖论就和光速是速度的极限一样,不过只是个设想而已,并不是定律,有什么好顾忌呢?

    那么好吧,历史,哥来了,哥既然轰轰烈烈的来了,那就要轰轰烈烈的走,等着啊!

    黄大没有打搅王况的思考,他也知道这事非同小可,一个小小宣德郎,如何能斗得过皇子?连程处默和尉迟保琳那样的人都要避着呢,他甚至还想,不若小东家就干脆去投了蜀王得了,当今陛下不也曾经不是太子么?或者说,如果不看好蜀王,那就去投太子得了,只要阵营一确立,那么蜀王也不敢轻易对小东家下手。黄大又哪里知道,自己的小东家却是个知道后面一千多年的发展态势的人,早就将李胖子和太子在心里判了死刑了,避之惟恐不及,哪里会去投靠。

    定了心思,王况也不管大家都已经安睡下去,让黄大把李管事叫了起来,让李管事找了个心腹的林家人来,王况亲自写了封歪歪扭扭的字的信给林翰送去,务必要在明早城门一开就能送进城。王况的意思就这么几点:

    一、让林翰彻底排查林家所有家人的来历,重点从他们开始卖友粉时查起,所有在那之后进林家的家人都是重点排查对象,要暗中排查,但凡有疑点的,都要小心注意,暗中观察,但不可打草惊蛇。

    二、苗五招来的那些人从即日起,不再回林府,也不再回王况府上,从明转暗,或是在长安开个小铺,或是做什么镖师之类的都行,最重点的就是要想法设法的混进蜀王和太子府中去,潜伏下来,在没得到指示之前,就把让他们自己当做和王况没任何的关系,如果有任务,由苗五通知,若没紧要之事,林家人和王况府中任何人都不要和他们联系。

    三、林荃淼常举后,若是没中,就立即回到建安,由王况给他安排。

    四、若是可能,尽量和皇子治交好,同时尽量避免和太子及蜀王泰有任何交结。

    写信的时候,王况并没有避开李管事和黄大,他们二人越看越是心惊,李管事看了一遍,当即将信就着烛火烧了,表示要自己回去口述,里面的事情太过惊世骇俗了,可以说,若是这信被有心人得去,稍加曲解,仅凭了第二条,就可以抄王况满门,王况竟然想在太子和蜀王府中安排眼线,这还了得?别说在这两家安排眼线,即便是在其他官员家中安排眼线,不要说皇帝不容,就是朝中众臣也是不容的,试想,谁会愿意别人在自己家中安排眼线?谁知道你王二郎会不会也在某家安了眼线呢?李管事没有把握自己一路上不会被人盯上,黄大叫他起来的时候,已经把苗五报来的信息说了一遍,所以一结合王况写的这封信,他就已经了解事情的大概,这时候虽然皇权尊贵,但一直以来,都是家族利益排在最前面的,至于说谁来坐天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保护家族的利益,所以他对王况的安排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他吃惊的是,似乎姑爷并不认为太子能登基,能登基的是那个才三四岁的还没封王的小孩子。

    既然李管事亲自出马,王况也就放心了许多,等冷静下来,这才发现自己还是毛燥了点,这几点安排,早半天晚半天都是一样,并不会影响事情的发展,就让李管事回去继续歇息了,明早再走不迟,自己会在三十里亭这里继续休整一天,等他带回来林家的安排。

    可李管事这会哪里还睡得着,他已经被王况的几条给震得不轻,心里暗暗为小娘子庆幸,也有点后怕,自己当初回长安后并没做出什么举动来避免王况和林家结亲,要是自己真做了而且成功了,林家恐怕还会是以前那个林家罢?可如今,瞧姑爷的口气,似乎让小郎君做官都是很容易的事,再想到说要交好皇子治,莫非姑爷真的是星君下凡,能预测祸福?

    就这么躺床上翻来覆去的,鸡叫头遍李管事就起来了,算算这时候出发,到长安城外只需稍等片刻即可入城,便连早点也不吃就出发了。

    苗五打发来报信的,是个很机灵的小伙子,叫魏小五,让王况留下了,王况让黄大给了他一百贯钱,让魏小五用这一百贯,想办法在这个三十里亭开个车马店,专门给那些需要雇车的旅人提供车马,这个行当,目前整个大唐还没有人干过,但王况知道,这个需求是有市场的,尤其是在这个三十里亭,这里可是迎来送往的重要所在,许多将要远行的,会在这里收到许多送行的亲友们赠送的礼物,多了的话,可能是需要再添车马的;而许多来送行的人,或许是因为送别对象的身份尊贵,或许是因为要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一般都是从城里步行而来,但回去呢?总不能还步行罢?来回可是六十里路,现下,送行的多半都是让家人牵了马,驾了车在后面跟着,可这毕竟也是一项花费,若是大家都习惯了可以从三十里亭租车回城,自然也就很快能接受,谁也和银钱没仇,除了那么些个豪门大阀外,其他人则是能省自然是最好的了。在这里开个车马店,接触的人层面广,消息来源也更丰富。

    其实能做斥侯的,几乎个个都是机灵鬼,再加上前段时间黄大带着他们,也跟他们说了不少如何打探消息的法子,所以王况一说开车马店,魏小五也就知道了自己的任务,当下点点头:“那郎君,您给个记号罢,以后郎君派来的人都持此记号即可认得了。”

    一时间,王况也没想到什么好记号,只好让黄大先将一枚铜钱给掰断了,一半给魏小五,一半黄大留着,以后等王况想到什么替代的记号时,再让人持了半枚铜钱来,对上铜钱了,就换新记号。

    一整天,要等李管事回转,王况也就无所事事,就带了黄大和王冼还有小娘子到处逛逛,那帮军士中上次跟着来的几个,就围了孙嘉英,央着孙嘉英给倒腾一顿好吃的,他们可是馋坏了,好在驿站里的柴火食材都是现成的,因此倒也不缺什么,而且这帮军士还这个帮着烧火,那个帮着切菜什么的,孙嘉英只管负责上手就是了。

    王况出来逛的时候,天色已经是大亮,有的昨天歇下的,现在正忙着整理行装准备启程或是远行或是进城,这边马鸣那边牛叫,很是热闹。驿站的驿官也是知道这个最近出了名的宣德郎的,很是热情的陪着王况逛了一会儿,介绍说,从现在开始,得热闹一个多时辰,然后才会稍清静点,可还没冷清够呢,又陆续的会从城里来不少人,来的人一到就是找个酒楼客栈,叫上一桌或是几桌的酒菜,有的吟诗作对,有的黯然无语,有的三吆五喝的,热闹一直持续到下午,还没散呢,就有外地进长安的行人又陆续的到了,热闹可以说是一直持续到入夜,这才稍稍的慢慢安静下来,但是还有不少人是一直到半夜还赶来的。

    都是些迎来送往的,也没什么热闹可瞧,整个三十里亭,除了酒楼就是客栈,并没其他什么店铺。因此,转了一会,又有个一心想巴结着王况的驿官在一边喋喋不休的说着,一点眼力见也没有,不给王况小俩口留个说悄悄话的空间,王况又不能拂了人家的好意,因此,逛了一小会儿,就没了心思,准备回驿站去等着,坐在院子里,煮一壶茶,看着院外的人来人往,看着那些依依不舍,也是一种心情。

    中午时分,李管事还没回来,估计是要配合着林家的一些安排,又要去通知到苗五,帮苗五把任务都分配下去了,这才可能会动身,估计得到下午才能赶回。

    但是,但是,王况却是发现了一点异常,是的,非常诡异,吃过午饭后,王况还是坐在院里看人来人往,小娘子则在一边安静的为王况煮着茶,本来很惬意的事情,但是,王况就发现了一对乞丐父子模样的人出现在了三十里亭,而且,是从长安来的。王况坐的地方,正好就是面对着官道,离官道不过几仗远,所以那对乞丐父子过来时的一举一动王况是看得一清二楚。

    如果说这对乞丐父子是上午到的,王况不会觉得奇怪,因为他们一大早起程赶路,正好是上午或者说中午前可以赶到,而他们下午才来,说明他们是上午或者说午前才动的身,从城里到三十里亭,又是官道,一个半时辰也就到了,这有点不符合常理,一个是他们的出发时间不对,没有赶路的模样,二是从来只有从外地赶往长安的乞丐,极少有从长安往外走的。

    还有一个不对的是,这对乞丐父子走起路来是健步如飞,但那个老乞丐却是拄了根拐棍。而且,在他们接近三十里亭的时候,就开始慢了下来,老乞丐一下就仿佛老态龙钟起来。

    这绝对是一对假乞丐,王况可以肯定,后世他可见多了,有的装残废乞讨,有的装病乞讨,但只要一收工,立马就生龙活虎起来,瞎眼的也能看见东西了,腿瘸的也能走了。

    王况不由得警觉起来,虽然他觉得自己的感觉未免有点草木皆兵,但是,前面刚刚发生的事情,让他不由得不小心谨慎起来,于是,在那对乞丐还没走近的时候,就掉转了个身,将脸侧对着院门,仿佛他刚刚就没看过外面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