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漫天要价
崇祯十年,正月十八,黄昏,济南城,镇东将军府邸…… 在总兵府的后院不断的有笑声飘出来,自从李孟回返山东之后,镇东将军府这边出现了难得的欢乐气氛。 登州军并没有着急回到登州府的驻地那边,而是在济南府和青州府交界处就地休整,趁着农忙时节,在屯田田庄的护庄队之招募庄丁补充部队,所以赵能和王韬等高级将官也都是停留在济南。 他们的家人也都是被接了过来,这让总兵府更是热闹了几分,木云瑶腰身渐粗,行动已经是有些不方便,这些山东的贵妇人们却没有京师那些诰命夫人的享受,反倒是聚在一起缝制即将出世孩的衣服,准备襁褓之类的用品,倒也是其乐融融。 李孟则是经常领着李宏到处走走看看,老营和登州军现在都是在休整之,伙食自然是按照过年饭的档次预备,士兵们的训练量也是得到了适量的减少。 反倒是周扬和宁乾贵的系统,在正月初七之后就开始紧张的运转起来,从各个屯田田庄招募兵丁,补充山东兵马消耗的军资,下发抚恤,修改崇祯十年的预算,还有已经开始进行的屯田军属改籍。 这种种工作,都是繁琐繁重,耗费精神,不能出错的要紧事,结果这些人都是忙碌的不行,就连主簿袁宏都要每日上午处理机要军务,下午就要带着人过去帮忙,在这样繁重的实务进行下,胶州营规模很小的官系统开始扩充,开始招募更多懂得实务的士进入胶州营的系统之。 和之前的犹犹豫豫不同,现如今已经有主动投效的现象出现了,而且要投靠胶州营的并不是从前那些生活仕途不如意的士,反倒是有功名有事业的人纷纷前来,想来是那场震惊天下地大胜也是震惊了他们。 本来胶州营是准备过来的人全部收下,谁想到来得人大大的超过了预计。这可是在腊月和正月前后,天知道这些读书人哪里来的这么大劲头。 无奈之下的周扬、宁乾贵和李孟请示过,然后又和孙传庭、刘福来商议之后,决定用考试来甄选通晓实务的人才。 没想到这考试,甚至是比招募本身造成的轰动还要大,山东、南直隶还有河间府附近的北直隶地界,所有地人士都是轰动了,纷纷传言山东要自开科举。收取天下士人,这年头想要做官很难,仕途都被东林把持。 大批地人想要找寻其他地路。山东有这刚取得大胜地威名。又要在人士招募人才。这自然是让人心动。 不过招募地人手却让人有些吃惊。这次地人才甄选。秀才功名地已经不稀罕。举人出身地也不下百人。但最先录取地却都是一些士出身。但却行商或者是有些别地经历地人物。这些人不是死读书地人。接触过社会上地实务。这样地人才是最适合胶州营官系统地。此时急需地也是这些人。 那些举人、秀才们自然是意见满腹。不过能考出来功名。多少脑袋也是比平常人好些。及时地调整重点。应对胶州营地需要倒也是来得及。 可招募人员地这个结果缓慢地流传开来。引起地震动甚至比前次更甚。前次不过说是山东要自成局面。假借名义开设科举。收揽天下士人。但甄选人物重真才实学。而不看功名典故地做法。却让那些有一技之长。却不是人士地人们看到了希望。 听到这件事地人。觉得自己有资格被选地人。不管身在何方。都想来山东尝试下。毕竟在大明想要做官。必须要在儒家典籍里面下功夫。不是每个人都能读书。并且把书读好地。 相比于官们地紧张cao劳。武将们就轻松了很多。在河间府全歼了鞑虏兵马之后。山东兵马终于是认识到了自己地实力。尽管北直隶屯驻着二十多万大军。尽管南直隶还在犬牙交错之。可山东兵马仍然可以按部就班地休整。 武将们也是抱着放松的心情来过年团聚,毕竟这大战之后,人的**和精神都是无比的疲惫,必须要有个充份的休息才行。 总兵府的后院是应李孟的特殊要求改造的,寻常贵人家府邸,是找不到这样宽阔广大的院。 这个院之没有什么亭台水榭,也没有假山树木,就是平平整整,用一块块青砖铺起来的地面,砖石的下面有专门排水的管道,其余的地方都是用砂石夯实,每日间有人检查,如果地面有坑坑洼洼,就立刻进行更换,时刻保持平整。 和这院相匹配的,是在墙边的兵器架和各种健身的器材,没错,这就是个缩小版的校场,李孟巡视完各个军营,忙碌完公务之后,很多时间都是消耗在这个院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根本和倚靠,可以依仗的资本,李孟知道自己是武将,身为武将不能妄想万事要依靠自己的智谋解决,何况自己的智谋并不出色,李孟所依仗的,是自己的力量和武艺,还有手下的军队和财源。 这些东西一刻也不能丢下,李孟感觉自己每日的训练甚至要比现代在军队之还要辛苦,有时候自己想着也是无奈,心想如今自己赚下了泼天一般的富贵,可这享受用度倒是十几年如一日的清苦,图什么呢? 然后又自己安慰自己,现在赚了这么大的事业,如果不努力勤奋的话,怕是连自己的性命都要保不住,要享受,将来有得是机会。 但正月十八这天的下午,李孟的联系就没有那么大的量了,反倒是轻松有趣,因为李孟的儿李宏手拿这个细长的竹竿和他比试。 这竹竿粗细正好是是和小孩把持,上面都是打磨的无比光滑,前后两头包着棉布,让他不能伤人也不能伤己,做个练习工具罢了。 李宏活泼好动。身体比一般孩要壮很多,李孟和颜若然都各有公事,管他的时间少,可也不能让他这么每天的到处乱疯乱跑,本来颜若然准备给李宏请个大儒当老师,叫他识字读书,也收收性。 不过李孟却觉得还不到三岁地孩学字写章,还不如好好锻炼身体。认字句读这样的启蒙知识还不如颜若然和其他几个女人一起教给他,也不会耽误事情。 这年头天下间都是乱纷纷的,学等到灾祸来了可能跑都跑不了,学武的话还能有个保命的本领,再说,李孟是大将,李宏将来肯定是要继承这大事业的,搞不好还要和他父亲一起披坚执锐。上阵厮杀。 学习武艺,锻炼身体,这也是应该的,所以颜若然、木云瑶、顾、柳二女对这件事没什么反对的意见不说,还颇为地赞成。李孟在外征战。在家的时间并不多,在家呆了这么多日。今天也是兴之所至,要考校一下李宏的武艺,说白了就是逗自家儿玩玩。 男孩都是偏好武事,听到父亲要考校自己,尽管李宏的小脑袋还不太明白,但不耽误他兴高采烈的跟着李孟来到了校场上。赵能、王韬、王海、汤二等人也都是跟着过来,内堂之。各家的女眷在那里忙碌谈论。也不用他们管,不如出来凑凑大帅这个趣。 李孟手也是拿着个细竹竿。整个的竹竿上面都用棉布缠绕,竹竿的头更是包裹地好像个锤一样。也是怕伤到人。 那边的李宏先是摆了个架势,似模似样的把竹竿横在前胸,双脚还有一定的角度调整,尽管小孩神色认真,可配上他那虎头虎脑胖嘟嘟的模样,真是可爱非常,边上围观地军将们都是笑出声来。 李孟微笑着把手的竹竿伸到了李宏地胸前,开口说道: “为父打到你了,你输了!” 周围的将官亲兵们却没有想到李孟也有这样有趣的一面,稍一楞,都是哈哈大笑,李宏眨着大眼睛半天才反应过来,禁不住小脸涨的通红,扁着嘴开口埋怨道: “父亲大人耍赖,我这边的架势还没有摆好,父亲大人就先进攻了!!”李孟笑着摇摇头,开口说道: “若是在战场上,谁会跟你摆个姿势,好好好,咱们重新打过!” 到底是父,这次李孟先摆了个姿势,但李宏却不摆了,直接是把手的竹竿向着李孟的肩部虚刺,不过这下是明显地假动作,竹竿地目的还是李孟地胸腹之处,但这假动作已经是耽误了时间,加上小孩的动作又能快到那里。 李孟手地竹竿放平,又是刺了李宏的胸口,李宏被这么一刺,知道自己又输了第二场,但却越发的觉得有趣,拼命缠着李孟来进行第三场比试。 这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战斗,李孟无非是在随便的动几下,李宏就已经是玩的兴高采烈了。 如此折腾了大半个时辰,李宏满头大汗,李孟也是担心他着凉,连忙喊着丫鬟带李宏去找颜若然收拾。 “你们这半天,看得也是无聊了吧,都下来练练!!” 李孟笑着招呼两边的那些将官和亲兵,这时候天色已经是黄昏,站在院已经看不到太阳了,只有落日的余辉遮蔽半边天。 和这些属下们的战斗当然比方才要激烈太多,但李孟这么多年的勤练不休,加上当年的领悟和经历,让下面的军将和士兵即便是认真作战,也不是他的对手,赵能、王海、王韬、汤二等人都是被他用木杆打翻在地。 打了一会,李孟格挡开对面的攒刺,双臂发力,木杆戳了对手的胸膛,这次的比试又是胜利了,和他做对手的亲兵刚要恭维几句,李孟却心有所感,茫然的转到北面的方向,看了几眼,除了黄昏的天空就是城墙和院墙。 看着李孟不对劲,院里的众人都是停下了动作。把注意力转移了过来,李孟摇摇头不知道心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回头笑着说道: “不知道为何,本帅突然觉得心轻松了些!” 这话说的没头没脑,下面地军将也不知道该怎么接口,李孟把手的木杆丢在一旁,接过亲兵递来的手巾,擦了擦脸上的汗。朝着内堂走去,身后的几个人都是赶忙的跟上,走进回廊之,李孟转身对身边的王海说道: “我的儿应该是学战阵上地厮杀技艺,学那些花哨把式做什么,王海,你在亲兵营里面挑选一名信得过的亲兵,每天我派人把宏儿送过去…….唔……咱们胶州营武各处。千总和以上,屯田庄头和以上,谁家的孩愿意学,也一并送来,不要去学那些没用的花花架。” 王海点头答应了下来。王海虽然已经成家,可还没有后代。听到李孟的这个安排,心却是在想,是不是抓紧生一个,大帅的小公在外面学习武艺,并且是让山东各处的权贵弟来陪读,这分明是给自己的儿胶州营权贵地下一代培养友好关系,这可是大好事。攀附上了。将来也是李家的亲信,好处无限啊! 在正月间。李孟的心情的确是轻松许多,除却陪伴家人之外。还有些其他的乐,比如说每日间在书房办理公务地事后,孙传庭给他拿来的那些京师传通报,都是一步步地布置,而京师朝堂上,皇帝和群臣如何手忙脚乱的反应,那种笨拙狼狈的模样,的确是让人捧腹不已。 孙传庭对大明朝廷积累的那些怨气,也在这不断的舆论攻势渐渐消散,这也是李孟让他放手作为的原因旨意,如果胶州营地头号智囊因为怨气,在判断和各项政事地处理变得偏颇的话,会有很多地隐患,发泄一下,也是好事,现在孙传庭就可以用一个颇为健康立的心态来判断处理了。 “大帅,这件事情拖延一分,朝廷地脸面就丢一分,所占的名份大义也就少一份,让他们不出声,天下人越发认清他们的真面目。” 书房只有李孟、孙传庭和刘福来三人,孙传庭说话带些幸灾乐祸的口气,不过却没什么仇恨在其了。 自从摆在城门外的那些首级,还有所谓的出炉之后,京师再也没有一丝质疑山东大胜的言论,剩下的全都是对这大胜武功的惊讶还有对皇帝和朝廷凉薄的不齿和痛恨。 朝廷越晚做出反应,舆论就越发对他们不利,可当日的受捷仪式,皇帝托病回宫,城外的士兵们“无奈”之下只能是回转山东,山东此次献捷,在京师备受冷遇,倒像是败军之将过来打听如何处罚一般的狼狈。 事情拖的时间越久,孙传庭这边通过情报系统把一个个消息放了出来,比如说从山东兵马成军以来,除却从没有打过胜仗的总兵丘磊和总兵刘泽清的兵马,真正打过胜仗的李孟兵马从来没有得到过一次军饷。 在历次和闯军和鞑的战斗,都是孤军而战,同为大明军队的友军不是溃逃就是扯后腿,甚至有为敌的,就连被下狱处斩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对付山东的种种手段都是被拿出来分析。 这些事情百姓们未必看得清楚,甚至不明白,可架不住有“明眼人”明白的分析,越拖一天,有利于胶州营的功绩就一件件的被人找出来宣诸于众,京师百姓甚至是一些官员才惊讶的发现。 原来崇祯十三年的对鞑的那场胜利居然也是山东兵马的功勋,几次在开封城黄河边对闯营和曹cao军的大胜也都是山东兵马的功劳,小股流贼窜入南直隶,祸乱两淮,倭寇出现在海州一带作乱,平定这些的也都是山东兵马,更不要提现在在南直隶威胁南京的革左五营,谁阻止了他们的动向,还是山东兵马。 无一例外的,率领山东兵马的,都是山东总兵李孟,或者是李孟的手下将领,原来日见混乱,内忧外患的大明居然还有此等良将,朝廷居然还这样的对待,这不是自毁长城吗!? 一项项的功劳往事被放出来。一项项朝廷的苛责被提出来,舆论愈发地高涨,在野清流,人士自不必说,就连朝的部分大臣也是转向了。 实际上到了正月初十之后,京师朝野的舆论走向,已经不需要山东的人员具体做什么了,他们只需要放出一个个有利于山东。不利于朝廷的真实消息就可以了,自然有清流士,平民百姓拿着这个东西去闹,去鼓噪。 北直隶和京师的平民士,对这鞑虏大军恐惧最深,因为就是发生在身边的威胁,一朝有人击败大胜,可朝廷却不能公平对待。万一下次再有类似的情况,还能有人主动上前迎击战胜吗? 就算是为了这个担心,京师也要给李孟一个“公平”地对待…… “孙先生的计策高妙,不过咱家琢磨着,再过几天。朝廷那边就会派人过来了,崇祯虽然是刚愎。可内廷和朝还有不少老成的角色,那人或许今日已经在路上。” 刘福来缓缓的说道,孙传庭在这个场合是不带铁面具的,稍微琢磨,也是跟着点头说道: “刘公公说的是,现在朝廷是被架在火上了,要想下台。也要派人询问下。咱们山东的想法,免得再搞的下不来台。” 李孟手拿着酒盅。却不着急喝下,沉吟着说道: “北直隶河间、广平、顺德、大名四府还有真定府地枣强、南宫两县。南直隶的滁州、徐州、和州三州,淮安、扬州、庐州三府,都要归我山东兵马镇守,在登州和莱州设立市舶司,准许公开开港进行海贸。” 说着说着,李孟把手的酒杯放在了桌上,缓缓的拍打桌面,沉声说道: “开封城要归山东兵马戍守,河南总兵陈永福要归我统辖,开封和归德府黄河沿线,也要明确是本帅的防区!” 李孟地这些要求,孙传庭差不多能够默记下来,这倒不是他的记忆力有多好,而是李孟所说地,一直是胶州营的需要而且是必须要的地区,有了这些地方,胶州营一些作为才能明确下来,才能真正保证山东核心之地的安全。 等到李孟说完,孙传庭和刘福来对视一眼,却不约而同的笑了出来,李孟正纳闷的时候,孙传庭笑着开口说道:“大帅做事果然是不骄不躁,谨慎异常,但神龙翱翔天际,有时隐藏在云际,有时却也要展现身姿,雷霆四方才是,大帅此时有这样的实力,有这样地事业,不必这么小心了。” 老太监刘福来也是笑着说道: “要提就是南北直隶,河南三省地镇守,还要自理盐政税赋,自行任命州县官员。“ 这话说完,李孟倒是吓了一跳,心想这不就是明目张胆的谋反吗,现在大势尽管有利,可还用不上这般地急促,禁不住开口说道: “还有许多处不稳,这么做未免急促了些!” “大帅,山东就算是什么都不提,朝廷同样要对付咱们了,只不过他们现在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而已,与其是让他们将来设下种种的阴私小手段来龌龊山东,倒不如咱们先霸气一下,把事情挑明了讲,让他们地眼睛也擦亮些。” 孙传庭侃侃而谈,他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边上的老太监刘福来小口抿着杯的黄酒,然自得。 正月二十之后,京师各衙门的差役、番都是派了出去,严禁平民百姓和在野士谈论山东之事,同时动员京营官兵出南门外清理堆放在那里的鞑虏首级京观。 正月二十五,京师户部的罗侍郎前往济南探亲访友,在济南住到第二天之后,先是求见山东巡抚颜继祖,然后通过颜继祖牵线搭桥,表达了想要拜访镇东将军、山东总兵李孟,纯粹私人的表达敬意。 户部的罗侍郎是河间府人士,虽说和山东距离近,但祖祖辈辈和这山东地面上扯不上一点关系。 而今山东对于那些不得志的人士或许是个热乎地方,可对于朝大佬们来说完全是个不能靠近的地方,每日里京师的舆论把朝廷众臣和崇祯皇帝搞得灰头土脸,谁还愿意上前凑,生怕有所牵连。
尽管这天下的形势有变化,可目前诸位在京师的大人们还是要靠朝廷吃饭的,这户部的罗侍郎之所以被安排上。无非是这战胜地消息第一个是他们家先知道的,胶州营在河间府打的歼灭战。 想必山东兵马和河间府的关系是不错的,罗侍郎又是河间府人士,想必能扯上关系,所以就请罗侍郎跑这一趟吧! 话说白了,无非是大家都不想去,恰好有个把责任推给罗侍郎的理由而已,众人都是一般的言语。罗侍郎再怎么满心不情愿,也只能是捏着鼻认了。 眼下是乱世,不过这罗侍郎却是个太平年景升起来的官员,一直是太太平平地呆在京师之,反正是不管是他自家还是他夫人家,都是官宦几代传家,富得流油,什么也不用担心。生活优裕,不知道什么凶险,又有许多背景和关系,罗侍郎尽管做到了户部侍郎的位置,可见识经历不如下面的知县多。 他是最相信天下太平。外面的纷乱不过是小毛病的人,因为京师始终是安稳。没什么混乱的模样,想必外面也是如此。 所以这罗侍郎在京师有个绰号,唤作“太平锣”,言必说天下太平,不过为人还算是老实,根基又深,也就这么太太平平做下来了。 等到出城。这位罗侍郎才知道世事已经艰难到这般地步。他从京师沿着漕运的道路南来,京师周围还屯驻着二十多万兵马。罗侍郎的南下之路正好是经过这些兵马之间。 这些军队比京师稍早知道鞑虏兵马被胶州营全歼地事情,知道自己这边不用驻扎在京师边上。应该是调回原地了,眼下又是京师年关,物资最为充沛的时候,谁都想着趁离去之前多发点财。 京师周围的许多庄都是遭了殃,更别说那些以为鞑虏军队失败,道路太平的商人们,屯驻在京师周围的北直隶兵马所做行径比起盗匪尚有不如,盗匪抢劫,没准还留事主一条性命,可北直隶地官兵,从来不留活口。 更别说那些祸害百姓,令人发指的禽兽行径了,总督、巡抚、总兵等武领兵大臣,都在那里过年享乐休息,谁也不会去约束军纪,任由部下胡作非为。 如果不是罗侍郎地队伍有锦衣卫跟随,有京营的士兵护卫,恐怕在半路上就有人要动手抢劫了,即便是有锦衣卫和京营的护卫,若不是有知道消息的统兵将官赶来,少不得双方要在官道上火并一场。 事后,那统兵官上前赔罪,罗侍郎惊魂未定说不出话,边上的京营千总却恨恨的骂道: “你们这等乱作,怕是只有鞑能和你们比了!” 谁想到那统兵官也不怯场,直接的开口顶回去,同样是恨声说道: “老地手下三个月一分饷银没有发下来了,不去抢难道要饿死我们,你们在京师里面吃饱喝足穿地暖,知道外面兵马的苦处吗?” 好在是罗侍郎地管家拿出了些散碎银递给了那统兵官,这才是把这件事了了,事后罗侍郎询问那京营千总,这才是知道,驻扎在外面的北直隶各处兵马,下面地士兵在过去一年最多拿到过两个月的饷银,而且还被克扣了不少。 就是京营这边,也仅仅是拿到了七个月的军饷,罗侍郎这边还纳闷,心想在户部的帐上,最起码城外的兵马应该是一年内发了四个月的,京营发了十个月的,怎么缺口大到这样的地步。 看见周围的人都是笑而不语,罗侍郎也是惭愧的恍然大悟,再也没有说话,这些扣下来的银两,按照常例他可是能拿不少的。 走过通州之后,北直隶的地面上已经是被鞑虏的大军破坏的极惨,尽管是过年,路上人丁稀少,尽管是灾荒,村落都是惨淡凋敝,可行走一天没有找到能够借宿的城镇,甚至没有在路上见到一个人,这就是大问题了。 被鞑虏大军经过的地方,除却被放弃攻打。其余的地方都是人口被驱散或者屠杀,城池被彻底的破坏,彻底成了无人区。 到了静海一带之后,罗侍郎已经不敢离开马车,也不敢观赏路边的风景了,就这么闷着一路进入了山东境内。 说来这件事情也很可笑,罗侍郎不敢看路边,除却吃饭和方便不离开车厢。下面地人也懒得和他介绍什么山东的情况,这罗侍郎就觉得山东地面和北直隶完全是一样的境地,肯定也是惨淡异常,最多因为没有遭受兵灾,人口稍微多点。 进入济南城,济南城现在实际上是个半军事化的要塞,城内冷冷清清,只有部队在来回的巡视。看不见太多的平民走动,这更是坐实了罗侍郎窝在车内的判断。 不过对他这种不晓世事大臣来说,北直隶触目惊心、山东触目惊心,这个和他的关系都不太大,现在罗侍郎还很同情在山东地熟人颜继祖。在京师做吏部都给事的事后,颜继祖真是威风八面。人人称羡。 本以为颜继祖将来不是入阁,就是在吏部和兵部做尚书,没想到被外放为山东巡抚之后,名声一下差了起来,不听朝廷号令,甘为武夫驱使,斯扫地等等的评价不是在朝堂上被人提起。就是在其他地方传到京师。当年的风光早就是烟消云散,成为朝大臣。天下士鄙视的对象,想要升迁或者是调任都已经是痴心妄想了。这可没有自己担任户部侍郎。做朝廷清贵名士来得舒服自在。 罗侍郎来见这颜继祖的时候,心是抱着怜悯和居高临下的心态,本以为这位当年意气风发的同僚在山东不得离开,肯定是窘迫之极,颇为可怜,自己尽管去拜托对方联系,可千万不能做出盛气凌人地姿态,让人心不舒服。 这位罗侍郎让下人带着拜帖去山东巡抚官署求见,不多时就有了回信,说是晚上在城的酒楼接风。 本以为身在这李孟武夫的威逼之下,这巡抚颜继祖必然是活的小心翼翼,罗侍郎特意嘱咐下人一定要小心谨慎,千万不要让惊动旁人。 但这名派出去的亲随下人回来之后,神色却不太对,这位侍郎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追问之下,才知道这次送信颇为地顺利,巡抚官署的管事出来接了信,不多时就出来回话,说是巡抚老爷晚上设宴接风。 听到这个,心想这不是很顺利吗,可这神色却不是顺利办成地样,罗侍郎奇怪追问,那下人低声的说道: “老爷,那颜大人的官署边上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官名……” 正在那里喝茶的罗侍郎失声笑了出来,低声的调侃说道: “颜绳其在京城的时候就是热心功名,没想到身在如此的境地,还是这般地做作。” 罗侍郎是世家高门地出身,对这功名和钱财从来不缺,自然不会和那底层起来的寒门士一般钻营,他当然是有这等从容不迫地气度,但他这般云淡风轻的话说完,下人却没有和从前那般附和。 终于这罗侍郎觉得有些不对,他地下人在那里吞吞吐吐,应该是有话没有说完,这才是开口追问道: “还有什么事情要说?” 那名下人迟疑着说道: “有件事不知道应不应该和老爷讲,看颜大人门外挂着的木牌上面写着代镇东将军、山东总兵李孟巡抚山东、南直隶地方,这名称似乎不太合乎规矩吧!” 话说到这里,罗侍郎就算是再天真也明白这木牌的含义是为何了,本来那种探望落难同僚,居高临下的心态已经是荡然无存,变得颇为忐忑,不知道晚上见面到底会如何。 颜继祖就是在罗侍郎居住附近的地方设宴相请,看到颜继祖的时候,罗侍郎倒是大吃了一惊,来前想过对方种种的落魄潦倒。 谁也没有想到竟然是这般踌躇满志、红光满面的模样,这哪里在山东受过什么委屈,完全是春风得意啊,完全和自己想的不同,罗侍郎更是不安,本来朝廷的侍郎比起地方上的巡抚地位要高出两级,可现在颜继祖没有一丝见上官的意思,罗侍郎也不敢拿什么架,席间的气氛颇为微妙。 寒暄几句,直接就是带入正题,颜继祖故意压低了声音说道: “罗大人,颜某也知道你此行的目的,看在当年同僚的份上,颜某在这里先透个底给你,李将军想要的赏赐是仿云南沐家例,永镇山东,并且兼着都督南北直隶、河南、山东的四省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