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镇江新城
五、六十里的平坦大道,若搁在平日里,即便不是策马狂奔,也用不了几个时辰便能走过。但这三天的大雪可是积下了一尺多深的雪,就算是在大道上也照样如此。这雪停只半日的功夫,多数路段上还没有多少行人通行。是故陈若疏一行八骑,只在露出路面的地段奔行一阵子,其余时候,只得缓步行进。 铺上碎石的大道,对于往来的大车倒是方便,这条碎石大道,自镇江堡一直通往宽甸五堡,并与千山堡辖内的大道相连,然后一直延伸到浑江渡口原属曹正雄所部驻守的地域,才又变成狭窄的山路。如今这条道上,骡马大车是主要的运输工具,往来商队,甚至那些相互走动的百姓,也多套辆驴车走在这条道上。 不过,对陈若疏等人来说,此时却不方便。那雪下的路面上也难保没有几个石子散布着,又看不见,若是奔得过快,不小心崴了马脚可就麻烦了。这八个少年人所骑乘的马可也都是伴着一起成长的,当初还是小马驹,如今也算是成年马了。除了陈芷月之外,陈若疏等七人一直保持着亲手喂马、洗刷的习惯。 就这么走走奔奔,路便显得漫长。好在陈芷月可一刻没有闲的时候,叽叽喳喳说不完的话,千山七虎可是每个人五个回合了。自然,少年杨琪要翻倍的来算。 按年岁,这八人之中,以陈芷月居长,芳龄十七;随后是陈若疏长着一岁,过了十六,其余六人倒是同龄。只差着月份、时辰。不过。陈芷月虽然一直以二姐自居,千山七虎却更显得多出一些“少年老成”的模样。倒不如说陈芷月这个二姐,更像是千山七虎的小妹般被宠掼着。再加上男孩子在十几岁时猛窜个头,就如陈若疏,当初见到苏翎时看着不过七、八岁,实际却是不止,这几年不仅吃得多,也得益于每日从不间断的训练,此刻已与成年人一般高了。千山七虎倒是个个都要比陈芷月高出大半个头来。 靠近镇江堡,路上往来行人车队一多。这路面的雪便早被踩踏干净,陈若疏一行这才猛抽上一鞭,纵马奔行起来。 此时已然天黑,一枚弯月正斜斜挂在东边的天幕上,冷冷地清辉倒是正好与道路两旁地积雪相映,视线倒不受暗夜的影响。 转过一道土岗,远远的便见到两堆篝火在暗夜里熊熊燃烧着,照出一大片光亮来。陈若疏等人禁不住吆喝了几声,便向火光奔去。 那两道篝火,便是进入镇江堡辖内的必经关口。 这得要说原来镇江新城的堡城外划定的区域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原有的初步划定已然不够用。故镇江新城的范围便不断地向外延伸。当然,这新延伸出来的部分,仍然是以划定地大道为基线,成为一个个的方形区域扩展着。这不断迁居而来的工匠家眷、士兵亲属,以及四周听闻能重新分配土地的山民等等。将镇江堡一带的“大兴土木”场面不断的推波助澜,这房屋的修筑。很快便越过了原来初步设定要修筑城墙的位置,并仍然显出扩张的态势。 最终。总掌镇江堡一带军政民事的胡显成,在距离镇江堡老城十里处。雇佣民夫挖掘出一道壕沟,宽五丈、深三丈,作为镇江新城地界线,至于修筑城墙,眼下还遥遥无期。这道方圆十里的壕沟并不规则,且是分段挖掘而成地。民夫们则是那些不断汇集而来的穷苦百姓人家,这一年一季的农事,便限制了春耕、收获之外能觅食的范围,整个冬季若都靠赈济,也仅仅是养命而已,是故这以工代赈的法子,再次被用上了。 因凡是聚集到镇江新城地。不论贫富。这每一家都能保证有暂新修筑地屋舍居住。或许这也是吸引人口地一个原因。自然。这银子是由苏翎所部垫付地。分十年偿还。或者。便是拿力气去换粮食、银那五百派驻到村、镇地管事们。宣示地所有劳役均有偿征募。完全吻合。是故这挖掘地工程。还不仅仅是当地地穷苦民夫。 这道壕沟并未做过过于繁琐地规划。大致是南北略宽。东西稍窄。有部分地段还直接利用了一些河道。至于花费。倒并未让胡显成、胡德昌等人过于担心。粮食是来自陆陆续续征收地税粮。而银子。又至少有半数是抵消了垫付房屋地款项。总得花销仍然在可以接受之内。不但没有对苏翎所部地供应有所影响。反而对镇江新城一带地民事起了不小地稳定、推进作用。 这项工程只是大致上地防御工程。是故大部分地段只是粗粗划定。只要掘出大致地宽、深便可。胡显成只是派驻了十几个熟悉土木地管事在临近河道、水源地地段。做了精心地部署。修建了几道闸门。在河水、江面封冻之前。引来河以及鸭绿江水。将这道壕沟彻底变成一条河流。自此。河以及其余几条不知名地小河、溪水。便又多了一条支流。绕过镇江堡。流入鸭绿江。 胡显成打算在明年春耕之后。再在鸭绿江上游地段。在开挖一条引水渠道。引来更多地鸭绿江水。让壕沟内地水能更多一些。以便方便壕沟两边取水之用。 这般粗旷地挖掘工程。自不到精细。比如那壕沟两壁。便达不到陡峭地意思。不少地方便干脆坍塌成略陡地斜坡。但这也未受到指责。偶尔巡视地骑兵小队队长。只是劝诫民夫们要小心安全。勿要伤了人。便照样算了合格。以至于那些民夫不清楚。这到底是修筑城防壕沟。还是挖掘河道。当然。这些民夫对此只有感激。而不会暗骂“败家子”。另外。每完成划定地一个地段。所有参与地民夫。还被奖励一包盐。这样足够一家人吃上几个月了。这多少也提高了挖掘地进度。按换取粮食地方法。自然是挖地多。挖地快。那么这一冬天家里地存粮。便不必另外去寻 按苏翎所部一直以来地惯性。这架构过粗。管带松散。在这样地挖掘工程里。也是一样。这到底雇佣了多少民夫。也无人去算总数。榜文发布之后。便有人在指定地点等候。每到齐五十人。便随意指定一名看着长相憨厚老实地作为队长。领取锄头、铁铲、藤筐、扁担等工具物品。带往制定地段开始挖掘。至于挖掘地土方与换取地银钱、粮食。倒是粗粗算过。不过。这个算法没有招致任何一个民夫地异议。甚至还显得略略轻松。当然。也不可能完全都是均数。那些稍显地过重地。也在随后发放地盐、布等中。消除了不满。 大致在每两百人地地段上,便搭建有供民夫们煮食、住宿的木棚。并存有粮食、工具等等,由四个民夫队长共同负责安置管理。而每五个这样的木棚之间。则有一小队骑兵以及两个管事往来巡视,处理发放数目的等以及一些纠纷等等事宜。 登记事项。倒只是对居住在镇江堡的民夫,或是抵消房屋垫付的银子。或是换取粮食过冬的,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的,管事们倒是不厌其烦,一一登记在册,到时提供给胡德昌的银庄,以便销帐。而那些远道而来赚银子的民夫,便简单地登记入册便可。自己无法解决吃食的,便在木棚内换取一部分粮食支用,到时在工钱里扣除便是。这样算来,那些民夫倒比在家中买粮食度日还要划算。毕竟这冬日里此时能赚银子地机会可不多,大多农家都是坐食熬过冬季而已。这也是不多时便有大批民夫聚集过来的重要原以及铁钎等等铁制工具,便是迁居到镇江新城外工匠集中居住的作坊打制的,银子自然是有胡显成以军需地名义支付的,这大笔地订货,使得铁匠作坊很赚了笔过年银子,那笑脸是见了谁都堆在脸上。这若是在加上给那些船场打制的年来赚地,可比往年数年还要多。同样,那**各式绳索的店铺,也是一样忙得不亦乐乎。 若是再往上追溯地话,那提供原料的铁场矿山,以及木材、竹编等等扩散到镇江堡以外数百里地,今年的生意并未因战事而萧条,反而更胜往年。这场迁居因人口过多而带来的各种隐患,很快便由这些类似的流通而正常起来。而那些日益在无形之中庞大起来的无数商队、船队,更是添了一把柴火。镇江堡作为一个商货的集散地,已然成形。 当然,所谓集散,自然是有来有往。此时的镇江新城,还是来的多,去的少。但毕竟已经有商家店铺以及那些各怀祖传秘技的作坊向外地发货了。只是目前仍然以军用购买为主,还远未形成苏翎所希望的,将本地商货远销四方的状态,只能说已经在向这个目标发展。 唯一能算得上稀缺商货的,便是那几家船场所打造的船。可惜目前的订货,都由胡德昌的商船船队以及冯伯灵的水师包全了,一般商户想买,怕还得另外托些路子,才能在几个月之后匀出一艘。扩大船场规模的设想,在每一家船场主人那里,都是第一要筹备的事情。 这说回到壕沟处,如今灌入壕沟的水早已冻实,冰面之不过,这虽能过得人,却是也要费一番功夫,能够通行的,便是在各个要道上设置的吊桥。这与那道壕沟一样,只是初步的防御手段,自安装妥当,除了试了几次,到还真没正式地收起来过。 每一处吊桥,都有二十名士兵把守,日夜都住在吊桥旁修筑的小型兵站内。这二十名士兵由一名把总管带,职责虽说是盘查可疑之人,警讯敌踪,但实际上除了每隔数日维护一下木制的吊桥外,便是燃起两堆篝火,吊桥两边各有一堆,给那些往来的行人、商队照明而已。而这座兵站后面百步左右。便开始进入大片的宅院区域。 陈若疏一行八骑看到的两堆篝火。便是这镇江新城北面的第一座吊桥。此时天色既晚,路上已无行人,是故陈若疏几骑地马蹄声,很快便被把守吊桥地士兵听到了。那名把总模样的武官微微扬起头,向远处张望,身后的十名轮值的士兵倒是列队站得齐整,但面上的神情却不见有丝毫警惕。毕竟这里是镇江堡,哪儿来的危险?从最初那些黑甲骑兵在混乱的人群中扬刀立威之后,镇江堡一带是连个贼都没有。紧张是不必,但那列队军姿却是丝毫不能含糊的。这是新兵大营的第一课,能派出执行军务的,早就过了这一关。人在吊桥彼端勒马停下,随即缓步踏上吊桥,向另一端走去。这是规矩,任何人都不得在吊桥上纵马狂奔,那处罚自不必多说。 陈若疏与陈芷月地一黑一红两色皮袍,在篝火的照耀下分外醒目,是故那名把总很快便认出了来者是谁。 “果然是千山七虎。”那名把总笑着说道。 陈若疏走过桥,勒马停住。笑着说道:“王大哥,你又笑我们了。那是我们自个儿叫着玩的。可别再这么叫了。” 显然陈若疏与这名把总熟悉。说起来,陈若疏还与此人一起上过课。这名把总叫王三宝,二十五岁,在苏翎的军中倒是待了几年,最近才被提拔为把总。在武官学院整训了一个月,如今暂时调拨到这里驻守。那陈若疏等千山七虎。自打到了镇江堡,只要有空。便要出去狩猎几日,是故王大宝倒是见得多 “我倒以为你们明日才回呢。”王大宝伸手摸了摸陈若疏的战马。说道:“往常不都要去个两三日,怎么今日回来这么早?” 陈若疏笑着答道:“今日不是腊八么?赶着回去宝拍了拍脑袋,笑着说道:“我这里还温着一锅腊八粥若是不嫌,便来吃一碗如何?” 陈若疏摇摇头,说道:“谢了。我们这会儿赶着回去,大姐怕是等的急了。” “也对,也对。”王大宝连声说道,“那快去吧,看这会儿都什么时辰了。” 陈若疏想了想,便问道:“王大哥,你这会儿有多少兄弟?” 王大宝一怔,随即说道:“有十个。胡将军有令,今晚不轮值的兄弟,有家的都放假回去歇一晚。怎么?有事?” 陈若疏伸手在马上摘下一个口袋,掂了掂,又再摘下一个,递给王大宝,说道:“今儿猎了头熊,这两袋也有二三十斤吧,该够吃的了。” 那王大宝大喜,也不客气,伸手接过,递给身旁地士兵,然后转回身笑着说道:“这总吃你的,哥哥我也过意不去。这样吧,也让我请你们兄弟七个一回。你要不嫌弃,就到我家里如何?” 陈若疏地地位,说高不高,说低也不合适,苏翎所部除了军中,那一惯是不讲究尊卑地位的,何况这陈若疏七人还是个孩子。王大宝说的“不嫌弃”,也就是客气了。 陈若疏笑着答道:“那好,就吃王大哥一顿。” 王大宝这下笑得更开心了,说道:“那好。再过十日,我便交接了这里的军务,我也不好寻你们,十日之后,不管哪一天,你们只管来我家便是。记住,在振武区乙字巷二百七十八号,那便是我家所在。我天天都在家侯着。山珍海味没有,大鱼大rou管够,还有一坛好酒。” 陈若疏回头看了看其余几人,又回头说道:“那好,到时我们看学院里的安排,一有空我们便来。” 说完,陈若疏又好奇地问道:“王大哥,怎么就交接了?是要调职么” “是要调职。”王大宝笑着说道:“所以胡将军给了我们这批武官放了假,等过了年便走。” 这调职地去向,陈若疏当然明白不能随便问,王大宝也不会说。 正说道这里,那陈芷月适才一直侧着头,那顶火红的狐皮帽子又压得低。王大宝倒是没瞧见这人是谁。此时陈芷月却催马走上几步。说道:“我也去,你请不请我 王大宝一瞧,见一片火红之中,露出一张俏丽白净地脸,微微一怔,眼光便向陈若疏望去,不知这容貌秀丽、说话却有些突兀的女子是何人。这陈芷月虽然贪玩淘气、古灵精怪,却也不至于混到那群武官整训地队伍里去,是故那王大宝却是不认识。或者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 陈若疏倒是不奇怪。二派,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她是我二姐。”陈若疏笑着对王大宝说道。 王大宝一听,立即咧开大嘴笑着说道:“请,怎么不请?求还求不来呢。陈家二小姐光临寒舍,我王大宝一家不甚荣幸。”说罢,对着陈芷月做了个揖。 听着王大宝说话不伦不类,大概是从戏词里学到地,陈芷月当即“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那好,我可要喝酒地,到时候不能不够。”陈芷月猛然间收住笑。直着身子,一本正经地说道。 “够。一定够的。”王大宝说道,“我那老婆早就想见见陈家小姐了。二小姐能来,可是给了天大的面子吧。”陈芷月笑着说道,“我可不领这话,我只管喝酒。” 瞧着二姐陈芷月总给人难堪。陈若疏连忙说道:“王大哥,这就这么说定了。我们这就回去了。” “好。”王大宝作揖到:“我在家恭候。” “谢王大哥。”陈若疏也回礼。说道:“告辞。” 其余几人也在马上齐齐作揖,随后便策马走上几步。这才轻抽一鞭,向城内奔去。 没走出多少步。就听得的喊叫:“记住了,是在振武区乙字巷二百七十八号。” 声音倒是又响又亮,听得十分清楚。陈若疏等扬扬手,示意清楚,便继续行路。那王大宝瞧见,这才满意地转身,对那些士兵们说道:“好了。留两个人守着,其余的收拾那熊rou,今日可都有口福,要炖要烤的,随便。” 连王大宝算是,这是一人倒是每人都能分到三斤上好的熊rou,怕是一顿还吃不完,这个腊八节,还当真过得满意。 至于王大宝再三强调的“在振武区乙字巷二百七十八号”,倒是王大宝自家的门牌。镇江新城地筹建,既然是从划分区域开始,自然要比那些由人随意聚居而成的城要有规律。分区只是第一步,随后在每个区内,还有街、巷,这名字到每没怎么规划,振武区是属于军中家眷居住之地,四周邻居街坊的,都是家中有人入伍之人,连同那些残疾不能再留在军中的,也在振武区内居住。这每一所宅院,可比往日的小户富裕之家还要大一些。这些当然不再如那些百姓一样还要偿还修筑的银子,军中之家一律免费供给。 这振武区只是第一个而已,在各地还将修建类似的区域。当然,此时振武区类便有十条街巷,那乙字巷自然是第二条巷子,按二百七十八号看,这王大宝的家,分给的较晚,算是新家了。自然,这房屋的供给,是自上而下施行地。苏翎等十几个兄弟自然是最先安排到镇江堡原来的城内,随后才是这些高级武官,等到类似王大宝这把总一级,该当时大多数武官都已安排妥当。当然,这跟苏翎自千山堡出来地官兵,要靠前安置,这一点无可非议。这接下来,便是数万士兵的安置了。 如今,镇江堡内已经有一名断了左手的武官,带着十几名也是无法留在军中的老兵,专门负责安置处的事宜。虽然没有挂牌,但如今几大营地老兵们,可都熟悉了这些人的面孔。因为他们地名字,每一个均被这些人登入名册,等待安置一个新家。 离开王大宝驻守的吊桥,陈若疏等八人沿着街道行进。积雪早已被两旁地居民清扫干净,露出一色的青石石板。这条算是主要大街地街道笔直地通往镇江堡内城,并在南面也延伸出十里远,依旧都是青石板的路面,平整而干净。街道两旁还开有泄水沟槽。也一并用青石板遮掩。当然,作为主要大道,目前是完整地铺设而成,其余地街道、小巷,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准,主要是取石地地点越来越远,有时甚至要从对岸的朝鲜一边用船运过来,朝鲜一方的赚得了过年的红利。
这条南北长达二十里的大街,可算是在辽东都司境内是首屈一指。当然不能跟山海关内的那些大城相比。连绵二十里的城,在大明朝境内,可不少见。只是如今的镇江新城,没有城墙,这让习惯于看到高高矗立的城墙的百姓多少有些不习惯。 城墙其实不仅仅是防御之用,这在京城以及南京等各地富庶地府县尤其明显。那些地方不知有多少年没经过战火了,但仍然要拨出银子屡屡修补。这怕是要在百姓心中修筑一道城防工事而已。而百姓,明显也是从心底愿意的。这安全感,实在毫无来头,但毕竟那么一道高墙确实给人带来安稳的想法。此时在镇江新城。若不是那道既深且宽的壕沟以及数十座吊桥,怕是这数以万计的百姓还要称镇江旧城为城了。 还有一个令百姓们感到安稳的。是胡显成主掌的新兵大营。这座大营坐落在镇江新城的西部、北部,暗暗防护着唯一能受到威胁的方向。这座新兵大营最多时,曾容纳了二万五千多名官兵,仅战马便有一万多匹。这也是镇江新城的穷苦百姓人家地一个谋生途径,光是柴草。便有数百人专为提供,更别说洗衣、做饭等等琐碎事务带来的哪怕要说的这新兵大营的稀奇之处。便是这二万多名新兵,倒不真的都是第一次入伍之人。除了本地以及在南四卫陆续招募而来的真正地新兵。还有数千名女真士兵。这些女真族士兵一部分来自曹正雄的管区,还有一部分是来自海西、东海地部族战士。这一年。那些术虎属下的部族,给苏翎输送地战士可近八千之数,且具都是骁勇善战之人。这些部族战士一部分经过武官学院的整训,已经担任了基层地武官,若是学会了识字,还有有更多的升迁机会。 这另一部分,就更特别一些,是自赫图阿拉一带俘获的战俘人口。这些女真人自经过一段日子的比对之后,自然选择了入伍当兵,来养家糊口。相对而言,这些女真人在农事上远远比不过寻常的汉人百姓,倒是在这武力上,反倒算是长处。这怕是多年以来的习惯所致,大明朝的孩童,可没多少以当兵为荣,家里稍微富余的,便是要往那仕途上使劲,这才是汉地的发家之道。而女真人,可没这么多选择,要战胜自然、敌人、仇家等等威胁,便首先要有自保的能力。这一身的功夫可不是如傅家的傅瑞江是一种喜好,而完全是一种本能的选择。不生则死,这是包括女真八旗兵在内的唯一标准。对于境内的这些女真人,苏翎与胡显成等人也做过一番考虑。这明面上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既不歧视,也不优待。只是当作汉人一样地给予分地征税,若是遇到那些惹是生非的,不论汉人、女真人,都是一样的处置。当然,这暗地里的,倒也有一番特别安排。比如作为最初跟随苏翎的尼忙古、阿里侃浦卢虎等女真武官,如今也是千总级别。这虽然不高,但苏翎也才是个总兵而已,下面参将、游击,也哪个都比这几人建下的战功要多。再说,还有那十七兄弟的情分,哪个又能有什么不满? 如今,尼忙古、阿里侃浦卢虎不仅接来了原有的家眷,且其中妻子失踪了的,还另娶了汉人女子。胡显成将这些人的家,也都特意安置在镇江堡的振武区内,与那些汉人武官的家做了邻居。这一番比对,可是没有什么差别。这对稳定女真人之心当然是最有效的做法。 唯一的麻烦,大概要算女真人习惯的那条辫子。不过,在军中的,苏翎倒未严令剪掉,只是必须如汉人士兵一样,至少要盘在头上。绝不允许露在脑后。这理由自然是作战需要。至于军外的,在给那些女真人安置时,也派人私下里交待了一番,要么盘着,要么干脆剪掉。总之是起纠纷为目的。这样一来,至少在镇江堡一带,看不到晃动辫子地人。 而那些家眷,因彼此地父亲、丈夫、儿子等等都在军中当兵,这份族别上的问题,可几乎等于没有。事实上。在辽东都司境内,包括军中的官兵,对女真人的仇恨,可不像史书中记载的那样浓厚。虽然如今对阵的也是女真人,可努尔哈赤的麾下,也是有汉人、蒙古人的。同样,苏翎所部也是如此。这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眼下还算不上,因为大明朝可从不承认什么后金国。再说,这民间百姓。哪里计较什么这个国,那个国的。在辽东这等民族交错聚居地地带。可谈不上什么仇恨之说。 是故这些女真人,安置在镇江堡之后,人数虽少,可也没有受到多少异样的目光。苏翎的一视同仁态度,在这里得到最好的体现。何况。镇江新城内的宅院,还有属于朝鲜人、蒙古人的。当然。还是最先从军中的家眷开始,随后才是商人。 新兵大营里的女真士兵。便在这种环境下,逐步融入到苏翎所管带的大营之中。 此时陈若疏等人眼中见到的。两旁万家灯火地夜景,其中便有一部分是女真之家。 等陈若疏八人奔至镇江堡是过了半个时辰。从敞开的城门洞中望去,镇江堡内城之中,却远没有外城地灯火辉煌,倒是安静一片,稍稍有几分祥和的意思,就连在城门处守门的士兵,也没有王大宝的属下那般严肃。 把守镇江内城城门的士卒也算是不能上阵地老兵,这守门的差事,也算是一种优待,倒不指望他们真地严格盘查,多少类似于仪仗的意思。这些人只在夜里询问一下进出地行人、马队,到一个也不拦着,自然,说不出去干什么的,便不会被放入城内,此处不是风景名胜,自然不能随意参观。 不过,这些人也都对陈若疏、陈芷月等人确实十分熟悉,甚至在千山堡时还带着陈若疏等几名孩子玩耍过。当然,陈若疏已经记不得这些年纪有些大了地老兵们。等到了城门口,陈若疏停下马来,几个人一齐对老兵们做了揖,还未等说明去处。那几名老兵已经笑嘻嘻地做出了“请”的手势,陈若疏等便笑着点点头,继续向城内行去。 镇江堡内城的城墙自然还在,上面也有戍守的士卒,但并不多,略作望而已。不过,望得到不是敌情,而是看何处有sao乱,或是有火起的迹象,以便随时处置。 至于内城里的住户,如今当然是少了很多。逃亡的那,多数仍然待在山东登州,接受朝廷的赈济。倒也有回来的,但都被安置在城外居住。也属于免费系列,也尽量给的稍大的宅院居住。但若是要提什么家什、器皿的,便不会再客气了。在苏翎、胡显成等人眼里,这些人也都算不得什么好人,能做到免费提供一处住宅,已经是十分客气了,若是真有那不长眼的胡乱嚷嚷,则必然有其闭嘴的法子惩处。 而原来一直住在镇江内城的百姓、商铺等等人家,也都被一一劝告,要其住在城外新城中去,并给与比现在要大得多的房舍置换,屋里家什什么的,也有专人忙着搬迁。这样的好处,可没多少人不愿意。何况大部分的居民走后,镇江内城便等于是一座大的军营,那剩下的继续住着也没什么好处,反而看着不太舒服。是故最终,镇江堡内城里,便几乎只剩下胡显成、胡德昌等一干高级武官以及家眷们居住的所在。 连苏翎在内的十七个兄弟的家都按在这里,胡德昌等三人也都有了一套宅院居住。剩下的,便是各式各样的部、局、处等办事场所。这些需要长期在此办公的人,自然在都分了一套宅院居住。比如陈家大小姐陈芷云的属下,便有数百名女人跟随住在宅内。 是故,陈若疏与陈芷月等到还未悬挂苏府匾额的大宅前时,里面是灯火通明,人来人往,似乎这夜,根本止不住里面人的脚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